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眸十一五:大招商借外力带动洛阳发展

2010-12-15

    “项目引资双带动”,这是过去5年间洛阳发展主战略、主引擎。
    在中西部地区,缺资金几乎一个共性的问题,洛阳也不例外。资金从哪儿来?非常重要的途径要靠招商引资,借助外力推动自身发展。
    今日,在向记者回顾“十一五”期间全市招商引资工作时,市商务局局长曾丹梅手里拿了一份总结材料。
    “要想用很短的篇幅全面总结这项工作,很枯燥也很难。不如我讲几个真实的例子吧,你一听就明白了。”多年的招商引资工作,让她养成了坦率、真诚的说话风格。
    例子之一。2003年9月,市商务局组织考察了华阳漳州后石电厂。能否吸引投资商在洛阳建设类似的电厂?孟津县开始在西霞院附近选址、编制了项目说明书。为提供项目建设所需要各种资料,孟津县向投资商回复传真450多次,论证资料超过300万字,市、县有关部门还扮演着“代理业主”。2008年3月,项目被正式批复,这是全国首个触动国家三年规划、被特许的电厂,是争取60万千瓦电厂获批最快的项目。
    例子之二。2008年夏,时任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朱金斗到郑州与老同学相聚,结识了中再生资源开发公司郑州经营管理中心负责人。得知该公司初步确定在省内某市建一个再生能源回收基地时,朱金斗下意识想:能不能把这个项目放在洛阳?当得知对方有初步意向时,他又对着洛阳铁路专用线分布图,一个地方一个地方实地考察,做起前期选址工作。只要有专用线的地方,几乎都跑了个遍。最终,经过朱金斗的“撮合”,项目在孟津平乐落地。今年6月,一期工程竣工投产,二期工程启动仪式。
    例子之三。2007年4月,福建泉州金丰陶瓷公司有意在河南投资,初步放在省内某市。时任宜阳县副县长魏险峰听说后,指派该县招商人员找到福建客商,商讨来洛投资事宜,遭到拒绝。招商人员随即邀请对方来洛阳看牡丹。白天客商赏牡丹,晚上宜阳方面就拿出了项目建议书。得知项目建议书是一天时间拿出来的,客商大为感动,次日决定去现场实地考察,当即决定来宜阳投资。总投资1.6亿元、年产1800万平方米墙体砖项目,已于2007年6月投产。
    例子之四。2008年,国内知名的太阳能热水器生产商四季沐歌集团决定,在河南新建一个生产基地。很快,省内六七个城市与企业接洽,不少城市开出了优惠条件,有的甚至承诺可以无偿供地。洛阳给出的地价最高,但最终胜出。原来,该集团经过3次“秘密”考察,认为洛阳地理位置优越,配套能力强,城市环境宜居,投资环境优良,所以宁可付出高地价,也要来洛阳投资。今年12月,四季沐歌(洛阳)太阳能工业园开园。
    例子之五。国内知名的铝型材加工企业——吉林麦达斯公司,从今年3月开始谋划进行全国布局,并把首站选择在洛阳。今年11月,轨道车辆铝型材加工项目在新安县开工建设,这个总投资11亿多元的项目,从接触到落地,前后仅用了8个月时间。
    曾丹梅说,通过这些例子说明,很多项目之所以在洛阳落地,可以概括为“天时地利人和”。洛阳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处于承东启西的位置,是商务部确定的中西部地区加工贸易梯度转移重点承接地,无疑是“天时”;洛阳资源丰富,产业完备,形成了上下游产业链,这是“地利”;洛阳市有重商亲商的感召力,营造了有利于投资的好环境,这是“人和”。  
    数据显示,“十一五”时期,全市累计签订招商引资合同项目2274个,投资总额4374亿元,引进市外境内资金1052亿元,是“十五”期间145.9亿元的7.2倍,年均增长48.8%;实际利用外资28.64亿美元,是“十五”期间3.6亿美元的7.95倍,年均增长55.9%。
    2010年,预计全市实际到位市外境内资金完成300亿元,与2005年40.1亿元相比,增长648.1%;实际利用外资10.5亿美元,与2005年1.14亿美元相比,增长821%。
    “这五年,是我市改革开放以来招商引资发展最快、增幅最高、效果最好的时期。”曾丹梅说。
    所以,“十二五”时期,我市仍然将扩大招商引资作为拉动经济发展的突破口,大力引进重大项目和境内外资金。
    曾丹梅表示,我市将抓住中央实施中部崛起战略及国际资本和沿海产业向中西部转移带来的发展机遇,拓展招商引资领域。围绕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需求,持续开展大招商活动,重点引进一批产业集群项目、能形成产业链条的项目,加快我市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
    具体思路有四:强化重点产业招商,抓好重大项目建设;强化产业集聚区建设,打造引资承载平台;强化引资方式多元化,扩大利用外资规模;强化招商平台建设,构建立体招商网络;扩大投资领域,进一步优化外商投资的产业结构。
    我们相信,“十二五”期间,还会有更多生动的招商引资故事在洛阳上演。

              

 (记者 李松战 李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