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全市重点项目及产业集聚区建设情况的报告

2010-01-11

——2009年12月30日在市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7次会议上
洛阳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  李跃民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根据市人大常委会年度工作安排,受市人民政府委托,现将全市重点项目及产业集聚区建设情况报告如下,请予审议。
    一、全市经济运行基本情况
    今年以来,我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一系列政策措施,迅速出台应对金融危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60条和46条实施意见,突出抓好项目建设、招商引资等重点工作,经济运行中积极因素进一步增多,整体经济形势继续朝着好的方向发展。
    预计全年完成GDP2030亿元左右,同比增长12%以上,分别高于全国、全省3.5个和1.5个百分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20亿元左右,增长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800亿元左右,增长15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400亿元左右,增长27%,其中工业投资760亿元左右、增长3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87亿元左右,增长1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8.5%和6.5%左右。11月底,全市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分别达到1698.6亿元和852.9亿元,比年初增加302.8亿元和189.4亿元。
    二、重点项目建设情况
    今年以来,我市不断加大项目建设力度,将重点项目建设作为战危机、保增长、调结构的重要抓手,加强工作协调,积极主动服务,努力创造优良环境,有力的促进了重点项目建设的顺利实施。
    ——列入省、市重点工程、省“8511”投资促进计划、省“1074”工业结构调整和省“双百计划”等重大项目稳步推进,可顺利完成全年目标任务。1-11月份,687个已下达投资计划的中央投资项目,已累计开工636个,其中,前三批投资项目已100%开工,完成投资16.5亿元,占年度投资计划的70.6%。168项省、市重点工程,目前已累计完成投资191.2亿元,占年度计划的96%。已开工项目49项,竣工38项,分别占年度计划的87.5%和79.2%。其中省重点项目49个,累计完成投资120亿元,占年度计划的98%;已开工15 项,竣工6项,分别占年度计划的88.2%和86%。54个“8511项目”,目前已开工51个,占年度开工目标的94.4%,项目累计完成投资61.75亿元。101个“1074工业结构调整项目”,目前已累计完成投资161.7亿元,占年度计划的91%。新开工项目42个,占年度计划的97.7%。26个“双百计划项目”,目前已全部开工,完成投资19.7亿元,占年度计划的72.6 %。
    ——前11个月全市新开工千万元以上项目2526个、同比增加839个,总投资1114亿元;其中亿元以上项目140个、同比增加71个,总投资529.8亿元。中信重工宽厚板轧机及特大型管材装备产业化、新电集团年产40万吨铝板带箔、洛阳石化油品质量升级改造二期工程、中航锂电、四季沐歌太阳能等一批产业结构升级项目和新区污水处理厂、洛栾高速洛阳至嵩县段、偃师至洛阳快速通道等一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陆续开工建设。特别是6月9日和9月28日,先后两批共15个、总投资近71亿元的动力谷项目开工建设,使我市动力谷建设形成高潮。11月18日,又集中开工了河南煤化集团年产20万吨乙二醇、河南强生光电公司年产10×35MW非晶硅薄膜太阳能电池、栾川龙宇钼业年产80万套服装生产线、伊川产业集聚区道路基础设施、河科大二附院外科病房楼等5个重大项目,为我市投资后续增长提供强劲支撑。
