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变领导方式学习资料 之四

2011-04-26

 
在转变中赢得大发展
——九论用领导方式转变加快发展方式转变
2011年01月21日 来源: 河南日报
 
何 平
(一)当2011年新春的阳光普照中原大地,又一次思想解放的大潮正激越澎湃,又一个加快发展的春天正向我们走来。
人勤春来早。今年是全面建设中原经济区的起步之年,也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全省人民意气风发,豪情满怀,在希望的田野上,精心描绘亮丽的春色。
(二)全面建设中原经济区,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河南探索”,是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的历史抉择。
伟大的实践需要科学的理论,蓝图的实现需要不懈的努力。省委书记卢展工提出的“用领导方式转变加快发展方式转变”,是建设中原经济区的切入点和有力抓手,是贯彻中央精神、符合河南实际的重大命题。
(三)何谓“发展方式”?就是在一定的发展阶段、一定的发展战略和一定的体制机制下,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法、途径和模式。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就是加快由传统的、旧的发展方式向科学的、现代的发展方式转变。
何谓“领导方式”?就是党实行领导、执掌政权的体制、机制、手段、方式以及领导者素质修养等的总称。转变领导方式,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要跟上中央步伐,真正肩负起加快转变的领导责任,在创新中提高领导水平。
(四)马克思主义认为,客观世界是不断发展的,人类的实践活动是不断发展的,人们的认识也是不断发展的。
历史车轮滚滚向前,客观世界变化万千。作为实践活动的引领者和推动者,领导干部的认识能否因时而变,施政能否顺势而为,直接关系党的领导是否科学有效,直接关系党和人民事业的兴衰成败。
(五)变则通,通则久。
当今时代,国家和地区之间日益激烈的竞争,时刻考验着执政党的领导力。在我们这个十几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党在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肩负任务的艰巨性、复杂性、繁重性世所罕见。
探索规律的脚步从未停歇,追寻真理的目光始终执著。
从强调“加快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到“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再到“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我们对发展的认识越来越全面,对发展方式的理解越来越深刻。
从提出“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到“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自身建设”,再到“提高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能力,增强驾驭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和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我们始终把提高领导能力放在突出位置,牢牢把握发展的主动权。
(六)面对世情、国情、党情的巨大变化,胡锦涛总书记深刻指出,党的领导干部要在理论联系实际上走在前面,带头探索回答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增强工作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
(七)发展的航船需要依靠理论的灯塔抵达彼岸,思想的翅膀总是借助实践的长风高高飞翔。
“用领导方式转变加快发展方式转变”,这一富含时代新意的命题,是中原经济区建设土壤里孕育出的思想果实,是加快发展方式转变中提炼出的智慧结晶。它在开启我们思想解放大门,找准加快转变、科学发展着力点的同时,也丰富了对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规律的具体认识。
(八)卢展工同志指出,“讲转变,首先要从党委、政府和领导干部转变开始,思考自己怎么转、怎么做”,他进一步强调,“发展目的必须明确”、“头脑清醒至关重要”、“正确思路应当持续”、“方式方法亟待改进”。
讲发展,更要讲发展方式;讲发展方式,必须讲领导方式——层层抽丝剥茧,我们的思路才能豁然开朗,问题的关键才能清晰可辨。
布一子而活全盘,牵一发而动全身。
转变发展方式的征程上不仅有铺满鲜花的大道坦途,更有布满荆棘的岔口迷路。消费、投资、出口“三驾马车”需要协调发展,一、二、三产业需要合理带动,持续与提升、速度与质量、增长与效益、发展与民生、经济与环境等,统统纳入决策者的视野,时时考验着驾驭者的本领。
(九)发展方式的新变化,对领导方式的转变提出了新的迫切要求。
反观现状,我们清醒地看到,一些领导干部在领导方式上还存在着种种的不适应、不协调,有的思想观念、体制机制甚至还停留在计划经济时代,很多消极的、落后的、陈旧的方式依然存在,成为前进路上的“绊脚石”、“拦路虎”。
转变领导方式,与“机遇”、“忧患”、“规律”、“大局”、“创新”、“责任”、“求实”、“为民”八个关键词息息相关。每个领导干部都要认真想一想——
如果没有敏锐的机遇意识,怎么能够抢占发展的先机?
如果没有深沉的忧患意识,怎么能够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
如果没有对规律的准确把握,怎么能够适应发展的新要求?
如果不能站位全局,怎么能够视野高远、大有作为?
如果不讲锐意创新,怎么能够与时俱进、动力澎湃?
如果没有强烈的责任感,怎么能够责随职走、心随责走?
如果没有求实求效的作风,怎么能够把美好蓝图化为现实?
如果没有发展为民的坚定理念,又怎么能够团结带领全省人民走上富民强省的康庄大道?
(十)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关键就在于加快领导方式转变。
领导方式转变与发展方式转变如车之两毂、鸟之两翼,领导方式转变是发展方式转变的前提和保障,发展方式转变是领导方式转变的基础和目的,两者密不可分、相辅相成,有机统一于建设中原经济区的实践。要转变、转快、转好发展方式,必须首先转变、转快、转好领导方式。
(十一)在“机遇”、“忧患”、“规律”、“大局”、“创新”、“责任”、“求实”、“为民”八个方面着力,实现“八个转变”,是建设中原经济区的当务之急,是领导方式转变的现实选择。
“八个转变”既包括领导干部的思想观念、素质能力,又涵盖了工作作风、方式方法、体制机制等方方面面。“八个转变”互为依存,互相促进,互相激发,相得益彰,其核心就是发展和为民。紧紧抓住发展不放,牢牢坚持为民不松,把两者统一起来,就抓住了领导方式转变的核心。
实现“八个转变”,就是要在认识上、思路上、意识上、作风上、情感上、方法上来一次彻底的转变,归根到底,领导干部要把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真正转到人民群众的立场上来,转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大方向上来,转党风、促政风、带民风,进而形成推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强大精神动力。
(十二)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加快中原崛起、河南振兴的盛世伟业向我们发出了春天的邀请,“用领导方式转变加快发展方式转变”,为我们一展才华、大显身手提供了纵横驰骋的大舞台。各级领导干部要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练就建设中原经济区的过硬本领,在领导力的提升上来一次新的飞跃——
转变领导方式,就要不断增强抢抓机遇、应对挑战的洞察力;
转变领导方式,就要不断增强驾驭全局、统筹协调的掌控力;
转变领导方式,就要不断增强遵循规律、实事求是的运作力;
转变领导方式,就要不断增强从容清醒、化危为机的应对力;
转变领导方式,就要不断增强敢想敢干、锐意进取的创新力;
转变领导方式,就要不断增强实干为先、求实求效的执行力;
转变领导方式,就要不断增强恪尽职守、忠诚履责的向心力;
转变领导方式,就要不断增强发展为民、团结奋进的凝聚力。
(十三)开启全面建设中原经济区的大幕,河南发展的“春天交响曲”已经奏响。听从指挥、把握节奏,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倾情投入、完美绽放……我们才能传递出生机勃勃、万紫千红的“春之韵”,才能迸发出热烈奔放、万物争荣的“春之声”,才能飞扬起活力无限、气象万千的“春之魂”。
(十四)转变领导方式,是转变发展方式的必然,是亿万人民群众的期盼。转变、转快、转好领导方式,就要处理好四个关系。
(十五)要处理好工作方式与工作方法的关系。
工作方式包括观念、思路、作风等多方面内容,工作方法则是解决问题的具体手段。那些“行政命令式”、“家长式”、“包办式”、“运动式”等工作方式,不能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的需要,必须彻底转变,否则,就会出现“拉闸限电”、“文山会海”、“一言堂”、“一刀切”、“大呼隆”等陈旧落伍、简单粗放的做法。
工作方法是工作方式的实践途径。方法正确、手段得当,工作就能顺利推进,反之就会事倍功半。坚持“三具两基一抓手”的工作方法,中原经济区建设的各项任务就能迅速得到落实、真正见到成效。
(十六)要处理好转变与持续的关系。
转变领导方式,转的是不适应科学发展观要求、不适应中原经济区建设需要的观念和做法,切实把领导方式转到发展为民、求实求效上来。
转变不是简单的抛弃,不是否定过去的一切,而是要遵循发展规律,在持续中转变,在转变中持续。“三化协调、科学发展”的正确道路,“愚公移山精神”、“焦裕禄精神”、“红旗渠精神”、“三平”精神等优良传统,都是我们的宝贵财富,都需要在中原经济区建设的伟大实践中一以贯之地持续下去,发扬光大。
还要看到,用领导方式转变加快发展方式转变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要充分认识转变的长期性、艰巨性、紧迫性,真正做到发展不松懈,转变不停步,加快转变、持续转变。
(十七)要处理好个人修养与制度建设的关系。
加强个人修养是领导方式转变的重要内容。优良的个人修养不是与生俱来的,需要有一个不断学习、修行、磨炼、提升的过程。“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省也”,要通过领导方式的转变,实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的要求,在工作实践中自觉做到慎初、慎微、慎独、慎友、慎权。
加强领导干部的个人修养绝不是实行“人治”。要建立行之有效、周密严谨的决策、执行、评价、监督、激励机制,特别是在选人用人上,要坚持好“五重五不简单”,为领导方式的法制化、民主化、程序化、科学化提供坚强的制度保障。
(十八)要处理好领导与群众的关系。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历史活动是群众的事业”。群众路线是我们党一切工作的根本路线。领导不是万能的,领导者的正确决策和举措只能来源于人民群众的实践,否则,无论多么高明的领导者,一旦脱离人民群众的实践,他的智慧就会枯竭,工作必然失误。
一切权力属于人民,领导干部手中的权力只能用于为人民服务,而不能以权谋私。要想依靠人民,首先为了人民。领导干部要经常想想群众在自己心里是什么位置,自己在群众心里是什么形象,正确处理权力与义务、对上负责与对下负责、部门利益与集体利益等关系。
中原经济区是为亿万人民群众谋福祉的伟大事业,也需要无数普普通通、踏踏实实、不畏艰难、侠肝义胆的河南人投身其中,我们要充分调动蕴藏其中的无穷智慧,上下同心,众志成城,汇聚成推动发展进步的强大合力。
(十九)跨越历史沧桑,中华民族的精神高地从来不缺乏砥砺奋进的伟大力量。
岁月峥嵘,几多春秋。我们被“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不屈精神所感动,被“大风起兮云飞扬”的浩然长歌所震撼,被“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远大抱负所激励。
心手相牵,薪火相传。秉承民族精神的血脉,高扬时代精神的旗帜,亿万中原儿女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就一定能够创造新的辉煌,谱写新的华章。
(二十)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当我们推开“十二五”发展的大门,站在全面建设中原经济区的起跑线上,可曾感到肩上的压力、背负的希望?
一场新的“大考”已经开始,我们付出所有的智慧和辛勤的汗水,都为了追求那份永不放弃的光荣与梦想。
春风浩荡,春意融融,春光无限。
让我们张开双臂,拥抱中原崛起新的春天。
 
发展的必然 时代的抉择
——谈加快我省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2010年04月16日 来源: 河南日报
(一)随着时间的推移,很多事情才能看得更清楚。
在度过国际金融危机最初的疾风骤雨之后,危机带给人们的震撼和阵痛渐行渐远。此时回过头来看,就像拿了一把“放大镜”,透过它,很多问题的症结一目了然;抬头看今后的路,也仿佛多了一架“望远镜”,哪里有急流险滩、怎样能峰回路转,无疑有了更清晰的判断。
这场历史罕见的危机逼着我们苦苦思索,推着我们迅速行动,“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我们不能再有丝毫犹疑和裹足不前。
(二)仔细研读中央关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论述,就会发现,从2007年党的十七大报告,到今年2月中央召开的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改成了“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看似简单的词序转换,却透出强调重点的变化: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关键是要在“加快”上下工夫、见实效。中央的急迫溢于言表,决心展露无遗。
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正在成为全国上下的共识。在我省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学员们反响热烈,议论风生。会上会下,场内场外,大家传递的是一个共同的心声: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等不起,慢不得,坐不住,我们必须掏实劲,出真招,求实效。
(三)从一般意义上讲,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转的是经济发展的方法、途径和模式,强调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这“三大转变”,表明我们对经济发展的认识再次有了质的跃升,不再是目光只紧盯在GDP上,而是树立起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理念,把速度与质量、增长与效益、内需与外需、发展与民生、经济与环境等,都纳入了发展的视野。
在世情、国情发生重大变化的今天,只有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我们的发展质量才会越来越高、发展空间才会越来越大、发展道路才会越走越宽广。
(四)作为全国第五大经济体的河南,作为全国第一人口大省的河南,在近年来的发展竞争中,我们有着许多可圈可点的自豪。但是凝神反思,我们面对的问题更多,遇到的困难更大,发展的任务更繁重。从根本上看,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关乎一亿河南人民的福祉,关乎中原崛起、河南振兴的美好未来。我们必须找准定位,看清问题,发挥优势,攻克难关。
(五)有一个现象很值得警醒:2009年,我省人均生产总值已近3000美元,按照世界银行的划分标准,我们的一只脚已经跨过了中等收入地区的门槛,但为什么在实际生活中,普通人对此感受却并不十分明显?
说到底,是我们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比较低,大多数产业居于产业链的前端和价值链的低端,很多产品附加值低,尽管卖了很多,但挣得却不多。
打开我省主要工业产品目录,最能代表“河南制造”的不是软件、手机、汽车,而是原煤、水泥、铝锭。以能源、原材料工业为主的资源性产业,占我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70%。“粗、低、重、耗”产品过多,既污染了环境,还把更多的利润拱手相让,无异于“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柴米油盐酱醋茶,衣食住行教医保,老百姓生活中的很多大事,让人感觉并不轻松……公共服务能力弱,改善民生还有很多文章可做,还有更长的路要走。
(六)其实,这样的尴尬在我省还有很多。
一说到经济总量,我们就颇为自豪;而一说到人均水平,又倍感压力。一说到河南农业,我们就为“天下粮仓”的赞誉而欣慰;而一说到现代农业,近乎40%的耕地“望天收”、农业规模化产业化水平低的现实,就让我们心里沉甸甸的。一说到“河南制造”,我们如数家珍,能列出一串名单;而一说到“河南创造”,却往往乏善可陈,让人底气不足……
归根到底四句话——钱从哪里来?人往哪里去?粮食怎么保?民生怎么办?
