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风云

2010-08-26

    故事梗概:庚子年间,即1900年,八国联军攻打北京,占领紫禁城, 烧杀抢掠,史称庚子事件。慈禧太后为避祸携光绪皇帝等人仓惶逃离北京,逃到西安避难。一年之后,回銮北京时路过洛阳。本文故事即由此开始,描写了十三朝古都洛阳半个世纪的兴衰往事,河洛历史的斑斑点点把你带入军阀混战的年代,带入抗日战争的烽火,带入解放战争的波澜壮阔……
 
    河南府风云突变(一)
  
    在西安至洛阳的官道上,一匹快马正风驰电掣般向洛阳古都狂奔,天刚刚下过雨,官道上偶尔还有积水和泥坑,马蹄溅起水点、泥点纷纷落在躲避不及的行人身上,信使全然不顾,老百姓不敢吭声。快马冲过夜雨闪电,迎来晴日朝霞,疯一般在雨潇潇、风萧萧的古道上疾驰,光绪皇帝和慈禧太后在西安躲避了一年之后要回銮北京,将要路过洛阳,传旨的快马日夜兼程,要尽快把这个消息送给河南知府文悌,让他收拾好洛阳行宫,早早做好迎驾的准备……
    与此同时,洛阳团总朱至贵受文悌委派带领队伍到嵩县陆浑去剿匪,行至龙门山前的古道上,正洋洋得意之间,忽然听到“哈哈……爷爷候你多时了”的叫声,竟然遇到了劫路的贼人。朱至贵惊魂未定,顺着声音望去,只见一个身材高大,骑马拿刀的大汉,一个虎背熊腰,手持盘龙铁棍的大汉拦住去路。随从的官兵不敢上前,用弓箭欲伤两个大汉的性命。两个大汉全然不惧,刀与棍上下翻飞,拨落如蝗飞箭,使弓箭根本伤不到他们,继而纵身跃起,飞出数丈之远,落在官兵队伍里边杀将起来,刀劈人头如同切瓜,盘龙铁棍越抡越快,人越战越勇,如入无人之境,他们时而跃起,时而棍扫,杀声一片,喊声一片,上百名官兵不抵两个强人。副团总大怒,手举双剑去迎强盗,那个持棍大汉腾空跃起,从擂鼓台上飞扑下来,大喝一声:“谁敢与你响棒槌爷爷对阵?”
    说时迟,那时快,盘龙铁棍已经向副团总的头上砸来,副团总急忙举双剑相迎,只听当啷一声,山谷回响,一把剑早被打落在地。副团总觉得虎口发麻,头懵眼花,眼看性命不保,急忙打马,欲夺路而逃。那大汉见副团总要逃跑,弯腰拾起一把刀用力掷去,可惜只刺中了副团总的衣服,没有了结他的性命。朱至贵急忙上前去救副团总,那个拿刀大汉放马过来厮杀,副团总再用双剑挡住大刀,未战三合,副团总已经觉得抵不过强盗的功夫,只好且战且退,拿刀大汉从腰间悄悄取出飞石,“嗖”地一声,已经把副团总打下马来。众清兵抬起副团总就跑,拿棍大汉急了,大声喝道:“小子,还不快快站住受死!”这一声大喝如同晴天霹雳,竟然把清兵吓得目瞪口呆,把副团总扔在地上,大汉手起棍落,要毙副团总性命,朱至贵拼死挡住,又将副团总扶上马。朱至贵护着副团总急急后退,这时两个大汉跃马追来,其中一个大汉的飞石百发百中,打得清兵根本抵挡不住,副团总腿上又中一石,不禁叹道:“不料我将死于此。”
    副团总眼看性命不保,朱至贵正在惊惶失措,幸亏这时认出了强盗,那两个强盗不是别人,一个是飞石将曹凤甲,一个是响棒槌王太。朱至贵在没有中举之前也学过击剑,曾经拜曹凤甲为师父,王太是曹凤甲的随从,因此认得。朱至贵急忙叫道:“那不是师父和王太师叔吗?亲戚有远近,朋友分厚薄。师父和师叔不要伤了副团总性命,我是洛阳朱至贵啊。”
    曹凤甲听到有人喊师父,又听到“朱至贵”三个字,一看果然是自己的徒弟朱至贵,顿时红了脸,急忙喝道:“王太贤弟住手,财物留下,咱们赶快撤退!”随着曹凤甲的喝声,王太也认出朱至贵,并不与他答话,低着头准备撤离,这个时候一个持洋枪的清兵突然对着王太射了一枪,因为没有穿盔甲,好像射中了王太的臂膀。王太欲折回来斩杀清兵,被曹凤甲拦住,两个人一时间消失在龙门山擂鼓台的丛林之中。
    这个擂鼓台坡,在龙门口的山路险峻之处,坡上道路崎岖,素有一线天之誉。和平年代一线天是南北商贾必经之路,战乱时期是兵家必争之地,素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称。朱至贵救下副团总,继续前进。副团总说:“大人,这劫路的是什么人这么大胆,他不怕知府大人治他的罪吗?”
