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的领路人——记嵩县人大代表行五经

2013-07-25

◆ 张海拴 韩朝阳
    “一个人富不算富,全村人富了才算富”。这是嵩县十一届、十二届、十三届人大代表、闫庄镇闫庄村支部书记行五经的治村理念。如今的闫庄村,高楼林立,绿树成荫,摩托车、电脑成了群众家中的寻常用品,有的家庭还开上了小轿车,成了远近闻名的富裕村。谈及山乡巨变,群众们无不对这位兢兢业业、勤勤恳恳的县人大代表、闫庄村支部书记行五经翘起了大拇指。
发展经济的带头人
    1975年,高中毕业的行五经回到家乡后,在翻沙厂当过工人,承包过村里的果园,也经营过商店。在每一个行业里,他都干得有声有色。不同的环境,使他一次次得到历炼,从而为以后开展工作奠定了基础。20012月,行五经担任了闫庄村党支部书记,200111月,又当选为县人大代表。我是人大代表又是支部书记,怎样才能让闫庄村人富裕起来?这是自当上代表后萦绕在行五经心中常常思索的问题。
    结合闫庄村人多地少,在农业方面发展空间小的特点,经过认真调查研究,结合本村实际情况,因地制宜,行五经确定了工、农、商、贸为一体的发展经济思路,并坚持一路走来,把闫庄村带上了小康之路。
    首先,对村里的闲置土地进行综合开发。在他的努力下,闫庄村先后办起了沙石厂、养鸡厂、建筑公司等十多家集体企业,以及工艺品厂、纺织厂等十多家民营企业,为大部分群众创业、就业和致富创造了条件。工业振兴的同时也带动了商贸兴盛,现在闫庄村的商业店铺达到300多家,经营范围涉及生活用品、服装、餐饮、五金、黄牛交易等多个领域。其次,使林、牧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通过考察市场,村里组织农户创办了规模养鸡场3个,养猪场、养牛场各2个。此外,还将2000余亩荒山造上了经济林,种上了速成生杨树、杜仲树、核桃等,去年又在林下养鸡万余只。目前,村集体年收入100多万元,农民人均收入达到了6710元。
文明乡风的领路人
    “经济发展了,群众富裕了,人民群众的精神需求也是我这个人大代表需要关注的事。”行五经认识到了群众在物质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对精神文化方面的需求。为丰富群众、党员的文化生活,闫庄村在全县率先建立了远程教育播放点和图书阅览室、党员活动中心。投资10万多元,在村里建立了健身康乐园,成立了铜器队,老年人还组织了秧歌队,跳起了广场健美操。从而改变了以往日复一日单调枯燥的农家生活,让农民拥有了更加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
    在行五经的倡导下,经过村里研究,在每年年终都根据村里的情况,对60岁以上的村民给予50100元的生活补助,以体现对老人的尊重和关怀,彰显尊老敬老之风。此外,村里还积极组织“十佳农民标兵”、“文明户”、“好媳妇”、“好婆婆”、“模范家长”等多项评选活动,推动了团结互助、融洽相处邻里关系的形成,营造了平等友爱、温暖和谐的社会环境。
优美环境的描绘人
    社会的和谐除了人与人的和谐,还体现在人与自然的和谐、优美的生态环境和完美的人居环境上,人大代表则更应是优美环境的描绘人。为此,行五经带领闫庄村在改善人居环境方面迈出了四大步:2002年抓住小城镇建设热潮的有利时机,对闫庄村的街道进行了重点治理,拆除了一大批违章建筑,使街道面貌焕然一新,得到了市、县领导的肯定;2004年抓住扶贫移民搬迁的契机,建设了移民新村;2006年,规划建设滨河路街道,增加了入住商户;2010年,积极争取上级水利项目300万元,建成滨河路1.5公里,使得滨河大堤、滨河花园成为了人们休闲、锻炼身体的好去处。这四大步从根本上改变了闫庄的整体环境和人居生活面貌。同时,还成立了专业的卫生保洁队伍,建立了固定的垃圾场,进行了旱厕改造,建设了医务室、群众健身广场等附属设施,无怪乎如今的闫庄被人们誉为“乡村都市”、“花园村庄”。
人民群众的代言人
    作为一名县人大代表,行五经坚持从人民权力使者的高度和代表人民当家作主的角度,认真履行代表职责,为民执言。他经常利用工作之余,深入群众了解情况,听取群众反映。对于群众的反映,他能够坚持站在全局的高度看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把局部问题放到全局中掂量,把眼前问题放到长远中权衡,从根本上代表全体人民的利益和国家的利益,真正为大多数人谋福利,把人民群众真正所想、所盼向政府反馈,为政府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2005年,行五经在深入群众中了解到,居住安全问题是当时群众反映最强烈的问题,问题的由来还要从96年的那场特大暴雨说起。由于闫庄村处在石槽沟河与焦涧川河交汇处,每逢暴雨季节,洪水甚至能漫过护村大堤进入村子,直接危及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1996年那场特大暴雨发生时就恰逢村里集会,猛烈的暴风雨轻易漫过了护村大堤,不仅冲走了村民的大量财产,甚至夺去了10多名村民的生命,这是一场惨痛的教训。为了不再重蹈覆辙,行五经经过多方调研与深思熟虑,将一份《建筑闫庄护村大堤,保护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建议交给了闫庄镇人大常委会。建议立即引起了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当年冬天,闫庄镇党委、政府多方向上争取资金200余万元加固修筑大堤,组织群众出工。经过一个多月的奋战,建成了1500米护村大堤,从而有效地保护了人民群众的财产和生命安全。
    在了解本村土地利用情况时,行五经发现本村大多数群众都不想耕种西庙岭上的坡地,致使这些坡地很多己经荒芜。看到此情况后,他边走访边动员群众搞退耕还林。经过十多天的走访,行五经心里有数了,总结自己了解到的第一手资料,他提出了《退耕还林增加收入,保护生态环境》的建议并交到镇里,闫庄镇政府经过认真研究,认为切实可行。这年冬天,全镇在闫庄村集中10000多人开展了农田基本建设,经过十多天的苦战,挖了育林带3000多亩并栽植了核桃树,现在这些核桃树已是累累硕果,随后又在林下又养殖了20000多只土鸡,发挥资源合理利用的效果。看到西坡果树繁茂,果实喜人,2012年村民们在东坡也栽植了1000多亩核桃树。在闫庄村的影响下,周边村子也开展了核桃栽植。现在闫庄镇已栽植核桃上万亩,俨然形成了绵延十里的核桃长廊。
    2008年,行五经提出的《老洛栾路闫庄大桥成危桥》的建议交给到县人大后,县交通局于2009年向上争取资金300余万元对闫庄大桥进行了重建,保证了过往群众的安全,方便了人们出行。尽管如此,行五经关注闫庄大桥的视线却并未离开。2010年,他又一次了解到闫庄大桥下段大堤由于长年洪水冲刷也须加固,加固这段大堤可以保护2000多亩耕地、下游的村庄和公路。为此,行五经主动提出由自己出面协调大堤用地和垫方用料。他的建议刚提出,正巧上级有一个投资项目正准备实施,该项目部门对闫庄镇的积极设计规划予以肯定并采纳,很快开始了建设。现在,一条长1500多米,宽10米的滨河大堤已经建成,并集绿化、亮化于一体,成为了人们晚上休闲、娱乐、散步、锻炼身体的好去处。
  认真的履职,辛勤的劳动换来了人民群众的信任、组织的肯定。行五经同志20066月被中共洛阳市委授予“杨岳式支部书记”,连续10年被评为“优秀县人大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