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风云

2011-01-26

    故事梗概:庚子年间,即1900年,八国联军攻打北京,占领紫禁城, 烧杀抢掠,史称庚子事件。慈禧太后为避祸携光绪皇帝等人仓惶逃离北京,逃到西安避难。一年之后,回銮北京时路过洛阳。本文故事即由此开始,描写了十三朝古都洛阳半个世纪的兴衰往事,河洛历史的斑斑点点把你带入军阀混战的年代,带入抗日战争的烽火,带入解放战争的波澜壮阔……
    镇嵩军混战中原(四)
    光绪二十七年十一月二十八日,在洛阳大难不死的慈禧终于“风风光光”地回到了北京,回来的阵仗可与逃出北京时的狼狈光景大不相同了。回京的数万人马,浩浩荡荡的列队行进,犹如打了胜仗似的“凯旋”而归。后面跟着3000多辆车子,这些车子里,装满了各地进贡的金银珠宝、绫罗绸缎、白银400多万两,还有许多奇珍异宝。
    在沿途大街上,除了跪地迎接慈禧的清朝官兵,竟然还有许多看热闹的八国联军官兵,慈禧看到这些已经麻木不仁,光绪皇帝却感慨万千,无地自容。慈禧想的更多的是今后如何对待这个让她十分讨厌的皇帝,她百年之后皇帝又会怎么对待她,会不会把她弄得身败名裂,这个问题成了“老佛爷”巨大的心病,她最终下定决心更换皇帝。
    光绪皇帝38岁在北京中南海悲凉而死,第二天下午慈禧太后也撒手人寰。后来,人们发现光绪帝系砒霜中毒死亡,而杀害光绪帝的元凶就是慈禧太后、袁世凯和李莲英等人。
    光绪皇帝和慈禧太后相继而死,3岁的溥仪成为宣统皇帝,什么事情也不懂,只好由光绪的弟弟,宣统皇帝的父亲载沣当摄政王。载沣反对袁世凯的很多新政措施,又因为戊戌政变时袁世凯出卖维新派,致使光绪被慈禧太后幽禁,后来不明不白而死,所以对袁世凯非常痛恨,成为摄政王后立即解除袁世凯所有职务。袁世凯知道形势对自己非常不利,就称疾返回河南,最初隐居于辉县,后转至安阳。袁世凯在此期间韬光养晦,暗地里仍关心政事,等待时机复出。洛阳的朱至贵知道袁世凯虽然被载沣罢去一切职务,但袁世凯的许多部属依然位居要津,实权在握,袁世凯也时刻准备东山再起,因此朱至贵主动接触袁世凯,三天两头从洛阳到安阳去拜见袁世凯,送去很多银子,使袁世凯认定他是一个可靠的河南老乡。
    宣统继位之初,在中国连续爆发了各地的起义,但是都失败了。在清廷朝不保夕摇摇欲坠的时候,朝廷只好又请出那个惯用权谋,两面讨好,心怀叵测的袁世凯,清廷目前倚重的是可为所用的实力派,已经不能顾及袁世凯是不是对大清忠心了。袁世凯是清末政治舞台上一个纵横捭阖的重要人物,从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晚清新政到辛亥革命,都与其有密切联系。清廷被迫起用袁世凯之后,任命他为湖广总督,然后又任内阁总理。
    宣统三年八月十九日,即公历1911年10月10日,武汉新军发动起义,史称“辛亥革命”。武昌起义后,各省纷纷响应,清政府迅速解体。革命党人在南京召开临时会议,推选孙中山为临时大总统,纪年改用公元纪年,废除宣统年号,宣统皇帝退位。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为响应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洛阳革命党人杨源懋等也在洛阳积极组织举事。杨源懋和刘镇华等人到南方拜见孙中山,孙中山指定杨源懋为洛阳地区同盟会负责人,负责洛阳一带的革命工作,刘镇华次之。杨源懋和刘镇华大受鼓舞,辞别孙中山,回到洛阳。从此,洛阳的革命工作在孙中山的领导下开展起来。
