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隋唐大运河博物馆今起试开放
作为大运河申遗重要支撑的洛阳隋唐大运河博物馆,4月2日起试开放,市民和游客可免费参观。
该博物馆有哪些看点?记者为您一一打探。
山陕会馆“变身”博物馆
洛阳隋唐大运河博物馆馆长孙红飞介绍,洛阳隋唐大运河博物馆依托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山陕会馆而建,以多层次、多侧面、多角度反映洛阳厚重的文化底蕴,阐明隋唐大运河与洛阳深厚久远的历史脉络,发掘和重现隋唐大运河与洛阳的历史文化。
为配合中国大运河申遗,现在山陕会馆的东西廊房、拜殿、舞楼、正殿都将充分利用,“变身”洛阳隋唐大运河博物馆,通过实物、图片、多媒体展示等,全面展示洛阳与大运河的关系以及洛阳大运河文化遗存。
多种手法再现昔日运河盛景
1日,记者为您抢先体验洛阳隋唐大运河博物馆的一景一物。博物馆第一展厅南端为洛阳水系分布示意沙盘模型,用光电形式把大运河与洛阳的关系清晰呈现。记者轻触沙盘右侧圆形按钮,沙盘上方电子屏幕的三维动画将运河水系、回洛仓、含嘉仓、南关码头、天津桥、新潭、南市的繁华盛景一一呈现。
展厅由北向南分别展示了东都洛阳营建、隋唐大运河的开凿历史、东都洛阳的繁荣和东都洛阳城航运的发达情况等。其中,营建东都洛阳的木雕栩栩如生,人物表情丰富;东都洛阳城平面示意图、“洛阳与大运河”油画、隋炀帝石板阴刻全身像、隋炀帝开凿运河场面、隋炀帝下江南的龙舟模型等让人浮想联翩,畅想东都洛阳繁华景象。该展厅的最南端,用多媒体加半景画手法展示从洛河南岸北望隋唐洛阳城的天津桥、码头、天堂、明堂和白马寺等图景。
大运河文物“邀”您看
作为国家文物局确定的大运河首批申遗点段,市民对发掘出的大运河文物心怀期待,位于第二展厅的“运河遗珠”部分将满足市民的心愿。
陈展的文物以在洛阳大运河遗址点发掘或征集到的与大运河有关的文物为主,如半身菩萨石像、河堤石构件、铁线板、粮食标本、仓窖模型、刻铭砖图片、刻铭摘录、石磨盘、石门墩等。
博物馆还采用高科技手段,通过全息投影的方式,将一些典型的运河文物展示在观众面前,增强直观感受。
市民将乘“龙舟”赏运河
山陕会馆内曾为演出场所的舞楼演出功能将延续下来,目前投影和幕布已经安装完毕,全息奇幻情景剧《洛神赋》正加紧筹备,争取早日与市民见面。
此外,山陕会馆的中心大殿正殿已被改装成环幕动感影院,内置一艘20个座位的仿真古龙舟,待全部布置完毕后,游客可通过龙舟模拟的颠簸、震颤和环幕上不断变换的画面,置身于乘龙舟下江南场景中,欣赏大运河的旖旎风光。
“除了参观展厅,大家来到这里还要留意,会馆的建筑本身就是个大亮点。”孙红飞介绍,山陕会馆是豫西地区为数不多的、保存较为完整的清代早期建筑组群之一,其建筑布局与建筑形式、结构,皆有独到之处。
我们注意到,会馆坐北朝南,布局前密后疏。目前保存下来的,有琉璃照壁、山门、舞楼、正殿、拜殿等建筑,门前还有威风凛凛的石狮子。
正殿是会馆的主体建筑,面阔5间,进深3间,歇山式顶,琉璃覆瓦,从外看蔚为壮观,走进去看,无木不雕刻、无梁不绘彩;琉璃照壁位于现在会馆的北面,高12米、宽13.2米,由青色雕砖砌成,正中用彩色琉璃方砖镶成3块方形壁面,其上雕刻二龙戏珠、花卉、人物等,色彩鲜艳,基座雕刻精美的图案。孙红飞介绍,这块照壁是目前豫西地区最大、最完整的琉璃照壁。
“琉璃构件历经风雨侵袭,依然色彩绚丽,是研究清代豫西会馆建筑布局、建筑技术的例证;保存完整的彩画是研究民间彩绘技法和地方特点珍贵的实物资料;大量的木雕、砖雕、石雕、匾额、对联,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是研究豫西清代民俗、民风的极佳资料。可以说,整个山陕会馆处处都是看点。”孙红飞说。
在隋唐大运河博物馆参观,不时有悠扬的琴声入耳。
原来,会馆南边的一座小房子如今是洛阳古琴学会的所在地。“学会平时都有人在,大家在这里畅谈传统文化,一起切磋古琴技艺。”该学会会长杨虹说,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古琴、感受古琴,隋唐大运河博物馆开馆后,他们计划每天都在博物馆的正殿内演奏古琴,游客可以在这里听琴、品茗聊天。
温馨提醒
周二至周日开馆,想当志愿者可报名
孙红飞介绍,按照省、市文物局的相关要求,从今日起,博物馆进入试运营阶段,在此期间免费向市民、游客开放。试运营期间,博物馆方面会对4D影院、舞楼上的全息演出等加紧调试,争取早日投入使用。
此外,由于该博物馆刚刚开放,讲解工作还不到位,因此特面向社会招募志愿者。如果您热爱文博事业,愿意为宣传洛阳文化出一分力,从即日起可与博物馆联系报名,联系电话是63532448。
需要提醒大家的是,博物馆的开放时间为每周二至周日9时至17时(周一闭馆),16时30分停止入馆。
(记者 常书香 实习生 元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