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市城市轨道交通线网方案基本确定
近日,市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专家咨询会透露,我市轨道交通线网方案基本确定,该方案包括4条线路,全长102.7公里。项目建成后,将极大改善我市居民的出行条件,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整体布局:构建三纵一横的地下交通动脉
规划中的4条城市轨道交通线路总体布局三纵一横,其功能和具体走向如下。
1号线,主要解决洛河以北城区东西向客流运输问题,加强洛河以北城区之间的联系。
起点位于中州西路(谷水西),经中州西路、武汉路、西苑路、牡丹广场、延安路、中州中路、中州东路,终点位于中州东路与二广高速公路交叉口东侧,线路全长20.3公里。
2号线,主要连接洛阳火车站和郑西高铁洛阳龙门站两大综合交通枢纽,加强洛北主城区和洛阳新区的联系。
起点位于北环路红山乡(杨冢),沿北环路向东,到国花路向南,穿越陇海铁路到洛阳火车站,再沿解放路向南,从牡丹桥侧面穿越洛河到隋唐城路,向西到王城大道,向南到牡丹大道,从景观大道(兴洛西街和兴洛东街之间)向南到高铁龙门站北广场,再向东进入伊滨区终点站,线路全长33.8公里。
3号线,主要加强老工业区和高新区、洛阳新区的联系。
起点位于新规划的310国道市区段与华山路交叉口,沿华山路向南到中州西路,沿中州西路向东到太原路,经牡丹广场、南昌路、河洛路,从瀛洲桥侧面穿越洛河,经开元大道向东进入伊滨区终点站,线路全长31.2公里。
4号线,覆盖老城区、洛龙区,加强洛河以北城区和洛阳新区的联系。
起点位于既有310国道与洛孟公路交叉口,沿洛孟公路向南,穿越陇海铁路到洛阳东站,经环城北路、环城西路、金业路,从洛阳桥侧面穿越洛河到龙门大道,沿龙门大道向南直达龙门石窟终点站,线路全长17.4公里。
据悉,我市城市轨道交通的线路的敷设采用以地下为主地上为辅的敷设方式,除伊滨区等条件适宜的区域采用地面高架敷设方式外,地下线路所占比例超过70%。
规划亮点:凸显城市发展与民生保障
亮点一:符合我市城市发展总体规划
按照城市轨道交通线路规划的基本原则,线路走向要沿着主客流方向选择并通过大客流集散点。1号线路自西向东穿越工业区、大型住宅区、商业文化中心、公交枢纽等人流密集区域,便于乘客直达目的地,减少乘客换乘其他交通工具的频次。
2号线、3号线和4号线的规划方案,缩短了洛河以北城市区和洛阳新区的时空距离,符合我市城市发展总体规划,对拓展城市空间布局,强化市中心的金融、贸易、服务业的功能,提升我市城市土地的单位使用率等方面将提供有力的支撑。
亮点二:将有效缓解市民出行难
运量大。数据显示,目前中州路在交通高峰期的通行效率约为每小时1万人,按照每两分钟一趟的饱和发车密度,我市公交车单线的运力为每小时3000人至5000人。规划中的1号线按照高峰期客流量每小时3万人进行设计,是现有中州路通行能力的3倍。其运量大的特点将有效弥补现有交通运输结构运力差的问题,可有效缓解交通拥堵现象。
速度快。1号线的设计最高时速将达到80公里,算上停靠沿途站点的时间,平均时速也在40公里以上,比现有机动车的平均时速快两倍。1号线沿途初步规划了17个站点,单向运行时间为30分钟左右,建成投用后将极大缩短洛河以北城市区居民的旅途时间。
时间准。1号线建成投用后,初步确定头班车为早晨5时始发,末班车为21时,运营时间长达16个小时。在客流高峰期,发车密度为3分钟左右,由于规避了拥堵等问题,可确保乘客准时到达目的地。
安全舒适。我市城市轨道交通将使用目前技术先进的B型地铁列车。该车采用先进的车载电子计算机控制技术,智能化、自动化水平高,集列车监视、诊断和控制功能于一体,为世界城市轨道交通领域最先进的主流技术,具有无人自动折返功能。
亮点三:具备良好的产业带动能力
我市城市轨道交通的全部线网将分三个阶段实施,第一阶段修建1号线全线及2号线大部分,规模为43.8公里。作为一项投资巨大、建设周期长、影响广泛的系统工程,我市轨道交通的建设运营不仅能满足广大群众的出行需求,还能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吸纳就业。我市的城市轨道交通工程主要能提供三大类就业机会。第一类是参与建设、维护的人员以及城市轨道交通建成开通后的运营、管理人员。以1号线为例,建成投用后,仅全部站点以及车辆上直接安置的服务保障人员就能达到数千人。第二类是因城市轨道交通的开通衍生的服务业人员。第三类是城市轨道交通开通后会带动房产、广告、地铁艺术等行业所吸纳的就业人员。初步估算,1号线可创造近万个就业岗位。
提升我市装备制造业水平。按照规划,最先启动的1号线总体投资约为150亿元,在初期运行阶段至少需要100台车,其中相当数量的车由我市企业制造,按照每台车1000万元左右的采购价格,这笔丰厚的订单将有力拉动我市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此外,在工程建设阶段需要使用大量的盾构机等重型工程机械,这将为我市盾构机生产企业以及相关零部件生产企业提供良好的市场机遇。
任务艰巨:方案局部可能还会调整
根据国家对城市轨道交通项目的要求,拟建城市轨道交通的城市应根据城市的总体规划和综合交通规划,编制完成相关的线网规划和建设规划,并将建设规划上报国家发改委和住建部,待其审查后报国务院批准。此外,该城市还要上报包括环境影响评价规划等专项规划。目前,我市线网规划及客流预测报告已经完成,环境影响评价、文物影响评价、土地利用控制规划、融资方案等专项规划正在编制中。
由于城市轨道交通项目是投资巨大、建设周期长、影响广泛的复杂工程,在工程实施过程中,有关部门将依据实际情况,对个别路段以及车站设置等内容不断进行微调和优化。城市的发展变化以及地质、文物等方面可能出现的不确定因素,也会使线网规划和建设规划进行局部调整。
(记者 孟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