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花开香纽约 洛阳触摸世界的高度

2013-01-11

    近日,由河南君兰影视动画有限公司耗时3年精心打造的3D动画电影《牡丹》预告片,在纽约时报广场的电子大屏幕上播出,成功向世界介绍洛阳“牡丹”。

  开放的平台有多大,旅游事业发展的空间就有多大。随着我市国际文化旅游名城建设步伐不断加快,如何让旅游品牌火起来、目标市场动起来,推动洛阳旅游品牌走向国际,成为我市旅游产业跨越发展的关键所在。
  1 “牡丹”亮相 吸引世界各地人们目光
  河南君兰影视动画有限公司营销总监张迎善介绍,这个预告片片长1分钟,在纽约时报广场共播出了3次,分别为美国东部时间1月3日上午9时18分、下午3时58分和下午5时40分。
  1月4日的央视《新闻直播间》栏目播出了“中国‘牡丹’亮相纽约时报广场”的新闻,新闻中指出,这个预告片的播出,是中国动画电影首次亮相“世界的十字路口”。
  “近年来,我市依托牡丹这一文化资源举办的牡丹文化节,每年都吸引着众多国外游客慕名而来。3D动画电影《牡丹》预告片在纽约时报广场播出,也是依托洛阳牡丹这张文化名片在国际上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张迎善说,将牡丹拟人化来作为动画电影人物的做法,在世界动画行业尚属首次。随着《牡丹》制作逐步完善,吸引了不少海外相关企业的关注。去年年底,与君兰公司合作的一家北美电影发行企业和美国企业新闻通讯公司(美通社)沟通协商后,最终将《牡丹》的预告片放在纽约时报广场大屏幕上播出,吸引了世界各地人们的目光。
  “其实,这个宣传创意花钱并不多,但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目前,有意与我们公司合作发行《牡丹》的海外发行企业已有10多家,可见洛阳牡丹这一文化元素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力之大。”张迎善说,为了打造精品,公司决定延长制作时间,将内容和效果进行更加细致的加工,争取一炮打响。
  2文化营销 整合资源打好“组合拳”
  业内人士表示,《牡丹》预告片能够在纽约时报广场播出,依托的正是洛阳牡丹独特文化资源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市旅游局局长魏立峰表示,旅游营销,其实质也是文化的营销。我市在考察多个优秀旅游城市的过程中发现,各地都以深厚的历史文化和丰富的民俗文化为依托,注重将文化融入旅游,形成旅游促文化、文化兴旅游、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态势。
  如今,只要谈到杭州、桂林、丽江,人们的脑海里马上浮现出张艺谋领衔执导的“印象·西湖”“印象·刘三姐”“印象·丽江”。这“三大印象”已成为三地的标志性文化旅游项目,大大丰富了旅游的文化内涵。
  我市的特色文化旅游资源是什么?河南科技大学管理学院副教授仝红星认为,虽然洛阳的品牌很多,但归根结底是“千年帝都、牡丹花城、河洛之根、丝路起点”。因此,我们对外营销时,应着力打造这“四张名片”。为避免洛阳整体形象的碎片化,需要用文化之“魂”统领散乱的旅游产品,打好“组合拳”——把所有的资源放在一起规划、布局、考量、提升,以实现社会效益最大化。同时,可利用洛阳丰富的地方文化资源,借鉴“印象·西湖”等模式,着力打造一批特色鲜明、雅俗共赏的文化艺术精品。
  河南科技大学区域经济研究中心主任高延军表示,洛阳历史文化元素很多,如牡丹、与洛阳有关的成语故事等,可借鉴《牡丹》这部动画电影的模式,通过影视、动漫等形式对其进行包装,并在海外大力推广,以此将这些文化元素推向世界,从而提升洛阳的国际知名度。
   3海外市场 国际化视野“营销”洛阳
