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硚口人大试水公共财政监督

2008-05-03

  “2008年区级计划预算中,园林绿化资金比去年增加了500多万元,水务资金增加了290万元……这值得欣慰,表明去年我们的工作是有成效的。”一见面,湖北省武汉市硚口区人大常委会财工委主任石和江就打开了话匣子。他说的工作,是2007年由区人大常委会对该区公共财政情况进行的一次大型调研。
  一箭三雕
  2007年3月,武汉市硚口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彭有为、张荣生等力主对全区公共财政职能情况进行深入调研,并成为常委会组成人员的共识,列为2007年度区人大常委会的重要调研项目之一。从当年3月至9月,调研组历时半年,摸清了该区公共财政体系的“家底”,最后形成报告送达区委、区人大、区政府、区政协和有关部门参阅,引起震动。
  调研报告不仅对前一阶段区政府财政工作进行了总结,也为新一届人大发挥监督作用奠定了基础。
  更意想不到的结果是,针对调研中发现的问题,区政府在2008年的财政预算中进行及时调整,公共财政预算比例增加。
  这些具有实质意义的改变,无论是对于全程参与此次调研的调研组长、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张荣生,还是对一般硚口人而言,都是乐于见到的。
  因此,一年后谈及此次调研,还有不少人认为是“一箭三雕”之举:一是总结了过去五年硚口区财政状况;二是让新一届人大尽快进入角色,发挥作用;三是促使政府产生行之有效的举措。  “照镜子”
  公共财政,顾名思义不应该仅仅用于政府内部的运作,而应该面向公众。这是张荣生对于公共财政最直白的个人诠释。
  对于调研中发现的问题,张荣生直言不讳地袒露,他认为这个过程就如同照镜子一样,能把里里外外照个通透。
  多年来,硚口区财政在年人均财力只有3.5万元左右的情况下,进行着各项社会事业和经济建设。2007年1至9月入库工业税收34552万元,占全区财政收入的比重仅为18.6%。与此对应的是,该区3万余名低保对象、1.8万人的财政供养人口。还有数据显示:在该区基础性教育保障方面,2006年预算内教育支出2.58亿元,占财政支出的27.2%,占GDP的比重仅为1.5%。
  “当这样的资料和数据一一呈现在眼前,脑海中会浮现出很多的问号:为什么投入这么低?为什么还不尽人意?”石和江说道,“而我们接下来的任务,就是要找到这些问号的答案!”
  找答案
  对公共事业的历史欠账和区财政实力不足,或许就是这些问题的答案。然而,这两个过于抽象的解释,似乎并不足以诠释硚口区的具体实际问题。
  1980年代,硚口区作为武汉市老工业区,工业占全区经济比重较大,特别是古田地区的冶金、印染、制造业等发挥了较大作用。然而1990年代初期,老工业经济处于转型期,大量的企业关、停、并、转,致使大量富余人员下岗,就业与再就业问题成为不可避免的历史“包袱”。
  面对市场的选择,硚口区急需寻求新的发展方向,然而位居城中、西进开发古田片成为其突破瓶颈的最好办法。
  地处硚口西部的古田地区,多有燃料、制药、化肥等化工企业,具有一定的污染性,要发展必须将这些企业搬迁,否则将影响投资环境,然而搬迁却迟迟难以进行。化工企业搬迁面临的就是大部分生产设备的废弃,企业必须重新购置设备。相对较高的搬迁成本,使得许多企业不愿意搬走。
  多年搬不动,引发了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教育资源配套不完善等一系列多米诺连锁效应。随着新建小区增多,教育配套设施不完善问题更是日益凸现,成为近年来市区两会反映的突出问题。2006年夏天,赵秋云一家搬入了古田地区天顺园小区,然而乔迁新居的喜悦马上被孩子无法就近入学的烦恼所取代。无奈之下,只能让年仅7岁的孩子到硚口中心的东方红小学就读。每天早上6点,她便叫起睡眼惺忪的孩子去上学。而这并不是个别现象。
  影响发展的也绝不仅仅因为那些历史旧账,更为突出是资金不足。区内的汉西到长丰街一片,多次有开发商看中,但是由于道路问题而中断了投资计划。
  “这给人民的生活带来了不少影响,但是囊中羞涩,地里也挖不出金啊!”张荣生诚恳地说。
  投石问路
  这样一份调研报告在2007年9月同时与硚口区四大家“见面”,清楚的家底摆在大家眼前,“怎么办?”的疑问引起了共同的思索。
  “对于公共财政的这次调研,我们也结合实际提出了一些对策。”张荣生说。
  从硚口区多年基层财政运转实际看,如果地方财政始终只能保“吃饭”、保运转,那么社会公共产品和服务的投入就很难得到充足的保证。针对这一情况,调研组提出做大“财政蛋糕”、构建公共财政框架和调整完善财政管理体制的三大对策。
  尽管对于这次的调研,区委、区人大、区政府都给予了较高的评价,然而对于硚口区人大常委会而言,对于公共财政的监督工作还仅仅只是一个起步。彭有为强调:“调研只是一个开始,它让我们对本区公共财政的概念更清晰,为以后的监督打下基础。”
  对于今后如何开展公共财政的监督工作,硚口区人大常委会专门召开会议部署。强调在对预算的监督上,要从以往的数字监督深化到资金的落实,依法监督各项投入是否达到法定要求。对于公共财政中的立项、在建项目要加强监督力度。在项目建设中,要向人大报告中间审计结果,监督政府花好人民的每一分钱。同时,为了规范该区公共财政,硚口区人大常委会提出区政府和相关部门应该及时制定相关规范制度,使公共财政支出更加严格依法、依规,使得人大的监督更加有的放矢。(本报记者 胡新桥 本报通讯员 殷娜)

来源:中国人大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