踱步关林

2012-02-24

◆ 宋宏建

    200亩尊贵品级的占地规模,150间气势峥嵘的明清殿宇,在镶嵌着81个金黄乳钉的朱漆大门隆隆打开的那一刹,便化作一缕历史的云烟,托着我的灵魂在殿宇亭台间肆意流淌,浮于苍松翠柏上纵情跳跃。关羽——这位以忠义著称的猛将,战败被俘斩首于公元219年,为何从三国到两晋,再过南北朝,寂寞了五百年之后,怎么就从一个凡夫俗子踏入神道,然后步步莲花,慢慢被顶礼膜拜,步上彪炳千秋的关圣帝君之位呢?
  说来也有意思,三国时期蜀国能够鼎力一足,无疑与那能在“万人丛中取上将首级如探囊取物”的关羽有很大关系。不过在蜀国军事集团内部,其周围很早就堆积了一个以关平、周仓、王甫等为首的个人崇拜小山头。只是那个不争气的刘阿斗,在关羽死后41年的蜀国将亡之际,才想起给这位开国元勋的叔叔封了个“壮缪侯”。接下来的500年间,他也不过是和张飞一样,以万人难敌的武艺被世人传颂。直到公元782年唐德宗扩建姜庙,把原有西汉张良配享祀典的弟子,扩编至孙膑、廉颇、卫青、霍去病、关羽、张飞等64名将,号曰“蜀前将军汉寿亭侯” 的关羽才在庙宇有了立足之地。所以将军若泉下有知,理应感谢唐人对姜太公的崇拜喽!然而历史的风云变幻无穷,延至北宋初年,朝廷却以被“仇国所擒” 为由,把关张二人开除出了祀典队伍,这该是关羽在冥路上“走麦城” 的一段了。
  关林大殿正中,塑有关羽头戴12冕旒王冠、身着龙袍的坐像,两边有手捧大印的关平和持刀的周仓立像。庄严肃穆的我,焚香祈祷却在默想:关将军,你还得感谢宋、明两朝啊,若非神宗自比刘备,转变了先人“拥曹贬刘”的观念,若非徽宗继承了祖宗衣钵,把你从壮缪侯捧至忠惠公、武安王的地位,重归姜庙的你,封号怎会在20年内就远高于同列且直逼姜太公?如果说是宋神宗开创了神化你的第一轮高潮,那么明代洪武帝(1394年)在南京鸡鸣山为你立庙,神宗帝(1590年)加封号为“协天护国忠义大帝”,则是你独立门户、开创中国历史上唯一被晋升为帝王之臣子的黄金机遇了。
  突然间想起一个传说:当年康熙皇帝于白洋淀围猎,夜闻船外盔甲铿锵,大声问道:“哪位将军值班?”空中回响:“二弟关羽。”康熙猛悟,自己原为刘备转世,一生身经百战无处受伤,全靠了关羽的护驾,于是开始不断为关羽加封,一时间关林香火鼎盛。这个故事虽流传甚广,然不足为凭,不过神化关羽的第二轮高潮确实形成于清朝,史载却是历历在目。如从顺治封其曰“忠义神武关圣大帝”始,乾隆后的每一个清帝,都会在关羽的封号里再加上二字,以保佑风雨飘摇的王朝大厦稳固。到了1879年的光绪时期,关羽那辉煌灿烂的桂冠,已登峰造极达26字之长—— “忠义神武灵佑任勇威显护国保民精诚绥靖诩赞宣德关圣大帝”,与历代“大行皇帝”相比,仅次于努尔哈赤的封号一个字了。
  从关林庙外的千秋鉴楼,穿越大门、仪门、拜殿、大殿、二殿、三殿、奉敕碑亭到关冢,彩饰华繁、木雕精美,古柏千章,葱茏回合,就像关羽从一个普通战将,迤逦加封至圣人帝王的阶梯一般,构成了巍峨壮观的建筑格局。而千百年来人们将关羽作为忠义道德的化身,且由此形成的“关公信仰”和民族精神这一特殊文化现象,已云气如烟,似袅袅香篆,成为沟通海内外华人亲情的纽带和桥梁。
  “神游上苑乘仙鹤,骨在天中隐睡龙”。这副对联,镌刻于康熙四十六年所立关冢前的石墓门两侧,寄托着世世代代对关羽的思念之情。信步武圣衣冠墓顶,西望熊耳青黛,东视伊河清流,我不禁仰天长啸:
  林者,二木,本义为丛聚的树木或竹子。三国时关羽死后,曹操将他的头埋在河南洛阳城南,并建衣冠冢,北依隋唐故城,南临龙门石窟,庙内松柏苍翠成林,故名关林!

  林者,另有圣人墓之称,譬如山东曲阜的孔林。我国古代墓葬制度十分严格,皇帝称陵,诸侯叫冢,庶民曰坟。在中国,享有入土为安“林”之待遇者,只有文圣孔子和武圣关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