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变领导方式学习资料 之三

2011-04-26

                              “作风硬,洛阳兴”系列评论之一:作风决定作为
(一)2011年,是洛阳经济社会发展历史上的重要节点。
这一年,“十二五”发展的大幕已经徐徐拉开;
这一年,中原经济区建设的大船将要扬帆启航;
这一年,向福民强市总体目标奋进的大旗正在迎风飘扬……
(二)当2011年的春风刚刚拂过河洛大地的胸膛,勤劳智慧的洛阳人在前进中环顾八方。
看身后,有喜有忧。喜的是“十一五”顺利收官,2010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2321亿元、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42亿元,经济社会发展持续了平稳较快的好态势,再创了千年帝都的新辉煌!忧的是,盘子不够大、质量不够好、机制不够活、收入不够高等突出问题纵横交织,加快发展困难重重。
看左右,百舸争流。各个城市在发展大潮中你追我赶,我们的压力远远大于骄傲。2010年,我市的经济总量仅为郑州的58%,差距进一步拉大;财政一般预算支出总量被南阳超过,下滑至全省第三位;特别是一直让我们引以自豪的工业,全省销售收入超500亿元的8家企业中竟没有洛阳一家……
看前方,风起云涌。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尚未结束,国际贸易环境更加复杂,经济增长的不确定因素仍然较多。国家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促使各地以壮士断腕和“置于死地而后生”的决心,围绕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实现率先发展、跨越发展。
洛阳,正处于发展的重要关口!
(三)明大势者知方向,得大势者占先机。顺势而为方能大有作为。
(四)2011年的洛阳,虽然早春的风中带着寒意,但是春的消息依然令人鼓舞、使人振奋。
前不久,温家宝总理视察我省时对中原经济区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中原经济区已经上升到国家战略的运作层面!洛阳如何抓住这个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乘势而上、加快融入,实现更大担当、更大作为?
洛阳的选择是:“努力当好一个示范”,就是根据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战略定位,按照我市“一中心五组团四支撑”的总体发展布局,靠新型工业化、特色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先行先试,来做大、做强、做优自己,进而呼应周边、联动发展,形成中原经济区“三化”协调发展的洛阳示范板块。
洛阳的选择是:“突出打造两大品牌”,就是依托“一五”期间国家布局在洛阳的7个重大工业项目和历年来打下的较为雄厚的工业基础,靠全面创新、产业升级实现老工业基地振兴;依托洛阳作为十三朝古都、河洛文化源头的特色和优势,靠河洛文化的传承来打造“国际文化旅游名城”。
这是顺势而为的选择!春节前夕,省委卢展工书记来洛阳考察慰问时,对洛阳的选择给予了充分肯定并寄予厚望。
(五)春潮涌动荡河洛,振兴鼓点催人急。当前,全市上下思发展、谋发展、促发展的氛围十分浓厚,急切盼望洛阳振兴。
去年下半年以来,市委、市政府顺应民意民心,对“十二五”发展进行了思考和谋划。
——总体目标,就是“福民强市”。
——总体发展布局,就是“一中心五组团四支撑”。
——基本定位,就是打造国际文化旅游名城、中原经济区重要经济增长板块、生态良好的宜居山水城市、特色明显的新型工业化城市、河南省副中心城市。
——基本路径,就是产业兴市、创新活市、精神立市、依法治市。
——基本保障,就是围绕“福民强市”目标形成的科学发展、平安建设、环境创优、效能提升、企业增效、安全生产六大指标考评体系和群众诉求反映事项办理机制。
——工作重点,就是抓项目建设和全民创业、全面创新、环境创优这“一抓三创”。
这更是顺势而为的选择!全市人民对此已经形成共识。
(六)承天时、秉地利、聚人和,大势已定。
实现“努力当好一个示范、突出打造两大品牌”的选择,在中原经济区建设中有更大担当;实现“福民强市”总体目标,在“十二五”时期有更大作为,关键在于优化发展环境。而优化发展环境的核心内容,就是锤炼过硬的干部作风。
(七)市委书记毛万春在全市“环境创优年”动员大会上开宗明义指出:作风建设历来是我们党攻坚克难的“传家宝”。
 我们共产党的“小米加步枪”为什么能够战胜国民党的“飞机加大炮”?靠的就是“延安作风”打败了“南京作风”!
 上世纪70年代后期我国经济“濒临崩溃的边缘”,为什么仅仅经过32年时间就跃居世界第二?靠的就是敢闯、敢试、敢冒的作风杀出了一条改革开放的“血路”……
真刀真枪的战争要靠过硬的作风打赢,一砖一瓦的建设同样要靠过硬的作风实现。
(八)随着改革开放事业的不断深入,“作风”已经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决定性因素。各地的比拼,从表面上看是拼投资,拼项目,拼人脉,但从本质上看,比拼的却是作风。
一个地方的工作,成在干部作风,败也在干部作风;一个地方的事业,兴在干部作风,衰也在干部作风。
作风关系发展,作风就是力量,作风决定作为。
(九)作风是动力,是资源,是氛围,是环境。好的作风能产生创造力、凝聚力、执行力、战斗力和生产力,是我们战胜各种困难、完成繁重任务的根本保证。
实践证明,什么时候放松了干部作风建设,经济社会发展就会受到影响;什么时候加强干部作风建设,经济社会就能持续健康发展。如果不从作风上解决问题,再优的条件、再好的机遇,也会失之交臂。
(十)作风见思想,见精神,见魄力,见境界。组织上把干部配置在各个岗位上,不是让干部来享受的,而是要干部去攻坚、去担当。
实践证明,一个干部如果具有良好的作风,就会有一种食不甘味、寝食不安的敬业精神,就会在工作中不讲价钱、不打折扣、不计得失。相反,一些地方之所以发展慢,问题往往不是出在政策制度不科学,而是出在干部作风不过硬。
(十一)“硬任务”需要“硬作风”,“硬作风”才能完成“硬任务”。
当前,我们正处于追赶跨越的重要关口,加快发展的任务比以往任何时候都繁重,加强作风建设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重要。
只有打造过硬的作风,才能充分调动广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激励广大干部自我加压,把思想统一到发展上来,把心思集中到发展上来,把力量凝聚到发展上来,形成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的强大合力。
只有打造过硬的作风,才能敏锐地把握和转化危中之机,切实化解发展面临的问题,打好打赢“六场攻坚战”,进而加速发展的速度、加快转型的深度、推动跨越的强度,把我们的发展思路变为科学发展的实践。
(十二)作风建设,一个永恒的主题;作风建设,一项永不竣工的工程。(洛平)
“作风硬,洛阳兴”系列评论之二:抢抓机遇奋发有为
(一) 机遇,是发展的“加速器”。
    从15世纪的葡萄牙到16世纪的西班牙,从18世纪的英国到20世纪的美国,它们为什么一跃成为当时最具影响力和控制力的大国?是时势造就了它们的崛起,而时势就是机遇。
    一个国家如此,一个城市更是如此。作为一个位于边陲的小渔村,深圳为什么仅仅经过二三十年的时间就实现了向国际大都市的蝶变?最关键的还是抓住了机遇。
    (二)发展的优势,往往是在抢抓机遇中形成的;发展的差距,则是在丧失机遇中扩大的。
    谁抓住了机遇,迎接他的将是胜利的掌声;谁错过了机遇,等待他的只能是落后的嗟叹。
    机遇,得之则昌,失之则衰!
    (三)洛阳发展历程中的几次重大跨越,无不与机遇密切相关。
    新中国成立之初,正是因为我们抓住了国家在洛阳布局一大批重点工业企业的机遇,迅速完成了向工业城市的飞跃。
    进入新世纪,正是因为我们抓住了国家支持中西部地区发展等机遇,大力实施“工业强市、科教强市、旅游强市”和“项目引资双带动”战略,才迅速缩小与发达地区的差距,经济总量在全国地级城市的位次迅速攀升。
    (四)“天予不取,反受其咎;时至不迎,反受其殃”;“机不可失,时不再来”;“过了这个村,没有这个店”……无论是先贤圣哲,还是普通百姓,对抢抓机遇的认识早已至深至切。
    然而时至今日,在我们的干部队伍中,面对机遇却浑然不觉、失之交臂者有之,想抓机遇却四顾茫然、不知在哪者有之,看到机遇却手忙脚乱、无力抓牢者有之,明知机遇却因循守旧、畏首畏尾者有之……
    凡此种种,延缓了洛阳前进的步伐,折伤了古都腾飞的翅膀。
    (五)机遇是一把“闪亮的金沙”,紧紧抓住就能为我所有,稍一松懈就会从指间流失。
    机遇不是天上掉下的馅饼,不是那种靠天赐就能得来的运气福气,不是被动等来的,而是要靠主动作为去寻求、去争取、去创造。
    事在人为。是否勇于并善于从变化的形势中捕捉和把握机遇,是否勇于并善于在逆境中发现和创造机遇,不仅是对干部作风的重大考验,更是对领导方式转变的重大考验!
    (六)抢抓机遇,难在“识”。机遇时时在,机遇处处有。抢抓机遇,关键在发现、在捕捉、在创造。
    只有慧眼才能识珠。以奋发有为的作风抢抓机遇,必须练就一双能够发现机遇的“火眼金睛”。
    不少同志总是把机遇与现成的优越条件、上级的优惠政策挂上钩、画等号,总是把机遇与自然资源、历史基础、资金实力等要素联系在一起。这些都是对的,但如此认识机遇未免失之狭隘,必须拓宽视野。
    特别是许多重大机遇,就像“深藏地壳里的富矿”,等着你去寻找,等着你去发现,等着你去挖掘。
    (七)顺应大势是机遇,敢于担当是机遇,奋勇争先更是机遇。
    在全市“环境创优年”动员大会上,市委书记毛万春明确指出,当前洛阳有三大机遇需要牢牢抓住并切实用好。
    ——国家把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确定为“十二五”发展的主线,为我市经济转型特别是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新兴产业的培育壮大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
    ——中原经济区已经上升到国家战略的运作层面,要求洛阳有更大担当和作为,为我们靠“三化”协调发展当示范进而实现跨越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
    ——当前全市上上下下、方方面面精神状态很好,大家攒足了一股劲,都不甘落后,要奋勇争先,这是洛阳最宝贵也是最大的机遇!
