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搞好大遗址保护展示工程助推国际文化旅游名城建设的报告
——2011年10月28日在市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上
洛阳市人民政府副市长 谭建忠
尊敬的常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会议作《关于搞好大遗址保护展示工程 助推国际文化旅游名城建设的报告》,请予审议。
建设国际文化旅游名城是新一届市委、市政府提出的“6+1”攻坚战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推进我市文物资源保护、利用,发展旅游和文化产业,繁荣文化事业,实现“福民强市”目标的有效途径,也是全面提升古都洛阳文物保护、利用和管理水平的历史性机遇。今年以来,市政府围绕国际文化旅游名城建设,把握形势转观念、围绕大局抓重点、开拓创新求实效。目前,重点项目进展顺利,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主要工作进展情况
(一)项目进展情况
1.大遗址保护展示工程。在洛河沿岸和附近区域分布着二里头遗址、偃师商城、东周王城、汉魏故城、隋唐洛阳城、宜阳韩城遗址和邙山陵墓群等7处大遗址。洛阳片区大遗址被列入国家“十二五”大遗址保护的重点项目和示范工程,也再次彰显了洛阳在中华文明传承和发展过程中举足轻重的地位。
隋唐城“一区一轴”复活性保护展示项目取得新进展。项目的主要内容,就是保护展示隋唐城宫城核心区以及中轴线重要文物遗迹,包括定鼎门、天街、天津桥、天枢、端门、应天门、明堂、天堂等标志性建筑遗址,再现大唐洛阳盛世风貌,重点解决“古都不古”的问题。项目总投资约50亿元,计划3-5年建成开放。该项目已被国家文物局确定为国家“十二五”大遗址保护重点示范项目,中央已拨付资金3.2亿元。目前已完成明堂、天堂、应天门区域的拆迁工程,市财政投资约1.7亿元。通过两年多时间的前期工作,项目已累计完成投资5.3亿元,定鼎门遗址复原性保护展示工程完成;明堂遗址保护展示工程主体完工,正在实施内部陈列展览招标设计;天堂遗址完成投资5000万元,占总投资的三分之一,年底可完成主体施工;宫城遗址公园完成施工招标,已开工建设;应天门遗址复原性保护展示工程完成展示方案设计,正在履行报批程序;有南城墙、四方馆等4个展示项目开展考古发掘和施工图设计等前期工作。“一区一轴”复原性保护展示方案设计由北京大地风景正在实施,已完成初步成果。
汉魏故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项目进展顺利。该项目是结合国家启动的大遗址保护项目,重点保护展示汉魏故城宫城核心区重要文物遗迹,主要包括阊阖门、铜驼大街、端门、止车门、太极殿、永宁寺、西阳门遗址、东北城墙、华林园以及汉魏故城遗址博物馆等重点建设项目。总投资约7亿元,已完成投资5000万,其中今年完成投资1200万。主要完成了铜驼大街和二号宫门保护展示工程。启动了汉魏故城遗址公园建设规划,预计年底拿出规划成果;启动了西阳门、灵台、遗址博物馆建筑设计,初步设计已经完成,正在履行报批程序。
二里头遗址、偃师商城、邙山陵墓群等大遗址保护展示工程都取得了新的进展。计划通过3-5年时间努力,把大遗址保护同旧城改造、旅游发展、文化产业和民生改善有机结合起来,建成3-5处国家遗址公园,让“若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变得更加真切,让千年帝都更显历史风貌。
2.大运河和丝绸之路整体保护和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丝绸之路和大运河具有悠久的历史、重要的国际影响,洛阳作为丝绸之路的东方起点和隋唐大运河的中心,其双双申遗,有利于提高古都洛阳的国际影响和美誉度,对我市未来国际文化旅游名城建设和综合实力的提升具有深远意义。目前各项工作正稳步推进。
3.以洛阳博物馆新馆正式开馆为标志,博物馆建设取得新成绩。在市人大的积极呼吁下,投资4亿、面积6.2万平方米的洛阳博物馆新馆建成,基本陈列《河洛文明展》对外开放,展出文物精品1万余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曹休墓博物馆、丝绸之路博物馆和契约博物馆扎实推进;河南古代壁画馆和国家壁画保护技术研究中心即将挂牌开馆。成功举办了关林国际朝圣大典等一批有影响力的文化活动。还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思路,积极推进民营博物馆建设,有5家极具特色的民营博物馆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
4.国际古都论坛项目。该论坛是国家文物局倡导的,旨在加强世界范围著名文明古国和知名古都之间的联系沟通,提高洛阳的世界地位和国际影响力。论坛筹备方案已编制完成,市政府和省文物局已联合行文上报国家文物局。待国家文物局批复后,再上报省政府和外交部。