    “知府也不会治他的罪,今天这个事情就当没有发生,你也千万不要说出去。我想师父曹凤甲肯定不知道是我朱至贵,如果知道,他是不会来抢劫我们的。”朱至贵信心十足地说。曹凤甲确实不知道经过擂鼓台的将军是朱至贵,张黑子的侄子张治公为了帮助南山土匪,就编了个谎话,跑到曹凤甲那里说是文悌给慈禧太后置办了丰厚的寿礼,要经过龙门,可以人不知鬼不觉地劫持下来。曹凤甲对慈禧太后恨之入骨,就带领王太去劫寿礼,没有想到遇到的竟然是自己的徒弟朱至贵。
    在行军路上,朱至贵详细向副团总介绍了曹凤甲的情况。曹凤甲是洛阳南白沙棉人,自幼不爱读书爱习武,虎背熊腰,两眼炯炯有神,据说是黑虎星下凡。他自幼丧父,家道贫寒,经常吃不饱饭却酷爱习武,长大之后擅长弓马,绰号震天弓,使一把铁杆大刀,神出鬼没,武功十分厉害。曹凤甲长到十五岁时,听说龙门山上有老虎伤人,便提了大刀,借了别人的马匹,只身一人到山上去打虎。来到龙门山,见这里路断人稀,并不见老虎的踪影,就大叫起来:“老虎在哪里?老虎在哪里?”那老虎几天没有吃人,正饿得要命,听见山下有人说话,便飞一般向山下奔来,看见人和马不由分说扑了上去,曹凤甲平时腰间常有一个布囊,里边有圆石三十枚,以石伤人,百发百中,百步之内,绝无虚发。他看老虎向他扑来,急忙以飞石击之,谁知道老虎和人不一样,连中两石,仍然不肯后退。曹凤甲急忙横刀相迎,也是老虎该死,居然扑在刀上,立时开膛破肚,挣扎几下,一命呜呼。曹凤甲把血淋淋的老虎背下山放在马背上,牵了马大摇大摆而回,一路上百姓欢呼雀跃,一边酒食款待,一边围观老虎,曹凤甲一时名声大振,成为河洛大地上的英雄人物。
    在洛阳县和登封县交界地方有个马河湾,这里有一个和曹凤甲同年同岁的人名字叫温发魁,也是自幼习武,善使一杆银枪,枪法极好,曾经以枪捕杀金钱豹数十只,一时之间洛阳、登封两地居然没有豹子出没,于是温发魁就有了一个绰号叫降伏豹。曹凤甲曾经与温发魁多次比武,两个人武功不相上下,遂焚香结拜,温发魁为兄,曹凤甲为弟,一虎一豹杀遍中原无敌手,英雄豪杰多来结识。那曹凤甲手下有两个大将,功夫都很厉害,马前杀手赛马蜂葛瑞,是曹凤甲的同村街坊,此人身材瘦弱,腰细如蜂,面如女人,自幼尚武,身轻如燕,飞檐走壁,常陪曹凤甲练武,有短剑两把,名叫雌雄飞燕剑,一把手使,经常藏于袖内,可以脱手飞行,出手伤人,猝不及防,直取咽喉;一把系于辫稍,匿于腰间,关键时刻短剑随辫稍飞舞,人可平地飞起,剑可随心所指,刺眼不刺鼻,刺心不刺背,如蚂蜂伤人,行踪不定,因此人称赛马蜂。马后护卫就是大战副团总的响棒槌王太。王太是龙门南王山寨人,五短身材,天生一副娃娃脸,善使一根黑铁盘龙棍,有万夫不挡之勇,人称响棒槌。这王太自认武功不及曹凤甲,甘心情愿给曹凤甲当了马夫,一根盘龙铁棍,能挡住一条去路,依棍腾空跃起,可摘丈八桃梨,平地飞奔行走,可追奔马尻尾,行起路来,不听脚步声,只闻铁棍响,因此人称响棒槌。