    (八)应对挑战是机遇,破解难题是机遇,实现目标更是机遇。
    ——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市的深刻影响依然存在,“十一五”后期经济增速明显回落,与中部省会城市相比优势弱化,这些为洛阳的发展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同时也为我们把压力变动力,用“后发优势”加快发展带来了重要机遇。
    ——着力破解盘子不大、结构不好、机制不活、城市不特、收入不高、环境不优等难题,坚决打好打赢项目建设、经济转型、机制转换、城建提升、民生改善、环境创优“六场攻坚战”,为我们提升发展质量带来了难得机遇。
    ——市委、市政府确定的“十二五”发展总体目标、总体布局、基本定位、基本路径、基本保障,在全市上下奋力实施的过程中,必然会创造出无穷的机遇!
    (九)抢抓机遇,重在“抢”。
    不抢,机遇往往会擦肩而过。以奋发有为的作风抢抓机遇,必须出手要早、下手要快。
    机遇面前人人平等。面临同样的机遇,大家都在抓,都在抢。抓住了,抢到了,“机遇”才能称其为机遇;抓不住,抢不到,“机遇”也只能是“浮云”。
    “抢”,需要抢先一步的闯劲。那种保守求安、不敢越雷池半步的人,在机遇面前永远是无能的。要敢为人先,敢想敢干,坚决冲破“准我干我才干”的僵化思想,凡是政策法规没有明令禁止的都要大胆探索,凡是不利于加快发展的条条框框都要大胆突破。
    “抢”,需要雷厉风行的速度。面对各地竞相出手的格局,我们唯有以争的心态、抢的姿态、拼的勇气去谋划、应对、建设,才能乘势而上。对看准的机遇一定要迅速出击,任何停步不前、固步自封或者观望犹豫、畏首畏尾都会错失机遇。
    去年,郑州引进富士康项目时,从谈判到签约仅用了1个月时间,企业入驻相关手续办理仅用了3天时间,从企业入驻到第一个项目投产也仅用了1个月时间!
    虽然这只是个例,但同时又是范例,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深思。
    (十)抢抓机遇,贵在“创”。
    只有自己创造的机遇,才拥有自己的“版权”,才是唯我所用的机遇。以奋发有为的作风抢抓机遇,更多的是靠我们自己去创造机遇。
    创造机遇,是对现有机遇、基础、条件、优势的科学发掘和利用,是机遇的放大、倍增,是在做加法甚至是乘法。要准确判断和把握机遇产生的土壤、出现的苗头,通过思想观念、体制机制和工作方法等方面的创新,使新的机遇破土而出、茁壮成长。
    创造机遇,靠智慧也靠胆识。就是要大力提升统揽全局运筹帷幄的能力、拓展思路求索答案的能力、借鉴经验为我所用的能力、远见卓识预见发展的能力;就是要大胆解放思想,不断更新观念,以跳起摸高的勇气、顺势而为的锐气,运用新思想、新方法、新措施去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省委、省政府提出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战略构想,并推动其在半年多时间内上升为国家战略运作层面,是创造机遇之举。
    市委、市政府提出要打好“六场攻坚战”,在中原经济区建设中“努力当好一个示范、突出打造两大品牌”,也是以奋发有为的作风创造机遇的最好例证。
    庸者等待机遇,强者创造机遇!
    (十一)慢一步则差之千里,误一时则落后多年。
    在“十二五”发展的大幕已经拉开的今天,在中原经济区建设的号角已经吹响的今天,在福民强市的宏伟蓝图已经绘就的今天,在“六场攻坚战”正在向纵深推进的今天,抢抓机遇、奋发有为,比任何时候都显得更加重要、更加紧迫!
    抢抓机遇,时不我待!
    抢抓机遇,兵贵神速!
“作风硬,洛阳兴”系列评论之三:居危思危哀兵必胜
(一)忧兴骄亡。
    从古及今,因忧而兴又因骄而败的事例不胜枚举。从秦末的陈胜到唐末的黄巢,从明末的李自成到晚清的洪秀全,可谓“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
    1949年3月23日,毛泽东同志在西柏坡对周恩来同志说:今天是进京“赶考”的日子,我们决不当李自成,我们都希望考个好成绩。
    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正是因为我们唱着“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见证了一个伟大中国的再次强盛。
    经验和教训反复证明,历史发展的进程永远不会一帆风顺,无论什么时候,忧患意识都不可或缺。
    (二)忧患,是一种清醒的自觉。
    秉持忧患意识,对可能遇到的风险和挑战始终保持高度的警觉,才能深刻认识并有效应对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和问题。
    缺乏忧患意识,看不到“形势一片大好”背后涌动的暗流,头脑发热、盲目乐观,一旦形势有变,必然茫然无措、手忙脚乱,甚至付出巨大代价。
    把脉洛阳发展,我们的确有许多“安”,但更多的却是“危”。只有居安思危,甚至居危思危,才能静中知变、察微识隐,才能未雨绸缪、防患未然。
    (三)当前的洛阳,发展大环境并不“利好”。
    ——虽然世界经济有望继续恢复增长,但金融危机的深层次影响尚未完全消除,发展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仍然较多。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身处山中”的洛阳不可能不受到“山风”的袭扰。
    ——尽管国内经济向好势头不断巩固,但宏观调控难度加大,经济下行因素增多,面临着既要保增长,又要调结构,还要防通胀的复杂局面,处理起来十分棘手。
    ——在城市竞争发展的赛道上,虽然洛阳也在奋力奔跑,但一些昔日的“追兵”,今天已经成为我们的“标兵”。在2005年到2010年这几年间,河北邯郸、内蒙古鄂尔多斯、安徽合肥等城市的经济总量,已经从我们背后超越到了身前……
    (四)当前的洛阳,现实的问题和差距令人“揪心”。
   对我市福民强市目标考评体系的结果进行条分缕析,可以明显看出——困扰我们多年的三次产业发展不协调、县(市)区发展不平衡、农民持续增收基础不牢固等问题依然存在,盘子不大、质量不高、机制不活、环境不优等问题仍然突出……
    把我市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与周边城市对照比较,我们更容易发现——洛阳的发展不是快了,而是慢了!2010年,我市实现生产总值2321亿元,仅为长沙的51.6%、郑州的58%,增速低于长沙2.3个百分点,低于合肥3.8个百分点;实现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42亿元,增速低于郑州10个百分点、低于合肥25.3个百分点。更有甚者,财政一般预算支出总量更被南阳超过,成了“洛阳财政支出丙河南”!
    (五)当前的洛阳,干部队伍的作风更使人“暴汗”。
    时至中国共产党成立90年后的今天,我们一些同志的作风与党和人民的要求,仍然相差甚远——
    过分强调个体利益,大局观念不强,有利就争、无利则推,执行前讨价还价、执行中大打折扣者有之;
    相互推诿扯皮,矛盾层层上交,遇麻烦就退、见困难就躲,不愿承担责任者有之;
    工作标准不高,墨守陈规、死搬教条,提不出新思路、拿不出新举措,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者有之;
    在其位不谋其政、在岗位不在状态,拖沓懒惰、拈轻怕重、纪律涣散、办事效率低下者有之;
    服务意识不浓,对基层、企业和群众态度生硬,故意设卡刁难,人为设置障碍,不给好处不办事、给了好处乱办事,甚至吃、拿、卡、要者有之……
    时至改革开放32年后的今天,尽管洛阳的发展硕果累累、有目共睹,我们有充分的理由为之骄傲、为之自豪,但是我们的一些同志开始陶醉于“成就卓著”,沉湎于“小富即安”,进取精神消退,忧患意识消减——
    有的自我感觉颇为良好,对自己的发展津津乐道,对他人的跨越视若无睹,对已经变化的形势无动于衷,看不到自身存在的危机、差距和问题;
    有的只把忧患停留在口头上、文字上,却没有真正从思想深处认识到忧患是正视现实的积极心态,忧患是推动发展的动力之源;
    有的虽然意识到自身忧患所在,但对如何应对和化解忧患思之不多、虑之不切、谋之不深,行动不自觉、不主动……
    干部作风的弱化,是真正的忧患!
    忧患意识的缺乏,是最大的忧患!
    (六)发展战场没有硝烟,但同样是骄兵必败、哀兵必胜。
    市委书记毛万春在全市“环境创优年”动员大会上明确指出,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弘扬哀兵必胜之风。要居安思危,更要居危思危,从而实现化蛹为蝶、凤凰涅槃。
    面对持续发展的良好态势,面对洛阳人民的殷切期盼,面对福民强市的宏伟蓝图,我们应当居安思危。
    面对波谲云诡的发展形势,面对纵横交织的内在矛盾,面对令人堪忧的作风状况,我们更应当居危思危。
    只有“思危”方能“居安”,只有“思危”方能“不危”!