5.此外,在国际文化旅游名城攻坚战中,相关部门积极配合,全力推动涧西工业遗产保护和综合开发利用、老城历史文化街区整体改造提升工程,以及龙门石窟、关林、白马寺景区文化产业园区建设等项目的开展,这些项目的顺利进行有利于我市文化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壮大和文化氛围的全面提升。
(二)解放思想,破解瓶颈,积极探索文物保护利用新的体制机制
今年以来,市文物部门始终把项目建设和国际文化名城攻坚战作为中心工作抓紧抓好,主动学习借鉴外地好的作法,围绕文物工作方针,提出了“依法保护、科学利用、文物福民、激情创新”的新思路。组建了文投集团,积极搭建文物保护、综合开发利用融资新平台,以实现文物保护、旅游发展、文化产业和旧城改造提升的有机结合。结合全市开展的企事业单位改制,进一步转变文博系统体制机制,对市关林管理处、市文物交流中心等单位实施事、企分离,建立竞争机制,进一步解放思想,破解瓶颈,积极探索文物保护利用新的体制机制,以适应我市国际文化旅游名城攻坚战的总体要求。
(三)坚持在文物保护中惠民福民,力求取得文物保护与民生改善的双赢。
在文物保护中,注重把文物保护与城市建设、改善居民生活条件有机结合,让文物保护的成果惠及全体市民。在实施隋唐城宫城核心区遗址保护展示工程时,坚持把扩大当地居民就业、增加收入、改善生产生活条件摆在首位,实行和谐拆迁,累计拆迁10余万平方米,动迁居民700余户,在非重点保护区规划建设了新的安置房,大大改善了遗址区群众的居住条件和生活水平。
遵循“城市的每一处遗存、每一件文物,都是公共资源,都要让人民群众共享”这一理念,将22平方公里的隋唐城洛南里坊区作为非建设用城市绿地,建成了集休闲、娱乐、旅游、观光为一体的占地2800亩的隋唐城遗址植物园;规划建设了定鼎门遗址公园;隋唐城宫城核心区遗址公园也即将建成并对外开放。在实施涧西工业遗产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时,充分理解老工业基地改造升级和国有大企业职工住房改善的实际困难,把保护和开发有机结合起来,累计改造工矿棚户区住房面积14万平方米,涉及居民近1.4万户。
二、存在的问题
一是在一些文物保护开发项目前期规划过程中,存在过度开发、破坏文物本体真实性、完整性的思路和想法,应该引起足够重视。文物保护开发项目,必须坚持保护为主这一基本原则。
二是在文物资源的开发利用方面,研究的深度和广度还有待加强,开发的方式和手段还不够丰富,精品意识不够强,精品工程比较少,我市丰富的文化遗产资源所蕴含的巨大价值尚未得到充分的体现。
三是大运河和丝绸之路整体保护和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时间紧、任务重。特别是大运河申遗工作,需要尽快列入重要议事日程。
四是大遗址保护、老城历史街区保护以及涧西工业遗产的保护问题,涉及项目建设、旧城改造、居民生产生活改善等方方面面,保护和发展的矛盾比较突出,需要继续得到社会各界的理解和支持。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进一步加强领导,提高认识。相关部门要进一步明确当前文物资源保护和开发工作所面临的突出问题,加强领导,提高认识,明确责任,把国际文化旅游名城建设统一到市委、市人大的要求和决策上来,充分认识国际文化旅游名城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二)进一步转变观念,创新手段。洛阳作为文物大市,在文物资源利用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市文物部门要认真借鉴外地经验,借助文投集团这一投融资平台,进一步转变思想观念,创新工作手段,整合现有资源,把保护和开发、旅游和产业有机结合,把传承古代文明和创新现代文明相结合,把文物资源真正变成旅游资源和市场资源,使文物资源成为“福民强市”的积极力量。
(三)进一步突出重点,强力推进。要抢抓机遇,继续做好大遗址保护,力争在大遗址保护和展示上取得新突破,使隋唐城“一区一轴”、汉魏故城宫城区等重点项目,成为我市文物保护、旅游发展的新亮点。要切实抓好丝绸之路、大运河整体保护和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积极筹备国际古都论坛,提高洛阳的世界知名度和国际影响力。加强博物馆展示体系建设,支持老城历史街区、涧西工业遗产整体改造提升工程,进一步丰富我市历史文化名城内涵。
城市是高层次的自然与人文结合的产物,一座城市仅有蓝天白云、青山绿水是不够的,和谐的文化环境才是城市的灵魂。洛阳的实践表明,加强历史文化名城尤其是大遗址保护,加强文化资源的整合和利用,对于提高城市品位,展示古都形象,美化城市环境,改善城市居民居住条件,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具有重大意义。只有注重文化建设,才能使洛阳成为形神兼备、古今辉映的历史文化名城,进而打造国际文化旅游名城。
站在新的起点,承接十七届六中全会的东风,市政府要进一步统一思想、振奋精神,开拓进取、扎实工作,努力开创古都洛阳文物保护利用工作新局面。
以上报告,请予审议。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