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市委市政府作出决定 深入开展向杨奎烈同志学习活动

2012-06-13

    日前,中共洛阳市委、洛阳市人民政府作出决定并下发文件,在全市开展向新时期焦裕禄式的好干部杨奎烈同志学习活动。

    决定说,杨奎烈同志1978年从部队转业到公司工作后,数十年如一日,不懈践行“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的焦裕禄精神,恪尽职守、刻苦钻研、无私奉献、鞠躬尽瘁,罹患绝症后仍以坚强的意志和毅力坚守岗位,为中信重工打造国家重型装备制造工业基地奋斗到生命的最后一息,被职工称为“新时期的焦裕禄”。杨奎烈同志的模范事迹和崇高精神,集中体现了共产党人“矢志不渝、锐意进取、勇于奉献、敢于担当”的先进本色和优秀品质,为广大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树立了光辉的榜样。
    决定指出,学习杨奎烈同志,就要学习他爱岗敬业、矢志不渝的精神境界。杨奎烈同志始终以厂为家、心无旁骛,把对党、对国家、对企业的忠诚和热爱当做至高无上的人生追求。作为企业“大动脉”的大管家,他常说:“能源供应就如同企业的血脉,血流不畅,企业的发展就会受阻。”正因为责重如山,他时刻都做到“枕戈待旦”,每当滴水成冰的严冬夜晚,他都要绕着厂区的管线路径走一走、查一查,因为这个时候能源管网最容易出事故;每到酷暑难当的盛夏午后,他都要顺着厂区的输电线路转一转、看一看,因为这个时候配电动力最容易出事故;每遇风雨交加的恶劣天气,他都要到厂区的角角落落瞅一瞅、验一验,因为这个时候能源供应最容易出事故。几十年如一日,这都成了杨奎烈的习惯。荣辱与共、不离不弃,杨奎烈始终坚守着自己对企业的赤子之心。世纪之交,中信重工像全国许多国有企业一样,因为体制、机制的原因和不堪重负的历史包袱,迎来了一段令人刻骨铭心的“严冬岁月”,公司订不来货,连续19个半月发不出工资……面对此情此景,定居日本和澳大利亚的3个兄弟,曾多次让他到国外发展。但他从不为所动,始终心系企业、坚守岗位,为中信重工发展奋斗到生命最后一刻,用实际行动书写了对党的事业的忠贞不渝。
    学习杨奎烈同志,就要学习他模范带头、勇于担当的优秀品质。“兄弟们,跟我上!”这是杨奎烈同志的口头禅。进入新世纪,企业进行“二次创业”,开始建设“新重机”工程。作为能源工程建设的领军人,越是“危、重、险、急”的施工现场,越是少不了杨奎烈同志的身影。公司紧急决策新上一台800立方米/小时的制氧机,由于临近春节,设备制造厂家无法派出安装队伍,他和班子成员自告奋勇,决定自己安装。他带领80多名突击队员放弃春节假期,日夜奋战,按计划安装到位,保证了新装制氧机顺利出氧。在论证铺设煤气管线采用大口径、小口径的施工方案时,杨奎烈同志与指挥部的专家产生了严重分歧。讨论陷入僵局时,杨奎烈斩钉截铁地表态:“出了问题,我负责!”他的方案不但节约了资金,降低了施工难度,还整整抢出了4个月时间,为“新重机”工程重型冶铸工部早日出钢创造了条件。伴随“新重机”工程竣工投用,杨奎烈和他的能源公司团队创造了中信重工电气安装史上的一个个奇迹,使公司经受住了国际金融危机的严峻考验,创新能力显著增强,资产、效益大幅提升,被业界称为“中信重工现象”。
    学习杨奎烈同志,就要学习他迎难而上、锐意进取的拼搏精神。杨奎烈同志有句口头禅:“功到自然成。”他虽不是科班出身,但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一行,带领团队创造了中信重工电气安装史上的一个个奇迹。动能供应涉及水、电、风、气,大、小管线纵横交错,仅管线输送的气体就有氧、氮、氩、丙烷、二氧化碳等十几种,几万米管线在车间与车间、分厂与分厂间盘桓进出,要想分得一清二楚不是一件容易事。
    “半路出家”的杨奎烈买来专业书,一有空就钻研;日常施工中,他不懂就问,问老师傅、问技术员,争取“每天进步一点点”。凭借仔细的观察和长期的积累,最终他在自己的大脑中建立了一个“影像库”,只要一闭上眼睛,公司各种动能管线的走向、位置和路径就能立刻在大脑中清晰地浮现出来,成为动能管理的行家里手。“新重机”工程也是一个巨大的能源工程,敷设比胳膊还粗的电缆,需要20多人人拉肩扛步调一致地在地沟里上上下下,每次杨奎烈都走在队伍的最前面。冒严寒、顶酷暑,杨奎烈和工人们为企业敷设出了一条14公里长的“电力动脉”。