    (七)“天下稍安,尤须兢慎,若便骄逸,必致丧败。”
    成绩不讲跑不了,问题不讲不得了。一旦我们“躺在功劳簿上睡大觉”,一旦我们“小有所得、沾沾自喜,大有所得、忘乎所以”,危机就会像幽灵一样悄悄地逼近我们身旁。
    一定要清醒地认识到,我们的发展速度虽然高于全国,但仍然是低水平上的高速度、浅层次上的快增长。
    一定要清醒地认识到,我们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西部不发达地区,与先进城市相比,差距不是在缩小而是在拉大。
    我们没有任何理由满足现状而不思进取,没有任何理由盲目乐观而滋生懈怠,没有任何理由麻痹松懈而固步自封。
    (八)“知不足而后勇”。
    居危思危、哀兵必胜,要求我们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有敢于迎接挑战、战胜困难的决心,有敢于直面差距、正视问题的勇气。
    居危思危、哀兵必胜,更要求我们时刻保持敢拼敢干的劲头,有勇于积极作为、变革创新的精神,有勇于化解风险、狠抓落实的能力。
    思“危”更要思“为”,思“为”更要有“为”!
    (九)思“为”、有“为”,必须多一些从政不勤之忧、能力不精之忧、律己不严之忧、贡献不大之忧,始终以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态度,不断抓好工作谋划和落实。
    思“为”、有“为”,必须把困难估计得更充分一些,把措施考虑得周全一些,把标准定得更高一些,把工作做得更实一些,真正形成奋勇争先的局面。
    思“为”、有“为”,必须始终保持开拓进取的锐气,永远不满足于守成、不满足于现状;始终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不断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反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大力弘扬艰苦奋斗、求真务实之风……
    尤其是当前,要牢牢抓住中原经济区建设这一重大战略机遇,紧紧围绕福民强市总体目标,扭住发展不放松,坚决打好打赢“六场攻坚战”;牢记使命不懈怠,切实推动领导方式加速转变。
    (十)忧患常萦积,事业方振兴。
    忧患,能使洛阳继续保持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的好态势、好趋势、好气势;
    忧患,能使洛阳在中原经济区建设的大潮中挺立潮头,实现更大担当;
    忧患,能使洛阳在福民强市的康庄大道上阔步前行,实现更大作为!(洛平)
“作风硬,洛阳兴”系列评论之四:迎难而上 攻坚克难
洛平
    (一)最壮美的风景,往往深藏于崇山峻岭之中。如果不披荆斩棘、艰苦跋涉,必定难以目睹她绮丽的姿容。
  2011年的春风里,福民强市的美景正在声声召唤。如果我们不披星戴月、只争朝夕,不劈山填壑、踏平坎坷,又怎么能尽快走到她的身旁?
    (二)怕走崎岖路,莫想攀高峰。在当前的经济社会发展中,我们必须搬掉一个个“绊脚石”,降伏一只只“拦路虎”,才能打开一条奔向福民强市的通途!
  ——盘子不够大。2010年我市的经济总量是2321亿元,仅为长沙的51.6%、郑州的58%,增速低于长沙2.3个百分点,低于合肥3.8个百分点。特别是今年,国家产业政策调整使项目准入门槛提高,金融危机造成社会投资能力和热情受损,通过项目建设做大发展盘子困难重重。
  ——质量不够好。我市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占GDP比重为6.11%,与郑州的9.66%相差甚远;三产增加值比重仅为31.8%,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1.2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仅为6.1%,与我市拥有众多的科研机构极不相称。既要依托现有工业加快发展,又要在加快发展中加快转型,难度相当大。
——机制不够活。我市民营经济占GDP的比重为48.4%,低于全省13.5个百分点,更远远低于沿海先进城市80%、90%的水平;企事业单位改革改制的大幕虽然已经拉开,但一些单位仍在迟疑、观望,缺乏“碰硬”精神,“大锅饭”、“铁饭碗”情结挥之不去,平均主义、低效率问题依然突出。
——城建不够特。根据《中原经济区建设纲要》对我市的要求,洛阳要传承华夏文明,扩大国际、国内影响,而我市城市建设的特色并不鲜明,且面临着规划、土地、拆迁、水系、文物、资金“六大瓶颈问题”,城市文明程度也不尽如人意。
——收入不够高。我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是17639元和5680元,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470元和239元,低于长沙5708元和5526元。然而,由于财力捉襟见肘,支出盘子回旋余地不大,拿不出更多的“真金白银”来改善民生。
——环境不够优。有的部门和公务人员想问题、办事情,不是看大局、看发展,而是把公共权力部门化、部门权力个人化,致使不少好端端的大项目、好项目落不了地;懒惰症、扯皮症、虚假症、浮躁症这“四种顽症”不仅没有从根本上清除,而且在少数部门甚嚣尘上……
(三)大江奔流,不舍昼夜。面对困难,历史不会因为我们是选择了主动应对还是选择了消极逃避而停下前进的车轮,只能针对我们的选择给予我们不一样的结果——要么苦涩,要么甘甜。
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现在,“绊脚石”就横亘在我们脚下,“拦路虎”就咆哮在我们面前,我们既绕不开也躲不过。如果我们不敢于正视,不勇于碰硬,不善于解决,福民强市的总体目标怎能早日实现?
面对662万洛阳人民期盼的目光,我们决不能犹豫,更没有退路。我们只有一种选择:笑迎挑战、全力攻坚!
 (四)面对形形色色的“绊脚石”、“拦路虎”,如何把它们逐一搬掉?如何把它们逐一降伏?
全市“环境创优年”动员大会给出了答案——弘扬迎难而上的作风,坚决打好打赢项目建设、经济转型、机制转换、城建提升、民生改善、环境创优“六场攻坚战”!
(五)弘扬迎难而上的作风,要有攻坚克难之“勇”。
    从扎根戈壁滩,在缺水、缺粮、缺外援等艰苦条件下研制出“两弹一星”,到依靠自主创新实现“神舟”飞天、“嫦娥”奔月;从克服高寒缺氧和复杂地质情况,修通青藏线这条“神奇的天路”,到攻克各项技术难关,在长江三峡上建起世界上最大的水电站;从以“铁人”王进喜为代表的第一代石油工人喊响“宁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豪言壮语,到数十万垦荒大军战天斗地、将人迹罕至的“北大荒”建成美丽富饶的“北大仓”;从“县委书记的好榜样”焦裕禄带领兰考人民与内涝、风沙、盐碱等自然灾害顽强斗争,到十万林州人民苦战十个春秋,仅靠一锤一铲两只手,在悬崖峭壁上修成“人间天河”红旗渠……无数生动的事例一再说明:干事创业的过程,就是攻坚克难的过程。
狭路相逢勇者胜,迎难而上真英雄!
 (六)胆量大,眼前有山也不怕;胆量小,有块砖头也绊倒。
对于种种“绊脚石”、“拦路虎”,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以舍我其谁、勇立潮头的勇气,以愚公移山、蚂蚁啃骨头的精神,做到“困难再多不畏惧,压力再重不低头,挑战再大不退缩”,坚决打好“六场攻坚战”。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七)弘扬迎难而上的作风,要有攻坚克难之“策”。
越是任务艰巨、矛盾复杂,越要注意避免心浮气躁、盲目蛮干,越要注重深入研究“桥”和“船”的问题。
这就要求我们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必须解放思想、锐意创新,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发展中的问题。否则,墨守成规、思想僵化,遇到问题总跳不出旧思维、想不出新举措、走不出新路子,结果只能是老问题越积越多,新问题束手无策。
(八)打好打赢项目建设战,其策是优化环境破难题、招商引资上水平、抓好示范带全局。
打好打赢经济转型战,其策是在转变发展理念、推动提升融合发展、繁荣文化旅游产业、实施碧水蓝天工程上下工夫。
  打好打赢机制转换战,其策是抓认识、抓领导、抓操作、抓提升、抓调整,确保改革改制工作年底前大头落地。
打好打赢城建提升战,其策是突出特色、突破瓶颈、搞好创建,提高城市建设、管理水平和城市文明程度。
  打好打赢民生改善战,其策是大力发展民营经济,深入推进全民创业,着力发展第三产业,切实解决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
打好打赢环境创优战,其策是把深化认识贯彻始终,把解决问题贯彻始终,切实解决干部作风上存在的庸、懒、散、软等问题。
(九)弘扬迎难而上的作风,更要有攻坚克难之“实”。
 说千道万,不如实干。在全市“环境创优年”动员大会上,市委书记毛万春深刻指出:“六场攻坚战,作风是检验。世上无难事,实干能破难。”
无论是实现“十二五”规划的宏伟蓝图,还是打赢“六场攻坚战”,说到底要靠我们自身的努力,实实在在地做,踏踏实实地干。
(十)实干,就要全力而为。要真正把主要精力放在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上,一个问题一个问题地应对,一个环节一个环节地突破,一项工作一项工作地推进。我们应当牢记:大干小难,小干大难,不干最难。
实干,就要持之以恒。要认识到当前的“绊脚石”、“拦路虎”,是长期积累起来的,解决起来不可能立竿见影、一蹴而就,必须有打持久战的准备,不见成效不收兵,不达目的不罢休。我们应当牢记: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实干,就要敢于负责。尤其是各级领导干部,要把官帽子看得轻一点,把责任看得重一点,在急难险重的任务面前,责随职走、心随责走,全心、全责、全力去推动、去完成。我们应当牢记:困难面前有责任,责任面前无困难。
实干,就要善于运作。要多想办法,多策并举,变不利为有利、变不能为可能,千方百计把事情干成。要为成功想办法,不为失败找理由,做到既要敢干,又要会干。我们应当牢记:只有不快的斧,没有劈不开的柴。
(十一)有山就有路,有河就能渡。山再高,没有脚板高;浪再大,也在船底下!
