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民营经济发展情况报告

2008-05-06

——2006年7月17日在市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上
 
洛阳市人民政府副市长  王立林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十五”期间,全市民营经济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的关心和大力支持下,紧紧围绕发展目标和工作重点,主动顺应宏观调控,积极应对市场变化,着力强化服务手段,大力推进项目建设,不断优化经济结构,发展壮大产业集群,取得了明显成效。与“九五”末相比,无论是经济总量还是骨干企业数量都跃上了新台阶,为“十一五”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现将“十五”期间全市民营经济发展情况报告如下,请予审议。
    一、基本情况及特点
    到2005年底,全市民营经济户数达到19.33万户,其中企业2.08万户,个体工商户17.25万户;从业人员116.6万人;全年完成营业收入1104.3亿元,实现增加值359.6亿元,上缴税金45.1亿元。今年上半年,全市民营经济共完成营业收入728.1亿元,实现增加值243.6亿元,上缴税金2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6%、40.9%、45.3%,继续保持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
    “十五”期间,我市民营经济发展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一)总量迅速膨胀,贡献日益突出
    五年来,全市民营经济实现了速度与效益的同步提高。营业收入由“九五”末的370.3亿元增加到1104.3亿元,增长2倍;增加值从100.4亿元增加到359.6亿元,增长2.6倍;入库税金从8.9亿元增加到45.1亿元,增长4倍;民营经济占全市GDP的比重由22%提高到42%,对地方税收的贡献率超过了60%。民营经济由小到大,由弱变强,已成为全市经济最具活力的半壁江山和县域经济的主体。
    (二)新上项目多,发展潜力大
    “十五”期间,全市新上投资超千万元项目933个,总投资468.7亿元,其中超亿元项目161个,投资总额234亿元。新安40万吨氧化铝粉、宜阳4A沸石、伊川天源集团20万吨干法水泥、洛钢孟津钢厂50万吨钢坯、洛龙东方彪马6万辆轻卡等项目,投资额都在亿元以上。这些投资超千万的项目全部达产后,每年可新增营业收入380亿元以上,税金19亿元以上。
    (三)骨干企业实力增强,规模效应不断显现
    认真实施民营经济“骨干带动工程”,着力培育骨干民营企业。经过近三年的努力,全市初步形成了一批骨干民营企业和企业集团,这些骨干企业已成为县域经济的财源支柱企业。到2005年底,全市营业收入超500万元的规模民营企业达到918家,比2000年增加583家,超亿元企业达到66家,比2000年增加61家。市定50家重点民营企业共完成营业收入119.4亿元,实现增加值27.5亿元,上缴税金7.9亿元,分别占全市民营经济的11%、7.9%、17.6%。其中,伟业钢铁等5家企业营业收入突破5亿元,紫金银辉等3家企业突破10亿元。
    (四)依靠科技兴企,实施品牌战略
    积极推动我市民营企业将增长方式转变到依靠科技进步和发挥品牌效应上来。通过加大科技投入,提高装备和研发水平,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争创名牌产品,发展了一批科技型民营企业,创出了一批名优特新产品。到2005年底,以北方玻璃、惠中兽药、建园模具、硬质合金等为代表的民营科技企业达到614家,科技型产品达到75个;偃师“花都”牌保险柜为我市获得了第一个“中国名牌”产品,“花城”办公机具、“阿新”乳品、“鼎大”服装等10个产品获河南省名牌产品称号,腾飞陶粒、天久厨具、圣君油漆等17个产品获河南省优质产品称号。
    二、主要措施
    (一)大力招商引资
    五年来,各级政府认真贯彻市委主要领导“发展县域经济就是抓民营经济,抓民营经济就要抓招商引资”的指示精神,依托“四个载体”,狠抓“四个一批”,认真落实“三个三分之一”工作法,加大人力物力投入,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工作,通过领导招商、驻地招商、网上招商、以商招商、项目招商等形式,卓有成效地开展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据统计,五年来全市新上民营项目中,近半数为招商引资项目,投资额超千万元的大项目中有65%为招商引资项目。
    (二)狠抓项目建设
    为务求发展实效,各级政府都把项目建设做为发展民营经济的重要手段,采取了领导联系、目标考核、政策支持、跟踪服务、定期督查等办法,积极推进项目建设。市四大班子领导经常深入项目建设现场,实地调研,解决问题;每年7月和12月,市非公有制经济领导小组组织成员单位对各县(市)区项目建设情况进行督查;民营经济部门建立重大项目跟踪制度,随时掌握项目进度。各县(市)区也建立和制订了一系列制度和办法,促进了项目落实。偃师市坚持对新上项目月检查、季排名,并开展“三个一批”活动:每季度集中开工一批新上项目、检查一批在建项目、验收一批竣工项目,强力推动项目建设。新安县对投资1000万元以上项目实行领导联系制度,主要领导经常深入项目建设工地现场办公,协调解决有关问题。近年来,该县陆续上了一批投资额度大、带动能力强的大项目,使民营经济总量迅速攀升,一跃进入了民营经济强县行列。
    (三)促进园区发展