“经济发展与经济增长并不完全一致,我们要避免‘有增长而无发展’,避免‘无业的增长’、‘无情的增长’、‘无未来的增长’、‘无根的增长’。”在刚刚结束的全省主要领导干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专题研讨班上,省委书记卢展工谆谆告诫。
(七)我省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这些矛盾和问题,已经成为“绊马索”、“拦路虎”。
经济发展有其自身规律。在工业化开始时,由于比较成本优势突出,依靠劳动力、资源、投资所带来的边际收益是上升的。所以,尽管当时的发展方式比较粗放,依然能带来经济的快速发展。可是,经济学中的一条“魔律”终究是要起作用的:劳动力、资源等生产要素都不能作为长期的无限的经济增长手段,连续投入同一要素所带来的收益增量是递减的。
随着工业化发展到一定阶段,我们逐渐感到,河南的“人口红利”不会一直持续,原先的比较成本优势也会慢慢丧失,靠土地、资源等拉动经济的边际收益越来越难以提高。
历史罕见的国际金融危机,进一步暴露了我省的“软肋”,发展、人口、资源、环境、民生……这些叠加在一起的关键词,向人们传递出一个个强烈的信号:
依靠传统的发展方式,河南不可能完成现代化的进程。不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资源难以为继,环境难以为继,民生难以为继,发展难以为继,我省好的趋势、好的态势、好的气势也难以为继。
(八)历史唯物主义告诉我们:未来的答案,往往隐藏在历史和现实之中。只有准确把握时代的特征与本质,才有资格挺立潮头、水击千里。
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我们的优势显而易见:
河南地处中原,承东启西,连南贯北,得天独厚的区位有利于优化产业结构;
历史文化厚重,是血脉之根、文化之源、精神之魂。把文化的内涵融入经济发展之中,有利于实现更高层次的发展;
近亿人口,储藏着巨大的人力资源,蕴含着广阔的消费市场,有利于扩大内需,为经济发展注入持久动力;
粮食产储量大,以粮食为主要原料的食品工业结构较为合理,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供了有利条件;
“重心”低,转起弯来反而容易。作为后发展地区,可以借鉴先进地区的发展经验,实现“弯道超车”。尤其是面对新兴产业发展大潮,我们和先进地区基本上处在同一个起跑线上,谁能抢先一步,就能占领经济发展新的制高点;
新时期中原儿女“平凡之中的伟大追求、平静之中的满腔热血、平常之中的极强烈责任感”,成为推动中原崛起的精神动力;普普通通的河南人、踏踏实实的河南人、不畏艰难的河南人、侠肝义胆的河南人,是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实现中原崛起的坚实力量和有力保证。
(九)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我们的机遇十分难得:国家实施加快中部崛起的战略,如火如荼,持续推进;保障粮食安全,国家粮食战略工程河南核心区建设,紧锣密鼓,有序展开;国家实施扩大内需战略,我省作为内陆大省、人口大省空间和潜力巨大;国际金融危机,是落后生产力之危,是先进生产力之机,是传统发展模式之危,是科学发展模式之机,其所形成的倒逼机制,有利于我们调结构、促转型,打造新的增长引擎。
(十)优势摆在那里,机遇就在眼前,只要我们充分认清这些有利条件,找准用好这些独特优势,上下一心,坚定信念,始终坚持“重在持续、重在提升、重在统筹、重在为民”,就一定能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走出一条具有河南特色、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中原崛起之路。
这是发展的必然,这是时代的抉择!
(十一)一场关乎河南未来的重大变革已经到来,一项纷繁浩大的艰巨任务刻不容缓,加快我省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号角声声可闻,我们需要做的,就是——
提升认识求加快转变,坚持发展求加快转变,重在持续求加快转变,突出创新求加快转变,统筹协调求加快转变,有效运作求加快转变。
一个字,干!
(十二)提升认识求加快转变。
思想解放是“总开关”,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首先要解决的就是人的“头脑”问题。观念能不能转变、思路能不能拓展、头脑是不是清醒至关重要。
“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最大的障碍就是一些干部思想认识上的不理解、不到位。有的不想转,总觉得现在的小日子过得挺好,缺乏危机感,更缺乏转变的积极性主动性,不同程度地存在“等等再说、看看再议”的心态。有的不敢转,担心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会影响GDP增速,担心触动深层次矛盾,担心“转不动、转不顺、转不开”。有的不会转,把加快转变简单地理解为喊喊口号、发发文件,刮一阵风后就束之高阁,或者跳不出旧有思维方式,想不出新办法,拿不出新举措,走不出新路子。
解决这些问题,就要把思想认识统一到中央和省委的精神上来,学深吃透,认识到位,把驾驭市场经济的本领长上去,把谋划发展、推动发展的水平提上来;就要看到加快转变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彻底摈弃消极被动和坐等观望思想,真正树立起责任感、紧迫感;就要坚持正确的世界观、发展观、政绩观,勇于探索,敢于实践,做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
(十三)坚持发展求加快转变。
发展是解决河南所有问题的根本出路,保持较快发展速度,做大经济“蛋糕”始终是我们面临的首要任务。不发展不行,发展慢了也不行,发展的基础一旦出了问题,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在新的投资和增量上,一定要注意质的扩张。说一千道一万,发展才是河南最大的省情。发展为大,发展为重,发展为先,这是我们在前进道路上总结出的最可宝贵的经验。
发展和转变,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不是一道“单项选择题”,一讲转变就不讲发展,一讲发展就不讲转变,任何把转变与发展对立起来、割裂开来的观点,都是极端错误和有害的。只有努力做到在发展中转变,在转变中发展,发展转变“两不误、两促进”,才能走上科学发展的康庄大道。
(十四)重在持续求加快转变。
转变并不意味着我们以前走的路子是错的,恰恰相反,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近年来,河南立足省情,走出了一条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产为代价,“三化”协调、推进科学发展、中原崛起的新路子。思路太多是不成熟的表现,思路多变是急功近利的表现。在编制“十二五”规划、推进中原崛起的进程中,持续这些年来我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好思路、好经验、好举措。
加快转变既是一场攻坚战,更是一场持久战,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充分认识到它的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持续加快转变的力度和韧劲,不动摇,不懈怠,不刮风,不呼隆,不折腾,一根红线穿到底,一张蓝图绘到底,始终保持思路和行动上的连贯性,确保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持续推进。
(十五)突出创新求加快转变。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库兹涅茨认为,经济发展阶段越高,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越大,技术进步不会出现边际收益递减。创新,促成了一些国家和地区风起云涌的发展历程。
创新意识弱,创新能力差,创新体系不完备,已经成为加快我省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必须突破的“瓶颈”和“关隘”。只有大力推进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创新,才能为加快转变提供强大动力。
就河南的现状而言,单靠自身的科研力量,完成全部的原始创新不现实,要善于“借梯登高”、“借灯生光”、“借脑生财”,更加注重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向创新要效益,向创新要市场,向创新要出路,向创新要活力,真正让传统产业强起来,让新兴产业兴起来。
在体制机制创新中,完善政绩考核评价体系非常重要。我们要摈弃“唯GDP论英雄”,不断拓展发展评价体系的内涵,让经济结构是否优化、自主创新水平是否提高、收入分配是否合理、人民生活是否改善、生态环境是否得到有效保护等,成为衡量加快转变效果的硬指标、硬任务,引导广大干部既要对河南的今天负责,更要对河南的未来负责。
(十六)统筹协调求加快转变。
据统计测算,我省城镇化率每提高1个百分点,可带动GDP增长1.3%、居民消费增长1.2%,同时可以相应带动就业增长、民生改善。经济越发展,经济、社会、文化之间的关联程度就越高。但在一些人的头脑中,经济建设和社会建设、文化建设、生态保护、民生改善等是两码事,而不是把它们看作一架钢琴上的黑白键。片面的、孤立的、机械的“指法”,弹奏不出和谐的乐章。
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经济发展才能真正融入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各方面的力量,才能进入更高的发展阶段;统筹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让老百姓得到更多实惠,才能更好地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统筹“三化”进程,使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成为有机的整体,才能实现共同发展、协调发展;统筹中心城市和县域经济发展,高昂起“龙头”,带动形成“一百单八将闹中原”的局面,才能实现区域平衡发展;统筹经济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才能使“富裕中原”同时也是“绿色中原”、“宜居中原”。
(十七)有效运作求加快转变。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有效运作,就是要把具体的科学谋划、科学操作、科学决策落到实处,变为实效,取得实绩。
图纸规划得再好,如果不去施工,永远建不成高楼大厦。加快转变,不仅是说的问题,更是做的问题。要立足于学,吃透精神,学习好经验好做法;要立足于做,想好了再说,说了就要做,做了就做好;要立足于实,从实际出发,求实务实;要立足于效,强化效益、效率、效能、效果,在效上见转,在效上见调,在效上见快,在效上见好。
实干是真功夫,落实是真本事。做任何事情,一具体就突破,一具体就深入,一具体就落实,要切实抓好基层、打好基础,把实施项目带动作为抓手,围绕项目建设形成合力。
(十八)大政方针确定之后,干部是决定因素。加快转变,离不开干部管理方式的转变。要充分发挥干部的骨干作用,调动起干部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就要认真解决“选人怎么选、看人怎么看、管人怎么管”的问题。
选人怎么选?要做到“五重五不简单”,注意选拔那些作风扎实、工作踏实、注重实效、干事干净的干部。看人怎么看?关键要看对党和人民是不是忠诚,能不能责随职走、心随责走,能不能很好地完成党的中心任务。管人怎么管?要靠体制机制管人,在平时既要严格管理,又要关心爱护,对基层干部多理解、多帮助、多支持、多担待,保护爱护真正干事的人、坚持原则的人、刚直不阿的人、不跑不找的人。
(十九)登高望远,能否抢先布局,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让我们的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将决定下一个十年、二十年中原的“大模样”。
在新一轮经济复苏中,全国各地争相补短板、调结构、促转型,关键时刻,我们必须树立“慢进即退、慢转即退”的紧迫感,形成“早转早主动,早转早得益,早转多得益”的共识,乘势而上,顺势而为,早走一步,抢占先机,真正做到在“加快”上下功夫,在“转变”上动真格,在“发展”上见成效。
(二十)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要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不仅仅是个单纯的经济问题,而是与社会事业、民生改善息息相关。
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最终要落实在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上,落实在改善民生上,落实在社会和谐上。群众是不是拥护,群众是不是满意,群众是不是得到了实惠,是检验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成功与否的根本标准。
群众说好,才是真正的好。
(二十一)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中原崛起、河南振兴的必然要求和希望所在。只要全省上下同心同德、求真务实、锐意进取、扎实奋斗,就一定能够不负胡锦涛总书记对我们的殷殷重托:在继续解放思想上迈出新步伐,在坚持改革开放上实现新突破,在推动科学发展上取得新进展,在促进社会和谐上见到新成效。
(二十二)马克思说:最先朝气蓬勃地投入新生活的人,他们的命运是令人羡慕的。
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一场影响深远的伟大实践,是当代河南最朝气蓬勃的事业,必将为我们铺开一幅生动壮阔的新画卷。
让我们迅速行动起来!(何平)
 
 
在全市转变领导方式动员会议上的讲话
毛万春
(2011年2月12日)
 
同志们:
现在,我们召开全市转变领导方式动员会议。去年6月3日,《人民日报》刊发了省委卢展工书记《用领导方式转变加快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理论文章。围绕这篇重要文章,《河南日报》连续刊发了9篇署名“何平”的系列政论文章,从机遇、忧患、规律、大局、创新、责任、求实、为民等方面,进行了全面阐述和深刻解读,在全省上下引起了强烈反响和广泛好评。为进一步做好全省的学习宣传工作,省委决定将这9篇文章集结成集,并用卢书记的理论文章作序,印发全省干部学习宣传。昨天,省委办公厅下发通知,要求迅速学习贯彻,我们今天的会议就是贯彻省委通知要求,进行全市学习活动的动员部署。在正月初七的环境创优年动员大会上,我已经进行了全面部署,尤其是我讲话的第三大部分讲的就是领导方式转变的问题。下面,我用10分钟再强调三句话。
第一句话,如何深化认识。我们说,科学发展和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十二五”的主题、主线;我们说,围绕中原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我们要努力当好“三化”协调发展示范市,突出打造“老工业基地转型振兴和河洛文化传承”两大品牌,这是机遇、更是担当;我们说,“福民强市”是总体目标,“两个高于、两个确保”是具体内容,尤其是今年的“六场攻坚战”,要看认识统一、更看实际效果。而所有这一切,都要靠我们环境创优。所以,我们提出今年是“环境创优年”,更要靠作风保障。所以,我们讲 “作风硬、洛阳兴”。而在这里面,我们领导干部扮演什么角色呢?尤其是如何靠自身能力的提升来引领作风、领导发展呢?如何真抓实干、真造环境、真转作风呢?如何更加主动、更加自觉呢?这就需要我们靠思想认识的真正转变实现领导方式的真正转变,这就是领导方式转变的全部意义。
