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农村上访现象与基层代表作用的发挥

2014-09-23

◆ 刘丰超

   

    随着经济社会改革发展的不断深入,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在农村也随之凸显出来。受经济发展水平和政策的限制,各类社会群体的不同利益诉求难以得到完全满足,而个别群众民主意识增强,但法制意识淡薄,导致思想行为偏差,引发“上访热”。目前,农村上访已成为影响农村社会稳定,阻碍和谐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笔者作为一名基层工作者,经过长期的观察和思考,对解决农村上访问题发表一些自己的见解,与大家探讨。

 

    一、农村上访现象分析

 

    在农村,常见的上访就诉求内容来看,大都围绕着村、组集体事务与家庭利益的关系,如,地界纠葛、邻里关系、合同纠纷等。一般来说,其诉求的标的额不大,参与的人数不多,也不愿到法院去解决。就上访者的心理动机来看,大致可分为三种类型:失落型、名利型、紊乱型。失落型的上访者一般性格内向,不善交际,往往是因个人利益受损、得不到合理解决而不甘心,故上访希望引起上级领导的重视,以自上而下的方式捍卫自身利益。这类对象一般在家族性(一个村庄只有少数几个姓氏)的村庄较为常见。所谓名利型,就是以一定的诉求为理由,通过上访使个人利益得到极大的满足,同时在周围群众中产生较大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名利双收的效果。这类人一般性格开朗,能言善辩,常常断章取义、引经据典地维护个人利益,而不顾村、组的集体利益或多数人的利益。而紊乱型上访,是指上访对象一般都有相应的知识基础,但后天因某种原因深受刺激,对其心灵产生极大影响(但表面上一时不易看出)从而背离正常的人生轨道。从所参与上访者的外部环境看,差不多都有一个共同点:所在行政村的基层代表作用发挥得不够好,使一些原本可以避免的矛盾纠纷日积月累得以激化。

 

    二、基层代表作用发挥的重要性

 

    无论是乡镇级、县级、市级或者更高级别的代表,都有一个共同的名称——“人大代表”。他们是依法选出的一定区域内人民群众的代言人,因而在生活和工作中,应对自身所代表区域内的社会事务倾注更多的关心,以便充分地履行职责。

    在现有体制下,无论哪一个行政村,都有相应的乡镇一级(或更高)的人大代表存在,这些基层代表若在现实生活中不忘使命尽职尽责,那么所在的村庄只存在发展快慢的问题,而不会存在上访的稳定问题。如洛宁县底张乡的寨根村,紧邻乡政府所在地,交通便利,按常理应该是个难缠村,但该村十多年来,从没发生过一起到乡政府告状而影响乡镇稳定的问题。细细探究就会发现,没有群众反映问题并不代表没有矛盾纠纷的存在,而事实上这个村和其它村一样,也是各种各样的摩擦和纠纷不断。

    就在今年9月份,当地一所学校学生打架斗殴,双方打得头破血流,而双方孩子的家长不问青红皂白,也准备参与其中,眼看着事态发展就要进一步恶化。该村乡人大代表贾成宝闻讯后,立即奔赴现场并进行调停。凭着多年来为人公道正派、在群众中享有的威信,贾成宝耐心调处,从邻里关系到孩子成长,从法律层面到道德层面,贾成宝说的双方家长心悦诚服,一场即将发生的流血事件得以化解。现在,就连当初曾打破头的几个十几岁的孩子也成了好朋友,真可谓“化干戈为玉帛”。可见,基层代表作用的发挥对基层的稳定关系重大。

 

    三、如何发挥基层代表的作用

 

    现实中一些乡镇权力机关在如何促使基层代表主动发挥作用方面是一个盲区。笔者认为,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首先,提高思想认识,强化代表责任。代表们要充分认识到乡镇的稳定是发展的重要意义。常言道:“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发展固然是第一要务,但没有稳定的局面,何谈乡镇的发展。从另一方面为讲,乡镇的发展现状不仅体现着地方政府的形象,更体现着代表的作为意识和履职水平。因此,代表们要注重提高自己的履职意识、责任意识和担当意识,摒弃“遇到矛盾绕开走,碰见纠纷不开口”的狭隘意识,真正做到“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干,不辜负选民的期望。

    其次,发挥代表作用,积极履行职责。要积极参加乡镇人大主席团组织的各项活动,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为村庄的发展建言献策;要深入到群众中去,和群众融为一体,急群众所急,想群众所想,使自己成为群众和权力机关之间的桥梁和纽带;要牢记职责,掌握动态,切实做到矛盾纠纷早发现、早介入、早处理,将一切不稳定因素消除在萌芽状态。实践中,基层代表可利用自身农民属性、代表身份和群众信任等优势化解矛盾,排除纠纷。即使是处理一些复杂的矛盾纠纷,若有多名代表联合起来集体参与协调,必定会比乡镇政府依照硬性条文来直接处理要顺利得多。因为在群众眼里,代表和群众都是同乡人,抬头不见低头见,彼此更了解,更能够坦诚相待,从而推动问题更快解决。

    第三,建立相关制度,加强组织引导。在此方面,洛宁县底张乡人大主席团已有了较为成功的做法,即对基层代表个人实施绩效动态管理。今年六月份,底张乡人大主席团制定出台了相关规定和具体措施,以激励代表充分发挥个人作用。具体做法是:对全乡29个行政村的59名乡人大代表(含4名县级农民代表)建立了考评体系:设定每名代表的基准分为80分,结合日常工作进行考评。凡一次性日常工作在全乡排名前三的村,除党委政府表彰外,按照排名顺序,再给该村的人大代表个人分别加5分、4分、3分,反之扣除;凡为群众办一件实事的加5分;村庄或个人受到县、市、省级及以上表彰的一次性分别加10分、15分、20分。在村庄稳定方面,经查证属实的每化解一起矛盾纠纷加5分,化解一起历史遗留问题的或重大纠纷的加10分。反之,每到乡反映一起矛盾扣5分,到县上访扣10分,赴市上访扣15分,进省进京的一次性扣20分,当然,党委政府对村庄及责任人的相应处分也同步进行。对上述代表个人的加扣分由人大专职副主席每月一汇总,每季一通报。在年终总评时,绩效分在100分以上的乡党委书记兼人大主席将召开大会予以公开表彰,并给予相应的物质奖励;对60分以下的人大代表,责成其在大会上做表态发言,以此激励那些在工作中踏实奋进、不忘使命的代表。

    底张乡党委书记兼人大主席杨廷杰感慨地说,这一制度的最终目的,就是要让那些心系群众的实干家,真正在政治上获荣誉、在社会上有地位、在经济上得实惠。实行代表绩效动态管理以来,极大地提高了基层代表作用发挥的积极性,仅在矛盾化解方面,由基层代表主动化解的就达9起。曾经赴省进京上访的西么头村、庙沟村现在已是人心思上、祥和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