    积极推动各县(市)区把发展民营经济与小城镇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引导和鼓励民营企业依托小城镇和园区集中连片发展。各县(市)区通过科学规划,优化布局,突出园区特色,培育产业集群。同时,加强园区基础设施投入,健全管理机制,完善服务功能,充分发挥集聚效应,吸引民营企业和新上项目进区发展。到2005年底,全市已建成基础设施配套、龙头企业带动的各类园区17个,入驻企业1100余家。偃师市每年拿出1000万元,对进入工业园区的新上、技改项目予以贷款贴息扶持。目前,该市已形成了庞村钢制办公家具、岳滩三轮摩托、翟镇针织、城关鞋业、顾县化工、电线电缆等多个民营经济工业园区。汝阳县在交通便利的大安乡规划建设工业园区,吸引洛玻搬迁的两条生产线和润峰特钢等大项目进区发展,短短两三年间,已入驻企业10家,形成了该县最具积聚效应的工业区。
    (四)加大扶持力度
    为支持民营经济快速发展,市委、市政府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意见》和《关于大力实施民营经济“骨干带动”工程的意见》。各县(市)区认真贯彻落实两个《意见》精神,制定配套措施,不断加大扶持力度。仅2005年,全市用于支持民营经济技改扩建、专项贷款贴息和贷款担保中心建设的各项资金达到2.58亿元。通过政策扶持,全市民营经济在“十五”后三年连续迈出了三大步。到2005年底,营业收入一举突破千亿元大关,上缴税金突破45亿元,成为我省继郑州之后第二个营业收入超千亿元、税收超40亿元的省辖市。
    今年5月份,市委、市政府又出台了《关于“十一五”期间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若干意见》,从放宽市场准入门槛,加大财税金融支持力度,建立健全服务体系,推进自主创新和科技进步,加快结构调整,引导企业规范发展,培育骨干企业,实施名牌战略,推进产业集群和工业园区建设,进一步优化环境等方面提出了具体意见,为今后五年民营经济的大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政策基础。
    (五)优化发展环境
    各级政府始终把优化环境作为民营经济发展的大事来抓,先后推行了服务承诺制、办事公开制、限时办结制、首问负责和一次性告知制度、企业“安静生产日”等一系列工作制度,建立行政服务大厅,清理不合理收费项目,开展行风评议,加强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等,取得了明显效果。伊川县建立企业评议职能部门制度,对后10名单位一把手进行诫免谈话;宜阳县将科级后备干部人选作为特派员派驻企业,协调解决问题,实施环境监督;西工区2005年开展了为期7个月的环境集中治理,公开处理违法违纪人员;涧西区聘请10名民营企业家作为经济发展环境监督员,采取实地调研、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多渠道收集情况,并成立“立即办”,及时受理和解决民营企业反映的问题。这些措施和做法,对民营企业成长、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六)健全服务体系
    一是加强民营企业信用体系建设。我市积极实施民营企业“诚信工程”,开展民营企业资信评级工作,引导民营企业提高诚信意识,着力打造诚信民营企业。2005年评选了全市首批38家诚信民营企业,在洛阳日报公示,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导向作用。二是加强信息服务。除中小企业洛阳网外,相继开通了偃师、新安、西工等县级中小企业网,为民营企业提供了大量有效的信息服务。三是加大教育培训力度。近年来,先后邀请了宋新宇、韩庆祥、余世维、赵春明、梁冰等国内知名专家学者和管理大师,到我市举办培训班,对我市民营企业传授先进的管理理念、营销战略、企业文化、人本管理以及如何应对危机等企业家急需的知识,开阔了企业家的视野,提升了民营企业的管理水平。
    三、存在问题及原因
    近年来,我市民营经济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还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科技进步对民营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较低,民营经济发展与我市科技优势结合仍显不足。大部分民营企业的前身是乡镇企业,管理者和员工的素质偏低,创新意识不强,大部分民营企业尚未与科研院校建立有效联系,我市面向中小企业的技术服务机构不健全,服务体系建设仍不充分。二是有影响的骨干企业数量还不多、企业实力还不够雄厚。我市为传统重工业城市,一直以发展国有大中型企业为主,放手发展民营经济时间不长,多数土生土长的民营企业难以在短时期内实现跨越式发展。在骨干民营企业中,有的是国有企业改制过来的,有的是外来投资者参与或新上的,有的是因国际市场因素而造就的。三是发展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个别职能部门及执法人员的公仆意识、效率意识、服务意识和依法行政意识不强,执法简单粗暴,不规范、不文明的现象仍然存在。
四、下一步民营经济的重点工作
    今后一个时期,全市民营经济将以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认真落实国务院“36条”和市委“若干意见”,围绕建设新型工业基地、再造新洛阳的宏伟目标,树立大气魄、明确大思路、敢有大作为,狠抓项目建设,培育龙头企业、加快结构调整,发展产业集群,推进自主创新,完善服务体系,优化发展环境,实现由速度、规模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促进民营经济再上新台阶。力争到“十一五”末,全市民营经济户数达到25万户,营业收入、增加值、实交税金三项指标的年均增长率超过15%,分别达到2200亿元,700亿元,75亿元;民营经济占全市GDP的比重达到60%以上;规模以上民营企业达到1200家以上,营业收入超亿元的骨干企业达到120家以上,其中,北方玻璃有限公司等20家企业营业收入达到5亿元以上,紫金银辉冶炼公司等5家企业营业收入达到50亿元以上;形成龙头企业带动、配套企业集中的特色产业集群25个以上,基础设施完备的工业经济园区30个;国家级名牌和驰名商标达到5个,省级名牌产品达到30个。
