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正帆扬——山东东营市人大常委会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加强机关建设掠影

2009-02-13

    “国之废兴,在于政事;政事得失,由乎辅佐”。换届以来,东营市人大常委会把机关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坚持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争当人大工作排头兵”为主线,以服务“三会”为目标,充分发挥参与政务、搞好服务、管理事务的作用,为市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履职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镜头一:一件新闻稿件上的批示
    “写得很好,给予表扬,按规定给予奖励,纳入好新闻评选范围。望机关年轻干部学习这种勤动脑写稿的精神。”2008年12月12日,市人大常委会研究室在《人民权利报》头版头条发表了《制度就是力量——东营市人大常委会“制度建设年”回眸》。这是市人大常委会第一副主任周燕明在这期报纸上作出的批示。
    提高机关工作人员文字水平、鼓励写稿投稿,是市人大机关干部素质能力建设的一个重要切入点。第一副主任周燕明几乎逢会必讲,强调文字工作的重要性,经常作出批示,亲自过问一些具体事宜,为文秘工作者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2008年8月25日,一天之内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机关宣传报道工作的意见》和《〈东营人大〉优秀通讯员评选办法》两个文件。文件规定,每个委室每年在市级以上新闻媒体至少发表稿件6篇,其中要在省级以上发表1篇1500字以上的综合性稿件;市、省、国家级新闻媒体发表稿件分别按稿酬的2、4、6倍给予奖励;实行半年、年终通报,与评先树优挂钩。这些措施的出台极大的调动了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2008年市人大机关在省级以上新闻媒体发表稿件126篇,较往年有了较大幅度的上升。
    在此基础上,常委会和机关把“办文、办会、办事”作为工作人员基本素质建设来抓,制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机关建设的意见》,提出了人大机关工作人员要做到“三能、三会”即能写、能说、能办和会组织、会综合、会协调的具体要求。一年来,干部素质能力建设实现了“四个提高”,即辅助决策能力进一步提高,机关工作人员参与调研51次,撰写调研报告23篇,为常委会决策提供了可靠依据;创新能力进一步提高,办公基本实现了智能化,内部网站更新加快、容量增大,《东营人大》改版后焕然一新,知识性、观赏性、可读性、趣味性大大增强;抓落实的能力进一步提高,事事有着落,件件有回音,实现了“零差错”、“零失误”;组织协调能力进一步提高,机关委室和工作人员分工配合、团结协作,形成了凝心聚力干事业的良好局面。
    镜头二:一次隐去姓名的捐款
    从民政部门传来的消息:市人大机关一名干部匿名为地震灾区捐款1万元。这个消息不胫而走,这个无名英雄的事迹一时间传为佳话。人们纷纷猜测他的名字,但是直到今天,他也没有从幕后走到台前来。
    2008年是自然灾害比较多的一年,每一次灾难发生,都牵动着东营市人大机关工作人员的心。不论是年初的雪灾,还是5月份的震灾,机关都在第一时间组织捐款,不仅在职的干部,离退休的老同志也慷慨解囊,有的老同志不顾虚弱的身体亲临现场,市人大常委会还专门组织全市企业界代表进行了捐款,机关干部职工捐款达24.8万元,企业界市人大代表仅在市人大常委会组织的捐款仪式上就捐款126.2万元,这些代表先后以个人和企业的名义累计捐款达1775.4210万元。灾难无情人有情,市人大机关干部职工在灾难中的表现是他们以人为本、履职为民的一个缩影。
