府院传真:树立在中原崛起征途上的里程碑

2008-05-06

  2006年,河洛大地到处充满着生机和活力,640万洛阳人民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顺应宏观调控的大势,抢抓发展机遇,狠抓工作落实,圆满完成了市十二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全市的工业经济快速增长,六大产业基地日益壮大;“三农”工作全面加强,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旅游带动成效显著,服务业水平不断提升;改革开放步伐加快,经济活力持续增强;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品位显著提高;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和谐建设成绩斐然,实现了“十一五”的良好开局,跨上了新的台阶,在再造一个新洛阳和中原崛起的征途中树立了一座新的里程碑。
  这一年,综合经济实力再上新台阶。全年生产总值1331.7亿元,比上年增长15.6%,分别高出全国、全省4.9和1.5个百分点,连续16个季度保持15%以上的增速;人均生产总值2.07万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6.5%,增速居全省第一。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分别达到1058.9亿元和547.9亿元,比年初增加143.6亿元和67.6亿元。
  这一年,三大需求持续增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25.4亿元,增长37.4%;其中工业投资298.2亿元,增长42.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94.8亿元,增长15.9%。进出口总额13.2亿美元,增长37.5%;其中出口7.8亿美元,增长8%。
  这一年,财政收支实现了新的突破。全部财政收入完成154.5亿元,增长27.8%;其中财政一般预算收入76.6亿元,增长25.7%。财政一般预算支出112.3亿元,增长26.4%。税收占一般预算收入的比重达到71.3%,同比提高2.8个百分点。
  这一年,全市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11490元和3408元,扣除物价因素,增长11.3%和15.8%。城镇居民失业登记率3.79%。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涨1.4%。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665亿元,比年初增加69.8亿元,人均储蓄首次突破万元大关。
  六大优势产业日益壮大,工业经济快速增长。大力实施项目带动。加快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实施千万元以上工业项目484个,新开工317个,竣工311个。结构调整项目231个,总投资405亿元,完成投资163亿元。工业经济高速增长。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589.2亿元,增长42.3%,高于全省平均增速4.1个百分点;实现利税总额143.7亿元、利润总额76.6亿元,分别增长47%和60.5%。黄金产量27.8万两,再创历史新高。重点企业不断壮大。全年主营业务收入超亿元企业160家,比上年增加36家。科技创新步伐加快。新成立研发中心35家,争取国家、省科技项目79项、资金3184万元。列入省部共建装备制造业基地的8个“863”计划项目已完成4项。申报高新技术企业61家、产品95个。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完成技工贸总收入373亿元,实现利税32亿元。
  “三农”工作全面加强,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认真落实惠农政策,全年支农支出6亿多元,积极推进结构调整,粮食总产量229.4万吨,再创历史新高。畜牧业快速发展,肉蛋奶总产量74万吨,农民来自畜牧业的现金收入占家庭经营现金收入的25%;烟叶、花卉苗木、林果业全面发展,六大支柱产业占第一产业的比重达70%左右。产业化水平不断提高,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232家,带动农户65万户,农民来自产业化经营收入占总收入的47%。大力发展劳务经济,累计转移农村劳动力125.3万人次,劳务创收45亿元。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段家沟等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按期完成,禹门河等水电站和孟西灌区建设进展顺利。新增有效灌溉面积3.5万亩、节水灌溉4.3万亩,治理水土流失228平方公里,改造中低产田6.6万亩。完成造林28.5万亩、通道绿化401公里。搬迁安置深山区贫困人口1.18万人。农村公益性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累计投入1.5亿元,开展“村村整治、千村达标、百村示范”活动。新建农村社区服务中心600个,完成通组入户道路2612公里,解决了13.8万人的安全饮水问题;新建沼气6.4万座,我市被确定为全国沼气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城市。
