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民强市新蓝图

2011-04-15

    构建现代工业体系
    【核心提示】加快形成五大战略支柱产业和五个战略性新兴产业互动发展格局,积极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构建强大的现代工业体系。
    做大做强战略支柱产业。以产业集聚区为载体,用创新增量带动存量调整,积极引导企业通过技术创新实现制造工艺和产品高端化,做大做强实力雄厚、竞争优势突出的现代装备制造、新材料、石油化工、硅光电及能源电力等五大战略支柱产业。
    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按照成长性、创新性、带动性强的要求,积极培育新能源、节能环保、生物医药、信息技术、新能源汽车等五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十二五”末,战略性新兴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800亿元,培育30个销售收入超过十亿元的新兴高技术领军企业,形成支撑我市未来发展新的支柱产业。
 
    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
    【核心提示】把推动服务业大发展作为我市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战略重点,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突出旅游业发展,拓展服务业新领域,提升服务业在经济总量中的比重。
    做大做强旅游业。坚持大旅游发展理念,突出旅游与民生,旅游与农业、工业、文化、体育等相关产业的融合发展,着力打造文化旅游产业园区,进一步做大、做强、做精、做优文化旅游产业。“十二五”末,接待境内外游客人数达到9100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200亿元。
    优先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加快推进制造企业的服务环节与生产环节分离步伐,促进制造业研发、生产、销售和物流成本的进一步降低,增强生产性服务业综合竞争力,逐步形成与新型工业化互动发展的现代服务业体系。
    丰富提高生活性服务业。支持大型商贸企业做大做强,积极发展电子商务、连锁经营、特许经营等新型商贸业态,打造综合性商业中心。
 
    大力发展现代农业
    【核心提示】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村发展、农民增收的目标,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改善农村生产条件和生活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
    发展壮大现代农业。突出农业结构调整、土地流转、与生态旅游融合发展三个重点,抓好现代农业生产体系、组织体系、技术体系和保障体系四个体系建设。到“十二五”末,基本形成由现代农业生产体系、组织体系、技术推广体系和风险防范体系构成的现代农业体系。
    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发展劳务经济,创新集体经济有效实现形式,不断增加农民收入。加快以水利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防灾减灾能力。抓好农村沼气、安全饮水、信息网络、电网建设,加快建设新型农村社区。加大扶贫开发力度,探索新的扶贫模式。
    培育新型农民。抓好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培育工作。重点抓好新农村建设带头人队伍、农民技术员队伍、骨干农民队伍、农民经纪人队伍、农民企业家五支队伍的培养。
 
    加快城镇化建设进程
    【核心提示】以新区建设为核心,以城乡一体化发展为目标,全面构建特色城镇体系。“十二五”末,城镇人口达到370万人,城镇化率达到52%。
    构建特色城镇体系。坚持中心城市带动战略,重点发展以新区为核心的城市密集区;支持县城发展,重视中心镇和产业集聚区建设。“十二五”末,基本形成层级、功能明晰,城乡优势互补,三次产业协调的特色城镇体系。
    全面推进城镇化建设。突出城市特色,重点提升新区建设水平和带动功能,改造洛北城区;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加快中心镇和产业集聚区发展,奠定“三化”协调发展基础。
    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继续实施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反哺农村方针,研究制定以工补农、以城带乡的具体措施,探索建立统筹城乡发展的长效机制。
    促进城镇化有序推进。加强规划,完善法规,强化土地集约利用,提高土地资源配置效率,适时进行行政区划调整,确保资源有效整合,提高城乡建设管理水平。
 
    加快创新型城市建设
    【核心提示】以国家级创新平台建设为抓手,以完善创新体制机制为突破口,加快科学技术创新和跨越,强化教育基础,建设人才高地,走“创新活市”道路,提升全市的创新能力。
    加快推进科技创新。积极构建政府主导作用良好、企业主体地位突出、科技中介体系健全、各类创新主体密切联系的自主创新体系和创新服务体系。巩固企业创新主导地位,大力促进民营科研企业发展,壮大研发队伍,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
    加快人才高地建设。营造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建设的良好环境,激发科技创新人才的创新活力,优化科技创新人才成长的体制环境,实现科技创新人才资源的市场化配置。“十二五”末,全市人才总量达到95万人。
    强化教育基础地位。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加大教育投入,提升基础教育水平,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促进高等教育质量提高,为创新型城市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推动文化繁荣发展
    【核心提示】充分挖掘和发挥洛阳的独特优势,努力把这份独一无二、不可复制的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好、发展好,以文化生产力的加速释放促进城市软实力的显著增强,以文化的持续繁荣推动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
    大力推进文化建设。大力加强公共文化事业建设,全面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构建特色鲜明的文化产业体系;强力推进文化产业与其它产业融合发展,实现文化资源优势向经济发展强势转变,把文化产业打造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提升洛阳城市品位。
    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充分挖掘河洛文化精髓,总结提炼洛阳精神的实质和内涵,并传承弘扬,构建洛阳精神支撑体系。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持续提升市民素质和道德水准,建成全国文明城市。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核心提示】围绕交通基础设施、水电气热管网、市政设施、农业基础设施等领域,合理布局,加强投入,完善功能,全面提升基础设施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能力。
    构建现代综合交通体系。优化交通运输结构,抓好航空、铁路、公路、水路、运输枢纽场站等五类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形成立体多元的综合交通体系,提升城市的辐射带动能力。重点建设高速公路、快速通道和综合交通枢纽,形成市区到县(市)半小时和一小时区域交通圈,实现县县通高速。
    加快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市路网,加快城市立交桥、高架桥等规划建设,解决道路拥堵问题。加快燃气、供水管网、城镇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系统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加大农村公路养护和改造力度,扎实推进村村通自来水、农村沼气、农村电网、农村信息化等工程建设。
 
    推动“两型社会”建设
    【核心提示】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更加注重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实现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加强对能源、土地、矿产等各种资源的开发保护和节约利用,大力开发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推进资源综合利用。建立健全“水务一体化”的节水型社会管理体系,强化节水型社会各项制度建设,逐步建设节水型社会。
    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加大生态环境保护、治理力度,实施重点领域、重点流域和重点区域污染综合整治,加快节能减排重点工程建设。大力开发清洁和可再生能源,开展循环经济、低碳经济试点,推进资源综合利用。淘汰落后产能,限制“两高一资”型产业发展。
 
    深化改革扩大开放
    【核心提示】以更大的决心和勇气,强力推进各项改革,着力推进体制创新、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进一步扩大开放,以开放促发展、促改革、促创新。
    进一步深化各项改革。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和行政体制改革,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加大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力度,加快财政金融体制改革,强化制度创新,转换经营机制,逐步消除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性、机制性障碍。
    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继续实施对外开放战略,扩大对外贸易和合作范围,优化外资结构,增大外资规模,进一步优化招商引资的环境,为经济社会健康发展不断提供新动力。
 
    积极改善民生
    【核心提示】坚持包容性增长发展理念,创造平等机会和环境,加强就业和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创新社会管理,强化公共安全,推进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加强就业和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坚持积极的就业政策,大力实施全民创业工程,以创业带动就业。坚持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方针,加快建立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慈善事业的衔接,建立基本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
    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树立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城乡均等化理念,均衡合理配置医疗卫生资源,加快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完善医院法人治理结构,逐步形成医院所有制多元化格局,完善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体系。
    加强公共安全建设。严格执行重大安全事故责任追究制度,加大安全设施投入,提高企业安全生产水平,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确保社会大局稳定。
 
  
——《洛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