    杨源懋从南方回到洛阳之后,就积极开始活动,从同盟会员中选派一些教员,分赴洛阳各地开展工作。如孟津郭芳王、王北方,嵩县石又謇、蒋峨,洛阳邢论渔,伊阳张子芳等。为扩大群众基础,打牢革命基础,杨源懋又派许振黄、王书馨、姚北辰等深入各地“在园”组织,开展工作。“在园”发起者南大定非常支持革命,“在园”也由一个自发组织起来的民间会社成为革命武装。在短短的一两年时间内,革命力量发展很快,孟津、嵩县都建立了革命基地,相互之间遥相呼应。邢论渔也离开洛阳高等小学堂,回到伊阳,协同张子芳、穆逢年等创办下堡小学堂,加强对“在园”的组织管理,密谋响应孙中山的起义。
    此时刘镇华受杨源懋委派,冒着风险到嵩县去见王天纵,动员王天纵率领的“刀客”武装参加反清斗争。刘镇华,字雪亚,河南巩县人,生于一个小商贩家庭,幼年家道中落,由父亲教授《四书》、《五经》,曾经考中秀才,后又就读于保定北洋优级师范学堂和直隶法政专门学堂,毕业后在开封中州公学任庶务长,后来加入同盟会,开始在豫西一带从事反清革命活动。在刘镇华的劝说下,生性正直、不想当一辈子土匪的王天纵说服众头领,加入反清武装。
    武昌起义爆发后,仅隔12天时间,1911年10月22日,陕西革命党人与哥老会联手,发动西安起义。
    西安起义成功之后,张伯英领导光复后陕西的东征军出兵潼关,北方大震。张伯英,名钫,字伯英,号友石,洛阳新安人,1908年加入中国同盟会,1911年10月响应武昌起义,组织和发动陕西起义,建立秦陇复汉军。
    受西安起义的影响,11月15日晚,杨源懋通知洛阳帮会组织“在园”头领南大定召集反清义士首领开会,准备武装起义,占领洛阳,响应孙中山领导的革命,同时还联络了各路英雄来洛阳援助。由于“在园”内部出了叛徒,叛徒把消息告诉了洛阳县长朱至贵,朱至贵迅速带人包围了南大定的家,并封锁洛阳各大城门,同时调开封清军支援洛阳。南大定带领部分义士掩护大家突围,很多人突围出去,而南大定在作战中腿负重伤,被朱至贵活捉。
    杨源懋得知南大定被捕,及时通知参加起义的其他队伍,朱至贵没有抓到起义的其他人,更加痛恨南大定,下令将其斩首示众,并把南大定的头颅挂在洛阳城东十里外陈村的高杆上示众。这件事在当时的洛阳引起很大震动,洛阳近代史上也记下了这位反清革命勇士。洛阳的武装起义也以失败而告终。
    洛阳起义虽然失败了,但是王天纵在杨源懋的介绍下已经加入革命队伍,他非常关注轰轰烈烈的大革命,一直想到上海去开阔一下自己的眼界,拜见让他敬仰的临时大总统孙中山。王天纵到达上海之后,通过关系谒见了孙中山。孙中山看王天纵是个人才,并且诚心参加革命,就拨给他一些经费,让他回河南之后轰轰烈烈大干一场。王天纵十分兴奋,表示愿意追随孙中山先生革命到底,回河南之后要与孙中山继续保持密切联系,盼望早日驰骋于大江南北,长城内外,为革命建立更大的功勋……
    洛阳起义失败之后,面对许多同志遇难,杨源懋便与众人商议,决定先进入策应武昌起义的陕西张伯英部,共图大事。杨源懋等人化妆成乞丐入陕,进入张伯英部后,张伯英委任他为东征军秘书长。
    后来,河南同盟会成员又一次会集洛阳,刘镇华派人联络王天纵及伏牛山各路绿林好汉,推荐王天纵为大将军,请他下山二打洛阳,迎接陕西张伯英带领的东征军东征。王天纵一口答应,立即发动各路绿林英雄,准备下山二打洛阳城。
    为使这次攻打洛阳能够成功,王天纵派王天横的夫人曹秀英下山和王天横联系,让他们及时侦查了解洛阳的防务情况,王天横和曹秀英打扮成商人模样到洛阳城里侦查,发现洛阳的防守并不严密。王天横了解到这些情况,心中暗喜,但是在出城门之前,被朱至贵的眼线看到了。朱至贵马上意识到土匪可能有行动,赶紧向河南巡抚报告,并要求增加洛阳的防务。河南巡抚立即派兵从开封驰奔洛阳,原本防备松懈的城池,转眼之间戒备极严,张网待鱼。
    洛阳城的防务加紧,王天纵一点也不知道,他带领南山义军和弟弟王天横的龙门山义军会合后,开始攻城。在攻城的时候,城上大炮响起来,炮弹铺天盖地倾泻下来,城下死伤累累。王天纵这个时候才发现洛阳城里藏有重兵,四周城墙上皆是守城的清兵,迫于无奈王天纵断然下令停止攻城,然后去请示刘镇华,刘镇华也无奈地同意撤退。