  旅游带动能力增强,服务业水平不断提升。旅游业发展增势强劲。成功举办第24届牡丹花会和第3届河洛文化旅游节;新安黛眉山被列入世界地质公园;游客在洛停留时间由1.5天延长到2.5天。全年接待游客2802万人次,增长30.6%;其中境外游客21.6万人次,增长56.4%。旅游门票收入3.8亿元,增长50.8%。商贸流通业快速发展。新都汇购物公园、中原康城一期等项目建成开业,新增营业面积13.75万平方米。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加快,住房、汽车、通讯、电脑等高档耐用消费品大幅度增长。房地产市场日趋活跃。全年完成投资78.8亿元,增长71.1%。商品房销售323.7万平方米、61.5亿元,分别增长58.5%和74.7%。归集住房公积金5.98亿元,发放政策性个人贷款2.93亿元。
  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经济活力持续增强。国有企业改革取得新进展。洛轴集团与永煤重组成立的LYC公司生产稳定;洛玻与中建材签订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大股东占用问题彻底解决;中铝洛铜、中钢洛耐、黄河同力、永安特钢等资产重组取得实质性进展。完成大中型企业辅业分离22家、改制13家。203户市属中小企业改革扫尾工作进展顺利。其它领域改革进一步深化。乡镇机构改革不断巩固,县乡财政体制和教育管理体制进一步理顺。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制度改革和规范津补贴工作进展顺利。深化行政管理体制和事业单位改革,预算管理制度改革不断深化,公路系统、公用行业改制工作基本完成。廉租房制度和住房货币化分配制度初步建立。招商引资成效显著。实际利用市外境内资金111.6亿元,增长278%;实际到位省外资金88.5亿元,增长436.4%,增幅居全省第一。实际利用外资2.1亿美元,增长85.5%。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势头迅猛。非公有制企业增加值、上缴税金分别增长37.1%和31.8%,营业收入超亿元企业达到85家。
  城市建设步伐加快,城市品位明显提高。坚持规划先行,科学编制第四期城市总体规划和全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新区建设步伐加快,全年开工各类工程400项,完成投资76亿元,累计开发25平方公里,建成道路52条83公里。隋唐城遗址植物园一期、南湖音乐喷泉等标志性工程竣工,新区体育中心、歌剧院主体完工。定鼎门污水处理厂等近30项市政公用设施建成投用。沿洛河百栋高层新开工41栋,累计开工72栋。8个村民安置小区全部竣工。城区改造稳步推进,实施改造项目150个,完成投资65亿元。定鼎北路、王城广场二期等21项工程完工,新建和改造主次干道19条、背街小巷和城中村道路334条。向阳轴承厂地块等32个开发项目完成投资50亿元。精细化管理初见成效。城市形象更加靓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推进。全年完成投资20亿元。9条129公里干线公路建成通车,改造县乡公路96.9公里、“村村通”工程2100公里,在全省提前一年实现村村通水泥路目标。县域经济发展势头强劲。全市建制镇完成投资3.8亿元。县域经济占全市经济总量的61.5%。全市有4个县(市)在全省县域经济会议上受到表彰。
  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和谐洛阳建设成效显著。就业和社会保障取得新进展,全市新增就业13.2万人。发放小额担保贷款9405万元。征缴各类社保基金22.2亿元,城乡低保标准进一步提高,投入1.28亿元改造农村敬老院87所,五保户集中供养率达20.2%。在全省率先建立城乡困难群众医疗保险救助制度,参保群众27.6万人,救助资金2917万元。经济环境进一步优化。建立企业事项代理服务、企业负责人约见市领导、企业首席服务官等10项优化环境长效机制,严肃查处破坏经济环境的违法行为,经济秩序进一步规范。平安建设扎实推进,全年无重特大事故发生。深入开展平安建设十大专项活动,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社会大局基本稳定。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加快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发展农村寄宿制教育,为农村中小学配备课桌凳10万余套。普通高招上省定本科线1.29万人,再创历史新高。洛阳工业高专、洛阳大学合并组建洛阳理工学院通过教育部评审。成功举办洛阳首届文化产业博览会等重大活动,荣获省十运会金牌、总分第2名。加强基层文化设施建设,城乡文化事业进一步繁荣。积极参与丝绸之路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乡镇卫生院国债项目、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进展顺利;4个试点县(市)184万人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103万人享受补助5404万元;在全省率先建成覆盖城乡、功能完善、运作协调的公共卫生体系。继续稳定低生育水平,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目标以内。实施碧水蓝天青山绿地工程,城市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303天。实施土地“三项整治”,新增、补充耕地2741.9公顷。开工建设标准化厂房52.6万平方米,建成36万平方米。各项社会事业也都取得了新成绩。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不断深入,党风廉政建设取得新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