    ——前11个月在建千万元以上项目2916个、同比增加884个,总投资1686亿元;其中亿元以上项目238个、同比增加73个,总投资1008亿元。LYC新洛轴工程、七二五所5000吨钛板带、新电集团3万吨石墨化阴极、华阳孟津电厂2×60万千瓦机组、中硅高科2000吨多晶硅扩建、连霍高速郑州至洛阳改扩建、新区洛一高等项目进展顺利。
    ——前11个月竣工投产千万元以上项目1759个、同比增加655个,总投资435亿元;其中亿元以上项目40个、同比增加21个,总投资66亿元。七二五所年产300套2MW风力发电机复合材料叶片、洛钼集团4万吨钼冶炼一期、中信重机重铸铁业、中色科技重大技术装备研制基地扩建、义煤集团正村煤矿、普莱柯生物公司灭活疫苗产业化、中石油兰州-郑州-长沙成品油管道洛阳段、瀛洲桥等重大项目按期或提前竣工。
    ——220多个总投资2780亿元的重大项目前期工作加快推进。洛阳石化年产14万吨聚丙烯、杭州鼎胜集团60万吨铝板带箔、南车集团洛阳机车有限公司城轨组装及服务基地、武西高速公路石人山至栾川段、前坪水库、小浪底南岸灌区等重大项目前期工作积极推进。
在推动重点项目建设上,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是建立重点项目超前谋划机制。围绕优势产业、重点领域,积极建立5000亿重大项目库,确保未来三到四年项目有续接替。每个季度对各县(市)区5000亿项目推进情况进行逐项点评,并将于近期出台加快推进5000亿重大项目建设的实施意见和考核办法,进一步加大对重大项目的推进力度。目前项目库中共有项目1197个,总投资7827亿元,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177个,总投资4166亿元。
    二是建立项目建设领导推进机制和责任机制。为加大对项目建设的指导协调和服务力度,对重大在建和前期项目实行市级领导分包负责制,特别是新进市人大、政协班子的领导同志要集中精力抓好分包项目。对分包项目,明确开工日期和建设进度节点。市领导采取企业调研、现场办公等措施,及时解决项目推进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定期向市重大项目建设例会汇报项目进展情况。今年以来,34名市四大班子领导已分包了四批329个重大项目。
    三是建立制度化的重大项目协调推进机制。坚持重大项目建设例会制度,每周由市委书记、市长或市委常务副书记主持召开一到两次重大项目建设例会,研究和协调解决谋划、前期以及在建项目推进中遇到的问题;在战危机、保增长的关键时期,每天由主管经济运行的市领导主持召开保增长例会,组织市相关部门联合办公,协调解决企业生产运行和项目建设中出现的问题。
    四是建立重大项目联审联批机制。今年以来,我市把加快重大项目前期手续办理工作,推进项目早开工作为项目建设的重中之重,积极推进联审联批工作。成立专门机构负责联审联批工作运转,市发改、环保、国土、规划、建委、财政、安监、消防、行政服务中心等部门集中办公、联合审批,建立项目前期手续办理的绿色通道,目前通过联审联批已完成各类审批事项186项。
    五是建立项目建设高效服务机制。认真落实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无缺位工作制、双休日正常办理请办事项和保证公文正常运转等制度,加强机关执行力建设,提高办事效率;坚持派驻首席服务官制度,对问题较多、推进难度大的项目,选派由一名县处级领导挂帅、相关部门参加的首席服务官小组,集中精力、集中时间、有针对性的提供协调服务,问题不解决就不撤离。今年以来,派驻企业首席服务官31批216个,582个企业反映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六是建立重点项目建设督查落实机制。由市委、市政府督查室和市绩效办、目标办组成督查联动工作组,跟踪问效。通过半月报、周报、日询问等形式,对例会、现场办公会等决定事项进展情况进行跟踪督查,确保工作落实到位。
