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十七大精神: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 开创人大工作新局

2008-05-07

——市人大常委会机关学习十七大精神的辅导报告
市人大常委会主任  常振义

  一、充分认识党的十七大的重大意义
  党的十七大是在我国改革发展关键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大会的主要议程共三项:一是听取和审查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的报告、审查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的报告;二是通过关于《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的决议;三是选举产生新一届中央委员会。十七大圆满完成了各项任务,取得了预期成功。这是我们党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从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和工作布局上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作出战略部署的大会,是进一步统一思想、振奋精神、凝聚力量、鼓舞干劲的大会,是团结、胜利、奋进的大会,这次大会对于党团结带领全国人民从新的历史起点出发夺取新的更大的胜利,必将产生重大深远的影响。其重大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7个方面:
  第一,十七大科学回答了在改革发展关键阶段中国共产党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朝着什么样的发展目标继续前进等重大问题。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面伟大旗帜更高地举了起来,这对于保持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满怀信心去奋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必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第二,十七大科学总结了十六大以来五年的工作和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进程及其宝贵经验。向党内外、国内外进一步展示了我们党我们国家坚持改革开放、坚持与时俱进的良好形象,必将进一步增强全党同志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的自觉性,坚定人民走改革开放这条强国之路的决心和信心。
  第三,十七大全面深刻、富有新意地论述了科学发展观这一重大战略思想。第一次明确提出和科学阐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个意义深远的科学概念,以新的思想内容丰富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我们党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强大的思想理论武器。
  第四,十七大从新的实际出发提出了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对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其他建设进行了全面部署,为继续推动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发展指明了方向。
  第五,十七大对党章进行了适当修改。大会通过的党章修正案,明确提出了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总体布局和重大战略任务,体现了党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发展的成果,为新的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更好地发挥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领导核心作用,提供了更加科学有力的指导。
  第六,十七大坚持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统一、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统一,提出了一系列新的重大理论观点、重大战略思想和重要政策举措。必将极大地激发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勇于开拓、锐意进取的积极性,有力地推动党和国家各方面工作的创新。
  第七,十七大和十七届一中全会选举产生了新一届中央委员会和中央领导机构,党的最高领导层顺利实现了新老合作与交替。这为我们党始终不渝地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继往开来、与时俱进,顺利实现十七大确定的奋斗目标和战略任务,推动党和国家事业的长远发展,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
  总之,十七大是我们党历史上一次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盛会,一次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和理论上都取得丰硕成果的盛会。这次大会,将以更高举起一面旗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刻总结一场革命——改革开放这场新的伟大革命,坚定不移走一条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科学提出一个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精辟阐述一个重大战略思想——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充实完善一个宏伟目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精心谋划一套战略部署——新的发展阶段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全面部署,庄严修订一部总章程——《中国共产党章程》,选举产生一个坚强领导核心——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十七届中央委员会和中央领导机构,载入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史册。
  二、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十七大报告
  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首先要学习好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上所作的报告,要认认真真、原原本本、逐字逐句学习,深刻领会其精神实质。
  (一)明确报告的主要特点和基本定位
  报告的主要特点:体现在“5个性”上,即:政治性、思想性、战略性、前瞻性、指导性。
  报告的基本定位:报告是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政治宣言,是团结带领全国人民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的行动纲领,是马克思主义纲领性文献。
  (二)准确把握报告回答的基本问题、总体框架和基本内容
  报告回答的基本问题:1、鲜明地回答了党在改革发展的关键阶段,“举什么旗、走什么路、坚持什么样的理论体系、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朝着什么样的目标前进”这一系列事关全局的根本问题。2、科学回答了在新阶段,“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重大问题。3、进一步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执政党、怎样建设执政党”的重大问题。
  报告的主要框架:报告分为12个部分,加上导语(或者说是总论)、结束语,总共14个部分。报告可分为三个板块:第一板块,包括导语、第一、第二部分,主要回答第一个基本问题;第二板块,包括第三至第十一部分,主要回答第二个基本问题,全面阐述了科学发展观重大战略思想,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作出了一系列重要部署;第三板块,主要是第十二部分主要回答第三个基本问题。
