关于视察交通扶贫工作的报告

2008-05-03

洛阳市人大常委会视察组
(2007年12月29日)

  在全国上下认真学习,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会议精神之际,在我市“两会”胜利闭幕之后,12月25日至26日,市人大常委会组织部分市人大常委会委员、省、市人大代表,在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常振义、市人大常委会常务副主任郭栋的带领下,对交通扶贫村村通公路工程、《洛阳市县乡公路养护管理条例》贯彻执行情况和科技扶贫、修建希望小学、学校危房改造、留守儿童之家等进行了视察。听取了市交通局关于我市交通扶贫工作情况以及《洛阳市县乡公路养护管理条例》贯彻执行情况汇报,听取了宜阳县、汝阳县《条例》落实情况和“村村通”工程建设以及其他交通扶贫情况汇报。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李柳生、伏秀霞、孙长印,秘书长董平海、副秘书长兼办公室主任王卓林、副秘书长宋莉等参加了视察工作。视察组对我市交通扶贫工作取得的成果给予了充分肯定,对交通部驻洛扶贫联络组的全体同志、各级政府及交通部门的广大干部、职工的吃苦精神、奉献精神,给予高度评价。同时还对公路建设、管理养护提出了建议。副市长朱培亭及市交通部门的负责同志,有关县的党委、人大、政府领导同志陪同代表视察。
 