    学习杨奎烈同志,就要学习他关心群众生活、心系职工冷暖的公仆情怀。杨奎烈同志常说:“不把职工的事挂在心上就不配当干部!”杨奎烈同志对公司员工体贴入微,关怀备至,充满了兄弟般的深情厚谊。为了确保职工操作安全,进场施工前,他总是把所有作业点逐个检查一遍,确保没有安全隐患后才让大家上岗操作。地处公司厂区西北角的102高压间一直没有通暖气,十几名职工在此值守,冬季滴水成冰。杨奎烈多次找有关部门申请特批一条连接高压间长达两公里的供热管道,一些人说不划算,但杨奎烈反驳说:“企业发展的目的不就是让职工工作、生活得更舒适吗?”这条公司单户最长的供热管道最终被接通。每年的职工体检,杨奎烈都十分惦记大家的体检结果,尤其是对查出疾患的同志,他都会非常认真地询问详情,催促医治,并交代职工所在部门领导多加关注,安排工作时适当照顾。
    学习杨奎烈同志,就要学习他鞠躬尽瘁、奋斗不止的奉献精神。杨奎烈同志常说:“人活着不工作,活着还有啥意义?不让我干工作,我比死还难受!”2011年5月27日下午,杨奎烈突然在工作岗位上病倒,被紧急送往公司医院抢救。一个小时后,医院给出了杨奎烈的彩超和CT检查结果——腹腔中的肿瘤已经有鸡蛋大小,并开始出血,癌细胞向肺部和肝部扩散!杨奎烈住进了解放军150医院,专家会诊后感叹说,这个人太坚强了,按照现在的情况,至少在3年前他的肝部就有痛感了,但他却坚持到了现在。生命不息,工作不止。在他生命的最后几个月,他心里最放不下的是工作。住院的日子里,杨奎烈躺在床上,一有空就给公司领导发短信,最长的短信有千把字,从技术到生产,从人才引进到干部培养,从“新重机”工程完工后如何降低成本到发挥效能,他知无不言、言无不尽。2012年春节期间,他背着医护人员,先后6次偷偷溜出医院,乘出租车赶到制氧机安装现场,看望奋战在一线的员工。病危期间,他用拳头抵着肝部,在同事的搀扶下,一步一挪地走进会议室参加能源公司的生产会,直到安排完煤气切换工作才离开。弥留之际,他对前来看望的公司领导说:“我没有任何个人的遗憾,就是不能跟大家一起干了。”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他表现了一名党员领导干部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献身精神。
    沿着焦裕禄走过的路,杨奎烈走完了自己的人生历程,他用自己的一生朴素地回答了“人为什么活着”、“人为谁而活着”、“人该怎么活着”。当杨奎烈以焦裕禄为榜样,从焦裕禄精神这座宝库汲取动力全心全意为企业奉献时,他的生命便注定要融入焦裕禄精神传承和发扬光大的洪流中,成为当代党员干部的又一楷模。
    决定强调,当前,我市正处于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实现在中原经济区建设中有更大担当和作为的关键时期,七项重点工作正闯关夺隘、持续提升,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正积极探索、强力推进。深入开展向杨奎烈同志学习活动,对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广大干部职工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生死观,转变思维方式、提升工作效能,努力实现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各级党委、政府要紧密结合新的形势任务,把向杨奎烈同志学习的活动与深入开展“作风转变年”活动结合起来,与强力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结合起来,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宣传、深入学习杨奎烈同志的先进事迹,把杨奎烈同志的精神真正转化为克难攻坚、科学发展的强大动力,为在中原经济区建设中真正当好“一个示范”、打造“两大品牌”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本报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