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李沧区人大:做到“四个强化”,加强街道人大工作
街道人大工作是人大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发展基层民主、保障人民享有更多切实的民主权利的基础工作,是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的重要载体。创新街道人大工作,保障人大代表依法行使职权,充分发挥人大代表作用,对推进基层民主建设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青岛市李沧区人大常委会把推进街道人大工作放在重要位置,进行了有益探索。
一、强化基础,规范运作,促进街道人大工作制度化。
一是健全组织,完善基础。街道人大组织建设包括代表工作机构的设置、人员配备、代表活动小组的设立,也包括人大代表队伍的建设和对闭会期间人大代表活动的总体组织、指导和协调。区人大以街道为单位,将全体人大代表划分为11个代表活动组,并在各街道设立了区人大常委会派出机构——街道人大工作室,配备了正处级的人大工作室主任,配齐了工作室秘书,制定了街道人大工作室职责。街道人大工作室主任由区人大常委会予以任免。机构的健全为开展好代表工作提供了组织保障,使代表工作有了抓手,真正做到了组织到位、人员到位、管理到位、工作到位。二是建章立制,有规可依。制度是开展街道人大工作的基础保障。区人大常委会十分注意总结街道人大代表工作中一些成熟的经验和做法,并根据形势的变化和人大工作发展的需要及时完善和修正,从而使街道人大代表工作制度化、规范化水平有新的提高,保证了人大代表作用的发挥。常委会为加强对街道人大工作的指导,先后制定了街道人大工作室工作职责、街道人大工作室主任例会等16项制度。各街道人大工作室为切实发挥代表作用,先后围绕代表小组活动、代表学习、代表视察、代表述职、代表履职档案管理等制定了10余项制度,充实了街道人大工作制度的内容,丰富了代表活动的形式,使街道人大工作逐步走上了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
二、强化培训,增进交流,奠定街道人大工作基础。
代表的整体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街道人大工作的效能和作用的发挥。为提高人大代表的履职素质和意识,增强代表们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常委会指导各人大工作室加强了对人大代表的培训工作。一是加强集中培训。针对换届后新代表多的情况,常委会把代表培训列入区、街人大工作的重要内容,要求各街道人大工作室及时组织人大代表学习宪法、组织法、代表法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等理论知识,有针对性地将代表培训与开展代表组活动、代表视察结合起来,增强了培训的灵活性。二是及时通报信息。通过辖区情况通报会的形式,让代表了解区街经济运行、社会发展等情况,提高代表知情知政的能力。三是注重交流沟通。常委会要求各街道人大工作室加强代表之间的交流和沟通,通过工作交流、请优秀代表介绍履职经验等形式,互相学习,提高代表履职能力,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三、强化指导,搭建平台,丰富街道人大工作载体。
一是在各街道建立了人大代表履职管理系统,与区人大常委会形成局域网络,对代表提交议案与建议、批评和意见、参加代表活动、参加各种会议、联系选民和为选区选民办实事等情况进行登记,实行电子化、网络化管理,实现了信息共用、资源共享。二是在各街道开展了“四双”活动(双评、双联、双优、双先),通过对优秀代表进行表彰奖励,激发代表依法履职的热情。三是积极搭建街道人大工作平台。各街道人大工作室普遍树立了 “三个服务”的意识,即为选民服务、为代表履职服务、为常委会行使职权服务。围绕“三个服务”,常委会指导各街道人大工作室重点抓好宣传工作,把经常性的宣传与集中宣传结合起来,在全社会营造尊重和支持人大代表依法履职的良好氛围;突出抓好经费落实,保证了代表执行职务的物质基础;全力抓好“代表之家”建设。各街道在常委会的指导下,全部建立了“代表之家”,并做到 “四落实”:(场所硬件落实、工作制度落实、接访选民时间和人员落实、选民意见办理回访落实),为保证代表更好的履职创造了条件。
四、强化创新,拓展渠道,增强街道人大工作实效。
常委会指导各街道人大工作室不断创新思路,促进代表作用的发挥。一是开展代表小组活动坚持“四有”(有计划、有主题、有记录、有效果)。活动内容突出针对性,每次只围绕一到两个主题开展活动,力争取得实效。活动方式突出多样性,如与学习法律、法规、政策相结合,与视察、检查、调查相结合,与评议“一府两院”的工作相结合,与为人民群众办实事相结合等。二是开展代表视察活动坚持“三个必须”(必须通报辖区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必须形成视察报告、必须提出意见建议)。每次视察都明确目的,突出重点,选题集中、单一,如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围绕法律、法规的实施、围绕与人民群众生活和生产密切相关的问题,增强视察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坚持明察与暗访相结合,全面视察与专项视察相结合,集中视察与个人持证视察相结合,并在实践中总结经验,不断创造新的视察方式。视察结束后,形成视察报告,指出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建议,设定办理期限,要求被视察单位认真研究,按时整改。(贾心亮 李君竹)