“作风硬,洛阳兴”系列评论之五:打倒“四种顽症”
(一)作风之于发展,犹如翅膀之于鲲鹏。
翅膀硬,鲲鹏即能“扶摇直上九万里”;作风硬,发展便可“直挂云帆济沧海”。
(二)当前,福民强市征鼓阵阵,中原崛起号角连城。
然而,我市一些党员干部甚至领导干部的作风状况,却与奋勇冲锋的客观要求相距甚远。最突出的表现,就是市委书记毛万春所指出的庸、懒、散、软“四种顽症”。
(三)“庸”者的典型症状——抱着“多干多出事、少干少出事、不干不出事”的信条,大错不犯、误事不断。
有的得过且过,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不注重学习、不钻研业务、不研究政策,甚至对本职工作一问三不知;
有的怕冒风险,甘当“太平官”、宁愿“守摊子”,不求有功、但求无过,思想上因循守旧、工作中墨守陈规,习惯于用文件套工作、凭经验办事情;
有的畏难怕险,不敢迎难而上、勇挑重担,见困难就缩、见问题就拖、见矛盾就躲,只求“官帽”不丢、不求工作出新,更不求工作出彩……
  (四)“懒”者的典型症状——在其位不谋其政、在岗位不在状态,心懒手懒腿也懒,慢作为甚至不作为。
有的拖拉疲沓,对企业和群众反映的问题不是立即办、马上办、主动办,非要等一等、放一放,甚至人为设置障碍,更别说主动去排忧解难;
有的拈轻怕重,对工作挑肥拣瘦、怕苦怕累,轻活好活还可干,重活难活往外推,热衷于“打太极拳”,以将工作推出去为能事;
有的心不在焉,上班时间想来就来、想走就走,或炒股、聊天、玩游戏、看电影,或“一杯茶、一支烟、一张报纸看半天”……
(五)“散”者的典型症状——不讲大局、我行我素,各吹各的号、各唱各的调。
有的消极应付,嘴上讲贯彻落实、讲政策条文,但对上级的决策部署不推不动,更不去创造性执行,任务层层批转,执行层层衰减;
有的斤斤计较,过分强调部门或个人利益,对上级部署的工作,在执行前讨价还价、在执行中来回反复,最后不得已而为之,还要大打折扣;
有的推诿扯皮,对职责范围内的事情不研究、不表态,简单将矛盾上交;对需要联合办理的事情不主动、不配合,致使简单问题复杂化、小问题拖成大问题……
(六)“软”者的典型症状——奉行“你好、我好、大家好”的为官哲学,不敢坚持原则、不敢触及矛盾,好人主义严重。
对上级,一方面弄虚作假、文过饰非,只讲成绩、不讲问题,另一方面热衷于“吹喇叭”、“抬轿子”,百般投其所好,即使明知不对也一味迎合
;对同级,极力保持一团和气,讲私情而不讲党性、讲关系而不讲原则,患得患失,怕得罪人,甚至把“批评与自我批评”变成“表扬与自我表扬”;
对下级,有心“栽花”、无意“栽刺”,在管理上失之于松、失之于宽、失之于软,该教育的不教育、该批评的不批评,甚至出了问题还包着、护着……
(七)庸、懒、散、软“四种顽症”,虽然在我市干部队伍中并非主流现象,虽然在某些干部身上的反映程度深浅不一,但后果却是严重的。
一方面,好的政策棚架了、好的思路扭曲了、好的措施弱化了、好的项目耽误了、好企业气跑了,洛阳科学发展、加快发展的步子放缓了。
另一方面,人民群众的利益受损了,肚子里的怨气、怒气增加了,对政府的不满意、不信任程度提高了,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被割裂了。“四种顽症”,其害大矣!
(八)如果说违法乱纪、贪污受贿、腐化堕落是显性腐败,是干部作风的“致命伤”,那么庸、懒、散、软“四种顽症”则是隐性腐败、消极腐败,是干部作风的“慢性病”。
小痛不治,久成重疾;小病不除,大患难医。
整治“四种顽症”,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内在要求;根除“四种顽症”,是662万洛阳人民的强烈呼声!
在全市“环境创优年”动员大会上,市委书记毛万春的话掷地有声——
“这四种顽症,是环境创优的大敌,是作风建设的大敌,是洛阳发展的大敌。大敌当前,必须打倒!”
(九)坚决打倒“四种顽症”,具体的整治标准是“以治庸提能力,以治懒增效率,以治散正风气,以治软立规矩”。
(十)以治庸提能力,务必进一步强化发展意识、创新意识,做到“可以有平静的心态、不能有平庸的表现”。
强化发展意识,就是要自觉地把工作与洛阳的发展联系起来,多想发展之事、多察发展之难、多学发展之策、多谋发展之举,不断提升搞建设、破难题、促发展的能力和水平。
强化创新意识,就是要在吃透上情、吃透下情、吃透外情、搞好结合的基础上,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特别是对有利于发展、有利于民生的事,即使现行政策没有规定,也要敢闯敢试、主动作为。
(十一)以治懒增效率,务必进一步强化为民意识、勤政意识,做到“执政以民为本、为官以干为重”。强化为民意识,就是要始终站在服务对象的角度去想问题、办事情,始终把基层、企业和群众的事当作自己家里的事,始终以群众满意作为衡量工作的最终标准。
 强化勤政意识,就是要破除懒惰无为、推推动动的习气,雷厉风行、立说立行,快事快办、急事急办、特事特办,不断提高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十二)以治散正风气,务必进一步强化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做到“多为发展想办法、少为推诿找借口”。
强化大局意识,就是要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切实做到在大局下思考、在大局下行动,不折不扣地落实上级决策部署,形成推动工作的强大合力。
强化责任意识,就是要敢于担当、敢于负责,凡事多想想自己肩头的责任,凡事都从洛阳发展大局出发,管好该管的事、干好该干的活,尽心尽责地完成每一项任务。
(十三)以治软立规矩,务必进一步强化原则意识、求实意识,做到“宁可得罪眼前人、绝不耽误发展事”。
强化原则意识,就是要把原则看得比选票更重要、比“人缘”更重要,在原则面前不做和事佬、不当老好人,该反对的要反对、该批评的要批评、该提醒的要提醒。
强化求实意识,就是要有喜报喜、有忧报忧,既不夸大、也不缩小,敢讲真话、敢道实情,敢抓敢管、敢于碰硬,不搞形式主义,不搞表面文章,不搞假大空。
(十四)打倒“四种顽症”,是项大工程,是场持久战。一定要在深化认识上下工夫、在完善措施上工夫、在狠抓落实上下工夫、在加强监督上下工夫、在严格考核上下工夫,特别是要在领导带头上下工夫,不见成效不撒手,不达目的不罢休!
“作风硬,洛阳兴”系列评论之六:把两大规律当“准绳”
(一)公者,众之利也。民者,政之基也。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古人的句句箴言,早已揭示了“为公”、“为民”的重要性。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让人民都富裕起来”、“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坚持以人为本”……党的历代领导人的谆谆教诲,更在时刻提醒我们要保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先进性。
(二)福民强市,这一洛阳“十二五”发展的总体目标,一经提出,便旋即在河洛大地上形成强烈共鸣。
究其根源,就是因为“福民强市”鲜明地反映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内在要求,极大地顺应了全市人民过上幸福生活、建设美好家园的热切盼望!
“万丈高台,起于垒土。”实现福民强市总体目标,需要做的事情有千桩万件。但无论哪一桩、哪一件,都需要我们的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以过硬的作风来组织、来推动、来完成,以遵循客观规律来提速、来提质、来提效。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尽快筑起福民强市的“万丈高台”。
(三)规律,是不可违背的,但又是可以把握的。违背规律,必定会遭受挫折,甚至招致失败;把握规律,必定会少走弯路,甚至事半功倍。
拔苗助长、抱薪救火、焚林而猎,以及一叶知秋、顺藤摸瓜、庖丁解牛……这一个个流传千年、闪烁着智慧光芒的寓言、成语,都说明了这一道理。
回顾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历程,正是因为我们违背了经济社会发展规律,搞“大跃进”、“人民公社”,搞“以阶级斗争为纲”,结果把国民经济搞到了“濒临崩溃的边缘”;又正是因为我们遵循了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实行改革开放,把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经过短短30多年,经济总量就跃居世界第二,人民生活就得到极大改善。
(四)历史的天空中,规律多如繁星。
那么,以过硬的作风推动实现福民强市总体目标,以过硬的作风打好打赢“六场攻坚战”,以过硬的作风在中原经济区建设中有更大担当、更大作为,我们应当遵循哪些规律呢?
市委书记毛万春在全市“环境创优年”动员大会上指出,贵在遵循“群众满意规律”、“市场经济规律”这两大规律。
这两大规律,是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思想路线对我们的根本要求,更是我们确立的“福民强市”总体目标的理论基础。
我们唯有把两大规律当“准绳”,尊重它、把握它、运用它,才能更好地改善民生、更快地推动发展。
(五)“得民心者得天下”。纵观古今、放眼世界,每一个朝代的兴衰、每一个政权的更替,哪一个不与民心的向背息息相关?