  一、交通扶贫工作总体情况
  2007年,我市交通扶贫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交通部第十三批驻洛扶贫联络组的具体指导下,经过地方各级党委、政府和交通公路部门及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努力,目前,已全面完成了年度工作任务。
  (一)村村通工程建设情况。2007年交通扶贫工程的重点是围绕我市五个扶贫县全面实行村村通水泥路展开的,今年工程任务完成最快,质量保障最得力。全年交通扶贫总投资1.3亿元,共安排县乡公路项目6项48.8公里,村村通工程项目148项370公里,桥梁28座680延米。目前,已全部完工。截止10月16日,洛阳市16个县(市、区)147个乡(镇)2999个行政村已全部实现通水泥(油)路。
  (二)教育扶贫情况。交通部第十三批扶贫联络组审时度势,将教育扶贫的重点逐渐转向改善教学环境和学生、教师住宿条件上来。先后30多次深入5个国家级贫困县,对20余所学校进行了实地考察,上下奔走,多方求援,筹集资金188.4万元,对14所学校进行援建。同时,还为洛宁县大明交通希望小学等学校捐赠价值3.4万元的5000余册图书及体育器材;为宜阳县樊村交通希望小学等学校捐赠了36台电脑;为嵩县的上海海事希望小学铺设了道路,配备了餐桌和床铺。
  (三)科技扶贫情况。今年,科技项目按照“技术先进性、产业性、带动性和合同约束性”的立项原则,采取“公司+科技+基地+农户”的方式,依托当地资源特色,通过网上择优申报了24个项目,经市内调研、考察、论证,通过无计名投票选定交通科技扶贫项目20项。通过这些项目的实施,可实现直接经济效益4850万元,使4.2万农户、16万农民受益,其中贫困群众7650户、3.2万人。
  (四)关心留守儿童工作。洛阳地处山区,特殊市情促使大量农村青壮年劳力进城务工,由此造成大量的留守儿童。交通部第十三批驻洛扶贫联络组积极关注留守儿童,联合市妇联,在5个国家级贫困县建立50个“留守儿童之家”,其中首批10个“留守儿童之家”示范点已于今年“六一”前夕建成并投入使用。
  (五)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投入120万元,培训安排就业高级电焊工100名,实现了“一人培训、全家脱贫”的目标。
  二、扶贫公路建设的做法
  今年交通扶贫工程项目绝大多数为边远项目、移民搬迁项目,路基工程量大、施工难度大,在第十三批扶贫联络组指导下,市、县团结一心,攻坚克难,10月16日前全部完成任务。
  (一)发挥政府职能,做好政策保障。市政府将今年农村公路建设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市与各县、各县与各乡镇签订了目标责任书,纳入目标考核。朱培亭副市长先后3次召开农村公路建设会议,就各阶段目标任务和各级、各相关部门责任、激励措施、督查机制等进行了具体安排部署,明确目标任务和完成时限。各县委书记、县长亲自抓,乡、镇领导包村,包项目,常驻工地,与群众一起投身到农村公路建设中。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劳动竞赛,形成了大干快上的良好局面。
  (二)拓宽融资渠道,做好资金保障。我市在资金筹措上,采取以政府为主体,多渠道筹资的方式。一是政府资金投入。各县政府按每公里配套1—2万元。二是以奖代补。根据工程进展情况分阶段、分档次进行奖励。三是乡镇政府想方设法筹集资金,用于村村通工程。
  (三)严格建设程序,做好质量保障。3月初,全市就开展了村村通工程监理和质量检查员培训,培训人员300余人。同时,在施工过程中,交通公路部门严把“三关”。一是严格工程建设程序。抓好工程及监理的招投标工作,所有在建项目保证1-2天巡查一遍。二是严格施工标准。各县交通公路部门安排工程技术人员到工程一线指导,对路基、边沟等都按要求执行。三是严格质量监控。坚持领导一线督导,靠前指挥,工程不完工不撤离,质量检查组不定期检查和通报情况,从而使今年的交通扶贫工程质量明显好于往年。
  (四)以立法为龙头,养护管理取得长足发展。今年全市农村公路平均好路率为72.5%,比省、市目标高出2.5个百分点。在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工作中,一是立法取得新成效。第十三批驻洛扶贫联络组积极组织调研,献言献策,为《洛阳市村级道路管理养护条例》的制定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该《条例》将于2008年3月1日实施。同时,他们积极督促各级政府认真落实《洛阳市县乡公路养护管理条例》,全市各县(市)财政预算列支率为100%,到位养护资金2929.9万元,占应到位资金的65%。二是实行了政府目标管理。市政府与各县(市、区)政府,各县(市、区)与各乡(镇),80%的行政村与乡(镇)政府签订了管理养护目标责任书。三是多种活动促使农村公路面貌大改观。积极开展路基攻坚活动,累计完成38080延米,占计划的253.9%,开展双千公里创建活动,完成形象路1017.5公里,旅游道路整治1006.4公里,创建文明示范路410公里,占计划的205%,水泥砼路面灌缝完成1216公里,占计划的112%。四是开展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先进县、金杯乡、模范村”竞赛活动,确保县、乡、村道路畅通、安全。五是搞好路政提供安全保障。路政案件查处和索赔率达100%,无行政复议案件。完成公示牌、村名牌共计1736块,指路牌285块,警告牌608块。通过努力,我市农村公路建、管、养并重的局面已初步形成。
  三、交通扶贫联络组在洛工作情况
  交通扶贫,不仅为改变洛阳贫困地区面貌做出了历史性贡献,而且为山区人民留下了真扶贫扶真贫的美好形象和勤政为民、无私奉献的宝贵精神。特别是第十三批驻洛扶贫联络组在组长朱培亭的带领下在三个方面为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一)先进形象感染人。扶贫联络组的同志们来洛伊始,就分别深入各贫困县进行调研,结合部党组的要求和洛阳的实际,尽快制订出了交通扶贫方案,并把1000多元现金亲手交到贫困户手中。他们视洛阳为家乡,把贫困群众当亲人,克服水土不服和家庭困难,坚持满负荷在洛阳工作对北京自己家里的事情,要么是通过电话联系,要么就干脆挺到明年再办。一年来,三人回家的次数平均不超过3次。朱市长有两次回京都是不回家先带领洛阳的同志到部里办事。郑秘书长“十一”回北京,正好夫人出差,为了不误洛阳的工作,只在离京时与夫人握手告别。兰局长家中的新房子急需搬家,因不能经常在家,仅靠电话进行摇控指挥,现在还没有完工,全家人住新房的时间整整后推一年。他们这种忘我的工作精神,树立了党的干部的好榜样,让农民群众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关怀和温暖,增强了脱贫致富的信心。
