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市烟叶生产工作情况的报告

2008-05-06

——2006年3月9日在市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上
 
市人民政府副市长  尚朝阳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按照市人大常委会的安排,我就全市烟叶生产工作情况报告如下,请予审议。
    一、烟叶生产现状
    我市地处豫西丘陵山区,优质烟叶生产的自然条件较好,宜烟面积300万亩,是全国优质烤烟生产适宜区,河南省优质烤烟生产最适宜区,全国36个重点产烟区之一。目前全市种烟县8个,种烟乡80个,种烟村1027个,种烟农户6万户,常年种烟面积稳定在25-30万亩,收购烟叶60万担左右。烟叶已成为我市农业的主要经济作物和农民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也是县乡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尤其是近年来,我市烟叶生产工作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的监督支持下,各级、各部门密切配合,奋力开拓,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普及科技为重点,调整种植布局,优化品种结构,主攻烟叶质量,提高种烟效益,增加农民收入,带动了越来越多的农民实现脱贫致富。1999年烟叶面积17.5万亩,收购35万担,烟农种烟收入1.45亿元,实现烟叶特产税2900万元;1999年-2005年烟叶种植面积逐年扩大,7年间烟叶收购量年平均增长12%, 2005年烟叶面积达到26万亩,收购63万担,烟农种烟收入3.45亿元,1999-2005年烟农累计种烟收入13.18亿元,实现烟叶特产税2.64亿元。烟叶生产一年一个新台阶,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的良好态势。
    二、我们的主要作法及成效
    为了把烟叶产业做大做强,近年来我们采取积极措施,不断实现跨越式发展。主要做法是:
    1.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烟叶生产条件。为了抓住国家对烟叶生产基础设施建设进行补贴的机遇, 2005年全市共安排实施烟叶生产基础设施项目1653个,受益面积达到42600亩,12000农户受益。全市共建造小型水窖1299个、水池72个、沟渠103.55千米、管网94.14千米及机井、提灌工程、密集烤房等百余处,共计投资3200万元。今年全市25个重点种烟乡计划投资1.2亿元用于各类工程项目,争取利用3-5年时间,建设完善60万亩基本烟田保护区内的水利工程。通过加强水利设施建设,大力发展旱涝保收田,采取滴灌、喷灌等形式发展烟水配套,使旱涝保收田达到60%以上。同时,结合基本烟田制度的建立,采取合理轮作,增施有机肥、麦草返田、大麦掩青等生产措施提高植烟土壤质量和抗御自然灾害能力,烟叶生产的基本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
   2.增加投入,强化服务。烟叶生产是一项投入相对较高的种植产业。为了贯彻落实国家烟草局切实维护国家利益、切实维护烟农利益,关注烟区、关爱烟叶、关心烟农的一系列政策精神,从2001年至2005年累计投入烟叶生产资金1.2亿元,帮助烟农建集约化育苗大棚2100个,建气流下降式烤房22000个,半价或免费供应烟叶生产物资,大大提高了烟叶生产水平和烟农种烟收入。2005年烟草部门出台兑现了对烟农的“八项承诺”,公开承诺免费或半价供应农药、化肥、农膜等烟用物资;全等级、全额收购烟叶;给予烟农燃煤补贴等。“八项承诺”的出台和兑现在增强烟农信心和调动种烟积极性的同时,也有力地促进了烟叶生产水平的提高。
    3.改革生产模式,推行专业化。烟叶生产涉及千家万户,烟农深感种烟最繁琐的是育苗,最头痛的是烘烤,最难办的是病害。近年来,我们通过实行育苗、植保、烘烤专业化,来推动种植专业化,较好的解决烟农认为最难办、最头痛和最繁琐的问题,有效的调动和保护了农民种烟的积极性。目前,全市基本实现了生产规模化、育苗商品化、植保科学化、烘烤专业化和连片烟田的机械化。市、县烟草部门还统一购置200多台耕整机、起垄机统一进行整地起垄施肥,提高了整地水平,减轻了农民劳动强度。
