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洛阳城 生态宜居地

2014-05-29

◆ 柴江涛
    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被称为“地球之肺”。科学研究表明,森林每生长1立方米蓄积量,平均能吸收1.83吨二氧化碳,释放1.62吨氧气,1平方千米阔叶林每天可以吸收100吨的二氧化碳,放出73吨氧气,1平方千米的树木叶面每年可以吸附3200吨粉尘,这就是树木的神奇作用。
    围绕建设生态洛阳、宜居洛阳的目标,2014年4月29日,市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二次会议审议通过了《洛阳市林业生态建设提升工程规划(2013-2017年)》。根据规划,2013—2017年,全市林业生态建设将围绕“山上森林化、山下景观化、环城沿河沿路景观化和乡村田园化”的发展战略,推进林业从造林向造景、造富、造福转变和绿化向美化、文化、产业化转变,完成造林243万亩,确保森林面积达到1140.75万亩,确保森林覆盖率达到50%,努力实现全市人民因林而健康,因林而富裕,因林而幸福的目标,加快推进中原经济区最佳宜居地建设。
 
    生态提升 恰逢其时
 
    制定并出台《洛阳市林业生态建设提升工程规划(2013-2017年)》,加快推进生态建设,可以说占据“天时、地利、人和”。一是党的十八大首次对建设生态文明作出了全面部署,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并将建设生态文明作为党的执政纲领写入党章,十八届三中全会又对加快生态文明制度建设进行了具体设计;省委、省政府及时出台了《关于建设美丽河南的意见》,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市委提出要把洛阳建设成生态良好、祥和安定的幸福之城,成为中原经济区最佳宜居地。此时出台规划,正是落实上级要求、抢抓难得机遇的及时举措。二是洛阳气候温和适中、四季分明,市区周边环山,伊洛廛涧并流,具有林业生态提升的自然空间和天然优势。三是人民群众对生态宜居环境的需求热情日益高涨,希望洛阳天更蓝、山更青、水更净、地更绿,看到蓝天白云、呼吸新鲜空气、喝上放心的水,梦想住在依山傍水处、行在青山绿地间。四是洛阳作为中原经济区副中心城市和重要的工业基地,能源电力、铝工业、石化及后加工等产业比重较大,环境压力日趋明显,特别是大范围、长时间的雾霾天气给群众生活造成巨大影响,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因此,制定并出台《洛阳市林业生态建设提升工程规划(2013-2017年)》,加快推进林业生态建设,对于改善城市环境,提升城市品位,满足群众需求,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最佳宜居地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青山绿景 为民造福
 
    此次通过的规划,相比上一个五年规划,更加注重质量提升、产业发展、机制创新和文化建设,明确了发展目标和总体布局,部署了生态体系、产业体系、文化体系、支撑体系四大提升工程,进行了投资估算与效益分析,制定了保障措施。
    根据规划,五年时间要完成造林(含新造林和更新造林)243万亩,使森林面积达到1140.75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50%,完成森林抚育和改造350.7万亩,森林蓄积量达到3604.77万立方米以上,森林植被总碳储量力争达到2103万吨以上,年林业生态效益价值达到1216亿元以上。到2017年,林业产业年总产值达到158亿元以上,形成销售收入10亿元以上的林业产业化集群12个。
    根据我市自然区域特征、林业建设现状,未来林业生态建设将按照“三区三化、三带三层、五城一环、多点多廊”的总体布局展开。“三区三化”是指南部、西南部山区森林化,中部黄土丘陵区大绿化和东北部平原川区园林化,引导三大板块协调发展,统筹城乡生态同步建设。“三带”是指规划建设沿黄河生态涵养带、沿洛河生态涵养带和沿伊河生态涵养带;“三层”是指在各涵养带区域内分别形成河滩湿地水鸟竞翔、两侧堤岸道路绿色长廊、沿线山坡青山滴翠三个不同层次的立体生态景观格局。“五城一环”是指按照“一中心五组团”的城镇化发展格局,在市区与孟津、新安、宜阳、伊川、偃师5个节点城区之间的环形区域内实施林业生态圈建设,打造城市森林化、道路林荫化、水系景观化、乡村田园化的近郊绿化新格局。“多点多廊”是指结合美丽乡村建设,以县城、镇、中心村为点,以廊道、水系为线,全面提升廊道绿化和城镇绿化水平,着力改善人居环境。
    根据规划,我市还将着力实施林业生态体系、林业产业体系、生态文化体系、林业支撑体系等四大提升工程,重点发展特色经济林、花卉苗木、林下种植养殖、林产品加工、森林旅游等林业产业,实现到2017年建成2个林业生态文明示范县、34个(其中国家级7个)省级以上生态文明教育基地、24个国家级生态文化示范村(企业)的目标,引领生态建设全域提升。
    规划还为市民观光休闲设计了好去处,计划新发展花卉苗木产业基地10万亩,每年新增生态观光园30个,将建设龙门东山生态园、伊滨区万安山森林公园、西苑文化森林组团、凤凰山森林公园、平泉生态文化旅游区、伊川龙凤山森林公园等,同时对周山、龙门山、上清宫森林公园以及各县城周边的城郊森林进行改造提升,增强景观生态效果,方便群众娱乐休闲。
 
    规划虽好 落实不易
 
    规划描绘了2013—2017年我市林业生态建设提升的美好蓝图,让每一个生活在洛阳的人都无比振奋和期待,但规划要真正变为现实,存在着资金筹措困难、规划容易被随意变动等难题,需要我们坚持不懈、久久为功。
    经估算,规划总投资131.59亿元。要解决资金难题,就要坚持全社会共同参与,多渠道、多层次、全方位筹措,建立多元化投资机制。一是千方百计地争取中央、省财政支持,外国政府、国际金融组织贷款,外商直接投资和无偿援助;二是市、县财政最大限度地加大对林业生态建设的投入力度;三是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和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积极合理引导社会资金投入林业生态建设。
    市人大常委会专门听取并审议了《洛阳市林业生态建设提升工程规划(2013-2017年)》,及时批准了规划,做出了决议,要求市人民政府以改革创新的精神,认真贯彻落实好该规划。决议明确要求,将林业生态建设提升工程资金纳入市级财政预算,在前五年的基础上逐年加大投资额度,制定和落实好各项扶持政策,充分发挥市场作用,引导社会资金投入工程建设。为了确保规划落实到位,决议指出了2013—2017年我市林业生态建设提升工作的重点,要求市人民政府要将落实规划的年度工作计划在上一年度12月底前报送市人大常委会。根据规划执行中的具体情况,市人大常委会还将在适当时候听取市人民政府关于该规划落实情况的报告。
    《洛阳市林业生态建设提升工程规划(2013-2017年)》经前期深入调研、部门多方论证、省市专家评审、市政府常务会议研究、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把关,市人大常委会于4月29日审议批准了该规划并做出了决议。我们有充足的理由相信,在有关部门、社会各界和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下,通过落实《洛阳市林业生态建设提升工程规划(2013-2017年)》和市人大常委会的决议,一定能够加快实现建设中原经济区最佳宜居地的目标,让每个生活在洛阳的人都感到骄傲和幸福,让每个知道洛阳的人都感到羡慕和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