经验和教训反复告诫我们:只有赢得群众,才能赢得一切;只有拥有群众,才能拥有一切;一旦失去群众,就会失去一切。
正因为如此,我们所做的一切工作,都要着眼和着力于实现好、维护好和发展好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都要把“群众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制定政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并贯穿于推动工作的全过程。
(六)胡锦涛总书记强调:“人民群众看我们党,不仅要看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是否代表他们的根本利益,而且要看他们身边的党员干部是否真心诚意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是否切实维护群众权益。”
遵循群众满意规律,不仅要成为我们思想上的共识,更要成为我们行动上的自觉,特别是要体现在每一个党员、每一名干部、每一位公务人员身上。
然而在现实中,有一些党员干部在思想上、行动上还远没有达到为民的要求。
有的不怀爱民之心,对群众的冷暖疾苦漠不关心,甚至以“官老爷”自居,或在群众面前耀武扬威,或滥用权力欺压百姓;
有的不守为民之责,对群众反映的问题、请办的事项,在文件上批来批去,在部门中推来推去,让群众跑来跑去,甚至故意挑剔、恶意刁难、吃拿卡要;
有的不谋利民之策,只思个人升迁,说话办事不怕群众不满意,就怕领导不注意,不怕群众不高兴,就怕领导不开心,形象工程多、民心工程少……
如此种种,说到底是忘本,是变质,必须坚决予以纠正和制止。
(七)“让群众满意”不是一句空话,要靠真挚的感情来维系,要靠良好的作风来砥砺,要靠实际行动来体现。
这就要求我们始终坚持心系人民,真正把群众的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的疾苦作为第一考量、把群众的需要作为第一责任、把群众的满意作为第一标准,切实肩负起为民之责,做到“民生不能忘,民意不能违,民怨不能积”。
这就要求我们始终坚持为了人民,发展的每一步、施政的每一策,都把群众利益放在首位,脚踏实地、亲历亲为,认真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切身利益的行为,做到“群众反映的事一天也不能耽误”。
这就要求我们始终坚持依靠人民,进一步完善民主决策和监督机制,更加注重问需于民、问政于民、问计于民、问效于民,充分调动广大群众参与各项建设事业的积极性、主动性,从而更好地实现、维护和发展好广大群众的利益。
(八)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就是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中,既要用好政府这只“有形的手”,更要用好市场这只“无形的手”,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让企业成为市场竞争的主体。
(九)遵循市场经济规律,是我们党从正反两个方面经验教训中得出的正确结论。
从突破完全排斥市场调节的大一统的计划经济概念,形成“计划经济为主、市场经济为辅”的思想,到突破把计划经济同商品经济对立起来的传统观念,确认“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商品经济”;
从根本上破除把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看作属于社会基本制度范畴的思想束缚,确认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到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必须以更大决心和勇气全面推进各领域改革”……
30多年来,这个不断探索、不断突破的过程,就是不断加深认识市场经济规律的过程,就是建立和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
(十)什么时候、什么地方按市场经济规律办事,什么时候、什么地方就有生机、有活力、有生命力。
为什么改革开放之初洛阳相当数量的“共和国长子企业”在国内、行业内保持领跑地位,如今却面临种种困境?
为什么目前我市民营经济占经济总量的比重还不到50%,发达地区却高达80%甚至90%以上?
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先进地区市场经济发育的程度比我们高,市场经济法则的运用比我们好,就在于我们向市场经济学习不够、遵循市场经济规律不够。
(十一)遵循市场经济规律,要求我们正确处理政府与企业、与市场的关系,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更好地为各类市场主体创造宽严有序的发展环境。在资源配置上,凡是市场能解决的问题,都让市场去办,政府尽量少管甚至不管。
遵循市场经济规律,要求我们加快推进企事业单位改革改制,确保全市改革改制年底前大头落地。要以“动产权、转机制”为首要任务,以“职工满意、阳光运作、因地制宜、各得其所”为基本原则,彻底改变现有的经营管理体制,使其真正走向市场。
遵循市场经济规律,要求我们牢固树立“希望在民间、活力在民营、发展靠民力、稳定靠民富”的理念,更好地落实“放手、放心、放胆”的方针,大力发展民营经济,使民营经济扩大总量、提升效益,真正由今天的“生力军”变成明天的“主力军”……
(十二)思路合“规”,地广天阔;工作合“律”,风正帆悬。
遵循群众满意规律,遵循市场经济规律,“福民强市”总体目标一定会化作绚烂的现实美景!
“作风硬,洛阳兴”系列评论之七:劲扬科学发展之势
(一)历史的时针指向21世纪,科学发展已经成为这个时代最鲜亮的主题。
(二)神州舞春风,大地歌盛世。过去的几年,洛阳在科学发展观大旗的引领下步履铿锵,在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中摘得硕果满筐。
如今,站在2011年春天的门槛上,我们又该如何续写辉煌,并努力实现福民强市的新梦想?
这个问题的答案有很多,但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要进一步锤炼过硬作风,劲扬科学发展之“势”。
(三)“激水之疾,至于漂石者,势也。”
势是规模的形成,势是能力的积聚。势至,则摧山撼岳,天地同力。顺势而为,便能事半功倍;乘势而上,则可再著华章。
势可增,不可失。劲扬科学发展之“势”,就是要继承洛阳发展一路走来一路歌的好态势、好趋势、好气势,在此基础上再鼓干劲,实现新的跨越。
(四)劲扬科学发展之“势”,首先要时刻牢记发展,并在科学的轨道上推动发展。
科学发展,发展为重。发展是硬道理,是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这些年,洛阳经济实力大幅提升、人民群众得到较多实惠,根本原因就在于紧紧抓住了发展;而当前,要破解“盘子不够大、质量不够好、机制不够活、收入不够高”的难题,更要靠发展。
科学发展,科学为要。如果仅仅为了发展,而全然不顾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生态环境的承受能力,必定是不可持续的“发展”、贻害无穷的“发展”;如果仅仅为了发展,而忽略了“以人为本”和“统筹兼顾”,必定是不全面的“发展”、不协调的“发展”。
在发展面前,谁满足了、懈怠了,谁就会错失机遇、放慢步伐;在科学面前,谁偏离了、谁违背了,谁就会遭遇挫折甚至受到惩罚。
正如市委书记毛万春多次强调,悠悠万事——唯科学发展为大,唯科学发展为先,唯科学发展为重,唯科学发展为本,唯科学发展为要。
我们必须铭记:任尔东西南北风,咬定科学发展不放松!
(五)劲扬科学发展之“势”,就要为科学发展蓄势、造势,形成声势、强势。
“势之用,亦有道也。”当前的关键,是要形成“四势”,即继承发展、持续发展之“势”,率先发展、提升发展之“势”,统筹发展、合力发展之“势”,为民发展、福民发展之“势”。
(六)“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继承和持续,就是由往而今、一以贯之,就是一张蓝图绘到底,不动摇、不偏道、不撤劲,不搞“黑瞎子掰玉米——掰一个丢一个”。如果“今日栽桃,明日种柳”,就容易使人无所适从,难以统一思想,形成合力。
(七)形成继承发展、持续发展之“势”,就要持续好洛阳“十一五”发展的好势头。“十一五”期间,全市上下思发展、谋发展、为发展,特别是在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中迎难而进,“十一五”末我市地区生产总值、人均生产总值、工业增加值和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等指标,均实现了比“十五”末翻一番的目标,使洛阳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这一发展势头必须持续!
形成继承发展、持续发展之“势”,就要持续好今年打赢“六场攻坚战”的良好开端。项目建设、经济转型、机制转换、城建提升、民生改善、环境创优“六场攻坚战”,是集中解决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突出矛盾和问题的重大举措。目前,各个攻坚战的实施方案已经敲定,正在由市主要领导挂帅奋力推进,并取得了实质性进展。这一良好开端也必须持续!
形成继承发展、持续发展之“势”,就要持续好洛阳“十二五”发展的总体思路。只有持续正确的思路,才能保持思想上的稳定和工作上的连贯。我们确定的以“福民强市”为总体目标的“十二五”发展总体思路,是在持续历届班子好的思路的基础上、结合新的形势任务提出来的,已经在全市人民中形成共识。这一正确思路更必须持续!
(八)长江后浪推前浪,嫩竹破土节节高。
继承不是一成不变,持续不是简单重复。只有不断提升、争先率先,才能保持事物发展的阶段性和连续性的统一,才能使发展的速度更快、质量更好、效益更优,才符合科学发展的内在要求。
(九)形成率先发展、提升发展之“势”,务必拉高标杆。没有更高的工作标准,没有“跳起来摘桃子”的进取意识,就容易安于现状、裹足不前。必须在持续好的发展势头的同时,不断提升工作水准,用全省领先、全国一流、国际眼光的水准来考量我们的各项工作,拉高标杆、力争上游。
形成率先发展、提升发展之“势”,务必不断创新。没有创新,工作就跳不出老路子、老法子、老样子。创新包括很多方面,当前最要紧的是观念创新、制度创新。推进观念创新,必须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推动制度创新,必须积极稳妥地推进企事业单位改革改制,确保年底前大头落地。
形成率先发展、提升发展之“势”,务必搞好运作。运作,就是要将上级的大政方针与洛阳实际紧密结合起来,在结合中找出路,在实践中求突破。搞好运作,当前最要紧的,是围绕“六场攻坚战”,强化运作的责任、遵循运作的规律、把握运作的契机、创新运作的方法,逐一破解难题,务求大获全胜。
(十)“一根草,搓不成索;一根篾,编不成箩。”
科学发展需要凝聚方方面面的力量,统筹方方面面的工作。否则,哪一方面的力量没调动,发展就可能遭遇阻力;哪一方面的工作没做好,发展就可能陷入失衡。
(十一)形成统筹发展、合力发展之“势”,要统筹好各方力量。就是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把全市上上下下、方方面面的力量都凝聚起来,形成干事创业的强大合力,做到思想同心、目标同向、工作同步,绝不允许“各吹各的号、各唱各的调”。
形成统筹发展、合力发展之“势”,要统筹好各项工作。就是按照中央关于“五个统筹”的要求,推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在这个过程中,既要抓全面,推进各项工作落实,又要抓重点,推动重点工作突破,以重点带全面、以全面促重点。
(十二)发展为了民生,民生关系发展。
我们所做的一切,归根结底都是为了人民群众的福祉。只有从根本上把发展的目的搞清楚,把发展和为民有机地统一起来,把“福民强市”目标对各地各部门的要求作为衡量工作的最高标准,认真解决好民生问题,才能赢得群众的支持和拥护,才能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十三)形成为民发展、福民发展之“势”,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要把“群众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多建利民之言,多谋利民之策,多办利民之事,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民有所需,我有所为;民有所忧,我有所助”。
形成为民发展、福民发展之“势”,必须坚持发展依靠人民。要进一步完善民主决策和监督机制,更加注重问需于民、问政于民、问计于民、问效于民,不断激发群众支持、参与和推动发展的主动性、创造性。
形成为民发展、福民发展之“势”,必须坚持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要在注重人民群众长远利益、根本利益的前提下,更加关注人民群众的实际利益、具体利益,认真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切身利益的行为,真正让群众得到更多的实惠。
(十四)势非一日而成。积至极,则大势立。大势立,则势如破竹,无坚不摧,无往不胜。
只要我们高擎科学发展之旗,劲扬科学发展之“势”,就一定能获得科学发展之“实”! (洛平)
“作风硬,洛阳兴”系列评论之八:把握科学的工作方法
(一)1934年,毛泽东同志在江西瑞金发表了《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的著名讲话。
讲话指出:“我们不但要提出任务,而且要解决完成任务的方法问题。我们的任务是过河,但是没有桥或没有船就不能过。不解决桥或船的问题,过河就是一句空话。不解决方法问题,任务也只是瞎说一顿。”
(二)77年后的今天,我们的任务也就是“过河”的问题已经明确。
那就是——奋力实现福民强市总体目标,并在中原经济区建设中努力当好“三化”协调发展的示范板块,突出打造“老工业基地振兴”和“国际文化旅游名城”两个品牌。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解决完成任务的方法问题,也就是“桥”或“船”的问题呢?