第二句话,如何深入学习。这里关键要抓好四个“一”。第一,要“带好一个头”。各级党委中心组最近要把卢书记的文章和“何平九论”作为专题进行学习,要真正静下心来、原汁原味学讲话,仔细品味、反复研读悟真谛,注重自学的质量和效果。第二,要“上好一堂课”。就是各级党校和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组织的各种培训班、短训班等,都要把学习卢书记的文章和“何平九论”作为第一堂大课,并把学习成效作为衡量学员是否结业的一个重要标准。第三,要“搞好一个结合”。全市党员干部都要把卢书记的文章和“何平九论” 作为贯穿全年的一条红线来学习,与初七全市“环境创优年”动员大会精神结合起来,与“环境创优年”的四个阶段结合起来,把转变领导方式作为干部作风转变的“牛鼻子”。第四,要“营造一个氛围”。各级新闻媒体要通过集中报道、开设专题专栏等形式,及时宣传各地各部门学习贯彻落实的好做法、好经验,营造学习贯彻落实的浓厚氛围,把学习活动不断引向深入。
第三句话,如何求实求效。就是要围绕福民强市总体目标和今年的“六场攻坚战”,以工作的实效来检验领导方式转变的效果。尤其要牢记十个关键词来转领导方式。哪十个关键词呢?一是,靠解放思想这个总开关来转领导方式;二是,靠机遇千载难逢的紧迫感来转领导方式;三是,靠保持忧患与清醒、当好发展的明白人来转领导方式;四是,靠一切按客观规律办事,尤其是用好群众满意规律、市场经济规律这两大规律来转领导方式;五是,靠站位全局、围绕中心、才能更有作为来转领导方式;六是,靠一切从实际出发、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激发无限活力来转领导方式;七是,靠责任重于泰山来转领导方式;八是,靠不说空话、多干实事来转领导方式;九是,靠“只有拥有群众,才能拥有一切”的观念来转领导方式;十是,靠“以科学发展论英雄”的标准来转领导方式。
下面,我先领着大家一起学习一下卢书记的文章。题目是“用领导方式转变加快发展方式转变”。 
破解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根本途径在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加快转变讲起来很简单,做起来不容易。讲转变,首先要从党委、政府和领导干部转变开始,思考自己怎么转、怎么做。 
发展目的必须明确。发展为了什么?以人为本、为民惠民。为民不是一句空话,需要我们在具体的发展实践中体现对人民负责。比如,领导干部比较关注GDP,但老百姓不太关心;领导干部比较关心产值,甚至少数人认为环境、资源问题可以放一下,但老百姓却不赞成。个别干部比较喜欢拍脑袋、大呼隆、一风吹、一刀切,一会儿一个思路、一会儿一个战略,但基层干部怎么想?老百姓怎么想?有多少东西老百姓能够记得住?所以,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有关的问题,正是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需要认真研究和加以解决的问题。
头脑清醒至关重要。一方面,要清醒认识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群众可以多看成绩、多看好的一面,领导干部则要更多地看问题、看不足,更多地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现在个别地方好像颠倒过来了,一些领导干部经常看到成绩,自己说自己做得很好;而群众经常看到存在问题,对所谓的政绩不一定认可。另一方面,要清醒认识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按照中央部署结合河南实际有序、持续地推动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始终持续加快转变的力度和韧劲,做到不动摇、不懈怠、不刮风、不呼隆、不折腾。
正确思路应当持续。河南这些年来一直在走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为代价,“三化”协调推进科学发展、中原崛起的新路子。实践证明这条路子是正确的,正确的思路就要坚定地往前推进。思路太多是不成熟的表现,思路多变是急功近利的表现,思路不持续会使基层无所适从,难以统一思想、形成合力。要坚持重基础、重集思广益、重科学决策,始终围绕中原崛起、河南振兴、“三化”协调发展、推进“两大跨越”等战略方针来研究,以思路的持续确保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持续推进。
方式方法亟待改进。我国已经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现在的关键是宏观调控、中微观管理以及具体运行机制要跟上,切实体现尊重市场主体,体现尊重规律,体现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劳动、尊重创造。从领导层面来讲,要讲究有所为有所不为。现在有些事情,“为”就是“不为”,做了很多事情,没有起作用甚至起了副作用,做了等于没做;“不为”就是“为”,很多事情尊重规律、不去干预不去做,反而会收到很好的效果。要多在运作上下功夫,坚持“三具两基一抓手”,使中央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决策部署得到落实、见到实效。“三具”,就是做任何事情一具体就突破、一具体就深入、一具体就落实;“两基”,就是切实抓好基层、打好基础,这项工作很重要,是最难的,也是最需要持续、最需要韧劲的;“一抓手”,就是把实施项目带动作为抓手,围绕项目建设形成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合力。
总之,领导干部要跟上中央决策的步伐、适应加快转变的要求,认真研究转变政府职能、转变领导方式、转变工作方法的问题,做到谋划多一点、服务多一点、创造条件多一点、依法依规多一点、求实求效多一点,真正肩负起加快转变的领导责任,在创新中提高领导水平。
“何平九论”已经在河南日报全文刊发,请大家随后组织学习,我说一下标题,第一篇《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机遇在哪里》,第二篇《忧患是发展的清醒剂》,第三篇《一切按客观规律办》,第四篇《站位全局才能大有作为》,第五篇《创新激发无限活力》,第六篇《责任重于泰山》,第七篇《不说空话多干实事》,第八篇《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第九篇《在转变中赢得大发展》
同志们,今天的会议既是我们转变领导方式的动员会,也是我与同志们共同学习领导方式转变的第一课。我相信,只要我们真学、真信、真懂、真用、真干,我们就一定能够靠领导方式转变来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靠经济发展方式的加快转变来推动洛阳经济社会加快发展、跨越发展。
 
 
 
作风硬  洛阳兴
——在全市2011“环境创优年”动员大会上的讲话
 
毛万春
(2011年2月9日)
 
同志们:
我今天讲话的题目是:“作风硬,洛阳兴”。为什么这么讲呢?是因为作风建设历来是我们党攻坚克难的“传家宝”。回顾历史,我们共产党的“小米加步枪”为什么能够战胜国民党的“飞机加大炮”?靠的就是 “延安作风”打败了 “南京作风”;上世纪70年代后期我国经济“濒临崩溃的边缘”,为什么仅仅经过32年时间就跃居世界第二?靠的就是敢闯、敢试、敢冒的作风杀出了一条改革开放的“血路”,这就是作风建设的特殊重要性。对当前的洛阳来讲,作风建设不仅关系到洛阳2011年的目标能不能全面完成、“十二五”的规划能不能顺利实现,更关系到在中原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运作层面后洛阳能不能有更大担当、更大作为。这就是市委、市政府在春节后第一天就召开 “环境创优年”动员大会、并把干部作风转变作为核心内容的根本原因所在。
随后,郭市长还要安排部署第一季度及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牡丹文化节筹备、国家文明城创建等工作,请大家用“环境创优年”的标准一并抓好落实。下面,根据市委常委会研究的意见,我讲三个问题。
第一个大问题:为什么要抓作风?
原因主要有三条。第一,抓作风是当前形势的需要。从国际形势看,金融危机已经两年多时间,世界经济进入了“后危机时期”。这个时期最大的特点是:一方面,受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一些国家或经济体受到重创;另一方面,许多国家利用金融危机形成的倒逼机制化危为机、危中求机,特别是在新能源、新材料、信息化等领域实现了技术革命、产业升级的重大突破,从而又抢占了发展的先机。从国内形势看,今年,国家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促使各地以壮士断腕和“置于死地而后生”的决心,围绕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这条主线,通过加快结构调整、经济转型进而实现率先发展、跨越发展的势头更加强劲。从河南形势看,前不久,温家宝总理视察我省时对中原经济区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中原经济区已经上升到国家战略的运作层面。洛阳如何抓住这个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乘势而上、加快融入,实现更大的担当?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我们提出,要“努力当好一个示范”,就是根据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战略定位,按照我市“一中心五组团四支撑”的总体发展布局,靠新型工业化、特色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先行先试,来做大、做强、做优自己,进而呼应周边、联动发展,形成中原经济区“三化”协调发展的洛阳示范板块。我们还提出,要“突出打造两大品牌”:第一个是依托“一五”期间国家布局在洛阳的7个重大工业项目和历年来打下的较为雄厚的工业基础,靠全面创新、产业升级实现老工业基地振兴,这要成为洛阳的一个品牌;第二个是依托洛阳作为十三朝古都、河洛文化源头的特色和优势,靠河洛文化的传承来打造“国际文化旅游名城”,这要成为洛阳的另一个品牌。春节前夕,省委卢展工书记来洛阳考察慰问时,对洛阳要在中原经济区中“努力当好一个示范、突出打造两个品牌” 的定位和思路给予了充分肯定并寄予厚望。但是,所有这一切要想变成现实,关键在落实,而落实就要靠过硬的作风来保障。
第二,抓作风是实现目标的需要。在 “十一五”任务已经完成、奠定了坚实基础的情况下,洛阳“十二五”如何有更大的作为?去年下半年以来,市委、市政府主要从六个方面进行了思考和谋划。一是明确了总体目标。这个总体目标就是 “福民强市”,具体要求是“两个高于、两个确保”,所谓“两个高于”就是经济、社会、生态建设主要指标和协调发展程度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城乡居民收入的增加、幸福指数的提升和对各级干部的满意度高于全省平均水平;所谓“两个确保”就是确保社会稳定大局绝对不出大的问题,确保安全生产绝对不出大的问题。二是明确了总体发展布局。这个总体发展布局就是“一中心五组团四支撑”,所谓“一中心”就是指中心城市区,包括洛北老城区、洛阳大新区、洛阳至偃师城乡一体化推进区;所谓“五组团”就是吉利、新安、孟津、宜阳、伊川要加快与中心城区的融合发展、抱团发展、向心发展,通过城际快速通道连接,构建半小时经济圈;所谓“四支撑”就是充分发挥汝阳、嵩县、栾川、洛宁的潜在优势、后发优势,形成洛阳整体发展的强力支撑。三是明确了基本定位。这个基本定位就是打造国际文化旅游名城、中原经济区重要经济增长板块、生态良好的宜居山水城市、特色明显的新型工业化城市、河南省副中心城市。四是明确了基本路径。这个基本路径就是产业兴市、创新活市、精神立市、依法治市。五是明确了基本保障。这个基本保障,就是围绕“福民强市”目标形成的科学发展、平安建设、环境创优、效能提升、企业增效、安全生产六大指标考评体系和群众诉求反映事项办理机制,俗称“6+1”考评机制。六是明确了工作重点。这个工作重点就是“一抓三创”,一抓就是抓项目建设,三创就是全民创业、全面创新和环境创优。以上这六个方面,已经在全市干部中初步形成共识,如何变成现实?关键仍然在落实,仍然要靠过硬的作风来支撑。
第三,抓作风是推动工作的需要。从去年第四季度“福民强市”目标考评体系的结果分析,为什么与三季度相比,一些县(市)区和市直部门升降幅度那么大?一个很根本的原因,就是实际推动工作的力度不同、作风转变的程度不同。
一是从县(市)区科学发展指标考核结果看,位居倒数第二位的吉利区,29项指标中超过17项指标位列各县(市)区第10位之后,其中 5项指标排在后3位,两项得分均居最后一位,造成排名从去年三季度的第11位后退到了第16位。倒数第三位的老城区,29项指标中超过20项指标位列各县(市)区第10位之后,落后指标占到了全部指标的70%以上。其它县(市)区位次波动也比较大,比如:洛宁县从第4位后退到了第10位;嵩县从第8位后退到了第12位。作为衡量科学发展的主要指标、下滑比较快的县(市)区,需要主要领导认真反思一下。
二是从公共安全感指标考核结果看,排在倒数第二、第三名的分别是瀍河区、高新区,排名后移较大的有宜阳县、伊川县等。从乡(镇)办的公共安全感看,排在后10名乡(镇)办中城市区占了9个。这一结果,与第三季度相比仍然是城市区明显低于县城、乡镇,这说明城市区办事处的工作力度与居民对公共安全的期望值差距甚大。
三是从环境创优指标考核结果看,总体上讲,群众对 “五小”门店治理、农贸市场管理、养犬管理等问题满意率较低。市直委局排名中,民调排名下滑幅度较大的是市检察院、市行政服务中心等单位,满意率最低的四项指标分别在市教育局、市中级法院、市文广新局、市商务局,其中市文广新局的“网吧治理”满意率仅为32%、市商务局的“工作效率” 满意率仅为35%。
四是从效能提升指标考核结果看,群众满意度靠后的是市直有关部门、公共服务单位。行政执法部门中,市旅游局列倒数第二位,主要是内部管理不严。市直有关部门中,市委群众工作部、市市场发展服务中心位列倒数第二、第三位。公共服务单位中,中石化洛阳分公司、中石油洛阳分公司列倒数第二、第三位。总体上讲,公共服务单位的得分较低。希望公共服务单位要通过社会效益的不断提升促进经济效益的不断提高,在这方面你们的潜力还大得很。
五是从重点企业指标考核结果看, 前100名企业构成主要呈现以下五个特点:一是企业个头不大。2010年全省有8家企业销售收入超500亿元,洛阳没有一家企业进入,我市销售收入最高的企业是中石化洛阳分公司,销售收入为448亿元;二是利税率偏低。前100家企业销售收入占全市47.4%,但利税率仅为11.8%;三是高新技术企业偏少。前100家企业中,高新技术企业只有18家;四是“双高”企业偏多。前100家企业中,高耗能、高污染企业36家;五是服务业企业严重不足。前100家企业中,除建筑及房地产外,现代物流、现代信息、现代金融等服务业企业所占比重极低。市场如战场。企业作为洛阳发展的主力军,作为市场经济的主体,要想在“没有硝烟的战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既需要我们决策致胜、创新致胜,更需要有过硬的作风来实现经营管理致胜。
六是从安全生产指标考核结果看,2010年度安全生产考评一票否决的县是伊川县和宜阳县。关于安全生产工作,我讲两句话。第一句话,安全是我们所有工作的底线,绝对输不起;第二句话,抓安全生产要注重时效性,当前和整个春季天干气燥,农村工作既要抓好抗旱,更要抓好森林防火。
七是从群众诉求问题解决机制看,信访工作综合排名位居后三位的分别是老城区、偃师市、瀍河区,与第三季度相比,龙门管委会、栾川县等位次后退。希望所有县(市)区和市直部门,真正把信访工作上升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观念的高度,真正用群众工作统揽信访工作,依法、依政策、依规定、依理、依情解决群众的合理诉求,这是“福民”的最基本要求。
以上分析,就足以说明作风建设对“环境创优年”的极端重要性,更足以说明作风建设对实现“福民强市”目标、实现洛阳振兴的极端重要性。
我讲的第二个大问题是:抓什么样的作风?
