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文化节:致敬!30年!

2012-05-29

◆  李砺瑾
    1982年4月,涌入洛阳赏花的游客总数逼近60万,创下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最高纪录;2012年4月,1965万名游客慕名来到这座“千年帝都、牡丹花城”。从60万到1965万,30年时间,完成了数百倍的跳跃。
    三十而立。这是一个从热血澎湃的青年,步入成熟稳健的中年的时期。对于一个深刻影响了城市发展的节会,我们有无数个理由向她致敬,30年!
 
    旅游赏花,辐射力日益增强
    龙门石窟景区游客排队等候进入景区时间高达2小时,老城水席名店“真不同”连续翻台数高达10次,最高一天有5万余游客共赴一园赏花观景……
    这是第30届中国洛阳牡丹文化节的一个缩影。市旅游局的一组数据更有说服力:文化节期间,我市共接待游客1965万人次,旅游总收入105.1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1.3%、23.5%。接待入境游客16.35万人次,旅游创汇3963万美元,同比分别增长25% 、25%;旅游景区接待游客1689.5万人次,同比增长24.5%。市区旅游星级饭店平均入住率80%,同比增长10%。铁路、公路、航空运送游客980.73万人次,客运总收入1.31亿元。
    在这些一个个再创新高峰的数字的背后,是一个空前繁荣的旅游市场。
    “花开花落二十日,一城之人皆若狂。”假如颂出这句千古名句的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来到千年后的洛阳,他一定会被眼前的景象所震撼:在长达一个月的时间里,各色牡丹笑迎宾客,不仅是一城之人,来自全球各地的游客们接踵而至,共飨佳节。
    国家牡丹园、中国国花园、王城公园、神州牡丹园、龙门、白马寺、小浪底、鸡冠洞、白云山、龙潭峡等各牡丹观赏景区、历史文化景区、生态景区内外车水马龙、游客云集,场面壮观;国家牡丹园、神州牡丹园、王城公园的停车场爆满,道路两侧停靠车辆绵延数公里……
    就连周边的三门峡、焦作、登封、平顶山等地市,牡丹文化节旅游热潮也辐射到了那里。这些兄弟地市在洛阳牡丹文化节的拉动下,旅游接待量持续攀升。洛阳作为区域中心旅游城市和旅游集散地的地位更加巩固,作为河南省副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不断增强。
 
    文化活动,精彩纷呈轮番演
    “文化是根,文化是魂;文化是力,文化是效。”文化产业如同杠杆上的支点,如果找对了,撬动力则会超乎每个人的想象。
    今年来到洛阳赏花的游客们,除了欣赏美丽的牡丹花,还能看到各种精彩的活动。在中国国花园,有再现千年前女皇武则天率领众大臣、宫女观赏牡丹盛景的“武皇赏花”;在王城公园,有重现西周气势的“周礼迎宾·王城大典”。这些将历史文化元素与旅游结合起来的活动,既提高了游客的观赏热情,又延长了游客停留时间。
    今年的牡丹文化节期间,文化的撬动力绝不仅于此,在洛阳歌剧院内举办的“文化部推荐优秀保留剧目洛阳展演月”里,场场爆满、座无虚席;在“凯瑞之夜”大型庆典演唱会上,董文华、萧亚轩等诸多明星为洛城放歌,群星璀璨;洛阳这座千年帝都,更是用那厚重的历史文化吸引得“歌神”张学友,承诺给洛阳一场“最棒的演唱会”。
    牡丹文化节期间的洛阳,一场场文化盛事接连举办,书画展、演出和各项比赛活动轮番上演。除了这些拉动经济的文化活动,更多为老百姓举办的文化活动则天天不断,真正让牡丹文化节成为了百姓的狂欢节日。
    周王城广场上,“河洛欢歌·广场文化狂欢月”活动每天惊喜连连;民俗博物馆里,第22届河洛文化民俗庙会,让广大观众免费欣赏到了众多原汁原味的民俗表演。除了景区里爆满的游客,每个洛阳老百姓,更是感同身受地体会到了节日带给自己的喜庆与欢愉。
    汝阳杜鹃花节、白云山登山节、洛宁绿竹风情节、老君山文化旅游节等旅游节会;新安樱桃采摘节、孟津草莓采摘节等农业观光体验;第十四届全国旅游城市国标舞公开赛等体育赛事;隋唐洛阳城国家遗址公园的明堂项目等文物旅游项目对外开放……众多高水准的节会活动高潮迭起,不仅吸引了中外媒体和游客的眼球,更是为洛阳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招商引资,“金点子”与“金凤凰”纷至沓来
    “牡丹搭台,经贸唱戏。”30年来,两者珠联璧合,一路交相辉映。开放的洛阳通过这一盛会,资金来了,先进技术来了,一流管理理念和优秀人才也来了,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洛阳,获得了源源不断的动力和活力。
    4月13日,2012福布斯中国中原经济区自主创业与民营经济发展论坛在洛举行,论坛首度发布《福布斯中国中部最佳商业城市榜》,洛阳榜上有名;4月15日,第30届中国洛阳牡丹文化节对外经济技术合作项目签约仪式举行,共集中签约117个项目,投资总额达到1007.3亿元。
    在入围《福布斯中国中部最佳商业城市榜》的16个城市中,洛阳名列第八。从榜单上显示的数据看,与郑州市相比,我市在经营成本上有一定优势;在入围的非省会地级市中,我市在人才、城市规模、客运3项指数中排名第一,但在经济活力指数方面略显不足,在消费力和创新两项指数上也排名一般。这表明我市民营经济的活力没有充分释放,科研成果对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度有待提升,社会消费能力的增长潜力仍然巨大。
    对于这些问题,在2012福布花会回眸花会回眸斯中国中原经济区自主创业与民营经济发展论坛上,部分知名企业家、经济学家、资深媒体人、知名创业者,就洛阳民营企业如何创业、创新及如何利用历史文化创造财富等话题,展开深度圆桌对话。
    上海自然道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兼CEO,人称“多普达”之父的杨兴平认为,洛阳民营企业无论是创业还是创新,一定要围绕着客户的需求做好产业发展;零点研究咨询集团董事长、创业服务机构飞马旅发起人袁岳认为,民营企业创业一定要找到一个小小的着力点,然后把这个小点做成一个大生意;另外,民营企业家要善于整合资源,民营企业做到一定程度,就要抓住资源整合这个关键点,然后利用整合的这个大资源,再去发展。这样企业才能做大做强,这是欧美创业者的共识……
    对外经济技术合作项目签约仪式中,单个项目平均投资额与去年牡丹文化节签约项目相比增加了2亿元。其中,投资额在10亿元以上项目37个,与去年相比增加了18个;投资额20亿元以上项目13个,与去年相比增加了4个;新增投资额在50亿元以上项目2个,投资额达141亿元。
    签约项目中有世界500强企业投资项目9个,与去年相比增加了6个。日本三井物产株式会社、瑞典山特维克集团等世界500强企业首次投资洛阳;泰国正大集团、香港华润集团今年再次选择在洛阳投资兴业……
    一个牡丹文化节,引来了项目建设、资本注入,获得了助推经济发展的“金点子”。
 