  报告的主要内容:报告导语部分,主要阐述了大会的主题。大会的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
  第一部分,总结了过去五年党和国家工作取得的10个方面的重大成就,分析了面临的8个方面的差距、困难和问题,得出了1条结论。10个方面的重大成就是:经济实力大幅提升,改革开放取得重大突破,人民生活显著改善,民主法制建设取得新进步,文化建设开创新局面,社会建设全面展开,国防和军队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港澳工作和对台工作进一步加强,全方位外交取得重大进展,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扎实推进。8个方面的差距、困难和问题,突出的是: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代价过大;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仍然不平衡;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难度加大;劳动就业、社会保障、收入分配、教育卫生、居民住房、安全生产、司法和社会治安等方面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仍然较多,部分低收入群众生活比较困难;思想道德建设有待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同新形势新任务不完全适应,对改革发展稳定一些重大实际问题的调查研究不够深入;一些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少数党员干部作风不正,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比较突出,奢侈浪费、消极腐败现象仍然比较严重。得出的1个结论是:十六大以来这五年,是改革开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取得重大进展的五年,是我国综合国力大幅提升和人民得到更多实惠的五年,是我国国际地位和影响显著提高的五年,是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明显增强和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更加紧密的五年。实践充分证明,十六大和十六大以来中央作出的各项重大决策是完全正确的。
  第二部分,全景式、大跨度地回顾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进程。特别是报告用3个“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精辟概括了改革开放的辉煌成就;用3个“就是要”准确地表达了改革开放的目的;用3个“永远铭记”深情讴歌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在推进改革开放伟大事业中的历史功绩;用3个“新时期”3个“最”生动描述了改革开放的时代特征;用10个“结合起来”高度概括了改革开放的宝贵经验;得出1个重要结论,即:“事实雄辩地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这一部分最后,既指明了改革开放之所以取得成功的根本原因,又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的内涵明确界定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样,在十七大报告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面旗帜、一条道路、一个理论体系这三者就成为完整统一的有机体。
  第三部分,阐述了科学发展观这一重大战略思想。一是用5个“是”来概括,阐述了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地位,即:“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二是阐述了科学发展观形成的历史条件和时代背景。分析了当前我国发展的8个方面的阶段性特征,即:“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同时生产力水平总体上还不高,自主创新能力还不强,长期形成的结构性矛盾和粗放型增长方式尚未根本改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同时影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存在,改革攻坚面临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同时收入分配差距拉大趋势还未根本扭转,城乡贫困人口和低收入人口还有相当数量,统筹兼顾各方面利益难度加大;协调发展取得显著成绩,同时农业基础薄弱、农村发展滞后的局面尚未改变,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任务艰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不断发展、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扎实贯彻,同时民主法制建设与扩大人民民主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还不完全适应,政治体制改革需要继续深化;社会主义文化更加繁荣,同时人民精神文化需求日趋旺盛,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对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出了更高要求;社会活力显著增强,同时社会结构、社会组织形式、社会利益格局发生深刻变化,社会建设和管理面临诸多新课题;对外开放日益扩大,同时面临的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上占优势的压力长期存在,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增多,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要求更高。”提出了“两个没有变”的判断,即:“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三是阐述了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四是提出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4项“要求”,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始终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继续深化改革开放。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
  第四部分,一是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5个新要求,即:“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更好保障人民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加强文化建设,明显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全面改善人民生活;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二是用5个“将成为”生动鲜明地描绘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时我们国家的崭新面貌和美好前景,即:“到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时,我们这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和发展中社会主义大国,将成为工业化基本实现、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内市场总体规模位居世界前列的国家,成为人民富裕程度普遍提高、生活质量明显改善、生态环境良好的国家,成为人民享有更加充分民主权利、具有更高文明素质和精神追求的国家,成为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社会更加充满活力而又安定团结的国家,成为对外更加开放、更加具有亲和力、为人类文明作出更大贡献的国家。”