市委书记毛万春在“环境创优年”动员大会上强调,这个方法就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和活的灵魂。
(三)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要求我们在做事、想问题时,要根据事情的不同情况采取不同措施,不能一概而论。
“山无常势,水无常形。”在实际工作中,我们面临的问题千差万别,工作的方法也自然要因之而异。只有针对不同的任务、不同的矛盾,找到最佳的应对之法、破解之策,才能得心应手、事半功倍。
如果不坚持实事求是,不注重调查研究,任务与方法、问题与措施之间“风马牛不相及”,结果只能是时时受挫、处处掣肘,甚至事倍功半、劳而无功、适得其反。
(四)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要求我们干任何工作,都必须因地制宜、对症下药,把解决问题作为最高准则。
“水行莫如舟,而陆行莫如车。以舟之可行于水也,而求推之于陆,则没世不行寻常。”对待问题,我们必须结合实际,用合适的钥匙开合适的锁,决不能“瞎子摸象”、“削足适履”。
正是因为坚持因地制宜,市委、市政府立足洛阳的发展现状和群众期盼,提出了福民强市总体目标;结合中原经济区建设的要求,提出要“努力当好一个示范,突出打造两大品牌”。
正是因为坚持对症下药,市委、市政府针对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中面临的“盘子不够大、质量不够好、机制不够活、城建不够特、收入不够高、环境不够优”等突出问题,提出要打好打赢“六场攻坚战”;针对当前干部队伍作风建设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提出要开展好“环境创优年”活动,发出了“作风硬,洛阳兴”的强烈号召……
(五)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要求我们干任何工作,都必须坚持“三具两基一抓手”的工作方法。
“三具”就是做任何事情一具体就突破,一具体就深入,一具体就落实;“两基”就是切实抓好基层,打好基础;“一抓手”就是把实施项目带动作为抓手,围绕项目建设形成合力。
然而,当前一些干部想问题、办事情,不是从实际出发,而是习惯于来文照搬、来电照转,用会议贯彻会议、用文件落实文件,上下一般粗;习惯于大而化之、笼而统之,搞一刀切、大呼隆,眉毛胡子一把抓;习惯于当甩手掌柜、层层批转,说而不做、抓而不实……
这些,都违背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三具两基一抓手”的基本要求,都是作风不实、作风不硬的突出表现,要尽快予以纠正!
(六)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必须一丝不苟地就事论事,又不能仅仅简单地就事论事。
(七)“天下大事,必作于细。”一丝不苟地就事论事,就是要牢记“细节决定成败”,牢记“落实之要、贵在执行”,不断提升执行力,坚持抓具体、具体抓。
抓具体,就要把对全局的要求具体化为对各个局部的要求,把对面上的要求具体化为对每个单位的要求,把对广大干部群体的要求具体化为对个体的要求,一件工作一件工作地落实,一个问题一个问题地解决。
具体抓,就要对每项工作制定出具体的工作目标、思路和措施,并落实责任制,确保每一项工作都有具体的人来抓,都有工作路线图和时间表,都有工作责任制、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责任追究制。
(八)“萌芽不伐,将折斧柯;爝爝不扑,燎原奈何。”不能仅仅简单地就事论事,就是要举一反三、标本兼治,像李瑞环同志讲的那样:“反复出现的问题要从规律上找原因,普遍出现的问题要从机制上找原因。”
从规律上找原因,要积极研究、认识和把握事物发展的内在规律,善于从规律的角度来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治本之策,避免“头疼医头,脚疼医脚”。
从机制上找原因,要把制度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在保持制度的连续性、稳定性的同时,紧密结合本地本单位实际,积极探索,大胆实践,从制度上找到问题的存在原因和解决措施。
当前,还要特别注重党务、政务、村务、企务等多方位的公开,因为公开是解决问题的一大“法宝”。只有公开,才能让群众知情,才能让全社会进行监督;只有公开,广大党员干部才能切实增强为人民服务的主动和自觉,才能不敢懈怠;只有公开,才能公正,才能真正推动社会不断进步。
(九)“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各项工作,真正落实靠基层,真正管用靠基础。
基层是各项工作部署的“终端”,而基础则是各项事业发展的“始端”。“终端”抓不好,各项工作部署就不可能得到有效贯彻落实,就可能出现“歪嘴和尚念歪经”的现象。“始端”抓不好,就不可能做到可持续发展,就会“基础不牢,地动山摇”。
抓基层、打基础,必须切实改变那种高高在上、居高不下、居高临下的工作作风,真正做到人往基层走、心往基层想、事往基层办。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要身先士卒、率先垂范,多到工作第一线去,多到矛盾集中的地方去,做“一线调查研究、一线主动服务、一线转变作风、一线检验成效”的“一线干部”。
抓基层、打基础,必须克服急功近利、浮躁冒进的思想和行为,切实抓好关系长远发展和民生改善的基础性工作,从基本矛盾抓起,从基础环节做起,从基本问题解决起,朝既定目标一步一步走下去,把具体工作一件一件处理好,做出经得起历史检验、实践检验和人民群众检验的业绩。
抓基层、打基础,必须真正转变领导方式、思维方式,真正使“上级围绕下级转、机关围绕基层转、干部围绕群众转、一切围绕解决问题转”成为自己的习惯思维,真正重视、真情关怀、真心爱护基层干部,多为基层干部承担责任,多为基层干部仗义执言,使他们感受到组织的温暖,自觉热爱基层、扎根基层、奉献基层。
然而,如今有一些领导干部,既没有完整准确地领会上级领导的意图,又不考虑基层的承受能力,更不注意工作方法,对上级的意图囫囵吞枣、肢解扭曲,布置工作不切实际、简单生硬,人为地使上下级处于对立状态,使基层常常处于“高压”之中,处于无所适从、哭笑不得的境地。一定要对这种做法“踩紧急刹车”!
(十)抓具体、具体抓,要靠一个个项目来实现;抓基层、打基础,也要靠一个个项目来完成。离开了实实在在的项目,一切都是纸上谈兵。
抓项目,就是要把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建设和党的建设等,都转化为具体的项目,以项目为载体、为抓手,推动各项工作顺利开展。只有让一个个项目立起来、干起来、出成效,我们的工作才算做到位了。
(十一)方法问题至关重要。方法正确,则如“庖丁解牛”,能够游刃有余、切中肯綮;方法错误,只能是“劈柴不照纹,累死砍柴人”。
只要我们掌握和运用好科学的工作方法,就一定能把工作做得更实,就一定能把问题解决得更好,就一定能加快实现福民强市总体目标!(洛平)
“作风硬,洛阳兴”系列评论之九:用好的作风选作风好的
(一)历览古今兴衰事,成败得失在用人。选人用人,历来关乎人心向背,关乎事业兴衰。
汉高祖刘邦如此讲:“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饷馈,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然而,为什么他却成为西汉的开国皇帝?刘邦自己给出了答案:“三者皆人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
为什么同在唐朝,唐太宗时期能够出现“贞观之治”的繁荣景象,而唐玄宗时期则出现了长达八年的“安史之乱”?古代有人对此给出了一语中的结论,那就是:“正臣进者,治之表也;邪臣进者,乱之机也。”
古往今来,无论是一个国家、一个城市、一个企业,还是一场战争甚至一场比赛,因用人或对或错而造成结果截然相反的例子,比比皆是、举不胜举。
(二)反观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洛阳的发展历程,我们也不难看出——
选准用好一个干部,等于树起一面旗帜,就能够对广大干部起到积极的引导、示范和激励作用;选准用好一批干部,等于树起一片旗帜,就能够促进全市上下形成心齐、气顺、劲足的干事创业良好局面。
反之,选错用错一个干部特别是一个领导干部,就会使广大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受挫,就会使人民群众对党委和政府的信任度降低,就会使洛阳加快发展的步伐受到影响。
(三)如今,历史的车轮已滚滚驶入2011年。在向福民强市总体目标进军的雄壮鼓声中,在打好打赢“六场攻坚战”的嘹亮号声里,特别是在搞好市、县、乡党委换届的政治考卷上,我们必须回答好这样一个问题——
如何选和选什么样的人,才能确保洛阳实现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率先发展,才能确保“六场攻坚战”大获全胜,才能确保三级党委换届拿到高分?
这是一道必答题,也是一道必须答好的题。对于这个问题,市委书记毛万春明确指出了答案,那就是要“用好的作风选作风好的人”!