抓什么样的作风,讲的是抓作风的基本内容,这也是检验作风建设好坏的衡量标准。这个内容应该很清楚:大的目标就是跨越发展是否走在前、群众满意度是否在提升、“福民强市”目标是否能实现。具体讲,就是我们确立的2011年的“六场攻坚战”,作风保障是否真正有力、是否真正给力、是否真正发力。为了讲明这个问题,我们必须首先心中有数。借此机会,我先给大家通报一下2010年洛阳在全省、全国特别是中部地区的“名次”:一是从生产总值看,去年,我市的经济总量是2321亿元,仅为长沙的51.6%、郑州的58%;我市的增速为13.2%,低于长沙2.3个百分点,低于合肥3.8个百分点。二是从财政指标看,我市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42亿元、增速为18.1%,绝对值比郑州低244.8亿元、增速低10个百分点,绝对值比合肥低117.4亿元、增速低25.3个百分点。而且,我市的财政一般预算支出总量去年被南阳超过,下滑至全省第三位,这可以叫“洛阳财政支出丙河南”。三是从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看,我市增速低于全国1.6个百分点,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不仅低于全省0.6个百分点,更低于全国3.5个百分点,而工业投资增速则低于全省5.6个百分点,房地产投资增速则低于全省5.7个百分点、居全省第10位。我市城镇固定资产投资总量为1548.8亿元、增速21%,总量比郑州低883.7亿元、增速低0.9个百分点,总量比合肥低1401.4亿元、增速低4.1个百分点,总量比长沙低1330亿元、增速低7.6个百分点。四是从城乡居民收入看,我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17639元,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470元,低于郑州1737元、低于合肥1412元、低于长沙5708元;我市农民人均纯收入预计5680元,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39元,低于合肥1120元、低于南昌1513元、低于太原1931元、低于郑州3545元、低于长沙5526元。五是从群众满意度看,在2009年7月份全国文明城暗访测评排名中,洛阳在全国地市级创建城市中排第8名,而在2010年7月份的排名中却下滑至第23名,一年下滑15个位次,在我省则被许昌、新乡等市超过。
正视问题,更要正视问题产生的根源;找准问题,更要找出解决问题的治本之策。我们与先进地区的差距,原因固然有许多方面,但根本原因在发展环境、在干部作风。那么,我们要缩小与先进地区的差距,而且还要迎头赶上甚至后来者居上,关键仍在于转变作风,核心在于增强“三种意识”、弘扬“三种作风”。一要增强机遇意识,弘扬奋发有为之风。当前,我们洛阳有三大机遇需要牢牢抓住并切实用好。第一个是国家把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确定为“十二五”的主线,为我们经济转型特别是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新兴产业的培育壮大,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第二个是中原经济区建设要求洛阳有更大担当和作为,为我们靠“三化” 协调发展当示范进而实现跨越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第三个机遇也是最大的机遇,就是当前全市上上下下、方方面面精神状态很好、大家攒足了一股劲,都不甘落后、要奋勇争先,这是我们最珍贵的精神财富。二要增强忧患意识,弘扬哀兵必胜之风。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无论对一个县(市)区、一个部门还是一个企业来讲,因骄而败、因浮而败、因漂而败、因躁而败的例子不胜枚举;相反,能够始终保持忧患与清醒进而“知不足而后勇”、最终实现转败为胜的例子,同样举不胜举。因此,我们既要居安思危,更要居危思危,从而实现化蛹为蝶、凤凰涅槃。三要增强攻坚意识,弘扬迎难而上之风。越是矛盾多、问题多,越是困难大、风险大,越要有“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的勇气,越要有敢于碰硬、敢打必胜的信心,越要有不达目的、决不收兵的韧劲。大家要记住:“狭路相逢勇者胜”。就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而言,我们只要真正弘扬这三种过硬作风,就一定能打赢今年的“六场攻坚战”。那么,这六场攻坚战具体怎么打呢?
(一)要靠过硬作风打赢项目建设攻坚战。项目建设是科学发展的直接体现和有效载体,是六场攻坚战的重中之重。要打赢这场攻坚战,就必须抓好三个关键环节。一是优化环境破难题。当前,项目建设上存在的突出问题是“三大难题”:第一是审批难。比如,老城区一个投资8亿元左右的博勋苑项目,由于个别部门办事效率低下而搁置三年,直到去年12月才解决。第二是落地难。比如,南车集团的城市轨道车辆项目,曾经因为瀍河区一户居民的安置工作不到位,导致项目拖延几个月不能进场施工。第三是推进难。无论是我市的社会公益类项目还是一些重大产业项目,都不同程度存在周边社会治安环境不好、业主叫苦不迭,甚至长期阻工、停工等现象。瀍河区塔西村原村主任马好强以所谓“代表群众利益”的名义,先后28次阻碍恒大集团项目施工,给我市的发展环境造成了恶劣影响。去年11月,政法部门对马好强等违法犯罪分子依法进行了抓捕,大快人心。很多群众认为,抓了马好强,洛阳“打黑除恶扫痞”的“第一枪”真正打响了,洛阳项目建设环境进一步优化的“春天”真正到来了。开弓没有回头箭。我们必须发扬“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的精神,在全市一万五千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坚决、干净、彻底、全部地将那些形形色色、大大小小、林林总总的“马好强们”绳之以法,还洛阳发展环境一个“艳阳天”!二是招商引资上水平。招商引资是抓发展、上项目最有效的途径。市委、市政府一季度还要专门召开大会进行部署,下一步,关键要在认真总结经验教训、更加注重实际效果、全面提升水平上下工夫。去年,郑州引进富士康项目时,从谈判到签约仅用了1个月时间,企业入驻相关手续仅用了3天时间,从企业入驻到第一个项目投产也仅用了1个月时间,综合保税区从申建到获批更是仅用了3个月。富士康老总郭台铭先生被打动,主动提出五年内要在河南创造5000亿元的产值。我们要学习这种精神,靠快捷的效能、过硬的作风争取洛阳出口贸易加工区今年早日获批建设,争取越来越多的国际500强和国内500强企业像富士康进郑州一样来洛阳投资兴业。三是抓好示范带全局。春节前,市委常委会分别确定了今年的十大工业、服务业、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的重大示范项目和“十二五”的十个重大前期项目,这样做的目的有两个:一个是市里要通过抓重大示范项目,在破解土地、资金、环境等难题上,为全市项目建设树样板、立标杆;另一个目的是引领带动各地、各部门、各企业把足够的精力真正放在项目推进上、放在项目环境优化上。
(二)要靠过硬作风打赢经济转型攻坚战。经济转型是洛阳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根本要求。要真正打赢这场攻坚战,关键要在四个方面下工夫。一要在转变发展理念上下工夫。这是经济转型的前提。转型发展,首先要加快发展,只有加快发展,才能为转型发展奠定坚实基础;而加快发展更要靠转型发展,只有在转型中加快,加快发展才有支撑,加快发展才能更良性、更健康、更持久。从这个意义上讲,两者相互促进、相得益彰。所以,我们要牢固树立“在加快发展中更加注重加快转型”的理念,切实增强经济转型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努力实现加快发展与加快转型的“双赢”。二要在提升发展和融合发展上下工夫。这是经济转型的方向。只要我们瞄准全省、全国、全世界同行业最优标准来提升,只要我们按照产学研融合、一二三产业融合等路径来推进,我们的企业就会更有竞争力,就会综合效益最大化。比如,2010年我市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 比重仅为6.1%,这与我们拥有600多家科研机构、12家国家级科研院所、4家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和4所本科院校的优势很不相称,而这也正是我们靠机制转换、产学研融合发展来形成倍增效益、乘数效应的最大潜力所在,而这还正是打造洛阳老工业基地振兴转型这一品牌的最大优势。再比如,我们可以抓住省里将洛阳定为花卉生产核心区的机遇,继续坚定不移地推进结构调整、土地流转、生态旅游三篇文章一起做,靠融合发展使一产这个弱势变强、三产这个短腿拉长,成为洛阳发展的新的增长亮点。在这方面,17个县(市)区和龙门管委会都要培育典型、真正积极推进。三要在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上下工夫。这是经济转型的重要着力点,更是洛阳经济发展的新品牌。就长远来讲,我们必须挖掘好洛阳在文化、文物、旅游等方面的独特潜力,让文化、文物、旅游变成洛阳最具优势、最有特色的朝阳产业,让“国际文化旅游名城”这个城市品牌名副其实。就今年而言,要突出抓好两件大事。一要按照“突出特色、国内一流”的原则,全力办好第29届中国洛阳牡丹文化节。所谓“突出特色”,就是要更加突出洛阳的河洛文化特色、牡丹文化特色,让特点真正“特”出来;所谓“国内一流”,就是以牡丹花会首次上升为文化部和河南省“省部联办”的契机,切实办成一个大气、实效且具有国内一流水准的节会,而在文化活动等方面还要力争达到一定的国际水准。二要抓好文化旅游产业项目的龙头。这个龙头,就是龙门石窟及其周边的整体保护与开发;这个龙头,就是白马寺及其周边的整体保护与开发;这个龙头,就是关林及其周边的整体保护与开发;这个龙头,更是位于大新区拓展区,也就是位于未来的伊滨新区的、占地3600亩、投资37亿元的国际牡丹文化产业园,这个文化产业园要与市行政副中心建设、洛阳师范学院和驻洛部队127师整体搬迁一道,确保上半年在伊滨新区开工。四要在实施碧水蓝天工程上下工夫。这是经济转型的本质要求,是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具体抓手,更是民心所向的福民工程。我们要把国家对资源和环境的约束性政策,视为洛阳经济“置于死地而后生”的极佳机遇,堵疏结合,顺势而为。实施“碧水蓝天”工程的路线图有五步。第一步,今年牡丹文化节前要初见成效;第二步,今年7月创建国家文明城迎检之前要有实质性进展;第三步,今年年底前基本实现;第四步,再用两年时间成功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第五步,到“十二五”末成功创建国家生态示范市。此项工作由沈庆怀、李国刚同志任“前敌总指挥”,只许成功、不许失败,不成功,全市人民不答应。
(三)要靠过硬作风打赢机制转换攻坚战。机制转换是“六场攻坚战”中的“难中之难”,我们绕不过去,但是只要我们知难而进、迎难而上,就没有过不去的火焰山,春节前改革改制试点单位的初步成效更使我们坚信了这一点。当前,在机制转换上,我们要集中做到“五抓”。一是抓认识。我国的改革改制已经进行了32年,为什么去年下半年的十七届五中全会还提出 “必须以更大决心和勇气全面推进各领域改革”?最根本的原因就是,不按照市场经济的法则去进行企事业单位的改革改制,只能是死路一条。试想一下,到了现在,如果国有、集体企业和经营性事业单位还吃大锅饭,还端铁饭碗,还搞平均主义,还这样低效益、低效率,到最后的结果不就是死路一条吗?这个认识必须统一。二是抓领导。老大难、老大难,老大用心就不难。市委、市政府各位分管领导、各县(市)区主要领导既要当指挥员,又要当战斗员。目前,县(市)区的改革改制进度明显慢于市里,到现在为止,栾川县、伊川县、宜阳县、伊洛工业园区未来也叫伊滨新区连2011年的改革改制方案都没有按时上报,希望县(市)区尽快跟进,更希望新年伊始,市县两级都要把这项工作抓得很紧很紧。三是抓操作。主要是遵循四个操作规则:一是职工满意,就是要切实把职工权益放在首位,实现职工受益最大化,这是南昌企事业单位改制两年任务半年完成的真经。二是阳光运作,就是全过程、全方位地公开透明,真正防止“猫腻”。三是因地制宜,就是成熟一个、改制一个,改制一个、确保成功一个,有些不具备条件的,要创造条件促其成熟,最后水到渠成、瓜熟蒂落。四是各得其所,就是所有涉及公益类事业单位改制后,财政对该行业、该系统拨付经费的总量和增幅都不能减少,行业、系统改制以后的剩余资金、资产,原则上作为行业、系统专门基金,用于所在领域的发展。四是抓提升。对于已改制的企业、事业单位,要围绕法人治理结构的不断完善和现代企业制度的不断确立,加强规范和提升工作。需要指出的是,依托资本市场推动企事业单位改革改制,有利于实现企事业单位股权多元化,有利于降低企业的资产负债率,更有利于增强企业发展的综合素质,今年我们要力争有五家企业上市,今后要力争使更多的改制企业成为上市后备队的生力军。五是抓调整。对极个别没有充足的正当理由、却一直顶着不改的单位及其主管领导,我们尽量只换思想不换人、先换思想后换人,重在提升认识、转变观念、解疑释惑,但实在不行只好不换思想就换人,决不能让个别人成为改革改制的“绊脚石”。
