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草园:走巴蜀栈道 添豪迈之气

2008-05-07

□ 王川一

  记得以前读李白“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的诗句,实在想象不到难于上青天,究竟是何等境况,蜀道对于我辈实在是一个神秘而遥远的名词。金秋十月,我有幸来到古城汉中,游览了汉中褒斜栈道和石门,亲身体验了蜀道之艰难,感受了巴蜀文化之深邃,不能不为李白《蜀道难》所折服。
  褒斜道位于汉中市北50千米,因取道褒水、斜水两河谷,贯穿褒斜谷而得名,是穿越秦岭巴山七条栈道中修建时间最早、使用时间最长、最为合理的一条栈道。它起自汉代褒中县(今陕西省汉中市与勉县交界处)褒口、经三交城、赤崖,溯褒水河而上,出斜谷至眉县,全程235千米。褒斜道为秦昭王时所开,当时人们凿石架木,修筑栈道,历代以业,多次增修。褒斜道开凿建成,沟通了秦岭南北的联系,加强了中原与西南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与合作。1970年为修建石门水库,百里绵延的褒斜古栈道被淹没于水下百米,如今已是难觅真容。我们眼前的木桩、木板、索桥和隧洞,均是后人仿造,实为一大遗憾。栈道两岸壁立千仞,怪石嶙峋,群峰叠翠,仰面向上,只见一线青天。放眼远望,在崇山峻岭间绵延逶迤的栈道,仿佛一条蜿蜒而行的巨龙,奔向时空尽头。可以想象当年李白在百米以下的古栈道仰望巴山俯视蜀水,又怎能不感叹蜀道难于上青天呢?李白用”黄鹤之飞尚不得,猿猱欲渡愁攀援”来比喻翻越蜀道之难,实在是神来之笔。时值傍晚,红日西坠,薄雾冥冥,水声潺潺,走在仿古栈道上,一刹那间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那个群雄并起、金戈铁马的时代,眼前蓦然浮现暗淡千年的刀光剑影,耳畔又回荡起催人奋进的金鼓号角.
  发生在栈道上的故事太多了。无数的英雄豪杰在这里纵横驰骋,问鼎逐鹿,历史风云在这里激荡澎湃,巴蜀文化在这里留下了深刻的烙印。《史记.留侯世家》记载:“汉元年正月,沛公为汉王,王巴蜀……。汉王之国,良送至褒中,遣良归韩。良因说汉王曰:‘王何不烧绝所过栈道,示天下无还心,以固项王意。’乃使良还。行,烧绝栈道。”刘邦烧绝栈道,屈居汉中。仅仅几个月,就采用韩信”明修栈道,暗渡陈仓“之计,北出大散关,进军咸阳,最终使力拔山兮气盖世的霸王项羽自刎乌江。楚汉相争,刘邦战胜项羽,但是这个伟大的胜利并没有让刘邦的形象高大多少。项羽垓下被围,四面楚歌,无可奈何之下,高唱“力拔山兮气盖世”与虞姬告别,而后自刎乌江。一曲《垓下歌》,将末路英雄的悲剧色彩发挥得淋漓尽致,同时也使项羽的英雄形象无比高大起来。中国人是崇拜英雄的,尤其是那些具有悲剧色彩的,司马迁独将其列入本纪,并毫不吝惜溢美之词。国人谈楚汉相争,往往为项羽惋惜,为他的英雄气概所折服,但同时对胜者又有一些不屑,很少有人把刘邦作为英雄看待。而刘邦烧绝栈道,回到汉中韬光养晦,随后暗渡陈仓,分明体现一位成熟政治家应有的风范,这又岂是个人英雄主义的项羽所能比肩。我们往往不以成败论英雄,倾注太多的感情给项羽,但是实在不能否认高祖刘邦的政治胸襟,确是胜过项羽太多。历史是客观的,太多的个人感情,只能交给司马迁去写《史记》。
  继刘邦、项羽之后几百年,又有一位英雄为了宏图霸业来到褒斜栈道,他就是魏武帝曹操,这才是一位不折不扣的英雄,不说他兴义兵讨董卓、官渡败袁绍等赫赫武功,单凭“月明星稀,乌雀南飞”的诗句,就令刘备、孙权为之汗颜。至于取文姬归汉、铜雀台分香卖履,更令世人称道。《三国志武帝本纪》记载:二十四年三月,自长安出斜谷,军遮要以临汉中,遂至阳平。备因险据守。建安二十年,曹操平定汉中,当时司马懿劝他一鼓作气,拿下西川。曹操叹曰:人苦不知足,既得陇,复望蜀耶?而这一次入川可谓酬躇满志,灭蜀之后乘势顺江而下,直取东吴,进而完成统一大业。经褒斜栈道,路过石门,见此处乱石穿空,水浪冲激,状如滚雪,遂挥笔写下“衮雪”两个大字 ,字径四十五厘米。原刻在石门南约半里褒河水中一巨石上,高70厘米,宽150厘米,右侧有竖刻隶书“魏王”两小字。至于为何不用“滚”,据导游讲,曹操称:此地水大,奈何多此一举。清代罗秀书在《褒谷古迹辑略》中对“衮雪”二字评论说:“昔人比魏武(曹操)为狮子,言其性之好动也。今见其书如此,如见其人矣”!后人又有诗赞之曰:“滚滚飞涛雪作窝,势如天上泻银河。浪花并作笔花舞,魏武精神万顷波”。褒水依旧,遥想当年曹公何等意气风发,英雄气概,尽在“衮雪”,然奈何时运不济,出师未捷,令人扼腕。追慕先贤,抚古察今,思之愈发令人神往。
  说到石门,自然要提到石门摩崖石刻。石门是位于褒斜栈道南端的一段隧道,开凿始于汉代,北魏永平二年(509年)重新修建。门洞通长16.3米,宽4.2米,南口高3.48米,北口高3.75米。据说开始开凿石门隧道,最初使用囚徒5000人,但是到石门开凿成功后,累计使用工匠75万人次,由此可见石门开凿之艰难。石门上雕刻有许多汉魏以来历代名人的留诗题名,统称为石门石刻。石门摩崖石刻中保存有大量的题咏,最为著名的是“汉魏十三品”,其中又以东汉建和二年(148年)所刻的《石门颂》最为珍贵。石刻的额题为:“故司隶校尉楗(犍)为杨君颂,汉中太守王升立”,铭文赞颂了杨孟文开通褒斜道石门的事迹;《石门颂》是隶书石刻,书法古朴雄健,堪称汉代书法的珍品。 刻于石门东壁的北魏永平二年(509年)的《石门铭》,记载了梁、秦二州刺史羊祉重开石门故道的事迹,铭为楷书,王远书写,字体流畅飘逸,秀丽隽永。《石门铭》在日本影响甚大,许多日本人把它作为学习汉字的典范,它与王羲之的《瘗鹤铭》并称“南北二铭”,是中国古代书法作品中的瑰宝。
  巴蜀栈道历经千年沧桑而愈发古朴弥坚,“明修栈道,暗渡陈仓”、“得陇望蜀”这些成语早已溶入华夏民族文化的血液。在高举旗帜,坚定信念,开拓进取,努力建设社会主义小康社会的今天,重温那段金戈铁马、英雄逐鹿的历史,又怎能不令人热血沸腾。它似乎为我们拼搏奋斗、勇于进取的精神世界注入了一股浩然英雄气,使人精神为之一振。走过巴蜀栈道,穿越历史隧道,增添了几分慷慨豪迈之气,人生的道路,似乎也豁然开朗了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