(四)“任贤必治,任不肖必乱。”用好的作风选作风好的人,必须坚持正确的选人原则,树立正确的用人导向。
这就要求我们,坚持“五重五不简单”的原则,真正把那些德才兼备、实绩突出、群众公认的干部选拔上来。
(五)“五重五不简单”,就是重群众公认,但不简单以票数取人;重“四化”方针,但不简单以年龄、文凭取人;重德才标准,但不简单以求全取人;重公开选拔,但不简单以考试取人;重干部资历,但不简单以任职年限取人。
“五重五不简单”,字里行间闪烁着“唯实”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光芒。这就要求我们,在干部选用的过程中,牢固树立“以干事为前提、凭干事用干部”的导向,让想干事、会干事、干成事、不出事的人受重用,让无所事事、不务正事、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人没市场,引导广大干部立足岗位认真谋事、扎实做事、干净处事、全力成事。
特别是当前,一定要把那些千方百计推动洛阳发展、想方设法造福洛阳人民,为我市实现福民强市总体目标、打好打赢“六场攻坚战”作出重要贡献的干部选拔上来。而对于那些庸、懒、散、软“四种顽症”表现突出的干部,不仅不能委以重任,还要严肃批评教育甚至严格追究处理。
(六)“为人择官者乱,为官择人者治。”用好的作风选作风好的人,必须落实工作流程,从机制上有效防止用人上的不正之风。
这个工作流程就是“两公一程序”,即领导出于公心、注重群众公认、严格选拔程序。
(七)选人用人皆为公。我们选用干部,是为了党和人民的事业,决不能“因私而废公”。因此,在干部选用上,要务必出于公心。
 
出于公心,就要坚持“五湖四海”,不搞亲亲疏疏,不划小圈子,真正在推进“福民强市”的具体实践中识别干部、选用干部,做到为公选人、公道选人,以推动科学发展“论英雄”。否则,有亲的就有疏的、有圈内的就有圈外的,“公道”二字就无从谈起。
出于公心,尤其不能在干部选用中塞“私货”、有“自留地”。如果由此所选用的干部“德薄而位尊,知小而谋大,力小而任重”,则犹如“细木撑大厦”,就可能会给我们的建设发展事业带来无法估量的后果。
出于公心,还必须加强领导干部的廉政建设,教育和引导各级领导干部切实过好权力关、金钱关、美色关、家庭关、人情关,始终保持一身正气,不为各种诱惑所动,自觉维护风清气正的用人环境。
(八)天地之间有杆秤,秤砣便是老百姓。
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干部干得好不好,群众最有发言权。群众评价一名干部,不是听他怎么说,而是看他怎么干;不是看他一时干得怎样,而是看他一直干得怎样。只有赢得群众广泛支持的干部,才是我们真正需要选用的干部。
实践证明,凭少数人选人,往往视野不宽;靠个人选人,常常失之于偏。由于领导干部识人的局限性和部分干部的两面性,仅靠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出于公心还不够,再出于公心也不一定能把一个干部完全看清、选准。
解决的办法,就是要特别注重社会各界的公认度,把干部推向群众,让社会各界来评判;就是要认真落实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把群众满意不满意、赞成不赞成作为选用干部的重要依据。
然而,当前一些地方和部门在干部选用中不认真地走群众路线,定调子、搞暗示、打招呼,使民主推荐在既定形式、圈定范围内进行,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推荐结果的科学性、真实性。这种方式要不得!
(九)“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干部选用工作的全过程,必须严格选拔程序,也就是要规规矩矩、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干部任用条例》的各项规定。
严格选拔程序,一个基本的原则就是公开透明。“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只有从制度上保证选人用人在阳光下运行,以公开促公正,才能切实解决“公论不公、民意失真”,“带病提拔、带病上岗”以及“对一把手监督制约乏力”等问题。我们坚信,“阳光选人”成常态之时,就是跑官要官禁绝之日!
(十)“为政必立善法,俾可以垂久而传远。”用好的作风选作风好的人,必须严肃铁的纪律,使人“知所不敢”、悬崖勒马。
严肃铁的纪律,要建立健全选人用人问责机制,对选人用人重大失察失误、严重用人不正之风等问题,坚持依法依规、从严从重查处。
严肃铁的纪律,要拓宽监督渠道、强化主动监督,把党内监督、法律监督、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等有机结合起来,把事前监督、事中监督、事后监督有机统一起来,形成长效监督机制。
严肃铁的纪律,当前最紧要的,是在即将进行的市、县、乡党委换届工作中,严格按照中央提出的“五个严禁、十七个不准和五个一律”的换届工作要求,对那些拉票贿选、买官卖官、跑官要官、违规用人、封官许愿以及违反规定程序选拔任用干部、突击提拔调整干部等违纪行为,一经查实,顶格追究。
(十一)“天下之政,非贤不理;天下之业,非贤不成。”
用好的作风选作风好的人,洛阳发展之所需,洛阳人民之所盼!
用好的作风选作风好的人,推进干部作风持续好转的检验标尺!
用好的作风选作风好的人,推动实现福民强市目标的根本保证!(洛平)
“作风硬,洛阳兴”系列评论之十:精神的力量是无穷的
(一)精神,一种强大而持久的力量,虽无形,但充盈天地,贯穿古今。
在上下五千年的中国历史册页中,正是有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中华民族才饱经沧桑而不亡,历尽磨难而新生,始终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特别是上个世纪以来,正是有了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大庆精神、雷锋精神、焦裕禄精神、特区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的薪火相传、不断光大,建党28年后新中国就宣告成立,建国51年后人民生活水平就总体上达到小康,改革开放32年后经济总量就跃居世界第二。
历史反复证明,精神力量的发挥可以弥补物质条件的不足。伟大的精神一旦和伟大的实践结合在一起,就会像火种一样迅速燎原于人们心中,产生排山倒海的力量,成为攻坚克难的关键,成为夺取胜利的保障。
(二)“欲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
千年帝都,几经兴废。正是有了洛阳人民不屈不挠、历挫弥坚的复兴精神,洛阳才一次次在废墟上重新崛起,且从来不曾在中国的版图上消失过。
“一五”时期,正是有了洛阳人民顽强拼搏、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被誉为“共和国长子”的7个国家重点建设项目才在洛阳拔地而起,奠定了古都雄厚的现代工业基础。
改革开放以后,正是有了洛阳人民海纳百川的包容精神和追求卓越的创新精神,才有了当前河南省副中心城市的地位,才有了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卫生城市等荣誉称号,才有了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风景优美的洛浦公园、高楼林立的洛阳新区……
这些精神,浸染着博大的中华民族精神;
这些精神,是世世代代洛阳人精、气、神的凝结;
这些精神,都是洛阳精神!
(三)洛阳精神,时刻流淌在河洛儿女的血液中,体现在河洛儿女的行动上。
建党90年来,仅洛阳籍和在洛阳牺牲的革命烈士就达3万多名,他们为了人民利益,前赴后继、赴汤蹈火,献出了宝贵生命;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好女儿”赵春娥、“基层干部的好榜样”杨岳、“全国公安机关爱民模范”李虹等先进人物在我市不断涌现。在他们身上,无不闪烁着洛阳精神的光芒
还有,中信重工的“云层之上”精神、洛阳石化的“精耕细作”精神……不同样是洛阳精神的写照吗?
洛阳精神,洛阳人共同的价值追求!
(四)当前,洛阳正处在重要的发展关口——
“十二五”发展形势逼人,中原经济区建设号角催人,福民强市总体目标亟待我们去奋力实现,“六场攻坚战”需要我们不折不扣地打好打赢…
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讲,“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前面的路还很长,也更艰难”。
“心弱则志衰,志衰则不达”。有什么样的精神,就会有什么样的工作,就会产生什么样的结果。在这种形势下,我们尤其需要洛阳精神的引领和支撑。
(五)市委书记毛万春指出,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西部地区的洛阳来讲,如果说,洛阳精神对广大群众我们更多的是在倡导的话,那么,对全市广大党员干部尤其是各级领导干部来说,就必须是基本要求了。
这就需要我们的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在推动洛阳发展、造福洛阳人民的征程中——
要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的坚韧毅力;
要有“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的豪迈气概;
要有“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的坚定决心;
要有“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无私情操;
要有“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的爱民情怀;
要有“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的强烈责任……
(六)“心中装着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全市广大党员干部尤其是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具备奉献精神。
只有具备无私奉献的精神,才会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政绩观,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高于一切的位置,常思为民之责,常戒非分之想,视名利淡于水,看事业重如山,自觉做到勤勉敬业、恪尽职守,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克己奉公、公而忘私。
只有具备无私奉献的精神,才会始终秉持“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胸怀和境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而不是半心半意甚至虚情假意,真正把基层、企业和群众的事当作自己家里的事去办,雷厉风行、立说立行,不断提高工作效率和标准。
但如今有些干部,不思奉献、不为奉献,只讲“兑现”,“庸、懒、散、软”,对工作挑肥拣瘦、拈轻怕重,有利就争、无利则推,特别是对群众和企业反映的问题,不是立即办、主动办,而是置若罔闻、推诿扯皮,甚至人为设置障碍、不给好处不办事,哪里还有半点“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奉献精神?这种不良作风必须纠正!