    七是创新招商引资机制。全力实施1000亿元大招商活动,积极加强与央企的战略合作。截至11月底,全市共签订招商引资合同485个,总投资1083.9亿元,同比增长26.4%,提前完成全年千亿元招商引资目标任务;实际利用市外境内资金214亿元,增长10%。与央企的战略合作取得重大成效,国机集团对一拖集团的17亿元新增资本金全部到位,4万台大功率柴油机等项目已开工建设;中航集团在洛投资36亿元的锂电项目已开工建设;中石化投资4.6亿元对洛阳石化进行扩能改造,年底炼油能力将从800万吨达到1000万吨;南车集团洛阳机车厂投资15亿元的城轨组装及服务基地等项目近期将开工建设。
    八是积极完善项目建设资金筹措机制。认真落实省政府“8113”信贷行动计划,要求全市10家市级银行每家选择80户市、县两级重点服务企业和100个重点项目予以重点支持。今年以来已召开四次大型银政、银企洽谈会,签约资金446.94亿元,到位资金392.08亿元,资金到位率88%。
    九是积极为项目建设创造良好环境。通过报纸、电视等主要新闻媒体深入报道全市重大项目建设情况,在全市上下营造“支持重点项目,服务重点项目”的浓厚氛围。制作重点项目建设环境监督卡,严肃查处 “四乱”现象;市优化办、重点办、绩效办与公安等部门积极配合,建立项目协调联动机制,对重点工程建设中的阻工扰工行为进行责任调查、严厉打击,全力为项目建设创造优良施工环境。
    三、产业集聚区建设情况
    我市始终坚持把产业集聚区作为构建“一个载体、三个体系”最基本、最核心的环节来抓,并以此为平台,加快推进项目集中布局、产业集群发展、资源集约利用、功能集合构建。1-11月份,全市17家省级产业集聚区实现企业总收入1833亿元;实现利税160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31亿元,其中完成基础设施投资50.2亿元;建成标准化厂房170万平方米;承接产业转移项目149个,总投资299亿元。
    一是制定扶持激励政策,为产业集聚区建设提供有力保障。为加快洛阳产业集聚区建设,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产业集聚区建设的实施意见》、《产业集聚区绩效考核办法(试行)》等一系列政策,细化工作措施,明确责任目标。从市财政安排专项资金,支持产业集聚区建设。并加大考核力度,每季度对全市17家产业集聚区进行一次综合考评。
    二是高标准编制各项规划,为产业集聚区发展打下坚实基础。我市于3月份全面启动产业集聚区各项规划编制工作,目前,15个产业集聚区总体发展规划已通过省发改委的评审,2个产业集聚区总体发展规划已上报省发改委待评审。
    三是加快融资担保体系建设,为产业集聚区建设提供资金保障。目前,全市17个产业集聚区共成立13个担保中心,21个投资公司,完成基础设施投资50.2亿元,其中15个产业集聚区完成投资超亿元。
    四是创新土地管理方式,为产业集聚区发展创造空间。对产业集聚区低效使用的建设用地,实行政府主导下的流转制度,促进企业“优进劣出”、“腾笼换鸟”,提高土地使用效率。对取得土地使用权后闲置2年以上的建设用地依法予以收回。鼓励采取回购等方式盘活长期效益低下的企业占地。
    五是发挥集聚区平台作用,促进产业集聚发展。以产业集聚区为平台,积极实施“新企业、新园区、新基地”的“三新工程”,通过招商引资引进新企业、支持重点企业发展新园区、引导科研院所建设新基地。今年以来,相继引进了河南煤化集团、杭州鼎胜集团、四季沐歌等一批新企业入住各产业集聚区。中信重工、LYC公司、河柴重工、一拖、中航光电、洛玻、5715厂、白马集团等企业先后在各产业集聚区建立了新园区。七二五所、六一三所、中色科技、零一四中心、黎明化工院、轴研科技等科研院所在产业集聚区建立了研发和产业化生产基地。目前,17家省级产业集聚区新开工千万元以上项目216个,竣工132个,完成投资330.8亿元。
    整体来看,今年以来,我市在重点项目及产业集聚区建设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绩,特别是在两次全省重点项目巡回观摩活动中,我市均排名全省前列。但也应看到当前在项目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一是受金融危机影响,企业投资意愿降低。尤其是涉及资源型和以出口为导向的投资项目纷纷缓建或停建,对工业投资增长产生了较大影响。二是项目前期工作推进较慢。项目申报审批核准程序繁杂、周期较长,特别是一些需国家核准的重大项目,前期手续要求极为严格。一些中央大型企业集团项目决策程序复杂,审批环节多,造成项目的决策和实施周期长,进度慢。部分项目配套工程建设规划滞后,周边环境未得到应有的改善,影响到项目按时完成和作用的发挥。三是金融机构贷款投放明显减缓。随着国家对货币政策、投资政策等方面已经进行微调,银行新增贷款大幅度增加可能性很小,融资形势将十分严峻,固定资产投资与企业流资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四、进一步抓好重点项目及产业集聚区建设的意见