    王天纵攻洛阳失败,清兵血洗孟津,数百名革命党人遇难。王天纵听从刘镇华的建议,移兵西行,率残部投奔在张伯英的秦陇复汉军任职的杨源懋。
    王天纵的弟弟王天横听说哥哥要到陕西去,要求带领队伍随哥哥一起西行,王天纵觉得他们仍然留在龙门山比较好,等他三打洛阳时可以里应外合。王天横听从哥哥的安排,带着两位夫人和两个女儿回到龙门山,继续占山为王。
    王天纵等八千绿林部队绕道抵达潼关,此时正值潼关第二次光复,清军东退,东征军骤得这些新生力量,士气旺盛。秦陇复汉军东征大都督张伯英知道王天纵是一员虎将,张治公也能征惯战,就任命王天纵为东征先锋官,柴云升为南路军标统,张治公为北路军标统,憨玉琨为中路军标统,杨源懋为秘书长,刘镇华为书记官。东征军杀出潼关进攻清军,先锋官王天纵准备率部东征,三打洛阳。
    当时清军重兵集结于函谷关东,阻止东征军。秘书长杨源懋认为函谷关地势险要,不宜强攻,提议奇兵袭取,得到张伯英和其他将领的一致同意。王天纵和张治公在战斗中积极勇敢,连败清军。在进攻函谷关天险时,杨源懋亲自督战,王天纵仅带数百人,以突击方式攻占了这一险要之地。经三昼夜拼搏,东征军攻取灵宝、陕州及渑池,缴获清军大批武器,军威大振。后因清军增援,双方力量悬殊,为保存实力,杨源懋力主后撤,以避敌锋,张伯英也同意。然而,由于土匪出身的柴云升、憨玉琨和张治公狂妄自大,认为清兵不堪一击,根本不听杨源懋的建议,甚至连张伯英的意见也不采纳,先锋官王天纵一时也弄不清楚谁是谁非,刘镇华态度模棱两可。张伯英说服不了众将,只好同意他们出战,于是东征军三路贸然进攻,柴云升、憨玉琨和张治公率部从灵宝南北侧击清军,不料在渑池张茅地域遇到清兵劲敌,激战三日。王天纵等人毕竟是绿林出身,对正面防御作战的经验不够,故而在英豪、张茅等地作战失利,损兵800多人,使东征军遭受重大损失,被迫退至出发地潼关,三打洛阳的计划又一次落空。
    在经过痛苦的反思之后,王天纵向张伯英建议带领一部义军先占领南阳,再发动伏牛山中武力,从南进击洛阳,得到张伯英的支持。王天纵攻克南阳后,正准备再打洛阳,陕西新军大都督张伯英所率领的秦陇复汉东征军也又一次攻击清军,再次兵临渑池。袁世凯急忙调集兵力,以赵倜为前线总司令,对东征军进行反击。此时南方已停战,迫于形势,张伯英与袁世凯签订了和约,至此秦陇豫东征军战事即告结束。
    辛亥革命成功了,两面派袁世凯这个时候一方面对南方革命军虎视眈眈,一方面披着革命外衣借机迫使溥仪退位。1912年2月,溥仪退位,接下来南北议和成功,袁世凯窃取了临时大总统的位置,各省宣布停战。
    袁世凯下令将张伯英的陕军缩编为一个师,其编余3000多人为豫西起义民军。张伯英有感于豫西民军在东征中英勇善战,功绩卓著,若不被重用,遣返归里,定会影响社会安定,遂将这批民军推荐给袁世凯,改编为镇嵩军,推举刘镇华出任统领。土匪出身的王天纵不被袁世凯所喜,被调往北京,任京畿一带稽查长,实际是明升暗降。镇嵩军官兵多为“刀客”出身,且与豫西土匪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镇嵩军备受河南其他派系将领的歧视和打击。为了改变这种处境,刘镇华整顿军纪,下狠心进行剿匪,很快把伊川、洛宁、嵩县、宜阳一带的匪患剿平,镇嵩军内部因株连也被杀二三千人。这样,镇嵩军总算得到袁世凯的赞赏,在豫西站住了脚跟。
    自从王天纵离开了洛阳之后,豫西义军群龙无首,满清残余势力在袁世凯庇护下各自为政,洛阳长期处于军阀混战,动荡不安的局面。古都洛阳,历经兵燹,你争我夺,萧条冷落,再也没有当年的繁荣景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