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摘要)

2012-01-16

    2011年工作回顾——实现“十二五”良好开局

    2011年,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市政府团结带领全市人民,围绕福民强市总体目标,锐意进取,务实重干,全力打好项目建设、经济转型、机制转换、城市提升、民生改善、环境创优和国际文化旅游名城建设“六加一”攻坚战,圆满完成了市十三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实现了“十二五”发展的良好开局。
    初步测算,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723亿元,比上年增长12.8%。固定资产投资1855亿元,增长27%。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78.3亿元,增长25.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54亿元,增长18%。外贸出口14.5亿美元,增长38.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19756元和6532元,增长12%和15%左右。特别是经过全市人民艰苦不懈的努力,我市顺利通过国家卫生城市复审,荣获全国文明城市、国家森林城市称号。
    ——项目建设步伐加快,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全年实施千万元以上项目3894个,完成投资1592.2亿元。轴研科技重型精密轴承等项目竣工投产;麦达斯轨道交通铝型材、恩梯恩LYC公司汽车轴承等项目开工建设;洛阳石化1800万吨炼油扩能改造、洛玻集团搬迁改造等项目前期工作扎实推进。上海超日400兆瓦光伏垂直一体化、中航光电产业基地、微软技术中心等项目开工建设。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实施千万元以上服务业项目136个。河南移动客服中心等项目竣工投用。国际文化旅游名城战略策划项目全面完成。全年接待游客687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350亿元。
    ——经济转型实现新的突破,发展质量进一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持续提升。新建国际联合实验室2个、河南省院士工作站11个、市级以上企业研发中心49个,河柴重工技术中心被认定为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26家省百高、百强企业以及42家重点制造业企业全部建立研发中心。专利、发明专利申请量均居全省第二位。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2项、省级科技进步奖28项。17家产业集聚区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占全市的72%,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占全市的54%。全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316天。
    ——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三农”基础进一步巩固。结构调整、土地流转、生态旅游成效显著。粮食总产达到46亿斤,连续九年实现丰收。新发展牡丹4.87万亩,花卉苗木、蔬菜、林果、畜禽养殖等特色产业比重达60%以上。完成土地流转90万亩。转移农村劳动力142万人,劳务创收85亿元。休闲旅游农业园区达到796个。农业产业化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58%。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进一步提升。新开工新型农村社区87个,建成50个。
    ——改革开放不断深化,发展活力进一步增强。企事业单位改革取得重大进展。市属国有企业和事业单位改革改制、县(市)区企事业单位改革实现大头落地。民营经济发展氛围进一步浓厚。北玻公司等4家民营企业成功上市。民营经济新上千万元以上项目820个,完成投资850亿元,实现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超过50%。招商引资成效显著。全年签订招商引资项目356个,投资总额增长50%;实际利用外资和市外境内资金分别增长46.8%和32.2%。中移动(洛阳)呼叫中心、浙商工业园、国龙物流园等重大项目落户洛阳。
    ——城市形象不断提升,城镇化进程进一步加快。新区建设势头强劲。伊洛大道、洛白路改造等24项市政基础设施项目建成投用,伊滨区路网基本形成。行政副中心、中央商务区、福民安置小区、职教园区等重点区域,龙门大道提升、高铁大道跨伊河大桥等重大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城区改造成效显著。新建、改扩建市政道路37.2公里。城中村、城郊村和旧城改造实现重大突破,全年完成改造拆迁面积2000万平方米以上,开工安置房1500万平方米,竣工340万平方米。新增城市绿地125万平方米。建成农村公路188公里。洛阳机场旅客吞吐量比上年增长28%。
    ——民生工程加快实施,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省定、市定福民实事全面完成,各级财政用于民生的支出达到198亿元,占财政一般预算支出的66.9%。发放小额担保贷款13.7亿元,扶持2.2万人成功创业。在全省率先实现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市级统筹,率先实现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全覆盖。为困难群众发放临时价格补贴1289万元。新开工保障性住房3.5万套168万平方米,竣工71.4万平方米,6137户住房困难群众乔迁新居。完成搬迁扶贫2250户10005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