(四)要靠过硬作风打赢城建提升攻坚战。特色城镇化是实现“福民强市”的战略重点、核心引擎,更是“三化” 协调发展的有效载体。打好城建提升攻坚战,要抓住三个“牛鼻子”。一是突出特色。这个特色就是“文化为魂、水系为韵、牡丹为媒、产城融合、宜居城市、带状发展”。所谓“文化为魂”,就是以河洛文化传承为纽带,把昨天洛阳、今天洛阳、明天洛阳的元素、符号、印痕串联融合在一起,靠城建打造独具文化魅力的特色洛阳;所谓“水系为韵”,就是依托洛阳伊、洛、瀍、涧、黄“五河穿城”的优势,把洛阳打造成“北方水城”、 “中原的威尼斯”;所谓“牡丹为媒”,就是依托“洛阳牡丹甲天下”的盛誉,大力发展以牡丹为代表的花卉苗木、鲜花切花、盆景盆花,形成城在花中、花在城中的“现代田园生态城市”;所谓“产城融合”,就是以主导产业为支撑,以产业集聚区为载体,着力推动产城互动、产城一体;所谓“带状发展”,就是靠项目向产业集聚区、农民向新型社区、土地向规模经营这“三个集中”,靠总体规划,产业布局、基础设施、社会管理、社会保障、创业就业体系这“六个一体化”,打造市区到偃师的带状城市;所谓“宜居城市”,就是通过多策并举,让全市的经济、社会、生态环境更加宜居、宜学、宜商、宜业、宜游。二是突破瓶颈。就是要继续破解规划、水系、文物、土地、拆迁、资金等影响中心城市做大做特的“六个瓶颈问题”,达到“全国一流、全省最好”的标准。这方面,我们要用“它山之石”来攻洛阳之“玉”!比如,在破解拆迁瓶颈上,放眼省内外,一个城市每年拆迁面积达到数百万甚至上千万平方米的比比皆是,临沂市5年拆迁7000万平方米、济南市两年多拆迁2000万平方米,石家庄市一年拆迁1700万平方米,而我市2010年旧城及城中村仅完成拆迁100多万平方米,还不如郑州一个区拆迁面积大。我想,只要我们始终坚持和谐拆迁、群众利益至上的理念,找到拆迁户、业主、政府规划“三满意”的平衡点,2011年的拆迁工作就一定能够后来者居上。再比如,在破解城市建设资金短缺瓶颈上,靠经营城市理念,2010年福州市城建投资270亿元、合肥市203亿元、常州市240亿元、昆明市甚至高达1100亿元,而我市去年仅为38亿元。对这些外地的真经,需要我们真学、真用。三是搞好创建。实践证明,成熟的城市建设,三分靠建、七分靠管,这也是我们为什么如此重视以全国文明城创建为龙头的城市创建的根本原因所在。搞好创建总的原则就是:硬件上多策并举,软件上唯分是夺,特色上争取加分,确保今年创建国家文明城一举成功。需要强调的是,能不能一举成功关键在“两手抓”。第一手是全民创建。因为在国家文明城考评中,主要指标是群众满意度,只有洛阳人民给我们的打分高于其他创建城市,文明城的创建目标才能实现。所以,整个创建工作都要让群众参与、让群众受益、让群众满意,真正给群众造福。第二手是全方位监督。我们搞创建,要靠民意调查机制来推动,实践证明这一机制能够总体反映各地创建水平,必须长期坚持。同时,对于在那些死角死点上存在的脏、乱、差、蚊、蝇、鼠、厕、黄、赌、毒等问题,市县两级还要用好上级暗访、有奖举报、媒体曝光等手段来发现问题、整改问题。请市文明办总牵头,自即日起,全市各新闻媒体舆论监督专栏都要与110便民平台链接,设立“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监督台”。对上级暗访、有奖举报、媒体曝光中发现的问题,有关单位和部门要及时整改,并真正举一反三、标本兼治;对影响全市创建整体推进的,还要严肃追究。
(五)要靠过硬作风打赢民生改善攻坚战。民生连着民心,民生连着发展。如何使民生改善更得民心,如何使发展成果更惠民生,需要我们想清楚、搞明白,更需要我们真重视、下大力。打好今年的民生改善攻坚战,关键要做到“四管齐下”。一要大力发展民营经济。这是民生改善的基础。2010年我市民营经济占GDP的比重仅为48%,低于全省13.5个百分点,更远远低于沿海先进城市80%、90%的水平,这是我们的差距,更是我们的潜力。下一步,我们要更加牢固树立“希望在民间、活力在民营、发展靠民力、稳定靠民富”的理念,更好地落实“放手、放心、放胆”的方针,更加注重给予民营经济与国企、外企一样的平等地位、一样的国民待遇。按照这个路线图抓落实,我市的民营经济就会真正由今天的“生力军”变成明天的“主力军”。二要深入推进全民创业。这是改善民生的根本,更是变“输血”机制为“造血”机制的治本之策。与温州、宁波等全民创业的先进地区相比,我们洛阳缺的不是创业资源、不是创业人才,而是浓厚的创业氛围。所以,我们既要树立、宣传各行各业的创业典型,更要从政策、资金、环境等方面给创业者更多的阳光、雨露,更多的土壤、养分,激励和支持全市所有具备创业能力的城镇失业人员、高校毕业生、返乡农民工、军转干部、企业职工、科技人员迈开创业大步,走上创业之路,成为创业主体。我们要努力做到:洛阳成为国家级创业型城市之日,就是真正靠全民创业改善民生之时。三要大力发展三产。这是改善民生的最大潜力所在。对洛阳来说,大力发展三产有三大好处。一是有利于促进创业。三产大多是中小企业、微型企业,具备创业门槛低等特点,适宜百姓创业;二是有利于扩大就业。资料显示,近年来,我国第三产业吸纳新增就业人员占全部新增劳动力的56.2%,成为我国吸纳劳动力的主渠道。三是有利于结构调整。到去年底我市三产占GDP比重仅为31.8%,低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需要靠拉长三产“短腿”来培育新的增长点、优化产业结构。如此“三赢”之举,我们喊了多年,关键要真抓实干啊!四要切实解决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这是改善民生的“晴雨表”、“温度计”。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上学难、上学贵”、“看病难、看病贵”、“买房难、买房贵”、“物价高、涨得快”等热点难点问题,我们既要用好政府这只“有形的手”,更要用好市场这只“无形的手”,通过加大改革改制工作力度来盘活教育、卫生、住房资源的存量,通过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来扩大教育、卫生、住房资源的增量,通过加大政府投入力度、靠“四两拨千斤”来增加吸纳各类社会资本投入的能量,通过加大行业监管力度、打击各种假冒伪劣、哄抬物价等各种违法违规行为来提高市场秩序的质量,从而把群众反映的“难点”变“亮点”,真正实现“学有所教、病有所医、住有所居、价有所稳”。
(六)要靠过硬作风打赢环境创优攻坚战。环境创优是前五场攻坚战的基础设施建设,而作风建设则是环境创优的根本保障工程,必须做到“两个贯彻始终”。一要把深化认识贯彻始终。春节前,胡锦涛总书记在中纪委六次全会上、省委卢展工书记在省纪委六次全会上,讲话的核心都是如何围绕科学发展、围绕“以人为本、执政为民”解决干部作风问题,讲了对贪污受贿、以权谋私、滥用职权、腐化堕落、失职渎职、权钱交易、权色交易等显性腐败,要通过加大查办大案要案的力度,向腐败分子做坚决斗争的决心。同时更讲了隐性腐败、消极腐败也就是干部作风存在的各种问题,这个毒瘤滋生蔓延,更会腐蚀党的健康肌体,更能损害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因而要向脱离群众的不良作风全面开战,要对影响科学发展的顽症进行标本兼治。结合洛阳实际,我们不仅要认真学习、提升认识,更要解决好自身存在的突出问题。在消极腐败和干部作风建设上,我市存在的问题突出表现在庸、懒、散、软“四个字”上,整治的标准就是“四句话”,也就是“以治庸提能力,以治懒增效率,以治散正风气,以治软立规矩”。关于 “庸”的问题。有的干部甘当“太平官”,思想上因循守旧,工作上墨守陈规,缺乏开拓创新、敢为人先的胆略;有的干部见困难就缩、见问题就拖、见矛盾就躲,只求“官帽”不丢,不求工作出新,更不求工作出彩。庸官最大的特点是抱着“多干多出事、少干少出事、不干不出事”的信条,大错不犯、误事不断。对于这样的干部,我奉劝一句话:当干部,心态要平静,但工作决不能平庸。市委要在疏通干部出口上加大探索力度,真正在干部队伍中形成“能者上、庸者下”的机制。关于“懒”的问题。有的干部心懒、手懒、腿懒,作风疲沓,纪律松弛,不要说主动到企业和群众中解决问题,就是企业和群众反映上来的问题也是置若罔闻,不是当成家里的事立即办、马上办、主动办,而是推来拖去、扯皮不断,不少事情半天就能办成却让企业和群众一等再等。关于“散”的问题。一些干部嘴上讲政策、讲条文,但是,对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安排的工作不推不动,更不去创造性执行,甚至满腹牢骚、消极应付,习惯了我行我素,各吹各的号、各唱各的调;更有甚者,一些领导干部“以其昏昏、使人昭昭”,根本不知道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是什么,更不知道自己该干什么,致使不少工作雷声大、雨点小,打了水漂。关于“软”的问题。这在我市的干部队伍中特别是领导干部中表现更为突出,一些领导干部患得患失、畏首畏尾、怕得罪人,不敢抓、不敢管、不敢坚持原则、不敢碰硬;一些地方和单位特别是主要领导好人主义严重,奉行“你好、我好、大家好”的为官哲学,把“批评与自我批评” 变成了“表扬与自我表扬”,对本地本单位的管理失之于宽、失之于软,该批评时却包着、护着,岂不知最后是小事拖大、大事拖炸,岂不知姑息反而养奸、“宽是害、严是爱”,好人主义不知道坏了多少大事、坏了多少规矩,更害了多少干部。以上这“四种顽症”,是消极腐败的集中表现,是我们环境创优的大敌,是我们作风建设的大敌。大敌当前,必须打倒,这不仅要成为全市干部的共识,更要成为全市干部的决心,各级领导尤其要带头执行、立说立行。二要把解决问题贯彻始终。提高认识是为了正视问题、解决问题。问题如何解决?只有拿起我们党“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这三大作风作为锐利武器,只有按照“三讲精神”也就是只讲自己不讲别人、只讲问题不讲成绩、只讲主观不讲客观,才能真正正视问题、才能真正找准问题、才能真正解决问题。为此,我们把“环境创优年”分为学习提高、集中整改、建章立制、巩固提升四个阶段,一季度一个阶段,每季度召开的“福民强市”考评结果通报会就是活动的阶段总结和转段会。因此,各地各单位在活动全过程,都要瞄准全国一流、全省最好,对照先进找差距,坚持边学边改、边查边改、交叉进行的原则,围绕发展、为民,坚持求实求效,有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什么问题突出就突出解决什么问题。
以上所讲是“六场攻坚战”的作风保障,这是抓什么样的作风建设的主要内容。请同志们铭记:六场攻坚战,作风是检验,世上无难事,实干能破难。
我讲的第三个大问题是:如何抓作风?
这是能否抓好作风建设最关键的问题。这里,我想突出强调一下,用干部思想方法的转变和各级领导干部领导方式的转变来确保作风真正转变的问题。洛阳要顺利实现“福民强市”目标,根本取决于靠作风的真正转变来营造宽严有序的发展环境和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而作风的真正转变则最终要靠广大干部思想方法的转变和各级领导干部领导方式的转变。从这个意义上讲,抓住了干部思想方法和领导方式的转变,就抓住了干部作风建设的总纲,就能够纲举目张。具体讲,要坚持“五个贵在”。
第一是贵在遵循两大规律。这两大规律,一是群众满意规律,二是市场经济规律。遵循这两大规律,是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思想路线对我们的根本要求,更是我们确立的“福民强市”总体目标的理论基础,我们必须始终遵循,真正按这两大规律办事。关于遵循群众满意规律,就是要求我们所有工作的出发点、全过程和落脚点都要看群众高兴不高兴、赞成不赞成、拥护不拥护、满意不满意;我们干的所有工作都要用想干事、会干事、干成事、不出事来衡量;我们想问题、干工作,都要始终坚持把群众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需要作为第一选择、把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标准,都要始终坚持群众反映的事无小事、群众反映强烈的事就是各级党委、政府最急需要解决的事,都要始终坚持群众反映的事一天也不能耽误、耽误一天就是一天的失职。为什么我们制订目标不仅要考虑富民,还要考虑安民、惠民、亲民,福民还要看群众对党委、政府工作的综合满意度?为什么我们每年都要坚持办好“十大福民实事”、为什么我们要通过110服务平台整合来尽可能满足群众的各种合理诉求?就是让大家真正树牢一个理念:那就是“只有拥有群众,才能拥有一切;只有赢得群众,才能赢得一切;如果失去群众,就会失去一切”。大家要铭记:成就我们事业的,是我们的广大群众;如果我们被打倒,则是因为我们脱离了群众。瓮安、陇南、定州、孟连的深刻教训,就足以说明这一点。所以,“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既是千年古训,更是“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铁律。关于遵循市场经济规律,这是我们党从正反两个方面经验教训中得出的唯一正确的结论。32年的改革开放证明了一个真理,中华民族要复兴,中国要富强,必须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条道路,从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这一党的基本路线的提出,到小平同志强调不要搞姓“社”姓“资”的无谓争论、“发展才是硬道理”,再到科学发展观理论体系的形成,都是在探索如何实现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实践证明,它的根本路径,就是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办事。这个不断探索的过程,就是不断加深认识市场经济规律、建立和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纵观全国、全省,先进地区之所以比我们先进,就在于市场经济发育的程度比我们成熟,市场经济法则的运用比我们娴熟。回顾我们洛阳的发展也是这样,什么时候、什么地方按市场经济规律办事,什么时候、什么地方就有生机、就有活力、就有生命力。反过来,阻碍我们发展的桎梏,从主观上找原因,根本问题还是向市场经济学习不够,遵循市场经济规律不够。比如,我们在经济发展上面临的总量盘子不大,我们在结构调整上面临的产品结构、产业结构、投资结构、所有制结构、城乡结构不优,我们在机制转换上面临的微观经济主体也就是企事业单位机制不活,这“三大问题”说到底,还要从是否真正按市场经济规律办事中找原因,还需要老老实实补市场经济发展不够这堂大课,这是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金钥匙”。
第二是贵在坚持继承发展。这是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史观的根本要求,它的实践要领就是“四个重在”,也就是重在持续、重在提升、重在统筹、重在为民。具体到洛阳,坚持“四个重在”,关键要形成“四势”。一要形成继承发展、持续发展之“势”。就是要持续好洛阳“十一五”发展的好势头,持续好洛阳“十二五”发展的总体思路,特别要持续好今年“六场攻坚战”的良好开端,一以贯之、一抓到底,不动摇、不折腾、不摇摆,决不搞“黑瞎子掰玉米”、决不能掰一个丢一个。要牢记:任尔东南西北风,咬定“福民强市”目标不放松。二要形成率先发展、提升发展之“势”。 就是要提升工作水准,全市各地、各单位、各企事业的发展和工作,都要用全省领先、全国一流、国际眼光的水准来考量,拉高标杆、力争上游。三要形成统筹发展、合力发展之“势”,就是把全市上上下下、方方面面的力量都凝聚起来、统筹起来,形成强大的工作合力,做到思想同心、目标同向、工作同步。四要形成为民发展、福民发展之“势”,就是从根本上把发展的目的搞清楚,把发展和为民有机地统一起来,更要把“福民强市”目标对各地各部门的要求作为衡量工作的最高标准。