(七)“困难面前有责任,责任面前无困难”。全市广大党员干部尤其是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具备担当精神。
只有勇于担当,才能始终保持蓬勃向上的朝气、开拓进取的锐气、不畏艰险的勇气,才能凝聚人心、鼓舞士气、形成合力,于艰难中砥砺斗志、于困境中找到出路、于无望中创造可能、于努力中办成事情。
但如今有些干部,畏惧困难、回避矛盾、怕担风险,得过且过,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不求工作出彩、只求“官帽”不丢,思想上因循守旧、工作中墨守陈规,遇到问题上推下卸、遇到困难躲避退却、遇到风险止步不前。
对于这种不良作风,“药方”就是不断强化责任意识。要教育和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凡事多从洛阳发展大局出发,多想想自己肩头的责任,多察发展之需、多思发展之难、多谋发展之举、多办发展之事,真正做到责随职走、心随责走,全心、全责、全力地去推动工作、完成任务。
勇于担当,绝不是不讲科学、盲目蛮干。面对新的发展形势、发展任务、发展难题,必须牢固树立科学发展理念,凡事多在规律上找突破、在方法上求创新,做到敢担当、会担当,绝不能不担当、乱担当。
(八)“互相补台、好戏连台;互相拆台、一起垮台”。全市广大党员干部尤其是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具备团队精神。
大到一个国家,小到一个单位,大家团结一心、精诚合作,才能产生凝聚力、战斗力,才能破解难题、推动发展;反之,如果整体像一盘散沙,就算个人能力再强,工作也难出成效。
团队的力量之所以强大,是因为大家不是简单地聚在一起,而是相互协作构成一个紧密的整体,产生了“1+1>2”的系统效应。
但如今有些单位、有些干部,习惯于各吹各的号、各唱各的调,主动协作意识不强。特别是需要几个部门联合办理的事,主办部门不牵头、协办部门不配合、责任部门不主动,致使工作长期搁置,简单问题复杂化、小问题拖成大问题。这就是忽视团队精神的后果。
(九)“一人难挑千斤担,众人能移万座山”。
强化团队精神,必须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把本地本部门的工作放在全市的大局中来研究、来谋划、来推进,做到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既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又相互支持、密切配合;必须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努力形成干事创业的强大合力。
强化团队精神,必须抵制和纠正各种不和谐因素。无论是推进福民强市总体目标,还是打赢“六场攻坚战”,绝不允许“堡垒内的战斗”,绝不允许前方冲锋陷阵、流血挂彩,后方指手画脚、扰乱军心,更不允许说三道四、出现杂音。
(十)伟大的事业孕育伟大的精神,伟大的精神推进伟大的事业。
只要全市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率先垂范、身体力行洛阳精神尤其是奉献精神、担当精神、团队精神,就一定能带动全社会同频共振、勠力同心,就一定能推进福民强市总体目标的早日实现。
伟大的洛阳精神,始终与时代同行;
伟大的洛阳精神,始终与我们同行! (洛平)
“作风硬,洛阳兴”系列评论之十一:作风大转变 领导
(一)2011年,洛阳的“大考”之年。
“十二五”的大幕徐徐拉开,在全国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新一轮城市竞争之中,洛阳能否冲锋在前?
中原经济区建设的大船刚刚启锚,在兄弟城市纷纷卷起衣袖、准备大干一番的浓厚氛围之中,洛阳能否率先发展?
福民强市的大旗已经高高举起,在662万洛阳人民殷切期盼的目光之中,这一宏伟蓝图能否早日实现?
市委书记毛万春深刻指出,考取高分的关键,是用领导方式转变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二)“群雁高飞头雁领,头雁振翅雁群疾。”
加快领导方式转变,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在落实各项工作的过程中,各级领导干部要以过硬的作风,身先士卒、带头示范。
(三)领导干部所处的地位、所担负的职责,决定了他们提倡什么、反对什么、作风怎么样,往往能对广大干部群众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甚至能影响一个地方、一个单位的风气和发展。
事实反复证明,哪个地方、哪个单位的领导干部作风过硬,哪个地方、哪个单位就必然会形成强大的凝聚力,产生无坚不摧的战斗力;就必然会在事业发展上取得一个又一个进步,摘得一筐又一筐硕果;就必然会在人民群众中树立起良好的形象,取得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
“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领导干部的楷模”孔繁森、“人民的好公仆”牛玉儒……不都是作风过硬的领导干部的典型代表吗?
事实还反复证明,一些地方、一些单位存在的比较突出的作风问题,不少都是由领导干部自身作风不正而引起的。正所谓“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上梁不正下梁歪”。
试想,如果一个领导干部整天消极应付,其他同志还能积极进取吗?如果一个领导干部办事拖拉疲沓,其他同志还能雷厉风行吗?如果一个领导干部总是推三推四,其他同志还能认真负责吗?……
(四)“善禁者,先禁其身而后人。不善禁者,先禁人而后身。”
领导干部抓作风不能只抓别人不抓自己,也不能只说不做、言行不一,必须要率先垂范、身体力行。要求广大干部做到的,领导干部首先要做到;要求班子成员做到的,“一把手”首先要做到。
“正人先正己”,“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然而个别领导干部却习惯于对人不对己、严人不严己,表里不一、言不副实,台上台下两个形象、人前人后两种表现,讲起来头头是道,做起来另搞一套。
李瑞环同志讲,“你在台上讲人,人家在台下讲你,你讲的还管什么用?”其结果,于个人只能是自损形象,于集体只能是人心涣散。
(五)领导当示范,是全方位的示范。
不仅要在学习上当示范,而且要在实践上当示范;不仅要在工作上当示范,而且要在生活上当示范;不仅要在勤政上当示范,而且要在廉政上当示范;不仅要在八小时以内当示范,而且要在八小时以外当示范。
当前,面对汹涌澎湃的发展大潮,面对他人更快的发展步伐,面对我们发展中诸多的“拦路虎”、“绊脚石”,面对几十万的农村贫困人口、城市下岗职工,各级领导干部最紧要的,就是要当为民谋福的示范、推动发展的示范、锐意创新的示范、务实重干的示范、廉洁自律的示范。
(六)“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卧残阳。”领导当示范,就要当为民谋福的示范。
一个领导干部唯有常念民生之艰,才能力戒非分之想;唯有常思为民之责,才能弘扬勤政之风。否则,作为党的领导干部却不怀爱民之心、不谋为民之策、不办利民之事,就会极大地损害党风政风,而这本身也就是最严重的不正之风。
“心中为念农桑苦,耳里如闻饥冻声。”各级领导干部要切实摆正“官”与“民”的关系,把官帽子看得轻一点、把为民谋福看得重一点,时刻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时刻不忘民生、不违民意、不积民怨。对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焦点问题,能给予解决的要立即解决,需要协调沟通的也要承诺解决时限,多办得民意、暖民心的实事、好事,真正把群众的利益维护好、把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解决好。当前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是一定要千方百计、不折不扣地把市委、市政府确定的“十大福民实事”落到实处。
(七)国计民生,系于发展。领导当示范,就要当推动发展的示范。发展是解决洛阳所有问题的关键,也是解决洛阳所有问题的根本出路。特别是要奋力实现福民强市的目标,根本途径更要靠发展。而抓发展的意识强不强、思路对不对、方法多不多、力度大不大、成效好不好,直接体现着一名领导干部的作风状态。
当推动发展的示范,就要在成绩面前永不满足、在困难面前永不懈怠;就要认清发展形势,在正视问题中增强忧患、在破解难题中抢抓机遇;就要遵循发展规律,把握好发展思路和措施的持续与提升。当前,尤其是要处理好加快发展与加快发展方式转变的关系,坚决避免撇开发展谈转变、谈调整,切实做到在发展中转变、在转变中发展。
(八)“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领导当示范,就要当锐意创新的示范。
推动发展需要创新,解决难题更需要创新。唯有创新,才能打破各种条条框框的束缚、找到破解难题的办法,才能确保我们的发展之船闯激流、绕暗礁、越险滩,到达胜利的彼岸。
当锐意创新的示范,就必须同僵化保守作斗争,遇事多想想客观规律要求怎么做、事情本身需要怎么做、广大群众期望怎么做,少想想条条怎么定、上级怎么说、以前怎么搞、别人怎么弄,敢于担当、勇于担责。特别是对于我们发展中已经遇到和可能遇到的各种“瓶颈”问题,更要以锐意创新的“利刃”,一个又一个地攻克,不能前怕狼后怕虎,更不能只当“太平官”。
(九)“天下之事,贵在力行。”领导当示范,就要当务实重干的示范。
基层的干部群众最喜欢埋头苦干的“实干家”,最反感夸夸其谈的“空谈家”。只有力戒空谈、真抓实干,才能杜绝各种各样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才能赢得基层的信任,进而更好地带动干部作风的好转。
务实重干,必须坚决克服急功近利、浮躁冒进的思想和行为,培养聚精会神、雷厉风行、认真细致、亲历亲为的作风,少一些坐而论道、多一些求实求效,少一些空话套话无用话、多一些深化细化具体化。当前,特别是要结合“六场攻坚战”,一个问题一个问题地解决,一项工作一项工作地落实,确保战战打好、战战打赢。一定要铭记:一步实际行动,胜过一打纲领!
(十)“欲影正者端其表,欲下廉者先己身。”领导当示范,就要当廉洁自律的示范。
干部腐败问题,是广大干部群众最痛恨的问题。如果领导干部在廉政上出了问题,即便职务再高、功劳再大,也必为党纪国法所不容、为人民群众所抛弃。当廉洁自律的示范,必须始终牢记党的根本宗旨和先进性要求,切实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自觉抵制任何花样的“糖衣炮弹”的袭击,明辨是非、自省自警,不给别人一点行贿的由头,不给自己半点腐败的想头,做到薄礼面前慎微、盛情面前慎软、喜好面前慎谗,不义之财不伸手、灯红酒绿不迷眼。
(十一)“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
只要全市各级领导干部切实当好示范,就一定能带动干部队伍整体作风实现大转变。如此一来,经济发展环境怎么会不优化,工作中的“瓶颈”怎么会不破解,662万人民怎么会不拥护,洛阳怎么会不振兴? (洛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