一、强化基础,规范运作,促进街道人大工作制度化。
一是健全组织,完善基础。街道人大组织建设包括代表工作机构的设置、人员配备、代表活动小组的设立,也包括人大代表队伍的建设和对闭会期间人大代表活动的总体组织、指导和协调。区人大以街道为单位,将全体人大代表划分为11个代表活动组,并在各街道设立了区人大常委会派出机构——街道人大工作室,配备了正处级的人大工作室主任,配齐了工作室秘书,制定了街道人大工作室职责。街道人大工作室主任由区人大常委会予以任免。机构的健全为开展好代表工作提供了组织保障,使代表工作有了抓手,真正做到了组织到位、人员到位、管理到位、工作到位。二是建章立制,有规可依。制度是开展街道人大工作的基础保障。区人大常委会十分注意总结街道人大代表工作中一些成熟的经验和做法,并根据形势的变化和人大工作发展的需要及时完善和修正,从而使街道人大代表工作制度化、规范化水平有新的提高,保证了人大代表作用的发挥。常委会为加强对街道人大工作的指导,先后制定了街道人大工作室工作职责、街道人大工作室主任例会等16项制度。各街道人大工作室为切实发挥代表作用,先后围绕代表小组活动、代表学习、代表视察、代表述职、代表履职档案管理等制定了10余项制度,充实了街道人大工作制度的内容,丰富了代表活动的形式,使街道人大工作逐步走上了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
二、强化培训,增进交流,奠定街道人大工作基础。
代表的整体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街道人大工作的效能和作用的发挥。为提高人大代表的履职素质和意识,增强代表们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常委会指导各人大工作室加强了对人大代表的培训工作。一是加强集中培训。针对换届后新代表多的情况,常委会把代表培训列入区、街人大工作的重要内容,要求各街道人大工作室及时组织人大代表学习宪法、组织法、代表法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等理论知识,有针对性地将代表培训与开展代表组活动、代表视察结合起来,增强了培训的灵活性。二是及时通报信息。通过辖区情况通报会的形式,让代表了解区街经济运行、社会发展等情况,提高代表知情知政的能力。三是注重交流沟通。常委会要求各街道人大工作室加强代表之间的交流和沟通,通过工作交流、请优秀代表介绍履职经验等形式,互相学习,提高代表履职能力,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三、强化指导,搭建平台,丰富街道人大工作载体。
一是在各街道建立了人大代表履职管理系统,与区人大常委会形成局域网络,对代表提交议案与建议、批评和意见、参加代表活动、参加各种会议、联系选民和为选区选民办实事等情况进行登记,实行电子化、网络化管理,实现了信息共用、资源共享。二是在各街道开展了“四双”活动(双评、双联、双优、双先),通过对优秀代表进行表彰奖励,激发代表依法履职的热情。三是积极搭建街道人大工作平台。各街道人大工作室普遍树立了 “三个服务”的意识,即为选民服务、为代表履职服务、为常委会行使职权服务。围绕“三个服务”,常委会指导各街道人大工作室重点抓好宣传工作,把经常性的宣传与集中宣传结合起来,在全社会营造尊重和支持人大代表依法履职的良好氛围;突出抓好经费落实,保证了代表执行职务的物质基础;全力抓好“代表之家”建设。各街道在常委会的指导下,全部建立了“代表之家”,并做到 “四落实”:(场所硬件落实、工作制度落实、接访选民时间和人员落实、选民意见办理回访落实),为保证代表更好的履职创造了条件。
四、强化创新,拓展渠道,增强街道人大工作实效。
常委会指导各街道人大工作室不断创新思路,促进代表作用的发挥。一是开展代表小组活动坚持“四有”(有计划、有主题、有记录、有效果)。活动内容突出针对性,每次只围绕一到两个主题开展活动,力争取得实效。活动方式突出多样性,如与学习法律、法规、政策相结合,与视察、检查、调查相结合,与评议“一府两院”的工作相结合,与为人民群众办实事相结合等。二是开展代表视察活动坚持“三个必须”(必须通报辖区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必须形成视察报告、必须提出意见建议)。每次视察都明确目的,突出重点,选题集中、单一,如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围绕法律、法规的实施、围绕与人民群众生活和生产密切相关的问题,增强视察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坚持明察与暗访相结合,全面视察与专项视察相结合,集中视察与个人持证视察相结合,并在实践中总结经验,不断创造新的视察方式。视察结束后,形成视察报告,指出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建议,设定办理期限,要求被视察单位认真研究,按时整改。(贾心亮 李君竹)
来源: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