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市民营经济发展情况的调查报告

2008-05-06

——2006年7月17日在市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上
 
市人大常委会调查组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根据市人大常委会2006年工作安排,6月13日至15日,市人大常委会段松茂副主任带领部分市人大代表、市人大农工委和市政府、市民营企业局等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对我市民营经济发展情况进行了调查。调查组先后深入到偃师、孟津、新安、廛河、老城、西工、涧西、高新、洛龙等9个县(市)区的24家民营企业,对企业的经济运行情况进行了实地调研,听取了有关工作情况汇报。6月15日下午,段松茂副主任主持召开了由部分民营企业家参加的座谈会。从调查情况看,市、各县(市)区政府及相关部门十分重视民营经济发展工作,紧紧围绕发展目标和工作重点,采取有力措施,强化服务手段,大力推进项目建设,积极招商引资,使我市民营经济得到了快速、健康发展。“十五”期间,全市民营经济实现了营业收入由“九五”末的370.3亿元增加到1104.3亿元,增长2倍;增加值从100.4亿元增加到359.6亿元,增长2.6倍;入库税金从8.9亿元增加到45.1亿元,增长4倍;民营经济占全市GDP的比重由22%提高到42%,对地方税收的贡献率已超过了60%。2006年上半年,全市民营经济完成营业收入 728.1亿元,增加值243.6亿元,上交税金2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6%、40.9%和45.3%。民营经济已成为我市县域经济的主体,为我市的经济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主要措施
    “十五”期间,市政府结合洛阳实际,认真贯彻市委提出的大力实施“四个一批”(即做大做强一批,企业改制一批,能人领办一批,招商引资一批),狠抓“四个载体”(即小城镇建设、工业园区、旺街旺铺和城市市场建设),认真落实“三个三分之一”工作法,强力实施“骨干带动工程”,有效地推动了我市民营经济的快速发展。
    (一)领导高度重视,狠抓工作落实。近年来,市政府把民营经济工作摆在了重要位置,市、县两级都成立了非公有制经济领导小组,为民营经济工作提供了组织保障;普遍建立了领导联系企业制度,四大班子领导经常深入企业和项目建设现场,了解项目建设进展情况,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每半年和年终,市非公有制经济领导小组正副组长分别带队对全市民营经济发展情况进行专项督查,并把民营经济工作纳入年终目标考核,有力地推动了工作的落实。
    (二)制定扶持政策,促进快速发展。2002年以来,市政府先后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意见》、《关于实施民营经济“骨干带动工程”的意见》和《关于“十一五”期间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若干意见》等,提出了放宽市场准入门槛、加大财税金融支持力度、建立健全服务体系、推进自主创新和科技进步、加快结构调整、引导企业规范发展、培育骨干企业、实施名牌战略、推进产业集群和民营经济工业区建设、优化发展环境等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有力地促进了民营经济的快速发展。据统计,仅2005年,全市用于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各类资金达到了2.58亿元,其中支持企业技改扩建资金9597万元,专项贷款贴息7488万元,用于支持贷款担保中心建设5666万元,奖励资金3125万元。
    (三)大力招商引资,增强发展后劲。近年来,市政府及各县(市)区政府都把招商引资作为民营经济发展的突破口,加大经费投入,由党政主要领导带队,抽调精干力量,创新招商方式,通过项目招商、网上招商、驻地招商、以商招商、领导带头招商等方式,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培育企业群体。五年来,全市新上投资额超千万元的933个项目中,半数以上为招商引资项目,其中超亿元的161个项目中,有109个属于招商引资项目。这些项目的引进,优化了民营经济结构,提升了民营企业产品的档次和水平,为我市民营经济蓄积了发展后劲。
    (四)实施“骨干带动”,培育支柱企业。2003年以来,市政府通过实施“骨干带动工程”,培育了一批营业收入超亿元的骨干企业。2005年,全市营业收入超亿元的民营企业达到66家,其中,紫金银辉、北方易初、兴安线材3家企业突破10亿元;伟业钢铁、上百金鑫、天源实业、钰隆工贸、大张实业5家企业营业收入突破5亿元。市定50家重点民营企业共完成营业收入119.4亿元,实现增加值27.5亿元,上缴税金7.9亿元,分别占全市民营经济的11%、7.9%、17.6%,为壮大我市民营经济总量做出了积极贡献。