    亮化提升,宛若人间仙境
    “远远的街灯明了,好像闪着无数的明星。天上的明星现了,好像点着无数的街灯。”这是现代著名文学家郭沫若眼中,宛若天上仙境,又是人间盛景的美好场景。
    在今年的牡丹文化节里,每一个来到这里的游客和市民,都能切身体会到这“天上的街市”与人间盛景交相辉映、亦真亦幻的独特体验。
    夜晚,当人们驱车行驶在龙门大道、开元大道,漫步在城市街道两旁,畅游在洛浦公园、王城公园,让人们眼前一亮的是,洛阳市的夜景更美了,城市更亮了,这是洛阳市委市政府决定实施第30届中国洛阳牡丹文化节亮化提升工程的结果。在今年洛阳牡丹文化节亮化提升工程中,市区财政共投资将近2个亿,对49项亮化设施进行了提升和改造。
    每个细心的游人,都能从这色彩斑斓的灯光中,体会到不同的感受。开元大道绿化带亮化按照山水画的风格泼墨般书写,色彩极为丰富;龙门大道绿化带亮化采用七色变光,二十秒一变色,如跳动的音符,视觉感极好;洛浦公园两岸及王城大桥、西苑桥、洛阳桥、牡丹大桥、定鼎立交桥的亮化提升,重点突出、层次分明、错落有致、一桥一景,与周围协调统一,构成了一幅完美和谐,并富有韵律和节奏的洛河夜晚景色;龙门石窟的亮化动静相宜,色彩绚丽,表现手法新颖,用更整体、更深刻的夜景模式诠释龙门石窟的千年古韵。
    这些各具特色的亮化工程给来洛观光旅游的中外游客和市民带来了强烈的视觉冲击和震撼。慕名而来观看城市夜景并驻足留念的人员络绎不绝,亮化已成为我市一道亮丽的风景和一张重要名片。
    靓丽景象的背后,是各级领导的关怀和无数人的劳动付出。省委常委、市委书记毛万春于4月4日晚亲自查看了全市亮化工作,并要求大家在路更畅、夜更亮、树更绿、天更蓝、水更清、城更美六个方面工作中,把夜更亮做的更好,为全国文明城市称号增光添彩。李柳身市长、刘应安副书记、谭建忠副市长也多次深入现场,察看指导亮化工作,提出具体要求。在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各城市区和相关委局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密切配合,积极协调化解遇到的各种矛盾和问题,加班加点,精心实施,高标准按时完成了49项亮化提升任务。于是,才有了今天美不胜收的城市亮化工程,才让“昼赏牡丹夜观灯”这一千年前的盛景,在今日的洛阳城得以重现。
  