    4.开拓市场,打响品牌。一方面实行工商互动,积极推动厂办基地建设。先后与26家省内外烟厂建立了基地,保证了烟叶市场的稳定。为了适应卷烟工业联合重组、品牌扩张的新形势,坚持以中式卷烟配方需求为导向,严格按合同组织生产收购,制订信用规范,完善评价体系,严格责任追究,努力塑造和维护洛阳烟叶的良好市场信誉。另一方面,建立了以市场满意度为中心的烟叶销售信息管理系统,广交朋友,诚邀国内大烟草企业集团来洛建立优质烟基地,培育忠诚客户,努力实现两个“80%”:即产地烟叶80%要调向基地烟厂,基地烟厂80%烟叶要来自基地产区。
    5.完善机制,健全烟区支撑保护体系。烟叶生产是烟农、烟草、财政、烟厂四方受益的产业。在工作中我们逐步探索出了农、工、商、政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投入机制。在增加各级财政投入的同时,我们积极争取国内大型卷烟企业来我市建立生产基地,加大工业投入。为了探索建立风险保障制度,增强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做到丰欠调节,保证烟农收入的稳定,我们每年从烟农种烟收入、烟叶特产税、烟叶经营利润中各抽一定比例的资金,纳入风险基金专项账户,在遭受重大自然灾害的情况下,给烟农以补贴,保障了烟农的最低收入。
    经过几年来的发展,我市的烟叶产业已经逐步走上了健康可持续发展的轨道,在促进我市农业经济快速协调发展和农民收入持续增长方面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4个方面:
    1.产业规模稳定,经济效益显著。1999年以来,在河南烟区面积规模持续下滑的情况下,我市的烟叶生产却实现了跨越式发展。目前洛阳烟区已成为河南省最大的烟叶种植区。洛宁、宜阳两县进入全省产烟大县前三名,2005年收购烟叶达到20万担左右。全市种烟面积万亩以上乡10个,重点种烟乡的烟叶特产税占乡级财政收入的50%以上。全市种烟户均收入达5885元,种烟人均收入达到1643元。
    2.组织机构完善,技术网络健全。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已经建立了一套完整的行政领导指挥体系和技术推广体系,市、县、乡三级政府都有具体的烟叶生产主管领导和烟叶生产办公室。全区从事烟叶生产人员中,大中专以上学历占80%,高级农艺师4名,农艺师35名,助理农艺师126名,聘请基层技术人员1500名,并与郑州烟草研究院、国家生理生化基地、省农科院许昌烟草研究所等多家科研机构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通过开展技术培训,基本做到了每个产烟县有技术带头人,每个种烟乡镇、种烟村都有技术骨干,每户烟农有一个技术明白人。
    3.烟叶生产水平明显提高,技术体系进一步完善。依靠科技进步,发挥我市独特的生态条件优势,通过自主研发和借鉴国内外先进技术和经验,逐步形成了适合我市烟叶生产实际的旱作栽培技术体系。围绕突出浓香型烟叶质量特色这个核心,先后开展多项科研项目的研究和推广,初步实现了育苗集约化、供苗商品化、管理规范化、烘烤专业化的“四化”生产模式。近年来,我市多次在全省烟叶质量评比中夺魁,1999年至今,我市连续7年被评为全省烟叶生产先进地市、全国烟叶生产先进单位。2004年国家烟草局又将洛阳烟区由三价区调为二价区,从而大大增加了烟农种烟收入和种烟积极性。
    4.经营管理规范,商品信誉较高。我们坚持“以质量求生存,以质量求发展,以质量求信誉”的经营理念,强化收购和调拨质量管理,努力提高烟叶商品信誉,不断开拓商品市场,目前已和上海、杭州、新郑等多家重点烟草工业企业建立了密切的供销关系,烟叶产销两旺。这些都为我市烟叶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
    三、烟叶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
    洛阳烟区近几年虽然经历了较快发展,取得了较好成绩,但面对新的发展形势,自身还存在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轮作倒茬不够,烟草病害对烟叶生产的威胁逐年加大。与二十年前相比,我市的耕作制度发生了较大变化,土地复种指数偏高,其它经济作物与烟叶争地矛盾突出,烟田连作普遍,同时,又不注意对土壤的保护和改良,导致土壤中病菌积累过多,烟草病害发生频繁,种烟风险加大。
