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阳县人大
金叶铺就致富路―汝阳县人大常委会关注烟叶产业化发展促农民增收工作侧记
2007年,汝阳县荣获“河南省烟叶工作先进县”,进入全省烟叶生产十强县行列,连续七年获得“洛阳市烟叶生产先进县”称号。烟叶种植面积达6万余亩,烟叶产量达7.012万担,实现综合税收2100万元,烟农增收达3741万元,烟农纯收入达1693元。最大种烟户种烟145亩,收入达29.6万元。烟叶被当地群众亲切地称作致富奔小康的“黄金叶”,这些骄人的成绩,凝聚着县人大常委会关注烟叶产业化发展,促农民增收的心血。
抓议案办理 促烟叶发展
“唉呀!现在这水渠损坏的比较严重,水渠是修到了地里了,就是水流不到地里,我们只能靠天吃饭,望天收”。面对2007年前来调研烟叶产业化发展情况的县人大常委会领导,烟农无奈地说。
烟叶是汝阳农业产业化的支柱产业。近年来,汝阳县人大常委会把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做为工作重点,采取坚持县人大常委会领导分组到乡镇调研工作制度,倾听群众的呼声,督促县政府相关部门抓好工作的落实,促进了群众反映热点、难点问题的解决。经调研,群众反映的渠系玉马水库干支渠,始建于上世纪50年代,由于年常日久,渠道损坏、淤积严重,影响了三屯乡、刘店等乡镇烟叶产业化的发展。在2007年召开的县十二届人大二次会议上,三屯乡代表团提出了“关于玉马水库灌区干支渠修复工程”的议案,被大会主席团确定为议案后,及时交政府给予办理,并时刻关注该议案的办理进度。县政府接到县人大常委会交办的议案后,立即进行了办理。该议案已于2008年5月办理完毕,涉及工程共投资1750万元,改造建筑物70座,建设渠道18.9公里,渡槽36座,涵洞35座,渠道清淤5公里,完成工程量8.1万方。该工程的修复,促进了三屯、刘店两个种烟大乡烟叶产业化的发展,群众种烟面积增加了2000余亩,在2008年大旱之年为烟叶的丰收打坚实的基础,被群众称为“金叶兴县的致富渠”。
抓科技投入 促进烟叶增效
“现在弄啥都得靠科学,种烟也不能再面朝黄土背靠天出憨力了,但新的种烟技术老不好学”烟农何二强说。
在调研中,县人大常委会领导了解到群众迫切需要科学种烟新技术,但对新技术掌握不好,需加强技术指导的问题后,及时交县政府及县烟草部门予以解决。为切实落实好县人大常委会交办的此项工作,县烟草部门通过公开选拔的方式,面向社会招聘150名优秀种烟技术人才进驻到各种烟村对烟农进行实时技术指导。并聘请省农大和许昌烟草研究中心有关专家,在烟叶生产关键环节和关键时期,组织召开现场会、观摩会等,以会代训,对烟农做现场培训,使广大烟农实实在在的学到了科学种植的技术和本领。并在烟农中积极推进现代化烟草农业,创新生产管理模式,落实3000亩以上县级示范方4处,面积1.5万亩,300亩以上乡级示范方27处,面积1.8万亩,建育亩大棚282座,实现了集约化育苗100%,育苗物资100%免费供应,建密集炕房967座,改造密集炕房2888座,为烟叶产业化持续、健康、稳定发展,提供了科技保障。
抓服务质量 保烟农增收
“现在烟站工作人员服务态度比以前强多了,收购秩序也不乱了,还为我们免费提供了茶水”烟农高兴地对来调研烟叶收购情况的县人大常委会领导说。
县人大常委会非常关注烟叶收购工作,通过走访群众发现县烟草部门在烟叶收购工作中还存在服务不到位,烟叶收购人员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的问题,要求县政府及县烟草部门要进一步优化服务秩序,严格按照标准收购烟叶,并要加强对烟站工作人员的培训,提高烟叶收购人员综合素质,同时要积极兑现对烟农的各项承诺,确保让利于民,使烟农增收。县政府及县烟草部门接到县人大常委会的整改意见后,采取了加强预验指导,延伸服务到户;平衡掌握等级,保持秩序稳定,延伸收购时间,加快收购进度等惠农措施,切实做到细心周到服务烟农,确保烟农实现增收。
看着烟农丰收的喜悦,满意的笑容,县人大常委会在服务于民,促农民增收致富奔小康的道路上迈向了新的征程。 (杨旭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