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草园:梵净山观海

2008-05-06

□ 宋宏建

  梵净山其名,是从佛语“梵天净土”中点化而来。史料记载,该山原叫“三山谷”,至于何时“更名改姓”,恐怕只有当年的佛教高僧们知道了。其实这里所说的海,也不是海水的海,而是“经佛点化”的山海。
  入冬的梵净山,依然是一碧蓝绿的海。上午十点左右,当我踏着波浪爬上红云金顶之际,立刻被大自然惊世骇俗的造化所惊呆:巨大球形的宇宙周围,一道相同纬度的亮光喷薄而出,沿地平线在天穹形成一个金灿灿的圆弧,孙大圣头上的金箍般罩住了连绵起伏的山峦。那明亮光环的中间呈宽宽的蓝带,上下夹裹着橘红色的丝条,灿烂耀眼的两边,似有滚动的水银镶嵌,晶莹神奇。弧光之内,海拔2572米、总面积约567平方公里的整个武陵山脉主峰被全部囊括,云蒸霞蔚,形成浩浩渺渺一望无垠的山海。这海分两个层次,外围是一道道跌宕起伏的群山,苍苍间蜿若游龙,莽莽里蜒如飞蛇,一波一波乘风破浪,驰骋万里;内核则是位于贵州省印江县东的山脉峰峦,或壁立千仞或沟壑纵横,深涧峡谷中苍翠欲滴,一痕痕、一坨坨的原始森林似千帆竞发,迎风招展……
  渺小如大气中一粒微尘的我,那会儿就端坐在梵净山金顶,双手合十,静静体味着这座颇具传奇异彩,有声有色、动静皆可入画之灵山的神秘与博大。
  这是一个千姿百态、天然公园的大海:春赏山花烂漫、翠霭如裙,夏观飞云流瀑、松涛雨声,秋览霜天红叶、鱼游碧潭,冬睹银装莽原、丹霞缥烟。这里的静,是一种瀑布悬空、滴泉缀珠反衬出无穷魅力的幽;这里的动,是一种鸟语虫鸣、猴跳雉飞弹奏出原生态乐章的美。如果谁有幸遇见幻影佛光,身临仙山幻境,更会心旌激荡,流连忘返。
  这是一个原始古朴、生态王国的大海:由于山体庞大和天壤的垂直高差,形成一个生物多样性的原始基地。满山遍岭不仅生长、栖息着各种动植物,而且拥有黔金丝猴、白颈长尾雉、大鲵鱼、云豹等珍稀动物,和全球仅存的“贵州紫薇”以及中国鸽子花树(珙铜)、冷杉等罕有植物,成为人类具有极高科学研究和保护价值的一大财富,所以国务院于1978年确定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86年接纳为全球“人与生物圈”保护网的成员单位(中国仅有五个)。
  十点四十分,太阳破空而出,环绕山海的光带开始淡化。绯云在倏忽间飘逝,蓝带也悄悄融入大海,末了绵絮状的白云朵朵绽开,徐徐遮蔽了灿亮的光环。而此时在山峰上沉睡的万米大佛却似梦方醒,慢慢挣开了清晰的眉眼。
  十一点钟,我抓紧铁索,顺着似金刀劈破、如二指并举的一线天缝隙盘桓而下,由黄河以南最古老地质台地构造出形态各异的蘑菇石、万卷书、擎天柱、老鹰岩、翻天印及太子石等,倏然又兀立于面前。众山眼底小,南国此峰尊。10亿多年的造化啊,在这既是风景画廊又兼地质博物馆的山海里,我听到了山顶寺庙的钟鼓之声,看见了刻有“性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性心来相印,佛花遍地开”(慈氏法能和尚偈语)字样的石碑。我就想,作为佛教圣地弥勒道场的梵净山,自古以来就与文殊道场五台山、地藏王道场九华山、普贤道场峨眉山、观音道场普陀山而齐名。此次上山,虽没发现云海却见了山海,虽没幸运佛光却见了灵光。尤其那条环绕穹庐的光带,既圈定了天下独一无二的梵净山,同样也佑护了尘埃一子的我。这个对我来说千载难逢的机遇,也算与佛有缘了。
  初冬的阳光,暖暖的照得人薰醉。傲立山巅的游人,依然沉浸于铁瓦石殿缭绕的香火。但我清楚,凫出浮动在红云金顶的山海,就又回到了现实的海洋,苦海无边也好,前程似锦也罢,坚忍不拔地泅渡,才是佛教应有的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