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民监督 我们在路上——吉利区人大常委会2012年监督民生工作纪实

2013-07-25

◆  张红伟 刘文卓
    “新一届人大常委会监督工作力度大、效果好,群众关注多年的老问题得到了解决!”2012年,吉利区新一届人大常委会抓住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民生问题,持续监督,跟踪监督,一督到底,有力推动了民生问题的妥善解决,赢得了区人大代表的一致好评。
根除岭区“老大难”
    吉利区北陈村北的韩白路上有一条铁路涵洞,是吉利区北部6个村2000多名群众出行和学生上学的必经之路。由于历史遗留的产权归属等复杂原因,管理维护一直不到位,涵洞内阴暗潮湿,路面坑坑洼洼,而且排水不畅,一遇雨天积水可达一米多深,通行十分困难,过往群众叫苦不迭,安全事故频发。为此,几年来区人大代表在人代会上连续提了多次议案,但由于管理权限等多种原因,相关部门仅对路面进行了一些小修小补,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彻底解决,成了岭区群众反映颇多的“老大难”问题。
    20123月在吉利区八届人大一次会议上,张建国等12名人大代表再次联名提出了《关于韩白路铁路涵洞事故频发、通行难,需尽快解决排水、照明、路面修复问题的建议》。这份多年未得到真正解决的沉甸甸的“老大难”问题再次摆到了会议桌面上。
    “群众的呼声和意愿就是人大常委会监督的重点,我们必须加大督办力度,全力推进落实,给人大代表一个满意的答复”。区人大常委会主任游良掷地有声地说道。
    由于此建议的办理涉及洛阳石化铁路专用线,协调难度较大。区人大常委会主任游良亲自督办,多次与区政府领导、洛阳石化总厂相关领导沟通交流,做了大量工作,力促问题解决。最终区政府采取了三项落实措施:一是对涵洞路面进行了破除增高,重新打造路面,对人行道进行加宽,安装反光护栏;二是修建泵房,安装排水设施,安排专人值班排水,保障道路通畅;三是安装照明设施11套,按季节开启照明。工程实施期间,区人大常委会组织人大代表深入现场进行了实地查看,提出要进一步完善措施,在改进细节上下功夫,如安装交通指示、加强日常管理等,争取达到更好的办理效果。区交通、交警等部门认真落实区人大常委会的意见,在原有基础上增加了8块限高警示标识牌,禁止大货车通行,并完善了日常管理措施等。经过紧张施工,这项累计投资40余万元的工程于82日正式通车,从而将影响北部岭区群众通行的“老大难”问题彻底根除。
    816日,区八届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专题听取了区政府关于代表建议办理情况的报告,常委会组成人员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了区政府及有关部门所做的工作,认为此建议办理是近年来办理反响最大、效果最好、最为彻底的一件。
    “人大帮我们解决了多年未解决的老大难问题,我代表北部岭区群众感谢人大,我们得敲锣打鼓给人大送块匾……”区人大代表李竹青说话时闪着泪花。
交通秩序更规范
    吉利区建区时间短,半城半乡,城乡交错,虽然近年来城市面貌有了较大提升,但道路基础设施不完善、主干道分岔口多、交通指示标识不规范等问题一直没有改观。同时,群众交通安全意识差,闯红灯、不按指示标识通行、人车混行等现象十分常见,交通秩序较为混乱。交通安全管理工作也一直是人大代表和群众反映较多的问题。为此,20123月,新一届人大常委会第一次主任会议就把对交通安全管理工作的监督列为年度监督工作的重要议题。
    201265日,区人大常委会组织人大代表对交通安全管理工作进行了视察,进一步深入了解了交通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就科学设置交通标线、加大违章行为查处、加强交通疏导服务、增强群众遵守交通规则意识等提出了改进工作的意见和建议。619日,区八届人大常委会第二次会议听取了区政府关于我区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情况的专项工作报告,会议经过认真审议,提出了严格依法整治恶意违章、酒驾醉驾、飙车、黑车、无牌无照等社会危害性大的违法违章行为;进一步完善道路路网建设,科学设置交通标志和交通指示灯、相关标线和交通隔离措施;进一步加强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宣传,提高城乡居民自觉遵守交通规则的意识;积极推进人性化执法,加强交通安全疏导服务工作;进一步加强公安交警队伍自身建设,树立交警队伍良好形象等5项建议,以审议意见书形式转交区政府及有关部门认真整改落实。
    区政府高度重视,政府常务会议针对5项建议认真研究,提出落实意见。公安、城建等部门积极行动,逐条采取措施进行了整改:一是开展了一系列交通违法专项整治行动;二是投入28万余元,对全区道路标线进行了重新施划,划设了近千个停车泊位,在50余个道路岔口安装了交通隔离护栏,加装了倒计时读秒装置;三是投入25万余元,在大庆路、中原路交叉口进行了慢车道改造;四是在大港路、洛阳石化总厂门口等重要路段实行了高峰岗交通疏导制度;五是定期发放交通安全宣传单,及时发布手机提示短信;六是开展干警队伍教育活动,切实增强服务意识和执法水平。经过一系列整改,全区交通违法行为得到了明显遏制,道路通行能力和交通秩序明显改观,一些服务措施成了交警的日常工作机制,交警形象明显提升。区人大代表和市民群众对区交通安全管理方面的变化给予了充分好评。
汩汩清泉润心田
    2012年腊月,伴随着春节的喜庆气息,位于吉利区北部岭区的郑庄村群众吃上了新井水,群众围在机井旁,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水是农业生产的命脉,农村饭水问题一直是老百姓所面临的最直接、最实际的生活问题。尽管区政府十分重视农业用水和群众安全饮水问题,每年都要实施一些村的安全饮水工程:如2011年根据人大代表的议案,区政府投资120余万元,建成投用了锦屏岭提灌站,解决了西部一些村的灌溉和群众吃水问题等,但全区仍存在部分村因管线老化成本增加、人口增多用水需求大等因素导致用水困难的现象。
    20123月区八届人大一次会议上,李竹青等代表就六门村的灌溉用水问题提出了建议,成森等代表就坡底村因外来人口增加导致用水紧张的问题提出了建议。代表们的建议不约而同地指向了如何解决群众的用水难问题。
    “人大代表提出的建议代表了群众的普遍诉求,水的问题是关系民生的大问题,一天都不能耽误,必须尽快得到解决”。区人大常委会主任游良得知后十分焦虑。
    在区人大常委会的高度关注下,区政府十分重视,区农工办对代表建议反映的问题进行了认真调研,查明了问题症结所在。 区人大常委会主任游良多次与区政府及有关部门的同志沟通,共同协商解决办法。区农工办克服多种困难,想方设法筹集资金,为坡底村筹集3万元,为六门村筹集2万元,两个村自筹一部分,彻底解决了淘井和管线问题,两村干部群众较为满意。
    这2件建议落实后,区人大常委会又建议区政府对全区所有村的群众饮水安全问题进行再调查。发现郑庄村的吃水困难问题后,区政府又投入8万余元为该村新打水井一眼,郑庄村群众也喝上了甘甜的新井水。通过区人大常委会的不断呼吁和持续关注,目前全区29个行政村已全部实施了农村安全饮水工程,有效地提升了农民群众的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