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民办教育发展 提升洛阳教育发展

2011-11-25

◆       洛龙区第十三届人大代表、洛阳市第十二中学校长 丁进庄
    编者按: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近年来,随着我市“科教兴洛”、“人才强市”和“一保三放开”教育发展战略的深入开展,越来越多的教育惠民政策和民心工程得以实施,我市的教育教学水平实现了较大提升,加快了“福民强市”的建设步伐。但纵观我市教育总体发展,一些制约教育均衡、公平发展的问题依然存在,围绕如何解决这些结构性矛盾问题,真正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由市人大常委会教科文卫工委专门策划并邀请几位代表,在本期写下了“福民强市代表谈——教育篇”。  
    大力发展民办教育,是拓宽教育投入渠道、推动教育事业改革和发展的重要力量,是促进教育资源合理配置、创新教育竞争机制、增强教育发展活力的重要途径,对洛阳实现“福民强市”战略和打赢“六加一”攻坚战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民办教育的发展,提出了“一保三放开”战略,出台了《关于加快民办教育发展的意见》等文件,但纵观洛阳民办教育的发展,仍面临很多问题,下面我就围绕三个“三”谈谈个人的认识。
    一、洛阳民办教育面临的三大瓶颈
    ——思想认识的瓶颈。回顾洛阳民办教育的历史,从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洛阳民办教育异军突起,在全国占有一席之地,到现在洛阳民办教育学校纷纷倒闭,仅存的几所也不成规模,举步维艰,生存困难!究其原因在于僵化的思想、落后的观念阻碍了洛阳民办教育的发展!有人视民办学校为“洪水”,认为民办教育是姓“私”的,会改变教育公益性质,因此对其放任自流,任其自生自灭;有人视民办教育为“猛兽”,认为民办教育是姓“钱”的,会加重家庭教育经费支出,破坏教育公平,因此设置重重障碍加以限制。这些思想认识存在于各级部门中,表现在市委市政府的政策落实难上,结果使洛阳民办教育发展难上加难,客观上加剧了上学难、上学贵。
    ——体制、机制、政策制约的瓶颈。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在现阶段,我们必须清醒的认识到民办教育是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公办学校还是民办学校都是中国的学校,无论是公办学校的孩子还是民办学校的孩子都是国家的孩子!大量优质民办学校的诞生,可以优化我市教育资源、扩大教育服务,对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样化教育需求发挥积极作用。但在实际工作中,政府一方面寄希望于民办教育投入大量资金建设优质的民办学校,以期发展教育、解决政府的困难,另一方面却在用地、师资、税费等方面实行完全不同于公办学校的政策。如,在用地上,民办学校需要支付高额的购地费用,致使学校基础设施建设成本大大增加,投入高,资金收回困难;在师资上,因缺少相关的政策支持,很难解决民办教育从教人员的职评、待遇等问题,造成学校的师资力量极不稳定。这些问题也导致不少有意投资教育的有识之士对发展民办教育望而却步、不敢涉足!长此以往,民办教育必然陷入恶性循环,形成活力不足、质量不高、水平较低、发展滞后的境地。
    ——民办教育自身发展的瓶颈。虽然民办教育在发展中有更多的办学自主权,有更加灵活地办学优势,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民办教育在管理上多采用家族式管理模式,忽视实现专家治校;在办学方向上追求高收费、高回报的经济效益,忽视办学特色、教学质量和社会效益;在建设上存在重视硬件投入,忽视学校发展的内涵、品味和精髓;在师资上把教师当作打工者,忽视师资培训、提高学校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这些不足都严重阻碍了民办教育的健康发展,演变成开办时轰轰烈烈,发展时江河日下,最后关门大吉的局面,从而造成资源极大浪费,也损害了群众利益,甚至成为社会的不稳定因素。
    二、洛阳民办教育发展的“三”个转变
    ——要转变教育公平的思想,正确处理公平与多样化需求的关系。教育的不公平是最大的不公平,让每一个家庭每一个孩子在起点上享受到公平的优质教育,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但是教育公平不是“平均主义”,它应该是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样化教育需求相适应,而不是满城全是“大一统”。目前洛阳一些民办性质的学校虽然收取高额的学费,但生源依旧爆满,由此而知,人民群众渴望优质教育的心情可见一斑!近几年市政府明显加大了对教育的投入,确保每一个孩子有学上,但为什么还有家长舍近求远、宁愿掏高昂的择校费选择自己中意的学校?上学难,难就难在上优质学校难,上适合自己需求的特色学校难。如果我们还不转变观念,继续用计划经济手段下的资源配置方式去管理现在的教育资源,不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教育体制,必然会损坏教育公平的本来要义。
    ——要转变教育是公益事业的思想,正确处理民办教育公益与效益的关系。教育是崇高的公益事业,是实现富国强民的必然途径,是实现民族振兴的必然之路。但公益事业不是不收费,也不是不盈利的事业。我们反对教育的产业化,但也反对把教育庸俗化的公益化!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我们不得不承认,追求教育经济效益是民营资本进入教育的动力之一,正所谓有投资就应有合理的回报,有成本就应有相应的收入,否则民办教育就变成了慈善事业或者公办学校。当然,民办教育举办者还必须深刻认识到教育的公益性质和投资回收的长期性,不能仅仅追求高的经济效益和较快的投资回报,否则就偏离了教育宗旨,最终会陷入危机,甚至被市场所淘汰!