第三是贵在把握工作方法。这个方法就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和活的灵魂。这就要求我们干任何工作,必须对症下药、因地制宜,把解决问题作为最高原则,这就必须坚持“三具两基一抓手”的工作方法。 “三具”,就是一具体就突破、一具体就深入、一具体就落实。“两基”,就是抓好基层、打好基础。“一抓手”,就是把实施项目带动作为“抓手”,围绕项目建设形成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合力。用好这一工作方法,关键是做到“必须一丝不苟地就事论事,又不能仅仅简单地就事论事”。所谓“必须一丝不苟地就事论事”,就是干任何一项工作,都必须牢记 “细节决定成败”的理念,牢记“落实之要、贵在执行”的理念。围绕提升执行力,确保都必须有具体的人来抓具体的事,都必须有工作路线图和时间表,都必须有工作责任制、首位负责制、限时办结制、责任追究制。所谓“又不能仅仅简单地就事论事”,就是要注重举一反三,像李瑞环同志讲的那样:“反复出现的问题要从规律上找原因,普遍出现的问题要从机制上找原因”,尤其是作为各级主要领导更要注重抓纲带目、注重从制度机制上寻求治本之策,而不能“种了别人的地,荒了自己的田”。要运用好“三具两基一抓手”的工作方法,还要特别注重党务、政务、村务、企务公开的问题。因为只有公开,才能让群众知情、才能让全社会进行全方位的监督;只有公开,各级公仆和公务员才能切实增强为人民服务的主动和自觉、才能不敢懈怠;只有公开,社会才能公正,社会才能真正不断进步。如何全方位、全过程公开,如何打造“阳光洛阳”,请市纪委书记刘应安同志继续总牵头,要作为“环境创优年”的重要内容抓紧抓好。这里,我还想强调一下基层基础问题。俗话说,“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基层干部特别是乡镇办、村组和社区居委会的干部身处一线,直接与群众打交道,工作头绪多、任务重、压力大,非常不容易,我们要给予更多的理解和关爱,尽可能少地指责和处理。需要指出的是,一些地方和部门的负责同志,既没有完整准确地领会上级领导的意图,又不考虑基层的承受能力、更不注意工作方法,对上级的意图囫囵吞枣、肢解扭曲,布置工作不切实际、简单生硬,缺乏针对性,人为地使上下级处于对立状态,使基层常常处于“高压”之中,处于无所适从、哭笑不得的境地。基层干部对此怨声载道,敢怒而不敢言,只好“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使群众反感、使自己两头受气、使工作走样、使好事不能办好。比如,在秸杆禁烧和综合利用中堵得多、疏得少甚至只堵不疏的问题;再如,在碧水蓝天工程实施中治理排放污水、排放黑烟上要么一关了之、要么放任自流的问题,等等、等等。此类问题比比皆是。所以,各级领导干部必须真正转变领导方式,真正使“上级围绕下级转、机关围绕基层转、干部围绕群众转、一切围绕解决问题转”成为自己的新思维方式。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解决“歪嘴和尚念歪了经”的问题。
第四是贵在树立良好的用人导向。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而如何才能进一步端正我们的干部路线呢?这就需要用好的作风、选作风好的人,这是落实党的干部路线的基本要求,更是推动干部作风持续好转的检验标尺。今年是市、县、乡党委换届之年,这是全市政治生活中的大事,更是对我们的一次政治大考,而上级党委和广大人民群众给我们出的考题只有一道题目:就是“选好人、正风气;换好届、促发展”。这道考题如果是100分的话,我们要力争拿95分以上,最低不少于80分。谁低于60分,就是不及格,就必须给上级党委和人民群众有一个负责任的交待。如何确保考出好成绩呢?主要是三条。一是坚持选人原则。这个原则就是“五重五不简单”,也就是:重群众公认,但不简单以票数取人;重“四化”方针,但不简单以年龄、文凭取人;重德才标准,但不简单以求全取人;重公开选拔,但不简单以考试取人;重干部资历,但不简单以任职年限取人。二是落实工作流程。这个流程就是“两公一程序”,首先是领导出于公心,领导必须坚持五湖四海,不搞亲亲疏疏,不搞小圈子,因为有亲的就有疏的,有圈内的就有圈外的,尤其是作为主要领导,更不能塞“私货”、有“自留地”。其次是注重群众公认。由于领导干部视野的局限性和部分干部的两面性,仅靠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出于公心还不够,再出于公心也不一定能把一个干部完全看清、选准。解决的办法,就是要特别注重社会各界的公认度,把干部推向群众,让社会评判,确立能够体现跳起来摘桃子的工作目标,让发展的实际成效检验。最后是严格程序。就是不折不扣按照《干部任用条例》规定动作选好干部。三是严肃铁的纪律。这个铁的纪律就是中央提出的“五个严禁、十七个不准和五个一律”的换届工作要求,主要是严禁拉票贿选、严禁买官卖官、严禁跑官要官、严禁违规用人、严禁干扰换届,坚决防止和整治可能出现的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尤其是对封官许愿、违反规定程序选拔任用干部、突击提拔调整干部、违反规定超职数配备领导干部等违纪行为,市纪委和市委组织部要发动群众举报、抓准典型,一经查实、一律顶格追究。只要我们始终遵循这三条,我们就一定能向上级党委和全市人民缴一份满意的答卷。
第五是贵在强化精神立市。物质变精神、精神变物质,这是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更是我们提出把正在提炼的“洛阳精神”当成立市之本、并作为“福民强市”目标基本路径之一的根本依据所在。在血与火的战争年代,革命为了人民、革命依靠人民,我们共产党人除了人民的利益,没有自己的一己私利,无数革命先烈为了人民的利益,抛头颅、洒热血,献出了自己的宝贵生命,从建党到今年90年间,仅洛阳籍和在洛阳牺牲的先烈就有三万多名。正是靠着这种献身精神、牺牲精神,才有了新中国,也才有了今日新洛阳。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发展同样是为了人民、发展同样要依靠人民,而我们洛阳市各行各业的基层干部、广大群众中同样也涌现出了许多先进分子。比如,上个世纪80年代被誉为“党的好女儿”、全国人民广泛学习的赵春娥同志,新时期基层干部学习的好榜样杨岳同志, “全国公安机关爱民模范”李虹同志,前不久刚刚当选2010年“感动洛阳”的十大年度人物等等,他们身上体现出来的不正是平凡之中的伟大追求、平静之中的满腔热血、平常之中的极强烈责任感的“三平精神”吗?更有洛阳几十年发展中形成的争先精神、创业精神、创新精神,这不正是“洛阳精神”的集中展现吗?不正是洛阳人民身上精、气、神的集中凝聚吗?我想讲的是,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西部地区的洛阳来讲,如果说,这些精神对广大群众我们更多的是在倡导的话,那么,对全市党员干部尤其是各级领导干部,就必须是基本要求了。当前,我们必须在全市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中弘扬三种精神。一是奉献精神。既然是公仆、是公务员、是干部,就应当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而不能半心半意甚至虚情假意,就应当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胸怀,就应该有“心中装着人民、唯独没有自己”的境界,因为这是我们党的宗旨的根本要求,也是全市人民对我们的根本要求。否则,就不配当公仆、当公务员、当党员、当干部。二是担当精神。担当精神,就是敢于负责、能够负责的精神,这是最起码的职业道德。在职责和角色需要的时候,义无反顾、责无旁贷地挺身而出。在急难险重的任务面前,要责随职走、心随责走,要全心、全责、全力去推动、去完成,要倡导困难面前有责任、责任面前无困难,这就是担当精神。三是团队精神。常言说,“互相补台、好戏连台;互相拆台、一起垮台”。实现我们的既定目标,既需要“单兵作战”、发挥个人的能动性,更需要“协同作战”、形成合力、达到“1+1>2”的效果。对我们来讲,无论是推进“福民强市”的总体目标,还是打赢今年的“六场攻坚战”,决不允许“堡垒内的战斗”,决不允许前方冲锋陷阵、流血挂彩,后方指手画脚、扰乱军心,更不允许说三道四、出现杂音。我们要牢记:人心齐,泰山移。只有同舟共济,才能共同到达胜利的彼岸。以上这三种精神,如果真正在全市各级干部中率先垂范、进而在全社会大力弘扬,我们的作风怎么会不转变,我们的环境怎么会不优化,工作中的“瓶颈”怎么会不破解,662万人民怎么会不拥护,全市“福民强市”的大合唱怎么会不形成,洛阳怎么会不振兴!
同志们,好风凭借力,再攀新高峰。洛阳十三朝古都的厚重历史,成就了洛阳昨日的光荣和辉煌;历届党委、政府团结带领全市人民奋斗创业,赢得了洛阳今日的自豪与骄傲。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今天破例召开如此高规格、大规模、全覆盖的动员大会,不仅是为了强调“一年之计在于春”,让大家惜时如金、实现人勤春早,更是要借助2011年新春过后的春风,乘风破浪、乘势前行:这个“春风”,就是胡锦涛总书记2010年7月视察洛阳并对洛阳寄予厚望的春风;这个“春风”,就是中原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省委省政府要求洛阳有更大作为的春风;这个“春风”,就是围绕发展和为民这两大主题全市正在进一步形成的好趋势、好态势和好气势的春风。只要我们珍惜春风、借好春风、用好春风、转好作风,万众一心,砥砺奋进,洛阳的2011年就一定会春风拂面、春风化雨,再续华章、再创辉煌,洛阳“福民强市”的宏伟蓝图就一定会变为现实!
我的讲话完了!谢谢大家!
 
 
 
 
要把作风硬落实到
提升政府效能推动洛阳发展上
 
――在全市2011“环境创优年”动员大会上的讲话
郭洪昌
(2011年2月9日)
 
同志们:
刚才,毛书记作了题为《作风硬、洛阳兴》的重要讲话,明确提出了打造全国一流、全省最优政务环境的奋斗目标,并就为什么要抓作风、抓什么样的作风、如何抓作风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浅出的阐述。毛书记的讲话不仅为我们描绘了清晰的路线图,而且提出了科学的工作方法、完善的运行机制和有力的保障措施,对我们开展好“环境创优年”活动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和操作性。各级各部门各单位要深入学习毛书记的重要讲话,按照“环境创优年”活动整体安排,抓紧制订本单位提升效能、优化环境的具体方案,确保认识到位、措施到位、落实到位。下面,我就如何贯彻落实毛书记讲话精神,抓好当前重点工作,讲两点意见。
一、要把作风硬落实在提升政府效能上
打好环境创优攻坚战,关键在工作作风,核心在政府效能。我们一定要以“环境创优年”活动为契机,把作风硬落实到提高素质、转变作风上,推动政府效能和执行力明显提升。
(一)提高政府效能,问题一定要找准。分析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前提。只有把问题找准了、研究透,才能对症下药、有的放矢。刚才,毛书记在讲话中指出,我们之所以与先进城市存在差距,其根本原因就在作风建设上。在1月4日召开的市政府全会上,我列举了当前政府机关作风建设方面存在的九种突出问题:一是过分强调部门利益,缺乏大局意识。有的部门和公务人员想问题、办事情,不是看大局、看发展,而是首先从本部门、本科室的利益出发,有利就争、无利则推,遇麻烦就退,见困难就躲。对市委、市政府部署的重点工作,在执行前讨价还价、在执行中来回反复,最后不得已而为之,还要大打折扣。在制定政策时习惯于为自己预留操作空间,致使公共权力部门化、部门权力利益化。二是服务意识不强,工作不负责任。一些部门和个人权力意识强、服务意识差,对基层、企业和群众态度生硬,不认真兑现对社会公开承诺的事项,致使首问负责、承诺服务、限时办结等制度成了摆设。有的部门工作不负责任,对企业、群众请办事项不深入研究,不一次告知需上报材料,导致服务对象因一件事情来回奔波。个别单位甚至多次丢失基层上报的请办件,造成极其恶劣的影响。三是中梗现象突出,执行层层衰减。个别单位对市委、市政府安排部署的工作,局长批给副局长,副局长批给科长,科长批给科员,在执行过程中层层衰减,最后甚至不了了之,导致好的政策棚架了、好的思路扭曲了、好的措施弱化了、好的项目耽误了、好的企业气跑了。四是相互推诿扯皮,不愿承担责任。推诿扯皮是目前机关的一大顽症,其实质就是不愿、不敢承担责任,其结果势必出现管理真空,导致该说的话没人说、该管的事没人管、该办的事没人办。有的工作人员甚至领导干部热衷于“打太极拳”,以将工作推出去为能事、为水平,经常是一件小事在领导中转来转去,在文件上批来批去,在部门中推来推去,让企业和群众跑来跑去。五是矛盾层层上交,沟通协调不力。有的部门、领导对职责范围内的事情,基层、企业反映的问题,不调查、不研究、不协调、不表态,简单将矛盾上交了之。有的部门主动协作意识不强,需要几个部门联合办理的事项,主办部门不牵头、协办部门不配合、责任部门不主动,工作长期搁置,最后导致简单问题复杂化、小问题拖成大问题。六是创新意识不强,工作标准不高。有的同志思想守旧、墨守陈规,缺乏开拓创新、敢闯敢试的精神,习惯于拿文件来套工作,死搬教条,抠条文可以、找出路不行,只讲不能办、不讲怎么办,提不出新思路,拿不出新举措。有的同志不注重学习,不研究政策,不钻研业务,对本单位、本科室的业务一问三不知。有的同志缺乏干事创业的激情和进取心,缺乏危机感和紧迫感,主观能动性差,凡事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看不到差距。七是工作拈轻怕重,作风纪律涣散。有的同志缺乏吃苦精神和攻坚精神,对工作挑肥拣瘦,轻活好活抢着干,重活难活往外推,遇见矛盾绕着走。个别人员对市委、市政府的纪律规定置若罔闻、我行我素,上班时间上网炒股、聊天、玩游戏、看电影,有的甚至泡茶馆。特别是前段时间连续发生的多起公务人员酒后驾车肇事案件,给洛阳形象造成了恶劣影响。八是工作拖沓懒惰,办事效率低下。一些同志工作中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在其位不谋其政、在岗位不在状态。一些单位和个人办事效率低下,拖拖拉拉,慢慢腾腾,本来马上能办的事非要等一等、放一放,致使一些好项目因部门审批效率太低迟迟落不了地,有的信访事项长年反映得不到解决,有的安全隐患多次排查之后还是隐患。在效能抽查中,发现有少数单位办理行政许可项目超过承诺时限,一些请办事项在一个单位一拖就是几个月,延误了经济发展,损坏了政府形象。九是故意设卡刁难,“四乱”屡禁不止。对企业和群众属于正常办理范围的事项,有的公务人员却故意挑剔,人为设置障碍,久拖不办。一些基层工作人员法治观念淡薄,不给好处不办事,给了好处乱办事,行政不作为、乱作为。一些执法部门行使自由裁量权随意性大,吃、拿、卡、要和“四乱”现象时有发生。
