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草园:“广告世界”说广告

2008-05-06

□ 剑 良

  现代人似乎生活在广告世界里。铺天盖地的广告无时无刻不在浸淫着人们的每一根神经,躲都无处躲,这大概就是市场经济初级阶段必然现象吧。
  何谓广告,权威解释是:向公众介绍商品、报道服务内容或文娱节目等一种宣传形式。美国人把广告称之为无敌的推销员;英国人称广告是装潢门面的,是在推销虚幻的梦;还有人说广告就是制造欲望。依我说广告就是摇钱树。首先通过广告厂商可获得滚滚财源,其次各种广告媒体可获巨额广告费,第三广告代言人能大把赚钱,第四广告策划者也有不菲的稿酬。西方不少才华横溢的撰稿人,宁愿写洗衣粉广告而不愿写小说,为的就是那丰厚的收入。所以德国人说广告业是用最少的智慧挣到最多钱的职业。戈尔巴乔夫就曾为美国比萨饼作广告来解困。就连美国前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也曾为后人留下一句名言“如果我能再生,我将首先投身于广告事业”。
  其实在我国古代就有一种广告诗,属于诗作者兴之所至,偶尔戏成,不以收费赚钱为目的,但产生的效应与现代的广告颇为接近。斗酒诗百篇的诗仙李白在《客中作》云:“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诗人无意替谁作广告,然而谪仙之大名遂使兰陵美酒名噪天下历久不衰。还是这位诗仙,一次见一少年喝得大醉仍要继续喝,遂即兴挥毫于白布:“太白遗风在,酩酊不复存;从此杜康家,少有酿酒人。”店主将“太白遗风”四个字作酒幌高悬门外,果然生意红火多了。杜牧在“清明时节雨纷纷”的意境里寻寻觅觅访酒家,终将“杏花村”名扬天下,致使山西和安徽的两家酒厂为争正宗把官司从古打到今,实在是诗人始料不及的。当然,也有个别“广告”是处于无奈而为之。
  郑板桥晚年避居镇江别峰庵内,本来是图个清闲宁静,可是前山和尚常来打扰、索要诗、书、画三绝墨宝,不久字画流入富商手中,有人很贪婪,要这还要那,郑板桥怒而贴出告示:“大幅六两,中幅四两,小幅二两,书条对联一两……”,告示后附一广告诗:“画竹多于买竹钱,纸高六尺价三千;任渠话旧论交接,只当清风过耳边。”明码实价,认钱不认人。但是郑板桥重守信誉,作品都是自己亲手精心之作,从不糊弄客户,更不会捉刀代笔,弄虚作假。相比之下当今一些“名人”常常睁着眼睛说瞎话。东西没吃过也没用过抑或压根就不知道是怎么回事,便照着别人编的脚本信口开河,误导群众。更恶劣的是明知有假,还昧着良心欺骗消费者,甚至发生全国性“牙防组”事件等等。
  不可否认,作为现代企业,即使产品质量再好,甚至已是名牌也应重视宣传,不能再抱着“酒好不怕巷子深”的老观念。但笔者认为广告创意和技巧应建立在诚实的基础上,而不是弄虚作假,让人上当受骗。有位朋友说,在国外只要有0.1%的顾客受了广告的骗,做广告企业非垮不可。可在国内有0.1%的人被骗,企业就发了,大概这也是实情,不然吹牛广告何以屡禁不止,且有狂轰乱炸之势。朋友还提供国外一条 “纠正性广告”的信息,说美国一家公司耗资3000万美元做了6个月的广告,不久有人举报该公司的广告有假,有关部门对此事调查核实后,依法处罚该公司再做6个月的“纠正性广告”,要求自我揭露问题。让作假者自已掌自已的嘴巴,自已砸自已的招牌,其结局无疑是灾难性的。所以在美国敢斗胆作虚假广告者极少。“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倘若我们借鉴、效彷“纠正性广告”之举,广大消费者就不会产生天天都是“315”的企盼。虚假广告必定会有所收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