  (二)彰显亮点,做出特色。一是全面实现了行政村村通水泥路,完成了继我市南部山区村村通机动车、村村通公路、乡乡通水泥路后的第四个里程碑式的公路建设任务。二是针对村村通收尾阶段,工程难度大的特点,积极向部、省汇报,16个移民村公路每公里由部补10万元增加到13万元。今年的工作难度加大了,但任务完成时间提前了。三是积极响应党中央、国务院号召,关注农村留守儿童,做了大量工作,走在全国前列。四是狠抓了工程质量,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好成绩。朱市长始终盯住质量不放松,十几次深入工地。兰局长常年奔波在施工工地,时常一天跑3、4个县,行程七八百公里。五是科技教育扶贫又增加了新亮点。共筹集募集科技扶贫资金300余万元,培训安排就业高级电焊工100名,援建留守儿童之家50个,惠及农村儿童26000多名。在筹资过程中,朱市长、郑秘书长呕心沥血的风范,使我们永远都难以忘怀。
  (三)以身作则、廉洁自律。他们下县、下乡、进村,始终坚持轻车简从,从不讲求吃住条件,从不给基层添麻烦。从不接受地方的请客送礼,深入山村,带走的除了问题外,什么都不要。他们清正廉洁的形象给山区人民留下了很好的印象。
  四、交通扶贫带来的可喜变化
  通过交通扶贫,带动了我市的农村公路建设,特别是“村村通”工程建设,极大改善了我市农村经济面貌,达到了“四个促进”,实现了“四个和谐”。首先,加快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全面发展,促进农民生活环境的和谐。路通带来了电通、电话通、电视通,大大改善了农民生产生活环境和质量。其次,加快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和谐。以栾川县、嵩县、汝阳县为主的食用菌、中药材基地,以洛宁县、宜阳县为主的优质苹果和烟叶基地,以汝阳县为主的畜牧养殖基地、以新安县、伊川县为主的工业链条基地等,均已初具规模。我市粮食总产连续3年保持在200万吨以上。烟叶种植面积和奶牛存栏跃居全省首位。随着南部山区公路环线和通村水泥路的连片成网,洛阳市的生态旅游也蓬勃发展,旅游总收入突破100亿元,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第三,加快了农村思想观念的转变,促进了农民思想观念与市场经济的和谐。农村公路的发展使广大农民走出了家门,促进了生活观念的转变,市场意识、开放意识明显增强。第四,加快了农村政治民主进程,促进了干群关系的和谐。通过公路建设,树立了党和政府的良好形象,融洽了干群关系,推动了民主管理的进程。
  五、几点建议
  (一)进一步提高对交通扶贫各项工程重要意义的认识。近年来,在交通部的大力支持下,我市的公路建设,尤其是山区公路的建设,取得了十分注目的成就,农村公路网基本已经形成。下一步,要推进农村路网建设,加快改造,桥梁配套等。这既是交通部对我市的要求,也是农民群众的期盼。这是交通扶贫向深度、广度推进的标志,是民心工程、造福工程,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体现,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各级政府、基层组织和交通部门要广泛宣传,使农村公路各项建设工程的重要意义深入人心,成为大家的自觉行动。
  (二)树立“质量第一”的观念,正确处理工期与质量的关系。质量是工程的生命,公路建设质量的好坏,关系到建设投资效益、公路使用年限。为此,在工程建设和质量上要层层明确职责,反复强调工程质量,树立“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观念。工程进度是完成任务量的硬指标,但是工程质量是硬指标中的核心和关键。没有了质量,进度再快也不行。在工期和质量发生矛盾时,质量是第一位的,施工、监理单位要认真执行各种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以确保工程内在质量。
  (三)认真贯彻执行两个条例,加强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工作。《洛阳市县乡公路养护管理条例》是全国第一部县乡公路管理养护方面的地方性法规,受到了交通部领导的充分肯定。《洛阳市村级道路管理养护条例》从2008年3月1日起实施,也是全国第一部村级道路管理养护方面的地方性法规,各级政府及交通部门要认真宣传贯彻,要树立修路是政绩,养护管理也是政绩的观念,把养护好公路和修建公路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特别是在养护资金的筹集上要引起高度重视。各级人大常委会要对两个条例贯彻执行情况进行执法检查,促使政府贯彻落实好两个条例,把农村公路建设好、养护好,巩固交通扶贫成果,使公路能长期发挥效益。
  (四)、请交通部继续帮扶我市贫困县的脱贫工作
    1985年国家交通部已开始对我市贫困山区进行交通扶贫工作,至今已22年。前9年主要对栾川县进行扶贫,从1995年起先后派出13批扶贫工作领导,对全市进行了长达13年的交通扶贫工作。这些领导同志,远离繁华的京城,远离亲人,放弃了舒适的工作、生活环境,把贫困群众当亲人,克服伤病困扰、水土不服和家庭困难,呕心沥血,无私奉献,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令贫困地区群众永生难忘的事迹。他们努力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树立了党和政府的崇高形象和威望。通过大规模的交通扶贫,大大地改善了我市贫困山区的交通状况,加快了贫困地区的脱贫步伐,对学校、科技等方面的扶贫成效显著,促进了多方面的发展。回顾过去的丰功伟绩,瞻望未来的脱贫工作,我们恳请国家交通部继续支持帮助我市扶贫工作。

2007年12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