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
给“凹”里“斟”满幸福的酒
◆ 郭建立
滔滔黄河从新安石井镇经过,岸边有山,叫莲花山。莲花山下,有一个900多口人的小村子——郭凹村。
走进今天的郭凹村,一个新颖别致的山村带给人的是眼前一亮的灿然。如果说郁郁葱葱的山岭是涌动着绿色的波浪、片片田野就是撑开的荷叶,条条道路是交错的叶脉,那么,这个山村就是闪耀着生态、富裕、文明、和谐荣光的“莲花”。
为“凹”里酿酒、为山乡栽植“莲花”的就是洛阳市和新安县两级人大代表,郭凹村党支部书记陈光敏。
干事就得实打实
1989年,陈光敏走上了村支部书记的岗位,一干就是20多年。
地处深山区,长期积贫积弱,上任之初,郭凹的“凹”里注满了贫穷、落后、人心涣散的苦涩。吃水难、上学难、行路难……一道道难关就像大山一样横亘在村子面前。
班子硬不硬?支书中不中?憨直的山里人就认一个理儿:干村里的事,就得山坡上滚石头——实(石)打实(石)!
1991年~1992年,豫西遭遇百年不遇的旱灾,赤地千里、禾枯苗干,郭凹村更是水贵如油。为了生存,家家青壮劳力靠攀援悬崖峭壁到3公里外的黄河边排队担水。
怎么办?彻底解决的办法就是打深井。打井的资金预算,对村里来说是天文数字。陈光敏和村班子带头捐款。到市里、省里走访水利专家、邀请水利探测,连个盘缠费也没有,陈光敏一咬牙,把家里的耕牛给卖了。妻子一边流泪一边烙馍,泪是为耕牛流的,馍是给丈夫路上当干粮的。凭着契而不舍的精神,村子从350米的岩层下打出了井水。陈光敏又一鼓作气,带领群众建起3个水塘,铺设管道1000余米,让家家户户吃上了自来水。
“黑屋子,土台子,里面坐着泥孩子”,是村子学校状况的真实写照,每逢下雨,为了安全,学校只好放假。陈光敏和村班子发动党员、群众义务出工,干些力所能及的活,一方面向外求援,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支持下,村子筹资41万元建起了标准学校。
“沟套沟,岭挨岭,山路崎岖真难行。去趟镇里带干粮,去趟县城像进京。”陈光敏和班子成员历尽千辛万苦,八方筹资150多万元,修筑了一条长4.3公里、宽4米的环村柏油路,连组接户,与城镇公路贯通。
靠水吃水,靠山吃山。利用国家发展生态林和退耕还林的政策,陈光敏带领全村人挖坑种树,治理荒山3000余亩,栽植松柏28万株、经济林木15万株,还推广林草间作,林药间作,为村子建起了“绿色银行”,被命名为“河南省生态村”。
借助新农村建设、扶贫搬迁和中原经济区建设的大好机遇,在陈光敏的带领下,村子在中心地带征地51亩,建设了新村,使分散在一岭三沟五面坡上的村民,实现了集中居住。又利用山区旅游开发,建起了洛阳老山根食品有限公司,注册了商标,开发出了享誉四方的山野菜、柿子醋、小杂粮等土特产,安排40余名剩余劳动力。
如今的郭凹村,学校、卫生室、绿地、超市、文化大院、健身广场、太阳能路灯等一应俱全,四季花卉不断,夜晚灿若银河,被誉为“深山小都市”。
当代表就要为群众
自2001年至今,陈光敏连续担任了新安县第十一、十二、十三届人大代表,洛阳市第十二、十三届人大代表。
“当了代表,就意味着目光不能仅仅局限在一个村子,而应该是全市、全县的发展大局。”作为山里人,山里群众的点点滴滴,都牵挂在陈光敏的心头,他不仅要在一个“凹”里酝酿心血,更要在山区的每一个“凹”里都倾注下人大代表为人民的深情。
