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草园:喧嚣中的宁静

2008-05-06

——拜谒聂耳墓  □ 张何良

  前些时随团游览了七彩云南,领略了大理古城的“风、花、雪、月”,观赏了丽江特色的世界文化遗产以及玉龙雪山的壮丽景色,开眼界,增见识,都说不虚此行。值!当然也付出了不菲的代价,那就是连日来的喧嚣、嘈杂、拥挤,导游小姐灌耳的商品宣传,无休止地购物劳神以及遭遇轻诺寡信的戏弄和无奈。搞得身心俱疲,老年人尤甚。
  返程中,因天气原因在昆明又多待了一天,於是我便脱离了团队,只身打“的”,专程拜谒了《义勇军进行曲》作者聂耳墓。
  墓地虽然紧邻车水马龙、游人如织的西山龙门景点,却人迹罕至。这里没有游人,没有导游,也没有商贩,就连不远处的喧嚣声也消逝殆尽。一元钱的门票,我与司机师傅充当了当天第一批拜谒者,也就独享了那份特有的宁静。
  首先看到的是一尊3.28米高的汉白玉聂耳雕像。他面部低垂,目光深沉,表情凝重,似乎在作永久的忧思,又似乎在构思唤起民族忧患意识的雄壮旋律。雕像后的黑色大理石墓碑上,镌刻着郭沫若书写的“人民音乐家聂耳之墓”九个金色大字;连接墓室与墓道的二十四级台阶,象征音乐家短暂的二十四岁青春;围绕墓室的七个花圃,象征七个音符;整个墓地形如一把云南少数民族喜爱的大月琴,而墓室恰似月琴的音孔,暗喻聂耳植根于云南民族音乐的沃土中。墓后的环形屏风,以万里长城和抗日救亡为主题,雕刻成大型浮雕画面;另一端镌刻着1935年田汉在南京国民党监狱惊闻聂耳逝世的噩耗浑泪书写的悲愤诗。比邻辟有“聂耳生平事迹陈列室”和“音像室”。1989年11月22日,江泽民来这里瞻仰并题词:“伟大的人民音乐家聂耳同志永垂不朽”。他还在墓地指挥大家高唱《毕业歌》。
  聂耳原名守信,出生于一个贫困的中医家庭,由于他超群的音乐才华和灵敏的听觉,人们戏称他“耳朵先生”,故改名聂耳。聂耳一生是暂短的,但他矢志不渝,刻苦勤奋,1935年为影片《风云儿女》所作的主题歌《义勇军进行曲》,便是一曲流行全国,妇孺皆知的经典之作。它反映了中国人民抗日救国的坚强意志和必胜的信心,具有强烈的战斗力和号召力。1949年9月27日,开国大典前,经第一届新政协各民主党派一致同意,将其选为新中国的代国歌。1982年五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决定其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式国歌。2004年十届人大二次会议把国歌写入宪法。
  一个多小时过去了,游人寥寥可数,整个墓地显得格外宁静、肃穆、深沉,甚至有点寂寞。在这里,容不下半点浮噪,也容不下丝毫喧嚣和随意,那怕是说话声音大一点都与环境显得格格不入。伴随聂耳长眠的日日夜夜,便是林子里的鸟鸣及飒飒作响的山风。正是这种氛围,净化着人们的心灵,升华着人们的情操,更催人思考和奋进。这时,我突发奇想:喜欢热闹的人只管热闹去好了,热衷追逐功利的人,只管追逐功利好了,一些口言善,身行恶的“公仆”们,只管伪装下去好了。千万不要来此惊扰,不要破坏了这里宁静环境,不要玷污了这片圣洁的净土。除非你一旦萌生踏进这片圣土的念头的时候,也许,才会领悟这份宁静洗礼的真谛。
    
  (作者系   洛阳市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