    曹凤甲是咸丰年间在省会开封考中的武举人,他为人忠厚有胆识,力大无穷,武功十分了得,因为长得相貌丑,平时是给皇帝把守后门的,因此人们称他为御后辖。辖,在满语里是侍卫的意思。曹凤甲是洛阳一带的武林高手,在没有考上武举人的时候,经常练武,一个人能把打谷场上石磙举起来,还能把牛车从山沟里拉上来,乡亲们无不惊叹他力大无穷。有一年曹凤甲到登封去拉煤,路太窄牛车过不去,他一只手提着车轴,只用一辙路走了二百米远。后来在校场比武考武举人的时候,老乡温发魁是他的场上对手,两马相遇,刀枪相击,温发魁挺枪刺来,竟然把曹凤甲的大刀挑落在地,并用银枪凶猛地向他刺来。在这生死紧要关头,曹凤甲急中生智用脚将大刀挑起,手接大刀与温发魁大战一百多个回合不分胜负,最后又将温发魁的银枪挑飞,手举大刀紧追温发魁不放。主考官见状急忙大呼:“曹凤甲,不可伤了温发魁的性命!”曹凤甲才停止追赶温发魁。
    考完下场,曹凤甲仍然精神抖擞,而温发魁却累得气喘嘘嘘。主考官问曹凤甲练的是少林功还是太极功,曹凤甲笑着说:“习武贵在将有形化为无形,随机应变,出奇制胜,不能拘泥于一招一式。我的功夫是集天下武功之大成,各种武功我都融会贯通。”
    主考官点头叹服,要奏明皇上点曹风甲为举人第一名。咸丰皇帝正好带着年轻时的慈禧从开封路过,接见了曹凤甲和温发魁,慈禧见曹凤甲的相貌丑陋,就悄悄对皇帝说:“这个人长得太难看,我不喜欢。”皇帝当时正宠幸慈禧,听了慈禧的话就说:“就点温发魁为第一名吧!”于是曹凤甲成为第二名,因为相貌丑陋让把守皇宫的后门,让温发魁把守皇宫的前门。后来因为曹凤甲和太平天国作战失利,慈禧要治他的罪,多亏温发魁等将军出面讲情才保住了性命,他从此也心灰意冷,就向朝廷写下辞表,解甲归田了……
    朱至贵讲完曹凤甲和王太的事情又对副团总说:“当年因为太平天国起事,朝廷正在用人之际,招曹凤甲到开封去考取功名,为国效力。咸丰皇帝亲自到河南巡视,并在开封开科取士,特别是对那些有武功的人一并录用,让这些人为大清效力,不要落入洪秀全之手。因为有人推荐了曹凤甲、温发魁等人,他们悉数被咸丰皇帝录用。当时太平军将领石达开率军围攻湖南宝庆,清廷为阻止太平军入川,曾命曾国藩亲自统兵前往四川扼守。石达开又从湖南退入广西,清廷又命曾国藩暂缓入川,改援安徽。为了扭转被动局面,曾国藩与曹凤甲共同制订了一个“四路图皖”计划,准备再次进攻安徽。在天京对岸,陈玉成、李秀成会师三河镇之际,留守在滁州、全椒的李秀成部将李昭寿,被曹凤甲等人活捉降清,不久,浦口等地落入曾国藩之手。这样,皖北与天京之间的联系被隔断了。为了打通联系,陈玉成、李秀成先后两次率军进攻江浦、浦口,因为曹凤甲作战英勇,拼死抵抗,均未成功。直到在击败署湖北提督周天培等部清军后,陈玉成和李秀成才占领浦口,并围攻江浦,天京之围稍解,但仍处在江南大营的威胁之下。此后,李秀成率军留守浦口一带,陈玉成则率军返回皖西战场,对付东犯之清军劲旅曹凤甲部。