    参与包村是强化机关工作人员民生意识、贴近民生抓实践的一个很好的方法和途径。几年来,市人大机关先后对所包村—河口区太平乡兴华村投资150余万元,实施了柏油路“户户通”、自来水入户、绿化和美化工程,规划建设了棉花种植区和特色养殖区,购置微机10台、赠送图书5000余册,依托村文化大院建设了“农民网吧”、“农家书屋”,兴华村经济社会得到全面发展,市人大机关连年被评为全市包村工作先进单位。2008年,机关协助常委会围绕群众普遍关心和反映的强烈问题,先后就社会保障、社会治安、社区建设、劳动就业、抗震救灾、环境治理、物价上涨、食品药品安全,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改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及上学难、看病贵等问题,采取视察调研、执法检查等多种方式,监督支持政府及有关部门着力解决,其中对“化工围城污染”问题,在深入调研、掌握翔实资料的基础上,常委会作出了关于加强中心城环境污染治理的决议,市政府高度重视,迅速行动,采取有力措施,中心城环境得到有效改善,受到群众广泛好评。
    镜头三:一场公平公正公开的竞争
    “首先感谢机关党组给我们创造了一个公平公正公开的竞争平台,也为我个人提供了一个展现自我、提高自我的机会。”这是2008年10月份市人大机关组织机关科级、副科级干部竞争上岗面试的一个场景。这次竞争上岗采取笔试、面试、评议的步骤进行,最终5名、2名、2名同志分别获得科长、主任科员、副主任科员职位。
    换届以来,常委会机关十分注重干部培养交流,牢固树立正确的用人导向,努力建立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用人机制,促使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实行竞争上岗,变“伯乐相马”为“赛场选马”,将干部放在同一条件下进行公开、公平竞争,通过竞争机制实现优中选优,一批年龄轻、文化程度高、业务能力强、群众基础好的干部走上中层岗位,优化了干部队伍的年龄、文化、专业结构,改善和提高了干部队伍的综合素质,激励工作人员加强学习、爱岗敬业、奋发进取,促进了机关效能建设,改进了工作作风。在机关中层实行竞争上岗的同时,常委会机关注重对县级干部培养提拔和外向交流,2008年1名正县级调研员交流到市直某部门担任正职,3名同志提拔为副县级职务,还有1名同志被组织部门考试选拔到企业挂职,并被确立为副县级后备干部。
    镜头四:一个成了习惯的行动
    每到周五下午2时,不用通知,机关所有干部都拿着笔记本到三楼会议室,这是机关规定的“学习日”,也成了机关干部的自觉行动,机关三楼会议室已经成为学习上级重要会议精神和国家法律法规的课堂。2008年9月份印发的《市人大常委会机关工作规范》,机关干部学习制度是其中之一。
    《市人大常委会机关工作规范》3章51节5万余字,是在多年经验积累的基础上,结合新形势新任务进一步修订完善的成果。在制度建设过程中,本着以实现人大常委会机关规范化管理为目标,把工作机制、机关管理、目标职责都纳入规范化、制度化的内容,制定了具体的工作流程、管理标准和行为规范,使各项制度彼此衔接,环环相扣,形成了机关工作目标明确、程序科学、责任到位、管理有序的良好局面。《市人大常委会机关公文管理制度》,强化了对规范性公文的审核把关,在重要文稿的发放上,实行相关专委及常委会分管领导初审、秘书长再审、领导终审的“三审”制度,确保了公文的准确性、规范性和权威性。市人大常委会机关的接待工作办法,对接待工作中涉及的多个具体事项进行细化,特别是市人大常委会领导和机关人员下基层,要求不搞边界迎送,不搞层层陪同,不超标准接待等,受到基层好评,确保接待工作的所有细节操作都有章可循。
    窥一斑而知全豹,细微之处见精神。自2008年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争当人大工作排头兵”活动以来,东营市人大机关荣获《中国人大》宣传特别贡献奖,被评为《人民权利报》宣传工作先进集体、全市“奥运安保百日行动”先进单位、全市信访先进单位、“心系灾区、爱心奉献”捐赠先进单位,机关党委被评为基层党建先进组织,机关工会被评为全市工会工作先进单位,机关建设结出累累硕果。(作者:郑云国朱晓东 孙治堂 苏庆亮 燕德清 单位:山东省东营市人大常委会)
  来源: 中国人大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