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市区又发现4座东周车马坑 位于洛玻俱乐部原址

2011-09-02

    近日,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洛阳唐城考古队在天子驾六博物馆附近又发现了4座大小不一的东周时期车马坑。此次发现不仅为探索东周陵墓分布提供了新的线索,同时对探讨东周时期的埋葬制度以及当时的社会生活情况具有重要价值。
    今日上午,我们随洛阳唐城考古队队长石自社等人来到位于西工区玻璃厂北路的原洛玻俱乐部施工工地,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长方形的车马坑,该车马坑长约14米、宽约3米,坑内共有5辆车、12匹马。其中车排列整齐,全部为木质结构,尽管因年代久远,原有的木料已经腐朽,但车的轮廓还是能清晰地呈现在眼前;12匹马分别分布在5辆车的前面,其中第一辆、第四辆、第五辆车前都是两匹,第二辆和第三辆车前各有三匹,这些马多数结构清晰、完整,有的呈背靠背侧卧状,有的则被压在了车轮之下,据推测是被杀死后埋葬的。
    仔细观察我们发现,5辆车大小形制均不相同。其中第一辆车形制比较特别,车身上还有许多红色的痕迹,据推测应当是车身彩绘留下的痕迹;第二辆车则是五辆车中规模最大的一辆,车轮直径约1.5米,两车轮轴距约1.8米;第三辆车与第二辆车形制较为相似,但规模略小;第四辆、第五辆车的形制较前三辆则显得比较简单,但如果仔细观察,会发现其整体形状很像一个繁体的车字——“車”。
    在这座长方形车马坑的北侧和东北侧还有3座比较小的马坑,其中北侧的马坑由于马骨已碎,整体形状已不明显;东北侧的两座马坑结构一致,各有两匹马和一条狗,这些马和狗的骨骼非常清晰,马呈背靠背侧卧状,狗在两匹马的尾部。
    这4座车马坑的发现意义何在?石自社解释说,通常情况下,车马坑都是用于陪葬的。但由于目前考古发掘面积有限,车马坑附近是否有大型墓葬还不好判断,但从第一座车马坑内马和车的分布情况,我们基本可以判断出该车马坑陪葬的墓主人身份级别的高低。
    周代有着严格的礼制,不同身份地位的人出行必须使用不同数量的出行马,通常情况下天子驾六、诸侯驾四、卿大夫驾三。在这座车马坑中,第二辆车和第三辆车前分别有三匹马,由此可以推断该车马坑陪葬的墓主人应为当时的卿大夫级。但至于这位卿大夫墓葬的具体位置,还有待进一步考证。此外,此地处于东周王城东墙外100米的区域,在这个区域内发现卿大夫级别的陪葬车马坑,对探索东周陵墓分布提供了新的线索。
    车马坑被发掘后该如何保护,这是大家普遍关心的问题。据介绍,目前国内对车马坑的保护主要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回填保护,另一种是原址保护展示。石自社告诉记者,2002年洛阳市东周王城广场共发现18座车马坑和马坑,其中仅原址保护展示了“天子驾六”车马坑及其附近的1座马坑,其他车马坑和马坑均采用了回填保护的方法。因此,在目前还没有更合适方案的情况下,这次发现的4座车马坑也将采取回填保护方法,在车马坑内填上沙子待将来保护方法成熟时,再对这些车马坑重新进行发掘保护展示。

(洛阳日报报业集团全媒体记者 李燕锋 见习记者 崔晓彧/文 张晓理 /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