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惠及亿万农民

2008-08-23

    健康是一切的基础,医疗是健康的保障。为了促进我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提高广大农村的医疗水平。从2003年开始,洛阳市委、市政府严格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要求,结合我市实际,制定了实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详细实施方案,积极开展试点工作,不断积累经验,扎实开展,稳步推进,到2007年,我市全部农村已得到有效覆盖。
  
积极工作   扎实推进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新农合工作,将此列入2008年承诺为农民群众办的十件实事之一。采取多种措施,引导人民群众,积极参与新农合医疗制度。
  加强领导,健全体系。各县(市)区也将新农合工作列为重要工作目标,成立由县(市)区长为组长,四大班子有关领导为副组长,各有关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的新农合工作领导小组,并设立新农合管理委员会和监督委员会,抽调工作人员,具体负责组织、实施和监督。目前,机构建设及人员、经费等都已调整到位。
  强化宣传,营造良好氛围。各县(市)区将宣传工作放在突出位置,通过发放宣传资料、制作宣传版画、电视台新闻播报、受益群众献身说法等多种形式,积极进行宣传。在宣传中,不仅注重对参合农民的宣传,也开展对各乡镇村基层干部、定点医疗机构医务人员、乡村医生等宣传,使其了解政策,掌握方法。其中,伊川县拨付了20万的宣传经费,精心编发了《伊川县新农合宣传手册》17万本;偃师市发放宣传资料25万余份,并要求干部做到“脑勤、嘴勤、腿勤”,深入农户家中宣传,真正达到实效。
  规范补助报销制度,严格落实补助政策。一方面通过加强新农合专管员队伍建设,不断提高其政策水平、业务素质和健全计算机管理网络,完善计算机管理软件等举措,提高了补助服务的准确率和执行力;另一方面通过健全基金财务制度,强化基金管理,落实大额补助公示制度,定期开展经办机构或补助业务承办机构内部稽核、行政稽查、年度审计、严厉查处违规违纪行为等一系列手段强化监管,不断规范新农合补助服务。在实际操作中,偃师市还制定了“十公开”和“六道关”规定,进一步严格落实补助政策。
  加强对定点医院监管,规范医疗服务行为。为保证参合农民的利益,各级卫生部门对定点医院采取了一系列管理措施。一是对定点医院进行严格准入,动态管理,建立协议约束机制和考评考核机制,定期进行评价考核和协议约束。二是通过在定点医院全面落实住院费用一日清单制度,推行医院计算机管理,建立了目录外药品与不予补助诊疗服务项目使用告知、签字制度等措施。
  统一补助标准,强化县区监管责任。一是在全市统一了新农合补助报销范围和补助标准,提前执行了提高筹资标准后的新补助政策,使参合农民提前得到了实惠,并享受到统一、公平、均等的新农合补助政策,补助标准由去年的四十元提高到八十元,封顶线由去年的一万提高到三万元,都有了大幅提高。二是进一步强化县区的监管责任,在全省开创性的建立了市县两级财政共担基金风险的机制,妥善解决了透支县(市)区新农合补助的财政保底问题,保证新农合补助政策的及时、足额对付。
  简化就医补助流程,全面落实即时补助措施。各级卫生部门针对参合农民反映突出的就医补助不便,转诊手续烦琐等问题,进一步完善了试点方案,健全补助服务体系,开展定点医院直补,落实即时补助措施,尽可能方便参合农民。一是采用外建定点医院代为补助、开展远程补助服务等措施解决外出务工农民就医补助不便的问题,伊川、汝阳两县分别在北京、广州外建了新农合定点医院。二是建立了市内各级定点医院直补制度,落实了即时补助措施,使参合农民在全市各级定点医院出院当日即能享受到补助服务。三是完善了新农合就医转诊制度,推行了县(市)区内一证通就医制度、邻近乡镇就近择医备案制度、急危重症就近就医备案制度、疑难重症直接转诊制度,并在城市区开展了自主择医试点。四是在新增试点县区组建了8个新农合补助服务中心、92个乡镇补助服务站和75个县区级定点医院补助窗口,形成了遍及全市各个乡镇和定点医院的新农合补助服务体系。嵩县还建立了乡村医保员制度,通过加强培训,使其不仅成为了新农合政策的宣传员,而且还是住院补助的服务员,为群众就医补偿提供全程服务。
  