应该看到,这九个方面的问题,是政府机关作风问题的普遍反映,具体到不同的部门,会有不同的表现、不同的成因。希望各级各部门广大干部针对上述问题,结合今天毛书记的讲话精神,深入分析查找本地区、本部门在作风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重点要做到“四个深入”:一是通过召开座谈会,深入查摆问题。各级各部门要按照“环境创优年”活动统一安排,结合各自实际,认真组织召开基层单位、普通群众、各类企业、科研院所、大中专院校等不同服务对象的专题座谈会,面对面征求意见,深入查找工作、思想、作风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二是通过走访基层和服务对象,深入查摆问题。各级各部门特别是负有重要审批职能、关系企业发展和民计民生的职能部门,要认真筛选3-5家联系点,由班子成员带队,深入开展走访调查活动,听取各方面意见和建议。三是通过公开征求社会各界意见,深入查摆问题。凡涉及行政许可事项办理的部门,都要通过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新闻媒体公开征求社会各界意见,自觉做到开门纳谏,集思广益。四是通过征求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意见,深入查摆问题。定期走访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听取他们对政府及其部门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努力把问题找准确,把原因分析透,把措施定扎实,把方案做具体。
(二)提高政府效能,认识一定要深化。当前,区域之间的竞争,在很大程度上已经转化为环境的竞争。哪个地方的效能高、环境好,资本就向哪里集聚,发展的天平就向哪里倾斜。由此可见,提升效能、优化环境,已经成为事关长远发展的根本问题和关键所在。我们一定要充分认识提高政府效能对优化发展环境的极端重要性,进一步从思想上增强转变作风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主要是强化“六种意识”:一是增强发展意识。发展是第一要务、第一责任,也是提高综合实力、实现福民强市目标的根本所在。洛阳在全国、全省的地位和影响,取决于发展;破解经济社会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取决于发展;改善全市人民生活、提高群众幸福指数,更取决于发展。省委、省政府对洛阳的发展寄予厚望,要求我们在中原经济区建设中走在前列,成为重要的增长板块。全市人民对洛阳的发展充满期盼,盼望着洛阳建设得更快、更美、知名度更高,让人民群众更满意、更自豪。因此,各级各部门一定要牢固树立发展意识,自觉地把工作与洛阳的发展联系起来,有利于发展的事多办、快办,不利于发展的事坚决不办。只有这样,我们的工作才更有压力、更有动力、更有干劲,才能在全市形成加快发展的良好局面。二是增强责任意识。政府效能如何,洛阳发展的软环境如何,关键取决于各级领导干部、公务人员的责任心。有了强烈的责任心,才能有较强的执行力。当前,洛阳正处于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无论是项目建设、民生改善还是社会稳定,都会遇到很多矛盾和困难。这就需要我们每一位领导干部、公务人员牢固树立强烈的责任意识、担当精神,凡事要从洛阳发展大局出发,多为发展想办法、少为推诿找借口。遇到难题时,要敢于负责、大胆负责,尽职尽责干好每一项工作。三是增强为民意识。作为政府的公务员,必须时刻牢记:政府是人民的政府,没有人民群众就没有人民政府;公务员是人民的公务员,为基层、企业、群众服务是我们的天职。要时刻把人民群众的冷暖安危挂在心上,倾听群众呼声、关心群众疾苦。想问题、办事情、做决策要善于换位思考,始终站在服务对象的角度去考虑,把基层、企业和群众的事情当作自己的事情,当作自己家的事情。只有这样,才能动真情、使真劲,才能以扎扎实实的工作取信于民、造福于民。四是增强大局意识。讲大局、重团结,是对公务员特别是领导干部的基本要求,也是做好政府工作的根本保证。各级各部门要自觉树立全市一盘棋思想,切实做到在大局下思考、在大局下行动。当局部利益与全局利益发生冲突时,要毫不犹豫地服从大局,自觉做到思想同心、目标同向、行动同步,真正形成促进发展、推动工作的强大合力。五是增强创新意识。邓小平同志曾经勉励各级领导干部:“要有敢闯敢试的精神,没有一点闯的精神,没有一点‘冒’的精神,就走不出一条好路,走不出一条新路,就干不出新的事业。”现在一些部门做什么事都要翻开“本本”找依据、搬出惯例找借口,遇到一点问题就说不能办,而不是面对问题研究怎么办,缺乏创新意识,习惯于老套路。要把创新的理念融入到政府工作的全过程,善于学习借鉴,大胆创新实践;要敢于打破常规、突破“惯例”,凡是对老百姓、对洛阳发展有利的,即使现行政策没有规定,也要敢闯敢试、主动作为。六是增强廉政勤政意识。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是对政府工作人员最起码的要求,也是做人最基本的准则。我们一定要洁身自好,清廉自守,珍惜和正确使用手中的权力,真正把职位当成为民服务的岗位,把权力当成为民谋利的责任,严于律己、谨言慎行,做政治上的明白人、经济上的清白人、作风上的正派人。要牢固树立坚韧不拔、吃苦耐劳的勤政精神,善于在不利中发现积极因素,在逆境中创造有利条件,知难而进,迎难而上,努力开创各项工作的新局面。
(三)提高政府效能,措施一定要有力。转变机关作风、提高政府效能,关键是要围绕 “该办的事情要快办、特殊的事情要特办、外地经验要参照办”等三个原则,明确目标,强化措施,推动落实。重点要做到“五个必须”:一是办理时限必须压缩。市直部门特别是承担行政职能、与基层和群众关系密切的部门,都要对现有审批事项进行认真梳理,取消不必要的前置条件,精简重复设置的环节,优化部门联合审批程序,使所有审批事项办理时限明显压缩。二是承诺事项必须兑现。一方面,各级各部门要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好之前作出的各项承诺;另一方面,要按照《政务环境创优工作方案》的要求,对承诺事项认真梳理和细化,进一步扩大承诺办理事项的范围。由市优化办负责,各部门提升效能、优化环境的措施,要陆续在《洛阳日报》等新闻媒体上公布,接受社会各界的评议和监督。承诺兑现情况要作为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市委、市政府督查室要加大专项督查力度,定期组织暗访,开展民主评议,确保各项承诺落到实处。三是工作流程必须优化。各级各部门要对照《政务环境创优工作方案》要求,对现有的工作流程进行再研究、再细化,确保方法科学、程序快捷。要规范行政管理事项办理,凡按要求必须进入行政服务中心的行政许可和服务项目,2月底前要全部进入,让群众“进一个门,办所有事”。坚决杜绝行政许可、服务项目应进未进、明进实不进,在服务中心体外循环、两头办理等现象。对2月底前仍不能进入行政服务中心办理的事项,市优化办要启动效能告诫,直至效能问责。四是首问负责必须到位。各级各部门首问负责科要认真受理各类咨询、举报及投诉事项,对职责范围内的工作要立即接办;对不属于本部门职责范围内的事项,要向当事人说明情况,告知具体负责的人员、部门及联系方式,尽可能给予指导和帮助。对首问责任人不履行首问职责被投诉的,追究相关人员责任。五是责任追究必须从严。认真落实市直机关工作人员效能告诫办法,对行政效能低下、损害发展环境的案件,一经查实,要顶格处理。
(四)提高政府效能,监督一定要到位。毛主席曾讲过,“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 。提高政府效能,既要靠政府部门自身的努力,也要靠广大人民群众的监督。重点要搞好“五个监督”:一要发挥群众的监督作用。作风好不好,群众最有发言权。要强化政务公开,加强民意调查,让群众更方便、更全面地对机关作风进行评议;畅通群众诉求渠道,增强政府工作的透明度。二要发挥新闻媒体的监督作用。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要开设专栏,对机关作风开展常态化监督,尤其要通过宣传正面典型,曝光反面案例,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三要发挥人大、政协的监督作用。定期不定期地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对机关效能进行评议,对机关办事流程进行监督,促进政府效能提升。四要发挥环境创优督导组督导作用。目前,政务环境创优办公室已派出8个督导组,对各单位环境创优、服务承诺等进行加密督导,对效能低下现象,要公开曝光、通报批评,直至行政问责。五要发挥市委、市政府的督查作用。重点围绕政务环境整治、六大攻坚战、企业和项目建设周边社会环境治理等,加大督查的力度和密度,推动工作落实。
(五)提高政府效能,领导一定要做表率。作风正不正,关键在领导。常言道“一级做给一级看,一级带着一级干”,越往上,表率作用就越强、责任也越重。提高政府效能,关键是要发挥好“三个表率作用”:一是市政府领导班子要做敢于负责、敢于碰硬的表率。工作中要大胆负责、善于决策、果断拍板、不怕碰硬;要立说立行,雷厉风行,不让一件分管工作在手头耽搁,不让一件请办事项在市级层面卡壳。二是市政府各部门班子成员要做服务大局、服从大局的表率。特别是委局长要做班子成员、科长及全体工作人员的表率,对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要立即安排、立即落实,不讲条件、不打折扣;遇到困难,先想办法克服,尽最大努力解决,决不把问题简单上交;遇到需多部门协调的问题,要主动牵头、积极沟通,宁肯自己多担责、多受累,也决不让工作落空。三是市直部门的广大中层干部要做转变作风、提高效率的表率。广大中层干部都是单位和部门的中流砥柱,既是上级决策的执行者,也是部门决策的参与者。中层干部的工作效率和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部门的工作效率和执行能力。因此,科级干部要率先示范,做好表率,对基层、企业、群众的请办事项,要即交即办,快速办结,一分钟也不耽误。
二、要把作风硬落实在推动洛阳发展上
九届市委十五次全会明确提出了我市 “十二五”发展的总体目标、基本定位、基本路径和基本保障;《洛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即将提请人大会议审议,成为指导洛阳未来五年发展的纲领性文件。要想把发展蓝图变成美好现实,要想圆满完成“十二五”规划的各项目标任务,关键在干部,核心在作风。人心齐,则合力聚;作风硬,则洛阳兴。今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市委、市政府明确提出要全力打好六大攻坚战,推动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五年发展看头年,一年工作看开局,做好今年一季度的各项工作,对完成全年和“十二五”各项目标任务意义重大。
(一)突出抓好经济运行,确保一季度主要经济指标实现开门红。一是本月底之前要把今年的各项经济责任目标分解到位,并且按照责任目标抓好运行。由于今年的经济发展形势还有很多不确定因素,所以,第一季度要能快则快,开足马力,为全年打下个好的基础。二是抓好各种生产要素的保障。坚持煤电气联调联动工作机制和生产要素供给日报制度,加强运行监测,及时协调解决经济运行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落实好供热运行监测日报、供热投诉督办等制度,加强采暖期供热保障。增加电煤有效供给,按照省内电煤对口供应方案,积极衔接沟通,落实煤源,加强外购,保证机组稳发满发。三是强化财税金融保障能力。财税部门要加强沟通,尽快落实收入计划,严格依法依规组织收入,确保一季度财政收入有个好的态势。扎实做好财政预决算工作,整合各种财政资金,安排好民生、基础设施等重点领域的支出。组织好一季度银企洽谈会,确保2月中旬哈尔滨银行在偃师、新安的村镇银行如期开业。加快推进企业上市,争取上市后备企业达50家以上。积极协调中信重工、北方玻璃、通达电缆、隆华传热、普莱柯生物等首发上市,协助做好一拖股份和洛钼集团回归A股工作。四是切实帮助企业解决好生产经营中的问题。完善、落实市级领导分包重点企业、经济运行周例会、企业反映突出问题办理周报等制度,将全市100户重点服务企业分包到市级领导和市直委局对口联系,每位市领导每月至少进行一次现场调研或集中办公,及时帮助企业解决生产经营和项目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二)突出抓好项目建设,确保一季度开工一批大项目、好项目。一是抓好重点项目建设。盯紧市委、市政府研究确定的十大工业结构调整、十大基础设施和十大服务业项目,以及188项总投资2537亿元的省市重点建设项目,加快推进速度,力争形成较好的形象进度、完成较多的投资量。争取中硅高科120兆瓦太阳能电池片及组件等353个重大项目开工建设;加快洛阳万基20万吨氯化钛白粉、河南煤化集团20万吨乙二醇、中航光电公司光电连接器产业基地等380个在建项目建设;确保洛阳卷烟厂扩能改造、伊洛大道一期等23个重大项目竣工投用;积极推进一拖集团10万辆重卡、恩梯恩LYC公司5000套汽车轴承、洛阳石化新建1000万吨炼油等项目前期工作。二是完善项目推进机制。市发改委要抓紧与各县(市、区)、重点企业签订目标责任书,排出全年项目计划表,逐项目明确建设目标和时间节点,一月一检查,一季一通报。落实好重点示范项目、重大项目例会和联审联批等制度,建立项目前期档案,畅通项目前期手续办理绿色通道,形成市领导分包、分管领导主抓、职能部门主管、项目单位落实的责任链条。督促项目单位科学制订工作计划,按月分解投资目标,倒排工期,抢抓进度,力争更多的项目早开工、快推进、早竣工、早投产。三是狠抓项目建设环境整治。坚持重点项目建设环境监督卡等制度,严肃查处重点项目中的“四乱”现象。建立重点项目出现问题快速反应协调机制,加强部门配合,严厉打击工程建设中强装强卸、强买强卖、阻工闹事等不法行为,努力实现项目建设“零阻工”和“无停工”。四是加快推进产业集聚区建设。制定产业集群培育方案,突出重点发展方向,强化重大项目支撑,提高产业集聚能力。重点抓好中信重工液压件电器传动件基地、洛阳卷烟厂烟用材料等24个开而未动或进展不大的项目;加快洽谈恒大铝业铝加工、通达公司电器化铁路承力索、国机重工园等一批10亿元以上的重大项目,确保集聚区一季度完成投资120亿元以上。其中,基础设施投资20亿元以上、开工项目15个。同时,要认真做好2月份全省产业集聚区项目观摩会的各项准备工作。