  第五部分至第八部分,分别对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作出重要部署。
  第九部分至第十一部分,分别对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一国两制”和祖国和平统一、走和平发展道路等作出重要部署。
  第十二部分,提出了党的建设的总体布局和党建总目标,以及党的建设的6个“着力点”,这6个“着力点”既是党建工作的具体部署,又是党的建设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为了担当起肩负的历史使命、完成三大历史任务、实现党的奋斗目标,在结束语部分,向全党同志提出4个“一定要”的明确要求。党担当起的历史使命是:带领中国人民创造幸福生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完成的3大历史任务是: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我们党要实现的奋斗目标分近期目标、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近期目标是,继续奋斗十几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期目标是,继续奋斗几十年,基本实现现代化;长期目标是,经过几代人、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坚持不懈地努力奋斗,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对全党同志提出的4个“一定要”的明确要求是:“我们一定要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始终保持对马克思主义、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坚定信念;一定要戒骄戒躁、艰苦奋斗,牢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为党和人民事业不懈努力;一定要刻苦学习、埋头苦干,不断创造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业绩;一定要加强团结、顾全大局,自觉维护全党的团结统一,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巩固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加强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大团结,促进中国人民同世界各国人民的大团结,为战胜一切艰难险阻、推动党和人民事业取得新的更大胜利提供强大力量。”
  (三)深刻领会报告突出强调的重要问题
  要深刻领会报告着重强调的8个方面的重要问题:一是深刻领会党的十七大的主题;二是深刻领会党的十六大以来所取得的成绩;三是深刻领会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进程和宝贵经验;四是深刻领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五是深刻领会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根本要求;六是深刻领会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七是深刻领会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等方面的重大部署;八是深刻领会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大任务。
  (四)结合我个人的学习体会,主要讲三个方面的重要问题
  1、深刻领会党的十七大主题。报告导语部分深刻阐述了大会的主题,就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这个主题,集中体现了我们党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的理论创新,反映了我们党对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境界,表明了我们党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坚定决心。党的十七大确立的主题,也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主题。深刻领会党的十七大主题,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是十七大的灵魂,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深刻领会党的十七大主题,必须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为我们的行动指南,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刻领会党的十七大主题,必须更加自觉地把握4个重要方面: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科学发展、社会和谐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党和国家到2020年的奋斗目标,是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
  2、深刻领会科学发展观这一重大战略思想。应着重从3个方面加深理解。
  第一,科学发展观的形成是一个不断探索、发展和完善的过程,是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共同努力的结果。毛泽东同志为发展观奠定了基础。邓小平同志对发展观作出了两大贡献,一是对发展体制的创新,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取代了计划经济体制;二是对发展战略思想的创新,提出了“三步走”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战略。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对发展观作出了两大贡献,一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法定化,主要是在1994年党的十四大上正式确定下来;二是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在党的十六大上提出了实现小康社会的目标并加以量化。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发展观也作出了两个方面的贡献,一是在语义概念上明确提出“科学发展观”;二是形成了比较系统的理论框架。
  第二,科学发展观是一个需要不断对中国发展问题作出科学回答的理论课题。科学发展观既是一个理论问题,更是一个实践问题。我们要充分认识当前我国发展的8个阶段性特征和“两个没有改变”,即:“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建国58年来,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可分为两个29年,第一个29年,从1949年至1978年,是我国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阶段;第二个29年,从1978年至2007年,是改革开放阶段。第二个29年我们找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新局面,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改革开放29年,我国经济增长年均达到9.7%;2003年至2006年,GDP年均增长10.4%,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9.7%;2006年我国人均GDP达到15,973元,比1978年的381元增长了41倍。2006年我国经济总量仅次于美国、日本、德国,位居第四,据有关专家预测,今年有望超过德国,位居第三。可以说,改革开放29年来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面推进四个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强大雄厚的物质基础。另一方面,改革开放到了今天,我们又遇到了一系列的新的矛盾和问题,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正处于改革开放转折的关节点,既是发展的“黄金期”,也是矛盾的“凸显期”。面对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我国面临着全面参与经济全球化的新机遇新挑战。
