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理清思路 科学发展

2010-03-30

伊   人
    2010年是决战“十一五”、谋划“十二五”的关键之年,郭洪昌市长指出2010年政府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和中央、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四个重在”,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调整经济结构为主线,以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保态势为着力点,大力实施工业强市、旅游强市、科教强市和项目引资双带动战略,全面加快项目建设、城镇建设和民生建设,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不断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
    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1%;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6%以上;外贸出口增长11%,实际利用外资增长1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7.5%,农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长6.5%;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4.5%;新增城镇就业1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5‰以内。
    2010年,我们面临着加快发 展的诸多有利条件和重要机遇。郭洪昌市长要求:一是在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同时,更加注重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发展方式,努力实现可持续发展;二是在实现规模扩张的同时,更加注重提高质量和效益,努力实现优质发展;三是在扩大投资和出口的同时,更加注重扩大消费、提升服务业发展水平,努力实现均衡发展;四是在加快经济建设的同时,更加注重节能减排和生态建设,努力实现绿色发展;五是在提升城市形象品位的同时,更加注重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努力实现协调发展;六是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更加注重改善民生和保持社会稳定,努力实现和谐发展。
    郭市长明确提出要重点抓好以下工作:(一)加快项目建设,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力争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000亿元以上,计划新开工千万元以上项目超过3500个、总投资1800亿元以上;竣工千万元以上项目超过3000个、总投资1100亿元以上。其中,计划新开工千万元以上工业结构调整项目331个、总投资869亿元;竣工千万元以上工业结构调整项目333个、总投资802亿元。推动工业提升质量。一是做大做强优势产业。以调高、调优、调强为目标,壮大装备制造业,提高有色产业加工度,延伸石化产业链条,提升硅光电产业整体水平,培育一批核心竞争力强的大企业、大集团。二是培育发展新兴产业。加快国家兽用药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及中药现代化培育,依托中硅公司、尚德公司、阿特斯公司多晶硅及切片、太阳能电池组件等项目发展太阳能光伏产业,依托中信重工纯低温余热发电设备、725所风电叶片等项目发展清洁能源发电设备产业,努力构建低碳排放、就业充分、综合效益好的现代产业体系。
    推动现代服务业扩充总量。制定现代服务业和物流业发展规划,着力推进呼叫产业园区、龙门文化旅游产业园区等6个省级服务业特色园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重点抓好40个投资3000万元以上的服务业项目,全年完成投资50亿元。加快无线洛阳建设,基本实现3G网络全覆盖。启动电子政务网络整合、企业基础信息共享、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和公共卫生信息系统等工程。
    推动文化旅游业再上水平。完善旅游业发展规划,加快转型升级,打造最佳旅游目的地城市。突出抓好隋唐洛阳城、汉魏故城等重点旅游功能区建设,推进伏牛山滑雪度假区二期、玄奘故里旅游区、伏牛山白河游客服务中心等项目建设,打造龙门世界级旅游精品景区。抓紧建设郑西铁路龙门站游客服务中心,开通观光巴士和景区直通车,实现旅客零换乘。加强空港建设,增加旅游航班、航线。完善旅游信息平台、城市标识系统、旅游集散中心功能。办好牡丹花会和河洛文化旅游节。发展壮大龙门、交通、航空等旅游集团。加强旅游宣传推介,拓展旅游线路,丰富旅游产品。抓好小浪底西霞院、龙门文化旅游产业园区,平乐牡丹画专业村等十大文化产业示范村,《洛神》等八大重点文化产业项目。大力发展演出业、娱乐业,开发文化新业态、新产品,打造优秀动漫创意产品。
    推动产业集约、集聚发展。以新材料、节能环保等国家级产业基地和洛阳动力谷、17个省级产业集聚区为依托,加快新企业、新园区、新基地建设,超前谋划更多后续项目,争取更多产业集聚区列为省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严格落实国家耕地、基本农田保护和节约集约利用政策。实行产业集聚区建设用地指标重点保障和环境容量指标优先配置,健全投融资平台、土地开发整理中心,加快发展配套服务业。实施产业集聚区投资倍增计划,全年完成投资600亿元以上,其中基础设施投资80亿元、产业投资520亿元。
    (二)注重质量效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加强经济运行协调。密切关注宏观经济走向,完善运行监测体系,及时发现并妥善解决苗头性问题。完善统筹协调机制,提高煤电油气运和资金等生产要素保障能力。大力实施企业服务行动计划,市、县两级分别抓好100家重点企业,推动服务企业工作常态化。实施名牌带动战略,加强营销体系建设,组织产销对接会、供需见面会,帮助企业开拓市场。
