栾川蝙蝠洞发现古人类化石 洞穴考古填补河南空白
日前,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洛阳市文物一队、栾川县文物管理所对栾川县蝙蝠洞进行了调查清理。初步考古调查发掘表明,这是我省境内发现的第一个含古人类化石的洞穴遗址,填补了中原地区未在洞穴中发现过古人类化石的空白。
考古工作者在洞穴堆积中发现了60多种包括灵长类在内的哺乳动物化石。此外,还发现了古人类牙齿化石、旧石器时代石制品、骨器等重要人类文化遗物。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李占扬介绍说,出土的1枚人牙化石形态较为纤细,与我国“晚更新世”的智人化石较为一致。发现的石制品有石核、石片、刮削器等,骨制品有尖状器,顶部有较清楚的使用痕迹。有些动物化石在国内还是首次发现的,如扁颅蝠颅骨化石等。扁颅蝠是居住在野外竹子残缝中的动物,扁颅蝠颅骨化石的发现,显示这里当时曾有大型竹林存在。
李占扬说,综合地层堆积、人类化石和动物群特征等全面分析,该遗址是“晚更新世”早期一个保存有人类化石、多种文化遗物和大量动物群化石的重要遗址,具有中国南北文化交流融合的特征。
经过考古专家对60多种遗址动物群化石的研究表明,该地区森林茂密,气候温暖湿润。动物群成员中大部分是森林性动物,如硕猕猴、马铁菊头蝠、竹鼠、豪猪、豹猫、虎、豹、野猪等,也有很多动物是树栖性的,如金丝猴、云豹、松鼠、灵猫等。动物群成员还显示出喜欢温暖、湿润环境的特点,如普氏蹄蝠、猪獾、犀牛、小麂、水鹿、青羊、水牛等。综合地层堆积、人类化石和动物群特征等全面分析,该遗址是晚更新世早期一个保存有人类化石、多种文化遗物和大量动物群化石的重要遗址,具有中国南北文化交流融合的特征。
全国文物普查已发现该遗址
据了解,2009年,洛阳市栾川县文物管理所文物普查工作队在栾川县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期间,找到了一处岩洞,一处岩厦,几处旧石器地点,在古人类的居住,生产、生活等活动遗迹方面又有新发现。
洛阳市栾川县文物管理所文物普查工作队在栾川县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期间,找到了一处岩洞,一处岩厦,几处旧石器地点,在古人类的居住,生产、生活等活动遗迹方面又有新发现。
“蝙蝠洞”位于洛阳市栾川县庙子乡高崖头村大夹沟村民组道路东侧的低山山头顶部,由于以前曾有成群蝙蝠聚其洞内,故称“蝙蝠洞”,此洞洞口朝东南,阳光照射时间较长,洞口位于山头的一块大型岩石之下,宽1.4米,高1米,群众发现此洞时,洞内已被乱石积土填埋覆盖,多处已形成较硬较厚的钙化层,村民因好奇而自发在原洞口下部又挖开一较大洞口,将洞内的积土推出洞外,在出土的过程中,见到许多动物骨骼,已成化石,又因群众无知,将其化石当作古生物化石哄抢待尽,大部已被出卖转移不知下落,仅有少数仍保存于个别群众家中。被群众挖开的岩洞为多层洞,暂已挖开两层,上层洞分前后两段,前段宽3米,进深12米,高3米,后段宽9米,进深15米,高5米,距新开洞口向内3米处又有一远古时期的洞,长宽均有1.5米,深2.5米,据说群众从中也挖出有不少化石,上层洞穴后部又有一远古时期的洞,洞内尽被积土填埋,也被群众掘进数米之深,经访,洞内未见骨骼化石遗物,又经过耐心细致的查寻走访,终于在洞内和附近村民家中找到了几段动物骨骼化石,其中第一段为鹿角化石,长约6.5厘米,直径6厘米,为鹿角的根部,一端有明显的环周砍削而断的痕迹;第二段也为鹿角化石,长15厘米,直径3.5厘米,两端均有环周砍削之痕;第三段为动物腿骨化石,长9厘米,宽4厘米,厚2.5厘米,依次有砍削痕迹。据村民介绍,群众所捡到的动物骨骼化石中多数都有此种现象,明显都是古人狩猎食用时所为,离洞口下方50米左右的地方均为山洼台地,地势平坦,便于行走活动,四周群山环绕,土壤肥沃,林木丛生,枝叶繁茂。能为食草食肉类动物提供充足的食物,山洼台地附近又有潺潺溪流及泉水,又能为古人类及各种动物提供便利而充足的饮水条件。
“水帘洞”位于洛阳市栾川县赤土店镇赤土店村村西老庵岭上,距当地现有住户西南约300米的山凹处,此洞为半洞穴式岩厦?,岩厦内外因年代久远已形成许多钟乳石,钟乳石形似飞瀑,尤如水帘,故称“水帘洞”,四周山青水秀,奇峰峭纵,果木繁茂,冬有柴火驱寒,夏有林阴纳凉,春季花开满山,景色宜人,秋天果实累累,易采集存食。岩厦前又有溪水流淌,真如“花果山水帘洞”一般。岩厦口面高约10米,宽约13米左右,进深14米,此岩厦也分两段,前为平场,后有平台,前能活动,后能躺卧休息,岩厦坐东朝西,既避风又向阳,岩厦南侧口沿底部有一个明显人为加工而成的存水窝,深40厘米,长54厘米,宽30厘米,看似长方形却又不太规则,水窝四周也已钙化,根据钙化程度,短时间不能形成,据观察推测,少则一万年,多则数万年以上,岩厦口檐外部也被积土覆盖,踩踏成平场,很象人类活动及堆积过垃圾的地方,现已林木丛生,但土层表面依然松软,根据对此岩厦内外环境及存水窝的观察,此岩厦具有古人类居住过的迹象。
距“蝙蝠洞”与“水帘洞”分别不远的地方,如庙子的黄石砭,栾川乡的范营村,赤土店的河东村,城关镇的陈家村等处都发现有旧石器,这些旧石器地点与1999年发现的七里坪旧石器遗址都相距较近,采捡到的旧石器有石核,石球、斧形砍砸器、盘状砍砸器、刮削器、尖状器、鏃形器等等,器型特征大部分也与七里坪遗址中采到的旧石器相似,多为白色透明的石萤石,砾石,也有石灰岩及杂石,石质坚硬,制作而成的石器锋尖、刃利,适宜砍砸、刮削。
重庆师范大学考古学师生赴蝙蝠洞考察新收获
2010年10月29日,应河南省考古研究所邀请,重庆师范大学考古学及博物馆学实验教学中心师生一行6人前往河南省洛阳市栾川县开展考古调查工作。师生在庙子镇高涯头村蝙蝠洞进行了地层剖面的清理工作,采集获得少量标本。随后在栾川县文物管理所,对该洞穴此前出土的动物骨骼化石进行了整理工作。在标本中发现有少量石器、骨器等标本进行分析后。初步认定该洞穴为晚更新世早期古人类洞穴遗址。
在采集的牙齿化石中,发现一枚为智人门齿化石。通过对骨骼化石分析,发现动物种属达60多种,在个别骨骼化石中发现有人为砍砸等痕迹。对采集的鹿角化石分析后表明,其多为自然脱落在野外,被人为带回洞内。洞穴中发现的石器类型有石核、石片、刮削器等。综合上述分析,初步判断该洞穴为古人类洞穴遗址,时代大约为晚更新世早期。该洞穴的考古发掘对研究晚期智人活动规律具有重要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