    牡丹元素,“满城尽是牡丹花”
    今年的牡丹文化节期间,还有一个很大的亮点——“满城尽是牡丹花”。在我市不少企事业单位,“牡丹花都”桌旗立在桌面之上,大方而喜庆;在窗口单位、公共区域,“牡丹花都”道旗、吊旗随处可见;在路边拦下一辆出租车,也能看到“牡丹花都”小旗在车内前台上飘摇……
    除此之外,各主要干道、城市出入口两侧悬挂的牡丹花图案、牡丹吉祥物、牡丹彩旗等,建筑物上五光十色的牡丹霓虹灯,以及大街小巷、商场酒店等随处可见的牡丹盆景、牡丹标识和牡丹张贴画,我市各大景区、星级酒店、商场超市一线服务人员胸前佩戴的牡丹文化节徽章,这些通过牡丹摄影、牡丹书画、牡丹图案等多种形式、多种手段的全方位展示,无不为洛阳注入了丰富的牡丹文化元素。也正是因为“洛阳牡丹”遍布全城,牡丹花都名符其实,使洛阳城市适游度和可观赏性进一步增强,游客吸引力进一步提升,聚客效应进一步凸显。
    为倾力打造“牡丹花都”城市名片,规范牡丹文化元素符号应用,我市自去年10月开始公开征集“牡丹花都”标志图案设计方案,经过层层筛选与多次修改,于今年2月9日确定并公布最终方案。并根据相关方案要求,以“牡丹花都”标志图案为代表的多种牡丹元素符号,于今年牡丹文化节前在全市统一张贴、悬挂和摆放,广泛宣传和应用。  
    除了适合在不同场合和条件下悬挂、摆放带有“牡丹花都”标志图案和牡丹文化节吉祥物“红红、丹丹”等元素的彩旗、串旗、桌旗外,我市还在机关办公、公务接待中推广带有“牡丹花都”图案以及各种牡丹书画、牡丹摄影等元素的会议桌签、笔记本、台(挂)历等用品。 
    另一方面,除各牡丹观赏园、牡丹培育基地的牡丹种植面积大幅增加以外,我市大街小巷、街心广场、社区庭院随处可见成片种植的牡丹,进入四月后,国色盛开,满城飘香,大大增强了视觉观赏力和吸引力。
    因此,四月的洛阳,满城沁人心脾的花香、入眼尽是的牡丹图案、众多的历史古迹相映成画,“千年帝都、牡丹花城”的盛世风华得到了极好的体现。
 
    志愿者服务,“花城笑脸”永驻心间
    在今年的牡丹文化节上,有这样一个群体,他们数量庞大,却又默默无闻,他们分散在各个牡丹园、景区、街道,为各项活动的顺利进行贡献了自己的力量。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志愿者。
    “洛阳是一个充满魅力的城市,随处可见的洛阳志愿者,代表了洛阳的形象。从他们友好的微笑与热情的服务中,我看到了洛阳人的精神风貌与城市的勃勃生机。”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带走了对美景的体验,留下了这样的赞叹。
    4月的洛阳,花如海,人如潮。车站、广场、公园、景区……处处都有志愿者忙碌的身影。洛阳志愿者以饱满的热情、高度的责任感,积极投身宾客迎接、礼仪服务、大型活动保障、应急支援、助交通、进社区等活动,成为古都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花海人潮中,一顶顶小红帽引人注目。他们或是银发老者,或是青年学生,其中也不乏小学生和“老外”。他们对游客笑脸相迎,扶老携幼,递水指路,导游讲解,传递着热情,提供着服务。
    在各大牡丹观赏园,活跃着一群身穿红色背心、头戴太阳帽,免费为中外游客提供摄影咨询、拍照的相关服务志愿者。只要游客找到这些身佩统一标志的摄影志愿者,就能得到相对专业的摄影服务,并在自己的电子邮箱里收到精美的照片。
    “您好,现在是红灯,请稍等。”牡丹文化节期间,在市区各个路口,总能见到头戴红帽、身披绶带、手持红旗的志愿者在认真值勤。
    在各项活动中,更有数不清的“全民志愿者”,他们来自各条战线,哪里需要他们,哪里就有他们的身影。本届牡丹文化节期间,市总工会、市妇联分别组织志愿者参与活动10余万人次;团市委组织的以在校大学生为主的青年志愿者服务也达10万人次以上;市直机关工委组织公务员参与志愿者活动4万余人次;还有民间志愿者团体有数万人次参与各种志愿者服务……
    今年牡丹文化节期间,我市平均每天有上万名志愿者在街头、景区(点)为游客提供服务,为历届牡丹文化节之最。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30年,不是一个轮回,而是一个新的起点。我们仿佛看见,中原崛起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正沐着花香,冉冉升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