    为解决天京长期被围的局面,李秀成一再向洪秀全强奏,要求率军离开浦口,设法攻打江南大营和曹凤甲的队伍。这一要求最后得到洪秀全的同意。关于如何解围问题,李秀成与陈玉成进行了三次面商。陈玉成认为,天京之围难以力解,必须向敌人防守空虚,又是财赋之区的浙江湖州、杭州等地进攻,迫使江南大营守敌回救湖、杭,等他们撤兵远处,再返师自救,就可以取得成功。这是一个围魏救赵之计。李秀成同意这一计谋。于是,他们共同确定了打破江南大营的作战方案,随后即付诸实施。李秀成将镇守浦口的任务交给部将黄子隆、陈赞明后,即前往芜湖,召集将领会议,说明天京被围的危急形势,宣布攻杭救京的计划,明确进军路线和各将领的任务。李秀成则率领精兵六七千人冒充清军,经武康日夜兼程进袭杭州。
    李秀成所率精兵进抵杭州城外,当时杭州守备空虚,太平军轰塌清波门城垣,立即冲入城内,攻占杭州,杀死浙江巡抚罗遵殿等人,唯有将军曹凤甲据守的满城未能攻下。对太平军的攻浙意图,江南大营统帅和春有所察觉,不敢派大队往援,咸丰皇帝深恐失掉浙江这个财赋之区,严令曹凤甲增调劲旅赴浙,曹凤甲只得遵旨加派葛瑞为援兵。清军被调动,太平军的预期目的已经达到。于是李秀成在杭州城内遍插旗帜以为疑兵,连夜撤出杭州,率军疾驰北返,去解天京之围。
    当李秀成率军回师天京之际,在皖北执行佯动任务的陈玉成也率军由全军南下渡江,抵达天京外围之后,扫清外围据点,随即准备总攻江南大营。恰逢大雨,连日不止,太平军冒雨连续进攻,城内太平军也纷纷出击,乘敌人混乱之机,前后夹攻,半天之内将江南大营西半部的50余座营垒全部攻破,歼灭清兵数千人。葛瑞虽然英勇,但是困于乱军之中,左冲右突,不能杀出重围,他身中二十余处刀伤仍然奋力突围,最终双臂被太平军砍断,连辫子都被太平军割断了,精疲力竭,口吐鲜血,死于马下。曹凤甲闻西路有变,立即率兵救援,见营盘已失,爱将葛瑞也惨死于乱军之中,他只得强忍悲痛,仓皇退回。太平军突破敌西南长壕,内外会师,重围已解,士气更高,便连夜乘胜猛攻,清军营垒四处火起,江南大营总部所在地小水关大营也被攻破,曹凤甲和王太率残部经石埠桥乘船逃往镇江。太平军重创清军,缴获了大量枪炮、火药、铅子,以及白银10余万两。曹凤甲逃至镇江后,又得以收集散兵2万余人,防守镇江不敢轻举妄动。因为这次失败,咸丰皇帝听信慈禧的谗言,调曹凤甲回京治罪。后来咸丰皇帝感念曹凤甲屡立战功,没有治他的罪,只是从将军降到一般带刀侍卫,后来受慈禧迫害,解甲归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