    ——要转变民办教育单纯姓“公”姓“私”的思想,正确认识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关系。在现阶段,我们把教育性质截然分成“公办”和“民办”,举办学校首先要问的问题是姓“公”还是姓“民”,我认为这种认识是不正确的。公办学校、民办学校只是投资渠道不同,但都是教育发展的方式、手段与途径,实质都是在办教育,培养人、教育人。公办教育中可以有民办教育的成分,民办教育中也可以有公办教育的成分,益公则公,益民则民,益多种经济成分就多种办学成分,只要确保国有资产不流失并保值增值,只要确定适龄儿童能够按国家政策接受相应教育、享受相应入学政策,就应该把增量放开,让市场调节。如果一个公办学校,由政府投资建设、也不收费,但学生还是大量外流,家长宁愿交纳高昂费用择校也不愿上政府公办学校,这就不能说我们办了让人民满意的教育。我认为,教育是否办好,不在于其姓“公”还是姓“民”,而在于是否有利于教育事业发展,是否有利于增强教育活力,是否有利于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需求,这三个“有利于”应该成为检验教育是否健康发展的标准。
    三、洛阳民办教育发展的三个途径
    ——以思想解放促进民办教育的发展。虽然市委、市政府对于民办教育不可谓不重视,支持民办教育的政策不可谓不明确,但洛阳民办教育发展仍然很迟缓,主要原因在于各级部门认识上的不统一,落实上的责任不清,执行上的不给力,大部分政策停留在口头上肯定、文件上支持,一旦接触实际,胆子就不够大、步子就不够快!特别是有的相关部门宁愿不去做,也不愿冒风险;宁愿做别人做过的,也不愿去创新;只唯书、只唯上,不唯实;顽固的坚持计划经济条件下僵化的体制,用管理公办学校的做法来管理民办学校,这种落后的思想意识已经成为制约洛阳民办教育发展的肠梗阻,严重阻碍了洛阳教育的发展,如果不加以破除,不予以突破,洛阳民办教育的春天就加快民办教育发展  提升洛阳教育发展不可能到来。
    ——以办学形式多样化促进民办教育发展。洛阳民办教育要迅速发展,应该坚决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民办教育发展的意见》,通过独资、合资、合作三种方式发展民办教育。具体来说:
    独资是指由社会团体、个人、企业全额投资、独立管理的民办学校。他们自身应该依法办学,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同时也应该享受和公办学校一样的土地、税费政策,要按政策拨付公用经费,补贴教师工资;民办学校的学生、教师也应享有和公办学校相应的待遇。至于有人担心是否会存在拿公办资源让举办者谋利的问题,完全可以通过价格主管部门进行成本核算,通过收费许可加以限制,使其不以盈利为目的。需要指出的是,由于民办学校享有与公办学校一样的政策,所以举办义务教育阶段的民办学校必须承担相应的义务教育任务。
    合资是指公办学校可吸纳社会、个人、团体等闲置资金举办的民办学校。它可以有效缓解和解决公办学校发展资金的问题,加快学校提前和跨越式发展的步伐。对于合资的公办部分要按照国家有关资产监督管理的规定对学校资产依法评估,确保国有资产不流失,公有部分可保持不变,也可逐年逐步退出。特别需要指出的是通过合资而形成的多种经济成分的民办学校,不能因合资而改变学校原应承担的义务教育任务,也不能因改制而加重学生的教育负担,增量部分可以放开搞活,使地尽其利,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充分调动各方办学积极性,办让人民满意的教育。
    合作是指公办学校利用非国家财政性经费、知识产权等无形资产以及其他财产,通过组建教育集团、联合办学、兼并托管等方式,实行所有权和管理权分离,实现信息和资源共享,扩大优质教育资源,提升办学水平。
    ——以改制促进民办教育发展。民办教育的发展有两个前提条件:一是资金,二是师资。要破解这两个难题,唯一的也是最好的渠道是对学校实行股份制改造,借鉴现代企业制度,把所有教职工纳入股东行列。这样既可以通过股份制筹集到教学发展所需资金,又可以把教职工从一个打工者的身份变为学校真正的主人。学校可以通过月薪加分红,调动教职工把学校办好的积极性。特别需要指出的是股份制改造完全可以在公办学校,特别是发展薄弱的学校进行,这些学校在建设过程中因没有利用好天时、地利、人和等因素造成发展滞后,在公办体制下找不准定位、形不成特色,但实行股份制后将会逐步发展壮大,能更有效地解决洛阳教育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对于实现教育均衡,解决优质学校总量不足,未尝不是一种有益的探索。
    总之,实现洛阳民办教育发展,根本出路在于改革创新。我认为只要确保国有资产不流失,只要确保学校将应该承担的义务教育责任承担起来,只要确保不因改革改制而加重家庭教育负担,就要敢于冲破传统观念和体制机制的束缚,大胆尝试!试想如果没有安徽凤阳小岗村十八户农民冒着杀头坐牢的风险分田到户,会有中国成功的农村改革吗?我们必须在全市形成允许探索、奖励成功、宽容失败的局面,只有这样,洛阳民办教育才能迎来大发展的春天,为“福民强市”做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