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工作:力解代表“新手上路”之忧

2008-05-07

□ 焦婵娟

  代表工作是人大及其常委会一项重要的、长期的基础性工作。新一届人大换届后,栾川县产生县级人大代表184名,乡(镇)级人大代表780余名,在这些代表中,农民代表的比重大,文化程度参差不齐,他们对基层农村实际情况、百姓疾苦、需要帮助解决的问题比较了解、比较熟悉,但对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履职的基本常识了解较少。栾川县人大常委会力破人大代表“新手上路”之忧,积极为代表履职创造平台,把提高代表素质,发挥代表作用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并且着力转变培训方式,变大规模集中培训,为小分队送法、送课、送人大常识下乡式培训;变统一内容、统一教案的一刀切式培训,为适应不同地区代表需求的“菜单式”培训;变一人主讲、代表听课的被动式培训,为案例分析、座谈发言的互动式培训,进一步提高了培训效果,受到广大代表的普遍欢迎。
  一、统分结合,创新培训形式
  今年以来,栾川县人大常委会把人大代表培训工作列为2007年度的重点、亮点工作之一。年初,制定了栾川县乡镇人大主席团“创先争优”实施方案,把代表培训工作明确、详细地列入年度评先范围。同时,从实际出发,不断创新代表培训工作。按以往的培训办法,近千名代表要分批次到县城接受集中培训,由于组织难度大,培训周期长,严重影响了培训效果,并且浪费人力、物力、财力。为此,栾川县人大常委会深入探索,不断创新,经主任会议研究,从今年开始,转变培训方式,从人大机关抽调精干力量,从9月下旬开始,组成3个培训小分队,分赴全县14个乡镇,开展送法、送课、送人大常识“三下乡”活动,利用10天的时间,对栾川县184名县级人大代表和780余名乡级人大代表进行了培训。通过开展送法、送课、送人大常识“三下乡”的代表培训活动,使代表们足不出乡就可以比较系统地学习到有关法律和人大基本常识,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内涵、特点,以及人大代表的性质、地位、权利、义务,如何履行代表职责等有了明确的认识,使代表们参政、议政和依法履行职责的能力不断提高,人大工作出现了新气象。
  二、因地制宜,科学设置培训内容
  在培训内容的选择上不搞一刀切,除了基本常识外,还因地制宜,根据乡镇和代表的不同需求设置不同的培训内容,实行可选式培训、“菜单式”培训,代表们缺什么就补什么,进一步增强了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在今年的“三下乡”活动中,我们把培训内容分为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突出人大基本常识、基础法律知识的培训。一是注重人大专业知识的培训。组织代表认真学习《宪法》、《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选举法》、《组织法》、《监督法》、《代表法》等法律法规。加强了代表对人大知识的学习,丰富了业务知识,有效提高了代表的自身素质。二是注重人大代表执行代表职务基本常识的培训。组织代表认真学习了人大代表的地位、职务和作用,人大代表在会议期间职权的行使,以及人大代表在闭会期间的活动等等,使代表们较为全面地了解和掌握了执行代表职务的有关知识,明确了提出议案和建议批评、意见的有关规定和程序,明确了闭会期间代表履行职责的内容和原则,明白了长期联系选民以及受选民监督的法律要求等等,提高了代表们参与管理地方国家事务的能力和水平,增强了全面履行好代表职责的自觉性。三是注重基层人大工作培训。对如何加强基层人大自身建设、乡镇人大主席团职权范围及如何开展工作、基层人大如何联系各级人大代表并组织开展活动、基层人大如何为各级人大代表履职提供保障,以及新时期乡镇人大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和解决对策、办法等进行了培训。为基层人大的工作奠定了基础,使基层人大工作明确了方向。
  第二个层次是,针对不同乡镇、不同代表需求的可选式培训。在以农业为主的乡镇,增设了与农业有关的法律知识培训;在工矿乡镇,增设了与工业、税收、环保等有关的法律知识。同时,还根据代表要求,增设了《物权法》等热门法律、新颁布法律的培训,以满足不同层次的法律需求。
  三、教学互动,增强培训实效
  这次培训,还专门安排了提问时间、讨论时间和座谈交流时间,“教”、“学”互动,代表们与培训讲师面对面讨论问题、交流思想,提出实际工作中存在的疑问。全县参加培训的县、乡人大代表达到98%以上,代表们对培训内容产生极大兴趣,听课高度集中,许多代表还认真记写了大量的学习笔记。通过深入浅出,以案释法,以生动事例解疑释惑,活跃了培训气氛,增强了培训效果,使代表们对履行职责“为什么、干什么、怎么做”等问题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这次学习培训时间虽短,但代表们普遍感到收获很大,增长了人大知识,提高了履职本领,拓宽了工作思路,对下一步执行好代表职务、履行好代表职责、发挥好代表作用充满了信心,纷纷表示不当“哑巴代表”、“举手代表”,要实实在在的履行好代表职责,为群众、为社会当好代表。许多代表和代表小组召集人也把培训班上学到的知识带回去,变成自己的自觉行动,应用到代表工作实践中,取得了明显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