    2.烟叶生产基础设施建设薄弱,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不强。由于历史原因,我市烟叶生产的基础设施投入欠帐较多,烟区排灌、道路、机械以及防灾体系不健全,增加了烟农劳动强度,对自然灾害抗御能力弱,不仅影响了烟农收入和种烟积极性,更直接影响了烟区的稳定发展。
    3.烟叶生产投入不足。按照烟叶生产应用常规技术测算,我市亩均烟田需要投入至少在400元以上,烟叶生产水平才有保证。而实际投入仅有250元左右。难以把烟叶生产物资组织供应到位,直接影响着烟叶生产整体水平的提高。
    4.烟叶种植布局分散。全市30万亩烟叶分布在8个产烟县、6万农户,种烟地块和农户的零星分散增加了新技术推广的难度。
    四、烟叶生产工作下步打算
    针对当前烟叶生产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下步要重点做好以下六个方面的工作:
    1.建立基本烟田保护制度。基本烟田保护制度可以有效稳定烟区规模,解决烤烟生产与其他农作物争地的矛盾,又可以按照土地承包法的有关土地流转的规定,实现规划区内基本烟田的合理流转、相对集中、规范管理和高效利用,提高整体产出效益。根据烟田轮作休耕要求,按年种植30万亩烟叶,我区应努力建立起60万亩生态环境能够满足优质烟叶生长要求的基本烟田。其中洛宁县18万亩;宜阳县18万亩;伊川县6万亩;汝阳县6万亩;嵩县6万亩;孟津县3万亩;新安县3万亩。使80%的烟叶种植在基本烟田保护区内,基本烟田保护区内50亩以上连片种植烟叶要达到95%以上。
    2.建立科学的耕作制度,实行合理轮作。实施合理轮作,可以确保基本烟田有效轮歇和养息,提高资源承载能力。在轮作周期中,一是提倡轮作倒茬,用地与养地结合、实现烟粮不断增产增质,减少烟草病虫害;二是加大秸杆还田和绿肥掩青的数量,提高土壤的碳氮比和有机质含量,改良土壤结构;三是开展保护性耕作,积极试验并推广少耕或免耕栽培等高种植技术,确保土壤结构不被破坏;四是科学进行烟田轮作和前茬的安排,推广“烟叶-小麦、谷类、芝麻、红薯—绿肥—烟叶”轮作模式。
    3.加强烤烟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大投入,逐步完善烟水、烟路、烘烤、防雹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实现烟区稳定、健康、可持续发展。
    4.基本烟田推行GAP现代农业管理模式。努力把烤烟生产管理前移延伸到农户、地块和烤房,保证各项生产技术措施和质量控制标准落实到每一户烟农、每一片地块、每一座烤房,实现烟叶生产过程的准确控制和烟叶质量的全程跟踪。重点是抓好烟草新技术新品种的推广,做好防病措施的落实,建立完善病虫害测报体系,对病害发生作出科学预测,制定行之有效的防病技术措施和落实防病措施的体系,推行农业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综合防病措施。在农药使用上要严格按照有关规定,严禁在烟叶上使用禁用化学品,确保烟叶无残留无污染。鼓励使用环保型农用薄膜、农药,对于使用非环保型薄膜的应当及时清除防止污染。基本烟田保护区内严禁使用含氯肥料。
    5.烟叶种植、收购计划和建设资金与基本烟田保护挂钩。对基本烟田保护不力的县、乡(镇),取消或减少烟叶种植、收购计划和基本烟田建设与保护基础设施建设的后续投入。
    6.建立烤烟生产保障机制。要建立并完善重大自然灾害预警减灾和救助机制,积极推进烤烟保险制度建设,确保种烟效益,提高农民种烟积极性,让农民“安心、放心”种烟。
    从2005开始,国家烟草局计划用3—5年时间,拿出140个亿对烟叶生产进行扶持,这是我市烟叶发展的良好机遇。市政府决心抓住这个难得的机遇,认真做好基本烟田规划建设与保护。我们相信,有市委的正确领导,有市人大的大力支持,经过各级、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一定会克服各种困难和问题,实现洛阳烟叶的可持续发展和农民收入快速增长!
    以上报告,连同市政府关于基本烟田规划建设与保护的实施意见,请一并审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