    (一)坚定不移地推进项目建设。我们将突出抓好中央投资项目和列入省重点的重大项目建设。对中央投资项目、“8511”项目、“1074”项目、“省双百工程”项目和省、市重点项目,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特别是针对开而未动、未按期开工和竣工的项目,逐项目推进,逐项目落实,确保按计划完成。全力加快在建项目建设进度。对重点项目实行节点控制,争取进度较快的项目提前或超额完成建设任务。重点抓好中航锂电、四季沐歌太阳能产业基地、伊电集团25万吨连铸连轧、LYC新洛轴工程等项目。争取一批竣工投产项目及早发挥效益。重点抓好世纪新源1000吨改良多晶硅、单晶硅公司太阳能级硅片生产线扩改、栾川龙宇钼业万吨采选及配套设施建设等一批亿元以上工业项目的竣工投产。落实好一批项目前期工作。充分发挥好联审联批机制,着力解决好制约项目实施的资金、土地、拆迁、各项手续办理等问题,加快完善项目开工前各项要件,争取明年一季度开工重大项目33个。重点抓好昇扬硅业年产8万吨金属硅、中信重铸铁业年产3万吨耐磨“铬钼铸钢衬板”、凝瑞镁业公司年产1.5万吨镁合金、西气东输二线伊川分输站至洛阳高压燃气管道等项目。抓好一批重大项目谋划工作。积极推进石人山至栾川、洛阳至洛宁高速公路、郑州至洛阳轻轨、前坪水库、小浪底南岸灌区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以及阳光、伊电、新电等电力项目前期工作,积极完善相关前期手续,争取早日开工建设。
    (二)着力推动产业结构调整。认真落实产业调整振兴规划。按照省十大产业振兴规划内容,进一步充实完善我市产业规划,加快推进 “三新”行动计划和洛阳动力谷建设。加快实施转型升级“双百”计划提速工程。确保26个双百项目全年完成投资31亿元以上,明年上半年全部竣工。加快推进服务业优化升级。结合城市总体规划、商业网点布局规划、工业园区布局规划等,争取年内完成全市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编制工作。都市雅居建材广场等一批重大服务业项目年底前开工建设。着力推进节能降耗。通过强化节能目标管理、加强节能技改项目建设、严把准入关等措施,确保全年完成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下降4.84%的目标。
    (三)加快洛阳新区和产业集聚区建设。洛阳新区空间发展战略规划已通过专家评审,近日要抓紧对选出的方案做进一步修改完善;洛阳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和第二期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工作力争年底前获得批复。按照省建设洛阳科学发展示范区的要求,进一步加快产业集聚区建设。重点抓好产业集聚区总体发展规划和详规编制。多方筹措资金,加快产业集聚区基础设施建设,力争各产业集聚区全年基础设施投资都超过1亿元。以洛阳动力谷为龙头,围绕农业机械、轨道交通装备、硅及太阳能、风电设备等领域,积极谋划一批重大项目,形成一批特色产业集群。
    (四)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重点加强与世界500强、国内500强、港澳台大企业、中央企业和国内大型民营企业的战略合作,争取在高新技术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农业产业化、能源、交通、环保、民生等领域再签订一批合作协议。强化招商队伍,组成多批次的招商小分队,重点围绕长三角的上海、绍兴,珠三角的深圳、东莞,环渤海的北京、天津等地区广泛开展招商引资。特别是对玩具、服装等产业集群有内迁趋势的地区,要派出招商小分队驻地招商,争取更大招商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