在新安县人代会上,陈光敏提出的关于解决黑扒、胡庄两村出水难问题的建议,很快得到县、镇采纳有关部门采纳,一举解决了3000多村民的吃水难题。人畜吃水问题解决后,这些村子200多名青壮劳力从吃水的“纠缠”中解脱出来,建起了25个养殖场,年纯利润在100万元以上。
针对因小浪底库区建设乡镇合并后,印头村至莲花村道路阻隔的状况,陈光敏在石井镇人代会上提出了在此段修公路的建议。工程迅速实施完成,沿途6000多村民拍手称快。
前些年,三轮车非法营运发生事故的问题在当地频频出现。针对这种现象,陈光敏及时向上级有关部门提出建议。相关部门依照规定,严禁三轮车拉客。禁令刚出时,一部分三轮车司机认为这是陈光敏断了自己的“财源”,恶语谩骂者有之、威胁恐吓者有之。他无惧无畏,坦然面对。陈光敏说:“为了百姓生命的安全,宁可听骂声,决不听哭声。”
石井镇是黛眉山世界地质公园主景区所在地,林丰草茂。近年,由于煤价及木材价格上涨,一些不法分子为了牟取利益,采取昼伏夜出的伎俩在林区盗伐。陈光敏得知情况后,深夜跟踪,掌握了盗伐者的确凿证据,及时向政府和公安部门反映。在严厉打击面前,乱砍乱伐现象得到彻底遏制。
前些时,有位多年不见的老友从外地回来,想跟陈光敏见面叙叙旧情。他应邀前往。路过南沟村,陈光敏看到,因修246省道时削坡不合理,山体滑坡现象严重。路旁住着十几户群众。一到雨季,家家提心吊胆。“这是性命攸关的大事!”他当即取消了访友计划,跑到镇政府反映情况,并和施工人员一道用铲车根除了隐患。而朋友因为时间关系,只能错过了与陈光敏久别重逢的机会。
像这样的事例,在陈光敏的代表履职中不胜枚举。他常说的一句话就是:“群众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就要为了群众。”
三份特殊的珍藏
山道弯弯,风雨兼程。几十年的付出,赢得了民心,也获得了“全国以工代赈先进个人”、“全国绿色小康户”、“杨岳式党支部书记”和“优秀共产党员”等众多荣誉,还连年被授予县“优秀人大代表”称号。
除了对荣誉的珍惜,陈光敏还有着自己特殊而幽默的珍藏:一次酣畅的“冷水浴”、一场精彩的“地躺拳”、一次富有特色的“美容”。
“冷水浴”是在打井的时候。三九寒天,滴水成冰,陈光敏一不小心掉进了彻骨的水塘里。等群众七手八脚把他弄上来,抬到家里,他冻得半天说不出一句话。妻子和村里人围着他,吓得直哭。而他颤抖着发紫的嘴唇吐出的第一句话是:“不就洗个冷水澡嘛!有啥可哭哩?”
“地躺拳”是在修村道时。半夜下雪,陈光敏摸黑起来查看,下坡时一脚踩空,一下滚出50多米,幸亏被沟边的小树挡住才化险为夷。不然,跌进几十米的沟里,后果不堪设想。事后,别人听了腿都直发软,他却笑着说:“看来,我的‘地躺拳’功夫还中!”
“美容”是在建新村时。正值三伏天,热得像蒸笼。陈光敏日夜守着工地,忙得几乎连吃饭的工夫也没有。工程结束后,陈光敏到县城,见到一个老熟人,连忙热情地伸手过去打招呼。对方诧异地盯了他老半天才敢相认:“你咋变成这么摸样了,不会是害病了吧?赶紧去医院看看,我都不敢认你了!”到了家,陈光敏拿镜子一照,自己也吓了一跳:胡子拉碴不说,曾经方正的脸庞变成了黑黝黝的“刀条脸”;平头上曾经根根竖起的乌发变成了经霜的“枯草”。他不由自主地拍拍脸庞,喃喃地说:“嘿嘿,老天爷‘化妆’还怪有个性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