    (三)坚持改革创新,转变发展方式。实施重点改革行动计划。一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二是积极推进其它领域改革。着力提升创新能力。一是突破一批关键技术。二是推进一批创新成果产业化项目。三是打造一批科技领军企业。四是构建完善的创新体系。五是加快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建设。加强节能减排和生态建设。一是完善工作机制。二是抓好重点工程。三是加大环保力度。四是发展循环经济。五是加强生态环境建设。
    (四)进一步加大开放力度,切实增强发展活力。注重招商引资实效。以珠三角、闽东南、长三角、环渤海湾、港澳台、东南亚等地区为重点,开展定向招商活动,引导电子、服装、玩具等产业向我市转移。扩大与国内外优强企业的战略合作,下大力引进一批成长性好、关联度高、示范带动力强的产业链延伸项目和科技型、龙头型企业。加快发展服务外包企业,引进服务外包项目入驻产业园区。建立外来企业投资重大项目联系跟踪机制,鼓励外来投资企业增资扩产,提高招商合同履约率和外资到位率。重点抓好113个亿元以上、总投资1004.7亿元的在谈项目,183个亿元以上、总投资986.3亿元的签约项目,282个亿元以上、总投资1336.3亿元的在建项目。保持外贸外经稳定增长。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
    (五)加快新农村建设,切实做好“三农”工作。认真落实惠农政策。按照中央1号文件要求,加大“三农”投入,及时发放粮食直补、农资综合补贴、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认真执行粮食最低收购价等政策,切实把中央各项支农惠农政策落到实处。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农业增效为中心、农民增收为目标,推进特色优势农业产业化,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
    (六)加快城镇化进程,提升辐射带动能力。搞好城乡规划。加快第四期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报批工作,完善交通、人防、抗震防灾、防洪排涝等专项规划,推进优秀近现代建筑保护利用规划,做好伊河、洛河两岸城市单体建筑规划设计,塑造鲜明城市特色。严格规划执法,确保规划执行的严肃性。
    完善城市功能。探索建立多元化的城市基础设施经营管理体制,重点在综合交通体系、能源基地、安居工程、社会事业等领域实施400个重大项目,力争新开工项目190个、竣工187个。
    加快新区建设。核心区方面,要突出抓好开元大道东段片区、洛龙科技园区、郑西铁路龙门站周边地区、关林商贸市场片区等四个片区和九个“十大工程”,确保完成投资150亿元。开工建设高铁大道、广阜路等,完善龙门站周边道路基础设施。拓展区方面,抓好新区空间发展战略分区规划、局部控制性详规和市政、公共服务设施等专项规划编制。加快伊河综合治理、伊滨公园、伊洛大道、希望路、洛偃快速通道、撤村并城样板小区、职教园区、产业集聚区等项目建设,形成明显形象进度,确保完成投资50亿元。
    加快县城新区和小城镇建设。科学编制县城新区规划,确保年内县城新区建设全部启动。
    (七)加强民生工程建设,全面构建和谐洛阳。办好实事惠民生。坚持把民生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大幅增加民生投入,认真办好省定、市定实事。对城市居民,要充分运用住房公积金支持保障性住房建设试点城市政策,新开工廉租房、经济适用房21万平方米和45万平方米,竣工16万平方米和30万平方米;城市棚户区、工矿棚户区(国有大企业职工住房)改造新开工50万平方米、竣工15万平方米。洛河以北城区及城中村改造完成拆迁130万平方米,开工300万平方米,竣工200万平方米。实施24条城市区背街小巷的路面改造和路灯照明改造工程。
    扩大就业惠民生。实施就业促进行动计划,城镇新增就业10万人、再就业4万人,其中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1.5万人。新开发公益性岗位1200个,公益岗位在岗人数达到1万人以上。
    提高社会保障水平惠民生。扩大企业养老、失业、工伤和生育保险覆盖面,基本解决关闭破产国有企业退休人员医疗保障问题,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到90万人,争取更多县区进入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改革试点。提高新农合保障水平,参合农民人均筹资达到150元,各级财政补助不低于120元。做好城乡低保工作,实现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完善被征地农民补偿和保障机制。认真落实困难群众救助、五保户供养等补贴政策,提高优抚对象抚恤、补助标准。
    发展社会事业惠民生。加强薄弱学校建设,整合教育资源,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实施农村义务教育教师特设岗位计划,提高义务教育水平。实施职业教育攻坚计划,加快示范性职业院校和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基本完成中等职业学校布局调整。积极支持高等教育发展。实施校舍安全工程,确保完成三年改造任务的90%。
    建设平安洛阳惠民生。实施安全发展行动计划,建立安全生产投入保障机制,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重大安全隐患排查和整治,严格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安全监管,推进小煤矿兼并重组和关闭等工作,杜绝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健全信访工作长效机制,落实矛盾纠纷立案交办等制度,努力把不稳定因素化解在基层、消除在萌芽状态。
    创建文明城市惠民生。积极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加大硬件投入,加快科技馆、群艺馆、青少年活动中心建设,力争文明城市测评取得新突破。深入开展“三优三创”竞赛活动,提高市民文明素质,营造健康向上的人文环境。支持驻洛部队和民兵预备役建设,落实优抚安置政策,搞好双拥共建。依法保护妇女儿童、残疾人和未成年人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