运转平稳   初见成效
         
  经过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的努力工作,新农合工作扎实推进,资金补助到位,整体运行平稳,医疗需求得到有效释放,看病负担明显减轻,初步解决了“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广大农民从中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实惠,纷纷赞扬党的好政策,有农民说:“新农合就是好,确实帮了我大忙了,要不是新农合,去年一年就白干了”;还有的说:“我刚参加新农合,去看病就报销了1000多块,就象城里人一样了”。朴实的话语表达了广大农民对新农合的认可和感激,也充分展示出新农合政策取得的明显成效。
  农民参合热情进一步高涨,参合率显著提高。2008年全市参合农民460.5万人,比上年多32万人,参合率达97.4%,高出上年7个百分点,高出全省平均参合率近5个百分点,其中有10个县(市)区的参合率均达到95%以上,伊川、嵩县的参合率更是达到了99.7%以上。全市共筹集资金4.144亿元,其中各级财政补助资金3.684亿元,资助特困人口参合资金185.5万元。
  改变了农民的就医意识和健康意识,广大农民看病更加方便,就医需求得到明显释放,医院人满为患,医患关系显著改善。每个医院都挤满了前来就诊的患者,很多医院的走廊上都摆上了病床,医护人员都在忙碌的工作,精心照顾每一位患者,医患矛盾明显减少。据嵩县卫生部门统计,2006年度的住院率为2.71%,2007年度的住院率为4.66%,提高了1.95个百分点;2006年的住院人次为13053人次,2007年为22544人次,增长1.73倍。
  监管到位,制度运行平稳。一是通过定期稽查和审计、大额补助公示等制度,加强对基金的监管,确保了基金的安全。2007年,市县两级管理部门共开展专项检查116次,查处6起较大违规案件,追回违规补助资金15.6万余元,并对13名相关责任人进行了行政处分;对新安、宜阳等4个老试点县开展了专项审计,及时纠正了一些违规补助情况,有力的维护了补助政策的严肃性和参合农民的权益。二是通过定期考核和落实一日清单制加强了对定点医院的监管,从制度上、机制上规范了定点医院的价格管理和收费行为,杜绝了串换药品、变通诊疗服务项目等现象,维护了参合农民利益,保证了基金安全。目前,全市261家定点医院全部落实了患者住院费用一日清单制度。
  村卫生所建设稳步推进,条件初步改善,村医水平有所提高,为广大农民就近就医提供了有利的保障。在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的积极努力下,截至2007年年底,共投入资金159.32万元,建成标准化村卫生所905所,占全市行政村的30.3%;培训乡村医生9550人次。伊川县还为755名村医办理了养老保险,解决了他们的后顾之忧。
  
创新思路   不断完善
         
  新农合经过几年的运行,取得了巨大的成效,但也开始暴露出一些问题,如宣传工作还不够深入细致、乡镇卫生室建设还比较滞后、医护人才十分匮乏、两种运行模式还需要进一步优化等等,需要在下一步的工作中积极解决。市卫生局负责人表示,要进一步完善措施,创新工作思路,积极稳妥地推进新农合工作,对此,要努力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采取多种形式,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使宣传更加深入、全面,更加注重对新农合制度的互济共助性质的宣传,更加注重对政策细节的宣传,做到家喻户晓,人人明白,努力增强农民参合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二是继续加大对农村基层卫生建设的投入力度,积极推进农村标准化卫生所建设,进一步改善我市农村的医疗卫生条件,不断满足农民群众的就近医疗保健的需求;加大对村医的培训力度,努力提高其服务水平;妥善解决村医待遇问题,充分调动其工作积极性,积极建议市政府借鉴外省市及郑州市的成功做法。三是积极探索可行的人才引进机制,解决医护人员紧缺问题;同时一方面加大对现有医务人员的业务培训,另一方面加强对县、乡医院与市里大医院挂钩,从大医院选派一些优秀的年轻医生和专家到基层医院进行帮扶,不断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并建议市政府在人才引进方面,给予基层一定的倾斜。四是积极建议市政府适当降低管理费用比例,增加保险公司的服务内容,或调整委托管理费用支付办法和标准,最大限度地提高财政资金的利用效率。五是加大调研力度,认真总结,汲取借鉴外地成功的管理和服务模式,结合实际,广泛听取意见建议,积极完善新农合的运行体制,加强政府监管,严格管理,规范管理,确保资金的正常运作,做到取之于民,用之于民,逐步探索一条具有推广价值的管理和服务模式。六是稳步推进网络化、信息化建设。七是根据我市及医院和患者的实际,适时适度调整或增加新农合药物目录品种,为医院患者就医提供更大的便利。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党中央、国务院为解决“三农”问题、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共建和谐社会采取的一项切切实实的惠农政策,随着它的不断完善和深入推进,会取得更加明显的成效,必将进一步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最终必将惠及亿万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