    为落实“十一五”奋斗目标,年初全市民营经济工作会提出全市2006年民营经济营业收入、增加值、实缴税金三项指标分别要达到1270亿元,405亿元,52亿元,民营经济占全市GDP的比重超过44%。全市将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大力推进民营企业科技创新。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加强对民营企业自主创新的引导、扶持和服务,从市场调研、技术攻关、产品开发等方面,协调有关科研单位、科技中介机构和专家学者为民营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和服务。鼓励有一定规模的民营企业建立研发中心,自主研发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积极营造民营企业自主创新的浓厚氛围,帮助企业做好科技项目申报、技术成果评定、科技人才管理、知识产权保护等工作,对于建立研发机构的骨干企业,引导和积极推荐其申报国家级和省级企业技术中心。通过培育技术中介组织、制定鼓励政策、营造创业环境等途径,推动民营企业科技创新活动的开展,提升民营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进而从根本上改善民营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
    (二)积极培育骨干民营企业。今年下半年,在实现我市超亿元企业增加14个,总数达到80个目标的同时,重点抓好5个预计营业收入超10亿,10个营业收入超5亿的骨干企业。坚持市级领导特别是市非公有制经济领导小组正副组长联系重点企业制度,加强对骨干民营企业的联系,切实帮助这些企业解决经营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协调督促有关部门在技术人才、资金融通、技改立项、用地用电、财政扶持等方面对这些骨干企业给予重点支持;优先安排科技项目,优先推荐或安排国家和省有关扶持资金;对具备条件的骨干企业,积极引导其上市融资;对骨干企业实行重点服务,在办理有关审批手续方面,实行市直有关部门“7日办结”制和代理服务制。总之,要积极创造并提供一切便利条件,促使这些企业尽快做大做强。
    (三)加强产业集群和工业园区建设。重点抓好现有16个产业集群的发展壮大和20个园区的规范化建设。一是加强对产业集群的规划引导,形成合理的产业布局,推进产业集群向集约化、规模化方向发展。二是围绕六大产业基地和县域经济的优势,发展特色产业,重点发展资源开发型、市场带动型和加工配套型产业。三是围绕龙头企业,加强协作整合,拉长产业链条,形成集聚效应。四是从规划入手,加大园区基础设施投入,健全管理机制,完善服务功能,为产业集群发展提供载体,吸引更多的企业和项目进区发展。今年11月份召开一次产业集群发展和工业园区建设现场会,进一步推动这项工作的开展。
    (四)建立健全服务体系。重点抓好信用体系、融资担保、信息咨询、教育培训等服务体系建设。一是按照省人行和省中小企业局的有关要求和条件,引导和组织企业积极参加资信评级活动。同时,继续开展诚信民营企业评选工作,今年年底公布第二批市级诚信民营企业。二是加快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建设步伐。近期,市政府责成市民营局积极筹建由市财政出资引导的担保公司,已与多家民营企业达成入股协议,资本金正在募集中,与合作银行的协议已签定,公司章程及内部管理规定正在制订中,8月份担保公司试运行。县级企业信用担保公司也在紧张筹建中,年底前各县(市)区基本上都要有一到两家担保公司投入运营。三是加强民营企业人才队伍建设。近期,市政府将组织市民营局、市人事局、劳动局,对民营企业人才招聘、职称评定等方面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拿出具体措施,解决企业人事人才方面的难题。下半年还要对全市规模以上民营企业厂长(经理)进行一次高层培训。四是充分发挥网站作用。各县(市)区到年底都要建成中小企业网站,通过互联网为民营企业提供产业政策、法律法规、投资指南、人才需求及市场动态等方面企业急需的信息服务。
(五)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市政府在落实好原有各项优化环境措施的基础上,按市政府主要领导的要求,近期将尽快建立10项长效机制,使我市经济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组织市民营局、市优化办、减负办等部门进一步完善民营企业发展环境信息直报制度,受理民营企业投诉,维护企业合法权益。同时,推行全面代理服务制度,对民营企业请办的事项,提供全程服务,做到跟踪服务到底,让企业满意为止。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十五”期间及今年上半年,全市民营经济能够快速健康发展、民营经济工作能够取得一定进步,是市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市人大常委会关心、支持和监督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政府表示衷心的感谢!今后我市民营经济的发展希望继续得到市人大常委会的关心和支持。在市委的领导下,我们将认真落实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各项措施,努力完成或超额完成今年的目标任务,进一步推动全市民营经济再上新台阶!
    谢谢各位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