(三)突出抓好中国洛阳牡丹文化节筹备工作,确保办成高水平的盛会。今年是洛阳牡丹花会升格为部省联办、更名为中国洛阳牡丹文化节的第一年。办好中国洛阳牡丹文化节,对洛阳至关重要,只许成功,不许失败。一是工作方案要细化分解。按照总体方案,组委会的各下设机构负责人是第一责任人,分管负责同志是具体责任人,要进一步完善大型活动组织策划、安全保卫、接待服务、后勤保障、宣传报道等各专项方案,明确职责分工,迅速进入临战状态。二是重大活动要成功出彩。今年牡丹文化节,既有全国性、区域性等不同层次,又有文化、经贸、旅游等不同类型的活动。一方面,要突出重点,高水平策划,大手笔运作,精心办好开幕盛典,着力打造一台高质量、高规格的视听盛宴。另一方面,要统筹安排好赏花启动仪式、中国改革开放30年优秀保留剧目精品展演等活动,浓厚节会氛围,提升办会水平。三是组织协调要高效有序。各级各部门要增强大局意识,加强联系沟通,对待份内工作,不讲条件、不计代价,高质量、高标准完成;需要多部门共同完成的任务,要明确分工,密切配合,形成整体联动效应。对协调解决不了的问题,要及时向市委、市政府报告,决不能将问题棚架或搁置,影响花会大局。四是接待服务要热情周到。坚持熟事生办、轻事重办、小事细办的原则,对每一次重大接待活动,都要制定个性化的接待方案,抓好食宿、安全、卫生、车辆保障等每一个细节,确保让每一位来宾、游客乘兴而来、满意而归。五是安全保障要万无一失。公安、消防、安监等部门要完善安全预案,落实安保措施;市政、电力、供水、供气、通讯等部门要坚持24小时值班,提升设备承载能力,确保花会期间“零故障”、“零事故”。六是宣传造势要迅速升温。宣传部门要根据今年牡丹文化节的特点,分阶段组织策划,节前宣传要大力造势,节中宣传要传播盛况,节后宣传要跟踪报道,争取在中央和省等大型主流媒体推出一批有分量、有影响的报道;市电视台、广播电台要尽快播发牡丹文化节专题广告;旅游部门要抓紧在央视主要频道、黄金栏目开展强势宣传,提升牡丹文化节和洛阳旅游的知名度及影响力。七是花会工程要加快推进。凡是列入花会工程的项目,要加快建设进度,确保花会前竣工投用。其中,开元大道东延长段,环城高速白马寺站至白马寺段,环城高速龙门站至东山宾馆段,新区博物馆布展等项目要提前完成。
(四)突出抓好招商引资工作,确保招商项目和引资规模有新突破。招商工作仍是今年工作的重中之重。一是继续加大招商力度。各县(市、区)、各部门要抓住产业转移的极好时机加大招商力度,依托我市的各种优势,以珠三角、闽东南、长三角、环渤海湾、东南亚、台港澳等为重点,开展宽领域、多频点招商活动。争取牡丹文化节投资贸易洽谈会等活动邀请客商1000人以上,世界500强、国内500强、行业100强企业25家以上。二是加强项目洽谈对接。各县(市、区)及有关部门,特别是发改委、商务局要深入研究,既要选择好对象重点捞鱼,又要把握好面上普遍撒网。紧盯有望签约的重大在谈项目,深入洽谈对接,加强跟踪服务,狠抓项目落地。三是抓好重点招商活动。全力办好第29届中国洛阳牡丹文化节投资贸易洽谈会、对外经济技术合作项目签约仪式等重大活动,争取签约亿元以上和具有示范带动作用的项目100个、投资总额650亿元以上。今年牡丹文化节期间,市政府将与《福布斯》中文版合作,共同举办“2011福布斯中国中原经济区城市投资与发展论坛”。届时,将邀请一批总部在沿海地区的跨国公司、商会代表、私募股权投资人及著名企业家来洛进行投资考察,为我市吸引外资、开展国际经济合作搭建投资与发展的平台。有关部门、企业一定要抓住这个难得的机遇,积极参与,主动与这些企业和投资者交流,吸引更多的优势企业来洛投资兴业。
(五)突出抓好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活动,确保各项创建工作再上新台阶。一是抓好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市委、市政府已明确提出,要集全民之智、聚全市之力,全力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市创建办要深入研究对策,调整工作思路,针对存在问题,抓紧整改完善。硬件建设要通过资源共享,最大限度地优化配置,确保6月底前各项指标全部达标;软件建设要坚持集中治理与长效管理相结合,认真落实工作责任制,确保每一平方米的土地都有人管;特色指标要挖掘内涵,放大优势,培育亮点,力争硬件不失分、软件多得分、特色项目多加分。各城市区、各有关部门要充分发扬“创卫”时的攻坚精神,加强对重点区域和薄弱环节的专项整治,全民动员,全责全力,确保实现全国文明城市创建目标。二是抓好全国卫生城市届满复审工作。严格按照新的《国家卫生城市标准》,强化薄弱环节,重点开展市区街道、河渠和铁路沿线、城中村及城乡结合部等八项专项治理,清除卫生死角。抓紧新建、升级达标和维修一批水冲公厕、垃圾中转站等硬件设施,确保布局合理、数量充足。市迎检指挥部要充分发挥总协调、总调度作用,加强督查暗访,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协调解决;市爱卫办要抓紧对相关资料进行查缺补漏,做到无断档、无遗漏;各城市区要按照“以块为主、条块结合”的原则,做好本辖区的迎检工作;各相关部门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形成强大的工作合力,确保3月底前各项指标全面达到国家卫生城市标准,为4月份省级全面复审做好准备。三是抓好创建双拥模范城六连冠工作。3月份,省双拥领导小组将对我市创建工作进行考核验收,并向国家推荐。各级各有关部门要抓住这有限的时间,拾遗补缺,丰富载体,夯实基础。特别是市双拥办要充分发挥牵头揽总作用,对照考评的68项标准,逐条逐项检查,全面整改提高,确保全部达到或超过创建标准。各县(市、区)要认真落实各项优抚安置政策,宣传部门要加强舆论引导,教育部门要认真做好军人子女入学、入托等工作,不断浓厚创建工作氛围,确保成功创建双拥模范城六连冠。
(六)突出打好城市提升攻坚战,确保城市形象有新的改观。围绕经营城市、管理城市、主干道立体化交通建设和园林水系提升等关键问题,加快中心城市建设与改造,提升中心城市品位。一是新区开发要有大的突破。核心区一季度要新开工项目26项,总投资72亿元。重点抓好大明渠园区段改造、龙门景区二级橡胶坝改造、洛河南岸绿化以及龙和南路、伊洛路东段、龙门大道、公交中心、龙门园区农业观光园、移动中部呼叫基地等项目建设,确保重点片区提升形象、快出精品。拓展区要以交通路网等基础设施和行政副中心等重点片区建设为突破口,迅速拉大布局框架,与核心区顺畅联通。一季度新开工项目40项,总投资64亿元。重点抓好新源路、团结路、职教大道、永安街、南环路等基础设施以及珍奇植物园、丰禾农庄、蔬菜基地等项目建设。二是洛河以北城区改造要加快推进。尽快出台《旧城城中村棚户区改造奖惩办法》,全面启动21个城中村、22个危旧小区和14个棚户区改造项目,确保一季度完成投资40亿元,拆迁80万平方米、开工70万平方米、竣工52万平方米。3月份,市委、市政府将对各城市区旧城及城中村改造情况进行观摩和点评,结果在新闻媒体上公布,纳入年度各城市区绩效考核。凡列入今年改造计划但规划不到位的项目,2月底前必须完成控制性详规,不得影响项目实施。市政工程方面,要新开工东、西环城路等22项市政工程,加快道北三路等20项续建项目建设,争取一季度完成瀛洲路二期、安居路等8项工程。加快水系综合开发利用,重点建设涧河、氵廛河市区段综合治理等7个项目,提升水系景观品位。三是交通设施建设要整体提速。加快推进洛栾高速、连霍高速洛阳段、郑卢高速洛阳段等5条高速公路,郑洛产业大道等5条快速通道建设,努力形成建设高潮。加快推进武西高速尧山至栾川段和栾川至西峡段等2条高速公路前期工作,争取早日开工建设。抓住国省干线公路等级调整的机遇,实施一批道路提升改造工程。加快农村公路建设,实现县乡道路联结成网。四是城市管理要进一步细化。要进一步完善各项管理制度,提高规范化程度和水平;要进一步落实各种管理责任,做到事事有人管并且管得好;要坚持“周巡查、月讲评、季民调”的城市管理机制,结合日常督查,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抓紧研究论证,年底前建成数字化城市管理网络平台。抓好环境创优150天集中整治和三年城乡面貌大提升活动,确保城市环境在花会前全面提升。五是大力抓好历史文化遗存的保护、展示、利用工作,在城市建设中融入更多的历史文化元素。上半年要拿出隋唐洛阳城、汉魏故城、金元洛阳城的保护、利用规划;第一季度要拿出周公庙、孔子入周问礼处、文峰塔等重点项目的详细规划。要争取国家文物局的更大支持,加快这些项目建设,用真实的文化遗存展示洛阳千年帝都的厚重,同时,也为旅游业增加新的亮点。
(七)突出抓好机制转换,确保企事业单位改革全面推开。一是积极推进事业单位改革。2月中旬前要完成调查摸底、资料整理、数据分析,2月底前指导各系统确定改制对象。3月初要召开全市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工作会议,对全年任务进行安排部署,责任分解。要认真总结16户改革试点单位成功经验,加强指导,以点带面,加快推进,确保年内事业单位改革大头落地。纯公益性事业单位三项改革要与企事业单位改革同步进行、全面铺开。二是加快推进工业企业改革。重点抓好白马集团、人造板厂、煤电集团等3户企业改革改制。继续做好洛耐集团、春都集团、物产集团、黄河水泥、明珠热电等重点企业的依法破产工作,着手研究洛钢集团整体搬迁、职工安置事宜。抓好黄河水泥破产清算、职工安置和第二水泥厂的破产终结。加快实施水务集团、公交集团等市政公用企业改革。水务集团争取3月份制定方案,6月份完成新公司注册。三是稳步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加快市第五人民医院、精神卫生中心、妇女儿童保健中心等具有公共卫生职能的公立医院内部运行机制改革;积极推进市第一人民医院、第三人民医院等产权制度改革,6月底前完成市中心医院改制任务,年底前实现公立医院改革改制大头落地。同时,要加快新区第一人民医院股份制医院建设步伐,构建多元化办医格局。
(八)突出抓好农业农村工作,确保夏粮生产再获丰收。一是抓好抗旱工作。当前麦田旱情十分严重。据统计,麦田受旱面积已达180万亩,其中旱情严重的达60多万亩。各级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迅速掀起以抗旱浇麦为重点的麦田管理高潮,努力夺取今年夏粮丰收。二是抓好农田水利和水毁设施建设。积极做好农村饮水安全项目规划、申报,争取尽快批复和实施。抓紧启动12座水库除险加固工程,上半年完成栾川伊源河、伊川白降河治理,不断提高抗御洪涝灾害能力。抓好引黄入洛等重点工程建设,进一步优化水资源配置。尽快修复水毁工程设施,恢复水利工程的功能和效益。三是抓好节后劳务输出工作。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要抓住节后用工市场缺口较大和外出务工人员陆续返岗的机会,抓好订单、定向、技能培训,着力提高劳动者素质,增强择业、就业能力。确保全年完成用工培训20万人、转移农村劳动力135万人,实现劳务创收80亿元。同时,要发挥创业带动就业的倍增效应,通过政策引导扶持,鼓励返乡农民工回乡创业。四是抓好植树造林和森林防火工作。认真筹备全市春季林业生态建设现场会,全面动员和部署春季造林绿化工作。重点抓好11万亩核桃基地建设,推进县城周边绿化、山区生态林、环市区苗木花卉林果产业带等5大类14项、规划面积1.8万亩的市级示范工程建设,争取4月底前完成全年建设任务。深入开展森林火灾隐患排查,建立重大森林火灾隐患挂牌督办等制度,加强森林防火宣传,确保不发生大的森林火灾和人员伤亡事故。五是抓好春季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及早动手做好动物集中免疫工作,严格落实畜禽检疫、消毒、疫情监测、无害化处理等措施,严防重大动物疫情发生。加强应急管理,确保一旦发生紧急情况,快速反应,果断处置。
(九)突出抓好安全生产和信访稳定,确保社会大局总体平稳。最近,全国、市“两会”召开在即,同时随着全市企事业单位改革全面推开,旧城和城中村改造力度不断加大,全市信访稳定和安全生产压力增大。各级各部门一定要站在讲政治、讲大局的高度,落实各项工作措施,努力创造良好环境,确保全国“两会”期间,没有来自洛阳方面的影响和干扰。一是要立即开展社会不稳定因素排查调处活动。加强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最大限度地把各种不稳定因素和信访苗头控制在基层、消除在萌芽状态。二是要立即开展信访积案化解活动。认真落实信访工作责任制、领导干部定期接访等制度,深入开展信访突出问题专项治理、信访积案集中清理等活动,努力在土地征用、城市拆迁、房产开发、物业管理、环境保护、社会保障、企业改制、涉法涉诉等方面化解一批信访积案。三是要立即开展安全生产检查活动。深化煤矿、非煤矿山等十大重点领域专项整治。坚持分级挂牌督办、公示公告、领导分包等方式,强化重大隐患排查治理。各产煤县要加大暗访和巡查频次,严格落实“两到位、五控制”的要求,坚决杜绝非法违规生产。市煤炭、安监等部门要加大综合监管和执法监察力度,继续保持对煤矿安全监管的高压态势,确保全市所有煤矿24小时处于政府严密监控之下。立即组织对非煤矿山的安全复工专项检查,加快推进108座有问题尾矿库的加固治理,确保一季度完成40座。加强节日期间烟花爆竹经营管理,坚决打击非法生产行为,确保全市不发生重特大安全事故。
与此同时,要抓紧研究确定部署2011年承诺为群众办理的十大实事;完善市“十二五”各专项规划、子规划;抓好全国县(市、区)科技进步考核迎检、土地卫片执法检查、中小学春季开学等工作。
同志们,开展好“环境创优年”活动、打好环境创优攻坚战,市委、市政府态度坚决、目标明确,社会各界期望很大。希望大家严格按照要求,切实转变作风,提升效能,扎实做好一季度各项工作,为实现开门红、打好攻坚战,确保全市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做出新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