  (1)关于工业化。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工业拉动是主要原因,工业化的快速发展使我国的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世界把近十五年来发展较快的俄罗斯、巴西、中国、印度称为“金砖四国”。1990年GDP总量,俄罗斯为5700亿美元、巴西为5000亿美元、我国为3800亿美元、印度为3200亿美元;2006年GDP总量,中国为26,400亿美元、印度为8000亿美元、俄罗斯为7000多亿美元,我国是其他3国的3倍以上。但是,我国的工业化还是一个粗放型的工业化,是靠大量廉价的劳动力、大量资源消耗和初级产品、大量廉价地租来支撑的快速发展,这种快速发展付出了巨大成本、巨大代价。从总体上讲,我国还没有走上新型工业化道路,还处于工业化的中期阶段,而上面所讲的三大支撑是不可能长久的。
  (2)关于信息化。信息化是现代工业发展的重要趋势,信息产业是领袖产业,信息化可以使资源快速聚集和流动,信息化使社会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但是,我国信息化发展基本处于跟进状态,信息化发展的战略主导权在西方,垄断权在美国,我国信息化发展任重而道远。
  (3)关于城镇化。城镇化发展是推动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基础性因素之一。城镇化的功能是规模聚集效应,包括人口规模聚集、市场规模聚集、资源规模聚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化发展很快,城镇化率,1978年为19.2%,2006年达到43.9%。但与目前世界平均水平50%、先进国家80%相比,我国的城镇化率仍然较低。同时,我国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发展还很不平衡,城乡二元经济的结构还没有根本改变,而且,城镇化还带来了一些问题和困难:一是城乡发展差距进一步扩大;二是我国城镇化发展对农村的带动力不大,城镇化发展在占用大量土地的同时,如何吸纳大量的失地农民溶入城市经济圈是很大难题;三是我国城镇化的发展格局带来的问题,资源过度向中心大城市聚集,带来了诸如城市病等一系列问题。我国城镇化发展格局应该是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
  (4)关于市场化。市场化首先是市场经济机制体制对经济发展的巨大推动,同时也带来了一些矛盾和问题:一是贫富差距。二是市场经济原则已经进入非经济领域,如文化领域、政治领域。市场经济的原则是等价交换、追求利润最大化,受利益驱使,带来了一系列道德问题、社会问题、腐败问题。三是市场化带来了经济利益的多元化,随之可能产生经济利益和政治利益的多元化,进而产生不同的经济利益集团,如何平衡是个难题。
  (5)关于国际化。国际化在经济方面就是经济全球化,包括市场全球化、资源配置全球化。中国参与全球化的优势除了劳动力成本优势、资源优势外,还有区域性产业集群优势。但是,我国在全球产业链条中所处位置较低,基本处于中低位置,处于被动地位。一般而言,发达国家处于研发阶段,设计阶段,而我国主要是制造,而且大量的是初级产品制造。
  总之,我们要解决发展中面临的突出困难和问题,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必须着力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观念,把科学发展观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
  第三,党的十七大对科学发展观的集中阐述。应深刻领会3个方面内容:
  (1)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地位。党的十七大对科学发展观有两个重要定位:一是把科学发展观写入党章;二是把科学发展观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主要理论之一,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重大战略思想一起构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三个主题理论。其重要地位用 “5个是”来概括,即: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2)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这四句话是现阶段执政党对科学发展观理论体系的最高水平的概括。十七大报告又进一步强调了4个“必须坚持”,一是必须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这说明发展是我党执政兴国的最高原则,是我党重大政策取向的最高原则。二是必须坚持以人为本。这是根本性的发展理念,“发展的本质是人的发展”,这个定义是马克思1863年在《资本论》中提出的,所以“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是我们对马克思主义的回归。发展的本质是人的发展,发展的形式是物的发展、是财富的积累,离开发展的本质最终是要出问题的。三是必须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这一条是有针对性的,是指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四是必须坚持统筹兼顾。这主要是指经济社会的系统发展、整体发展,系统和整体的范围由原来的5个扩展为9个,即: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统筹中央和地方关系,统筹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
   (3)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四项根本要求:要求我们始终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这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政治保证;要求我们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社会环境保证;要求我们继续深化改革开放,这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体制机制保证;要求我们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这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组织保证。
  3、按照总体布局全面推进党的建设。可从三个方面进一步加深理解。
  第一,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是改革的主要目的和内容。十七大报告指出:改革开放目的“就是要在引领当代中国发展进步中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确保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
  (1)党的历史方位变化要求改进党的建设。一是从革命到执政,党的中心任务、行动方式、工作方法、功能体现途径、党和国家及法律的关系等,都发生了根本变化,我们要按执政党的要求改进党的建设。二是从计划经济和相对封闭条件下执政到市场经济、改革开放条件下执政,给党的拒腐防变能力、执政基础巩固、领导方式和领导方法、执政方式、意识形态工作等都提出了挑战,要求我们改进党的建设。
  (2)29年的改革历程也是改进党的建设的历程。一是党的工作重点转向搞经济建设;二是党的工作方法由群众运动转向依法治国、民主法制建设的轨道;三是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由过去的一元化领导转向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和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四是党的指导思想不断与时俱进;五是党的自身制度建设不断健全完善,如:废除领导职务终身制、确立集体领导原则、党内民主不断发展、基层组织建设的改进等等。
  第二,党的建设要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服务。十七大报告指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使党的工作和党的建设更加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为科学发展提供可靠的政治和组织保障。”
