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2010 科学发展路 辉煌“十一五”

2011-04-15

    从2006到2010,五年努力,五年拼搏,我们顺利实现了市十二届人大三次会议提出的“十一五”末全市经济总量翻一番的宏伟目标。回首过去,心潮澎湃。“十一五”,我们这样走过……
    综合实力实现新的跨越。“十一五”期间,全市生产总值由1000亿元迈上2000亿元台阶,年均增长14.6%,不仅高于“十五”期间1.1个百分点,而且分别高于全国、全省3.4和1.8个百分点;人均生产总值由17486元增加到35000元以上;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由61亿元增加到142亿元,均比“十五”末翻了一番。
    结构调整迈出重要步伐。工业支撑能力不断增强,装备制造等五大优势产业占规模以上工业的71.5%,战略新兴产业初具规模。金融、信息等现代服务业异军突起,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2.4%。粮食总产稳定在230万吨左右,新农村建设加快推进,农民生产生活质量明显改善。
    经济发展方式进一步转变。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科技支撑能力显著提高。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扎实推进,生态环境不断改善。我市荣膺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国家科技进步先进市、新材料高技术产业基地、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全国节能减排二十佳城市等称号。
    改革开放步伐加快。国企改革进一步深化,与央企的战略合作扎实推进,一批重大扩能扩产、改造升级项目在洛实施,提升了企业核心竞争力。其它领域改革加快推进。招商引资成效显著,对外贸易快速发展。民营经济不断壮大,已占据全市经济总量的半壁江山。
    城市形象明显提升。新区核心区初具规模,实现了跨过洛河对称发展、再建一个新城区的目标;拓展区规划建设取得初步成果,开启了跨过伊河、打造全省重要经济增长极的新时期。旧城改造步伐加快,一大批城市道路、背街小巷、广场绿地等基础设施建成投用。区域综合交通体系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支撑作用明显增强。城市形象更加靓丽,中心城区承载力和吸引力不断增强。
    社会事业蓬勃发展。一大批教育、文化、体育、卫生设施建成投用,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协调性进一步增强。特别是2009世界邮展和河南省第十一届运动会的成功举办,极大地提升了洛阳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扩大了城市的影响力和吸引力,激发了全市人民的自信心和自豪感。
    民生改善取得较快进展。“十一五”期间,全市各级财政用于民生的支出累计达到525亿元。教育事业蓬勃发展,卫生服务体系更加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日益完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社会大局保持和谐稳定。2010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17639元和568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