    (五)完善服务体系,优化发展环境。为加强服务体系建设,市政府以担保体系建设为突破口,全面推进民营企业信用服务、信息咨询、教育培训、法律维权等服务体系建设,搭建社会化服务平台,为民营企业解决实际困难提供有效载体。积极开展民营企业资信评级和诚信企业评定活动,2005年,全市首次评选出38家诚信民营企业;定期向金融部门推荐优质民营企业和贷款项目;大力推进市政府出资引导的信用担保公司建设,并督促各县(市)区加快信用担保公司建设;建立市县两级民营经济网站,为民营企业提供及时有效的信息服务;举办民营企业家高层培训;为民营企业提供法律维权服务,保护其合法权益。同时,为建立优化经济发展环境长效机制,市政府清理了各类不合理收费项目,普遍实行了检查、收费、罚款、办班等备案制度;审批、收费最低额度制度;对企业首次不罚制度;首问(首受)负责和一次性告知制度;限时办结制度等,为民营经济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环境。各县(市)区也普遍建立了企业“安静生产日”和行风评议等制度,推行一站式办公,一条龙服务,提高机关办事效率,为企业提供优质服务。宜阳县将27个职能部门的395项行政审批、收费项目纳入到行政服务中心管理,实行“一条龙服务”;廛河区对新投资项目实行全程跟踪服务,简化各种办证手续,对新开办的企业6个月内除纳税外,免除一切费用。偃师市在行风评议中对后5名的单位主要负责人进行诫勉谈话,连续两年被评为后5名的,单位主要领导就地免职。
    (六)强化园区建设,发挥集聚效应。针对民营企业长期存在的布局分散、重复投资现象,近年来,市、县两级政府把发展民营经济与小城镇建设有机结合起来,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加大投入,完善基础设施,发展了一批民营经济工业园区,形成了一批以钢制办公家具、针织、三轮摩托、轴承滚子、铸造、塑料制品等特色产业集群。截止2005年底,全市已形成基础设施较为完善的各类园区17个,特色产业集群14个,聚集效应初步显现。偃师庞村钢制办公家具工业园区,现有办公家具生产企业140余家,从业人员近3万人,年营业收入12亿元,占全国市场份额的30%以上;新安县洛新工业园区目前已有各类企业100余家,其中投资千万元以上的25家,机械制造企业达70多家,初步形成了以机械制造为主的产业集群。
    二、存在问题
    (一)企业规模小,骨干企业数量偏少。我市民营经济虽然出现了一批营业收入超亿元的企业,但数量明显偏少,没有形成一定规模,缺乏高附加值的龙头企业,市场应变能力和抗击风险能力较弱。
    (二)企业人员素质不高,自主创新意识和能力不强。我市民营企业大多是由乡镇企业改制而来,企业管理人员的知识水平、思想观念和经营能力与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有一定差距,特别是高级管理人才、科技人才、外贸人才和业务素质高的营销人才缺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民营企业的快速健康发展。
    (三)企业发展环境仍不够宽松。近年来,我市民营经济发展环境虽有明显改观,但仍有很多不尽人意的地方。个别职能部门法律、法规宣传不到位,民企缺乏对相关政策规定的了解;执法人员素质较低,执法水平较差,“四乱”现象时有发生;一些县(市)区的融资担保体系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无法履行担保义务。
    (四)产业结构不尽合理,发展后劲不足。我市虽然引进了不少项目和资金,但产业结构单一,同行业企业较多,上规模、上档次的项目较少,使民营经济在发展中显得后劲不足,经不起市场变化的冲击。
    三、几点建议
    (一)加大宣传培训力度,提高民营企业的整体素质。市政府及其职能部门要加大对有关法律、法规及相关政策的宣传力度,广泛宣传发展民营经济的重大意义,使民营企业破除陈旧的思想观念,营造一个思发展、议发展、求发展的浓厚氛围。要利用走出去、请进来、举办培训班等形式,大力实施人才振兴工程,不断提高民营企业家和管理人员的自身素质和业务水平,用现代企业管理手段,做大做强民营经济。
    (二)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针对我市民营企业目前传统产业占多数的现状,市政府及其职能部门要制定具体的措施和办法,帮助民营企业加大对科技的投入,积极鼓励扶持有条件的企业,围绕技术改造、产品升级等开展研发工作,自主开发新产品,研究新工艺,不断推出具有市场竞争力的高新技术产品。同时,要制定相关政策,发挥知识产权对促进技术创新、推动民营经济发展的作用,鼓励、引导、支持民营企业积极申报各类专利,走自主创新之路,提高核心竞争力。
    (三)进一步抓好园区建设,发挥积聚效应。要充分利用园区的公用基础设施,积极引导企业和项目向园区集中,形成布局合理、特色鲜明的产业集群,集中力量,扶持一批优秀企业和优势产业,在技术改造、资金投入、资源整合上给予扶优扶强,并以此延伸产业链条,形成积聚效应。同时,要利用园区的优势加强品牌建设,通过名牌合作、配套生产等多种形式,扩大生产规模,培育一批市场前景广阔的名牌产品,形成一批具有相当规模效益的名牌企业群体,提高知名度和竞争力,发挥品牌效应。
    (四)进一步调整产业结构,注重结构优化。要充分发挥资源和产业优势,注重结构优化和产业升级,通过联合兼并、挂靠引资,促进传统产品产业链的延伸和新产品的开发,从而使民营经济做大做强。
    (五)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完善服务体系。要把“安静生产日制度”和重点企业保护制度等真正落到实处;要进一步遏制“四乱”反弹现象;要加强和完善信用担保体系和信息网络建设,努力为企业发展壮大提供各种服务,创造一个良好的生存空间,真正使企业进得来,留得住,做得大,做得强,为洛阳的经济和发展做出贡献。
    以上报告,请予审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