  据市旅游局统计,2012年全市接待入境游客61.28万人次,每百名游客中境外游客不足1人,与西安、杭州等旅游城市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
  一些旅游专家表示,旅游经济,是注意力经济、影响力经济。长期以来,入境游是我市旅游业发展的“短板”。近年来,我市加大了国际旅游推介力度,入境游取得一定成效。但是如何进一步挖掘开发历史文化品牌资源,加强日本、韩国、东南亚以及欧美市场的开拓力度,还需要我们站在国际化的平台,用国际化的视野来“营销”洛阳,让名城真正在国际上“名”起来。
  “通过营销,让外界知道,到洛阳旅游不虚此行,能感受多多、收获满满,不只是逛一个景点、一个景区那么简单。”仝红星认为,应由政府统一筹划、实施洛阳旅游营销工作,通盘整合洛阳旅游资源,对洛阳整体形象进行包装和整体营销,塑造洛阳整体优良形象。
  河南科技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刘溢海表示,去年我市举办的“十大文化符号评选”引起社会各界关注,这就是一次不错的营销。目前,洛阳诸多有价值的资源没有形成板块,在对外营销方面也缺少主线,应对历史文化旅游资源进行整合、提炼,推出“中华文明发源地”“河洛文化中轴线”等国际化品牌,打造洛阳整体形象。
  目前,我市旅游主要借助中央电视台《朝闻天下》《中国旅游报》、中国广播网和第一旅游网等媒体进行营销。“从实施效果看,我市的旅游形象在国内已基本树立,但在国际市场还有待加强。”高延军建议,可邀请国际知名媒体或重点旅游客源国媒体来洛,鼓励他们走进洛阳、关注洛阳、推广洛阳,并时常举办一些大型论坛、峰会、展会,吸引世界的关注。
  面向国际,除了请进来,还要走出去。洛阳师范学院商学院院长刘玉来建议,应多参加国内外大型的文化博览会、旅游交易会、推介会等,利用这些机会推介洛阳文化和旅游产品,增加国际亮相频次,提高知名度,扩大影响力。同时,通过与规模大、实力强的国外旅游批发商合作,开拓国际旅游市场。
      相关链接
  3D动画电影《牡丹》
  《牡丹》是一部由中国人制作的3D动画电影作品,由河南君兰影视动画有限公司耗费3年时间、耗资约8000万元打造而成。影片将牡丹花拟人化,讲述百花之王“牡丹”历尽种种磨难,将美丽的花朵带给人类的故事。与一些展示“中国元素”的好莱坞动画影片相比,《牡丹》中的中国元素更加丰富,更能体现出原汁原味的中华民族文化特色。
  目前影片所有动画场景都已经完成,正在进行后期特效和后期音乐制作。整部影片参与的技术人员约300人,投资约8000万元。按照目前的进展以及各类电影的发行档期,2013年将正式上映。
  亮相美国时报广场的中国元素
  2011年1月
  “中国国家形象宣传片”在美国纽约时报广场的大屏幕上亮相。
  2012年3月
  继“中国国家形象宣传片”后,另一部中国文化宣传片《文化中国》亮相纽约时报广场,在广场最大的屏幕“美国之鹰”上滚动播出。
  2012年3月16日
  京剧《赤壁》在美国纽约时报广场大屏幕上播放。
  2012年7月
  影片《牡丹》的宣传海报曾登陆美国纽约时报广场大屏幕。
      打开一扇“世界之窗”,我们看到什么?
  一朵“3D电影版”的“牡丹”走上纽约时报广场,在这个世界的“十字路口”,让不同肤色的人们感知洛阳,了解洛阳。洛阳,打开了一扇“世界之窗”!
  通过这扇窗口,我们“睁眼看世界”。打造国际文化旅游名城,急需的就是全球视野。只有经常看看“外面的世界”,洛阳才能修炼出“国际范儿”的形象、气质和风度,呈现出“国际范儿”的包容、开放和自信。
  通过这扇窗口,我们“与世界对话”。没有声音,就永远不可能赢得世界的掌声。西安、成都、杭州等城市早已先行一步,我们要成为“世界的洛阳”,就要敢于到国际一流的舞台亮相,并且采用国际标准完成“自我推销”。
  胸怀世界,志在千里,这样的“世界之窗”多多益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