  (1)科学发展观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推动科学发展是党实现目标和体现宗旨的根本途径,是党巩固自己执政基础的必由之路,是党所坚持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内在要求。
  (2)科学发展观要求党必须加强和改进自身建设。一是科学发展要求党全面提高党员干部领导水平和工作能力,主要包括思想方法、认识水平、决策和执政能力、化解各种矛盾和协调各种利益关系的能力等等;二是科学发展要求党进一步推进各项制度和体制改革,主要包括管理制度、干部选拔运用制度、工作监督制度、经济调控体系等等;三是科学发展要求党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更好地发挥基层组织在领导科学发展中的作用。
  第三,按照总体布局全面推进党的建设。十七大第一次在党的正式文献中提出党的建设总体布局,这是我们党对于怎样建设党这个问题的最新回答,它使我们进行党的建设的思路更加明晰。
  (1)党的建设的总体布局和党建总目标。可以概括为:“贯穿一条主线、坚持一个原则、贯彻一个要求、抓好五项建设、实现一个目标”。贯穿一条主线是:必须把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作为主线;坚持一个原则是: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贯彻一个要求是:贯彻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抓好五项建设是:以坚定理想信念为重点加强思想建设,以造就高素质党员、干部队伍为重点加强组织建设,以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重点加强作风建设,以健全民主集中制为重点加强制度建设,以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为重点加强反腐倡廉建设;实现一个总目标是:使党始终成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求真务实、改革创新,艰苦奋斗、清正廉洁,富有活力、团结和谐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
  (2)党的建设六项工作任务、六个着力点。一是深入学习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着力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二是继续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着力建设高素质领导班子;三是积极推进党内民主建设,着力增强党的团结统一;四是不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着力造就高素质干部队伍和人才队伍;五是全面巩固和发展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果,着力加强基层党的建设;六是切实改进党的作风,着力加强反腐倡廉建设。
  三、用十七大精神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进工作
  (一)进一步加强学习,不断深化对党的十七大精神的认识。党的十七大精神博大精深、内涵丰富,虽然十七大召开后我们进行了学习,但我们现在的学习还是初步的,因此,要求机关全体同志要以高度自觉的态度认真学,以锲而不舍的精神坚持学,以钻研求知的执着深入学。要在学习上求真,在领会上求深,在结合上求实,把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不断引向深入。在学习贯彻中要自觉做到4个“更加”,即:领会重大精神实质要更加系统,领会重大战略思想要更加透彻,领会重大工作部署要更加全面,领会重大理论观点要更加深刻。党的十七大报告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进行了科学概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作出了新的战略部署,有许多令人耳目一新的理论观点、重要提法、全新表述。比如,第一次对改革开放近30年的历史经验作了科学精辟的总结,第一次在党的报告中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了新的更全面的阐述,在强调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同时提出与之相配套的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道路、新型工业化道路、农业现代化道路、城镇化道路、政治发展道路五条具体道路,首次提出生态文明,明确把改善民生作为社会建设的重点,明确提出初次分配和再次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次分配更加注重公平,在党代会的报告中首次提出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的重要论断,首次明确提出逐步实行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的建议,首次提出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等等。这些理论观点,概括了我们党推进理论创新的新成果,体现了认识客观规律的新高度,反映了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
  (二)用十七大精神推动工作,提高人大工作新水平。党的十七大就进一步加强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提出了三项措施:一是支持人民代表大会依法履行职能,善于使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成为国家意志;二是保障人大代表依法行使职权,密切人大代表同人民的联系,建议逐步实行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三是加强人大常委会制度建设,优化组成人员知识结构和年龄结构。党支持人大及其常委会履行职责,我们就应该充分行使好宪法和法律赋予我们的各项职能,认清人大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增强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自觉性。这就要求我们要强化责任意识,切实增强做好新时期人大工作的使命感。要树立大局意识,充分发挥人大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重要作用。当前,我们要围绕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大局,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大局,履行好人大及其常委会职责。在履行立法、监督、讨论决定重大事项、人事任免等职责,都要以完成党的中心任务为目标。要在市委的领导下,与“一府两院”一起,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形成合力,共同落实好市委的总体工作目标。要积极推进实施工业强市、科教强市、旅游强市的三大战略,努力实现市九次党代会提出的“再造一个新洛阳,全面走在中原崛起前列”的宏伟目标。要关注民生,以人为本,保证人大工作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人大及其常委会作为国家权力机关,必须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把人民群众的的根本利益作为人大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要做好代表工作,充分发挥人大代表的作用,支持和保障人大代表依法行使职权,密切人大代表同人民的联系,进而发挥好人大代表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权利主体作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模范带头作用、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要积极探索实现民主的有效形式,不断完善人大代表选举制度,探索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民主形式,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要做好人大信访工作,通过信访反映人民群众的意见,促进“一府两院”依法行政,公正司法,维护好老百姓的切身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