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响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进军号

2011-11-25

    一个民族的觉醒,首先是文化的觉醒;一个政党的力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文化的自觉。
    马克思主义认为,任何一个社会都是由经济、政治、文化形成的系统,既要有经济发展,又要有政治发展,也要有文化的发展,三者缺一不可,密不可分。但是,文化发展与经济发展存在着不平衡的现象。一个国家可以拥有高速发展的经济,却未必有高度发达的文化;一个经济相对落后的国家,但也可能有处于世界领先的文化。文化的发展,在任何一个民族的现代化建设过程中都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江泽民同志曾经指出,物质贫乏不是社会主义,精神空虚也不是社会主义。没有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这就要求我们在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推动文化的发展,使人民群众既有物质生活的富裕,又有精神生活的享受。
    在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在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进一步阐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进一步确立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这是事关小康社会建设新胜利、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次重大抉择,是中国文化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引领前进方向、凝聚奋斗力量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在我国五千多年文明发展历程中,各族人民共同创造出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如何让民族的血脉在艰难跋涉的近代中国顽强延续、生生不息?如何让人民的精神家园在竞争激烈的当代世界奇葩争艳、生机勃勃?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极倡导和发展中国先进文化。党所领导的文化工作,在革命、建设、改革开放各个历史时期都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大作用。
    时代在变,文化的引领和凝聚作用却始终不变。它体现于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断以思想文化新觉醒、理论创造新成果、文化建设新成就推动各项事业向前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充分尊重和弘扬中华传统文明,并充分吸收借鉴世界文明精华,党领导人民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形成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中国人民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导。党坚持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人民力量,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人民斗志,以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时代风尚。人民群众和文化工作者迸发出巨大的文化创造激情,取得了令人骄傲自豪的丰硕成果。文化建设的巨大成就,不断满足着人民的文化需求,也不断引导人民迈上文化建设新征程。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思想精神上的旗帜,文化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当代中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然伴随着中华文化繁荣兴盛,也必须继续发挥先进文化在引领方向、凝聚力量方面的重要作用。没有文化的积极引领,没有人民精神世界的极大丰富,没有全民族精神力量的充分发挥,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关系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关系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关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根据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体要求,《决定》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宏伟蓝图,明确提出了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目标任务。到2020年,文化改革发展奋斗目标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深入推进,良好思想道德风尚进一步弘扬,公民素质明显提高;适应人民需要的文化产品更加丰富,精品力作不断涌现;文化事业全面繁荣,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立,努力实现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整体实力和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全面形成;文化管理体制和文化产品生产经营机制充满活力、富有效率,以民族文化为主体、吸收外来有益文化、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文化开放格局进一步完善;高素质文化人才队伍发展壮大,文化繁荣发展的人才保障更加有力。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就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坚持以人为本;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坚持改革开放。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确保文化改革发展沿着正确道路前进。
    文化上的每一个进步,都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如果说69年前的延安文艺座谈会,在“文化为什么人服务”这一重大立场上实现理论突破,那么十七届六中全会,则在文化改革发展“该走什么路”、“朝着什么样的目标迈进”的战略上指明了方向,既体现了我们党高度的文化自觉,也呈现了我们党高度的文化自信。毫无疑问,这些重大部署和重要成果,将成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强大思想武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强大精神力量。
 
    知荣辱、讲正气、作奉献、促和谐 
    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历史和现实反复证明,没有核心价值体系,一种文化就立不起来、强不起来,一个民族就没有赖以维系的精神纽带,一个国家就没有统一意志和共同行动。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马克思主义深刻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坚定维护和发展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是指引人民推动社会进步、创造美好生活的科学理论。要毫不动摇地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紧密结合中国实际、时代特征、人民愿望,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 
    就是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集中体现了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因此要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深刻认识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历史必然性和优越性,深刻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既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也是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自觉把个人理想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之中,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和信念。
    就是要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最深厚的思想传统,最能感召中华儿女团结奋斗;改革创新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时代特征,最能激励中华儿女锐意进取。必须大力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激励人民把爱国热情化作振兴中华的实际行动,以热爱祖国和贡献自己全部力量建设祖国为最大光荣、以损害祖国利益和尊严为最大耻辱。始终保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精神状态,永不自满、永不僵化、永不停滞,以思想不断解放推动事业持续发展。
    就是要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要真正弘扬中华传统美德,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坚决反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坚决纠正以权谋私、造假欺诈、见利忘义、损人利己的歪风邪气,在全社会形成知荣辱、讲正气、作奉献、促和谐的良好风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