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力民生监督 推进新农合惠及更多百姓着力民生监督

2011-01-26

 
    孙谊宾
    西工区人大常委会连续4年跟踪监督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实施情况,有力地推进了该项工作的开展,使农民群众从中得到了实惠。2007年1月至2010年7月,全区累计筹集资金1005.78万元,41676人次参合农民得到补偿,补偿金额达696.96万元。
    2007年1月,西工区开始实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实施之初,新农合工作受到诸多因素制约,遇到不少阻力和困难。部分群众对以住院大病统筹为主、互助共济的新农合补偿机制不理解,对新农合能带来多少实惠感受不深,参合意愿不强;住院补偿比例偏低,病种补偿范围限制过多,参合群众利益未能得到充分保障;转诊就医和补偿报销手续环节较多,增加了群众经济负担;乡镇卫生院设备简陋,检查手段落后,不能满足人民群众看病就医的基本需要。这些因素都不同程度地影响制约着新农合工作的开展。
    为推动新农合工作的开展,提高新农合政策的社会满意度,使人民群众获得更多的实惠,西工区人大常委会专门成立调研组,多次深入卫生局、新农合办等部门和乡镇、村卫生院进行调研,召开座谈会,广泛了解群众的要求、愿望和建议意见。在此基础上,西工区人大常委会于2007年9月听取和审议了区政府关于新农合工作情况的报告,确定了四个方面的监督重点:引导群众积极参合,不断提高群众参合率;深入探索管理办法和措施,方便群众就医和补偿报销,提高参合群众受益程度;加强乡镇卫生院建设,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加强资金管理,确保新农合资金运行安全。
    四年来,西工区人大常委会不断加大对新农合工作的监督力度,多次组织辖区市、区人大代表对新农合资金使用和管理情况进行检查。常委会还将代表提出的关于推进新农合工作开展的建议作为区人大常委会年度重点督办建议进行办理。常委会相关工委及时了解、收集民情民意,把群众对新农合工作的呼声、愿望反馈给卫生部门和新农合管理中心,积极督促该项工作的顺利落实,满足人民群众的医疗需求。
    区政府及相关部门高度重视区人大常委会和代表提出的建议意见,精心组织,齐心协力,全面推进新农合工作的开展。2007年以来,区政府三次调整了补偿方案,进一步保障了参合农民的利益。一级医院、二级乙丙等、二级甲等以上医疗机构的住院补偿比例分别从2007年的60%、50%、30%提高到2010年的75%、60%、50%;取消单次补偿封顶线,提高封顶线金额,从每年1万元提高到6万元;实施特殊病种门诊补偿办法,从2008年开始陆续将9种门诊特殊病种纳入补偿范围;提高孕妇住院定补额度,将新生儿纳入新农合保障体系;取消原先逐级转诊审批制度,方便参合农民自主择院;与上级医院签订协议,增加医药费直报的定点医疗机构,方便群众就医,减轻群众为住院补偿报销来回周折而造成的经济负担。在资金管理方面,区政府及相关部门严格规范管理程序,确保资金使用规范合理。同时,加大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投入,多渠道筹措资金改善一批乡镇卫生院业务用房,添置、更新卫生院医疗设备,极大地改善了农民群众看病就医的条件。2010年,全区参合农民达31571万人,参合率从2007年的90.61%提高到2010年的99.38%。
    西工区人大常委会的有效监督,促进了新农合这项民生民心工程的有力推进,较好地解决了农民群众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提高了农民群众的健康水平,使农民群众深刻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关心和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