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步一个深深的脚印—记洛阳市第十三届人大代表、嵩县德亭村党支部书记杨中民
◆ 刘松波 韩朝阳
高高的个头,不胖不瘦的身材,肤色不白,但也绝不黑,基本算个标准的男子汉。但一照面,便觉得这个人很腼腆,总是在向你微笑。这就是杨中民,洛阳市第十三届人大代表、嵩县德亭镇德亭村党支部书记。
初露锋芒的清真寺管委会主任
2006年,德亭镇的回民群众看上了这个当时只有31岁,并且人缘极佳的年轻人杨中民,一致推荐他出任清真寺管委会主任。
就是这个管委会主任职务,给了他一个发挥才能的平台。上任当年,他就在德亭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积极申报项目,多方筹集资金,严格组织施工,使第一批二十四户近百口回族群众搬出了生存环境极差的沟沟岭岭,住进了地势平坦、交通方便、生活设施齐全的回民新区。接连几年来,他多方筹措资金80多万元,不断改扩建清真寺,使清真寺面貌一新,受到了德亭镇回民群众的高度赞扬。
2008年,家住伊川的回民孙某在德亭镇孙元村承包了一段河道,从事河道采矿及铁、金等矿物的回收。但当河道经营有了一定的经济效益后,当地的部分群众因嫉妒多次到工地寻衅滋事,并借此哄抢、损坏工地的设备和物资,甚至打伤工地的工人。虽然最后打人者被德亭镇派出所依法治安拘留,但孙某仍然认为自己被当地人欺负了,于是从洛阳市区联系了一百多名回民前往孙元村为自己讨要“公道”。形势一瞬间紧张了起来,一场普通的民事纠纷有演变成大规模民族冲突的可能。由于刚刚发生了新疆“7.5”事件,此事引起了市委及省、市、县统战、宗教部门领导的高度关注。如何才能顺利地调解双方矛盾,化冲突于无形,德亭镇党委、政府在充分考虑各方面的情况后,将重担放在了既是清真寺管委会主任又是人大代表的杨中民肩上。
杨中民在充分了解了事情真相的基础上,认为事情的过错并不在孙某一方,可以说,无论是从事实真相、个人情感还是从伊斯兰教经训考虑,他都应该维护穆斯林同胞的利益。但作为一名市人大代表,他必须顾全大局,以民族团结为重。为使问题早日解决,杨中民忍辱负重、饱受非议,首先做通受害方的工作,让他们请求公安机关从宽处理加害方,使打人者尽快从拘留所放出;同时,他又利用自己的影响力做通瀍河区清真寺的工作,劝返前来助阵的洛阳市区回民,并告诫当地回民不要掺合此事,以免激化矛盾。德亭镇党委、政府也同步做好了孙元村群众的工作,并主持召开了双方调解会。在会上,杨中民积极调解,通过自己的真诚说服了孙某等人,终使双方握手言和,事情得以圆满解决。
大显身手的村委主任
2008年,在德亭村村民委员会换届中,杨中民以高票当选为村委会主任,这为他大显身手提供了更为广阔的舞台。
上任之初,他就把全部精力放到了为全村人谋福利上。首先,他和村委会成员商议后决定,不管村委会财政再困难,也要每年挤出一万多元,为全村60岁以上老人发放补贴,倡导全村尊老爱老之风。
对德亭村的基础设施建设,杨中民更是付出了极大的艰辛和努力。大年沟村出入村子的道路,因为一些历史遗留问题没有解决,造成了道路硬化工程一直无法进展。杨中民带领村委会成员想方设法,不懈努力,解决了所有问题,终于使大年沟村在2009年春季通上了水泥路。近年来,杨中民又先后投资、引资130多万元,对回民新区德亭村村民组与村民组之间的土石路面进行了硬化,极大地方便了村民的出行。
德亭村大多数村民生活用的是浅井水,含氟量较高,不利于人体健康。为保证群众能够饮用上安全水,杨中民积极和市、县的卫生、水利、财政等部门沟通协调,并在上级的支持下,自己也垫资3万多元,解决了工程的配套资金问题,使工程顺利立项。2012年,一个惠及2000多口人的安全饮水工程落户德亭村。
村子的基础设施改善了,村民的出行、饮水问题都解决了,杨中民又把目光放到了如何提高村民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上。为此,他先后投资70多万元建成了德亭文化活动中心,以丰富村民的业余文化生活。而此时,距他当选村委会主任仅仅两年时间。
勇于为民的人大代表
2009年初,在嵩县十二届人大三次会议上,杨中民当选为洛阳市第十三届人大代表。
作为一名市人大代表,杨中民对人民群众有着最朴实而深厚的感情,他不能容忍人民群众的利益受到丝毫侵犯。因此,对于个别人、个别单位侵害群众利益,不作为、乱作为的行为,他总是挺身而出,为民请命,很多有损人民群众利益的行为都在他的干预下得到了纠正。
德亭矿产丰富,尤其是钼、铁、莹石,具有品位高、易开采等特点,因而经济效益也比较高。但是,一些采矿及矿石处理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存在着极大的污染、安全隐患等问题,这些都直接威胁着当地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作为群众的贴心人和代言人,杨中民顶着企业施加的压力,积极向县人大常委会和镇政府提出尽快解决这些问题的建议,督促问题的解决。县人大常委会和镇政府有关部门高度重视,积极采取多种措施对矿山秩序进行整顿,还当地群众了一个干净、安全的生产生活环境。问题的解决让当地群众非常满意,大家都说:“还是中民能为我们说话!”
杨中民常说:“作为市人大代表,我不能徒有虚名。农村长大的孩子没啥理论水平,但是经常在农村生活,哪些事政府该办了,人民群众急需要什么,最关注什么,我就把什么问题带上去。”因此,他平时除注意观察外,还特别重视与人民群众的交谈,听取他们的意见与建议。每次市人民代表大会会议上,他都有多件议案和建议提出。比如市十三届人大三次会议他和其他代表提出的“关于建设村级敬老院的议案”,被市人大常委会列为重点办理的议案,得到了市人民政府的高度重视。
再展宏图的村支部书记
2011年11月份,德亭村基层党组织换届,杨中民当选为村党支部书记。
上任之初的第一次村“两委”会议上,杨中民就提出了两条建议,一是农村低保上级给的指标少,还有一部分比较困难的群众享受不到,村里再增加150个名额作为村里的低保对象,每人每月40元,对困难群众进行生活补贴;二是农村医疗保险群众应交部分,村财政将垫付50%的资金作为全村群众的福利。该建议一提出,立即得到了村“两委”干部的高度赞同和大力支持。
当说到德亭村的未来和发展时,杨中民便滔滔不绝:“既然党员相信我,全村群众信任我,我就得干下去,并且要脚踏实地干下去。眼下要紧的是,学校要改建,让孩子们有一个舒适的学习环境;基础设施还要改善,让群众生活更方便,生产更便利;群众的文化生活也要考虑。关键是要发展生产,让群众有收入,让集体有收入。目前利用本村优势,一个较大规模的畜牧养殖厂正在酝酿中;我们还要发展外繁制种;还要发展大棚种植;……我会一件一件接着干,一直干下去。要不我就对不起全村的父老乡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