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市人民政府关于《中原经济区副中心城市五年规划》编制情况的报告

2014-11-05

——2014年10月30日在市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上
市政府副秘书长  李文建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受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尚朝阳同志的委托,我代表市政府向会议报告《中原经济区副中心城市五年规划》的编制情况。根据市十四届人大常委会[2014]9号决议《洛阳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对<关于制定中原经济区副中心城市五年规划(2014-2019年)的议案>的决议》的要求,市政府于5月中旬启动了《中原经济区副中心城市五年规划》(以下简称《规划》)的编制工作,在成立组织、科学周密安排编制工作的基础上,经过总策划组及各专题小组的深入调研、科学论证,目前已初步形成《中原经济区副中心城市五年规划》(初稿)。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制定《规划》的意义重大
    今年以来,市委提出了今后一个时期洛阳发展的总体目标——建设名副其实的中原经济区副中心城市。这是市委站位全局、放眼中原经济区提出的洛阳市今后一段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大战略。市十四届人大常委会在代表提案的基础上,将编制《中原经济区副中心城市五年规划》列为重要议案,责成市政府落实,这是本届人大常委会落实市委重大战略决策的有力举措,更是再造洛阳辉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中原更出彩“洛阳篇章”的关键举措。市政府接到这项任务后,组织班子成员和相关部门的领导认真讨论、研究,深刻理解到制定《规划》并以人大批准的方式实施的过程,就是“将全市各级、各部门、全体洛阳人民的思想认识、统一到建设名副其实的副中心城市”上来的过程,行动的着力点落脚到“将洛阳打造为中原经济区乃至全国的重要增长极、文化示范区、最佳宜居地和开放创新城”上来。因此,制定《规划》的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二、迅速组建机构,科学制定工作方案
    (一)成立高规格的规划编制机构
    为切实做好规划编制工作,市委、市政府成立了由市委副书记鲍常勇同志任组长、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尚朝阳任副组长的“中原经济区副中心城市五年规划编制总策划领导小组”,负责副中心城市建设的整体设计和规划实施。总策划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发改委,负责规划编制工作的组织、协调和推进工作。
    同时,成立4个“专题策划小组”。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尚朝阳任“重要增长极”专题组长;市政协主席刘应安任“文化示范区”专题组长;洛阳城乡一体化示范区管委会主任宋殿宇任“最佳宜居地”专题组长;市委常委、组织部长田金钢任“开放创新城”专题组长。各专题小组也分别明确了成员单位和组成人员。
    (二)科学制定工作方案
    在充分酝酿、广泛征求意见、搞好相关衔接的基础上,市政府印发实施《<中原经济区副中心城市五年规划>编制工作方案》,明确了规划编制的机构、调研安排、工作步骤、时间节点、保障措施等内容,为编制工作的科学、有序开展打下了良好的工作基础。
    (三)组建专家咨询组
    为高质量完成规划编制工作,市政府专门聘请了熟悉洛阳实际情况,对洛阳经济社会发展有着深入研究的河南省社科院、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和洛阳市理工学院经济管理方面的专家、教授,全过程参与规划编制、指导和协调工作。
    三、深入学习调研,提升发展理念
    为学习借鉴外地市成功经验,7月22日—25日,总策划领导小组组织领导小组成员、专题小组主要负责人及业务骨干、专家咨询组成员40余人赴重庆、苏州两地进行了调研,实地考察学习了重庆市在新兴产业基地建设、科研成果产业化、投资体制改革方面的主要做法,以及苏州市在民营经济发展、工业园区管理、旅游产业开发、宜居城市建设方面的先进经验。两地的先进理念对我市副中心城市建设的借鉴意义巨大,开阔了规划编制的思路。总策划领导小组和各专题小组撰写的调研报告,从产业链条整体规划、土地盘活的方式方法、城市功能区块规划、企业创新、人才引进的先进理念等八个方面,深入提炼总结两地先进经验,对确立我市副中心城市建设“四定位”的发展路径有很大启发,深刻体会到通过强化产业链招商,提升经济增长极;通过优化老城区改造,塑造文化示范区;通过精细化城市功能,建设生态宜居地;通过吸引高精尖人才,打造开放创新城。
    四、研究确定《规划》总体思路
    8月初,总策划领导小组和各专题小组深入分析我市当前各领域的发展情况,结合前期调研学习成果,通过召开不同形式的专题研讨会、专家论证会,进一步理清了编制规划的总体思路和专题思路,经过领导小组会议审定,形成了3万余字的《中原经济区副中心城市五年规划总体思路及专题思路》(讨论稿),并于8月13日提交市委十届十一次全体(扩大)会议讨论,在充分吸纳了讨论意见后,形成总体思路。
    总体思路主要内容包括两个部分:一是提出了副中心城市建设的指导思想。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和省委九届七次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建设名副其实的中原经济区副中心城市总体目标,按照建成中原经济区重要增长极、文化示范区、最佳宜居地和开放创新城的总体布局,充分考虑国家宏观经济进入“三期叠加”(经济增长速度进入换挡期、结构调整面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阶段的复杂因素,积极适应经济中高速增长新常态,着力强化危机意识、实干意识和改革意识,既着眼长远、明确目标、科学规划,又立足当前、精准发力、务实推进,科学处理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与惠民生的关系,统筹兼顾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全力实施产业强市、城乡一体化、文化提升、生态先行和创新驱动五大战略,放大优势、彰显特色、打响品牌,确保洛阳的发展速度、质量、效益始终保持较高水平,以经济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实力和区域竞争力不断提升,持续保持对其它城市的领先优势;确保洛阳的比较优势得到充分发挥,在中原经济区乃至全国都有较强的影响力、辐射力和吸引力,能有效集聚各种要素资源,加快自身发展并带动周边地区;确保洛阳的城市环境和社会环境进一步优化,成为中原经济区乃至中部地区,人们最心驰神往、最津津乐道、最安居乐业的幸福之城。
    二是明确了副中心城市建设的主要目标。其中,建设“重要增长极”的主要指标为:未来五年的年均GDP增速高于中原经济区各地市GDP平均增速,持续保持对其他城市的领先优势;全市GDP占整个中原经济区GDP的比重到2019年底达到8%;经济实力稳居中原经济区第二位,成为与中部地区省会城市比肩发展的经济强市。
    建设“文化示范区”的主要指标为:到2019年,文化及相关产业从业人数达到15万人,年实现增加值突破250亿元,占全市GDP比重5%以上;2019年旅游总人数达到1.5亿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500亿元。
    建设“最佳宜居地”的主要指标为:到2019年,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40%以上,人均公园绿地面积高于10平方米,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年均多于292天;人均拥有道路面积达到15平方米,公共交通分担率达到35%以上,居民工作平均通勤时间在30分钟以内,人均住房建筑面积不低于33平方米,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覆盖率达到10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3.6万元,第三产业就业人口占就业总人口比重达到35%;社会保障覆盖率达到100%。
    建设“开放创新城”的主要指标为:在未来五年的实际利用市外资金年均增长15%,外贸进出口年均增长8%。到2019年,全社会研究与开发(R&D)投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2.6%,每万人研发人员达数到70人,年发明专利申请超过5000件,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30%,成为中原经济区最具对外吸引力和内在创造力的产业创新中心。
    五、撰写专题报告
    为严格规范各专题的编制工作,总策划领导小组邀请河南省社科院和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的专家对规划编制提出了规范建议,同时结合市委全会的讨论意见,确定《中原经济区副中心城市专题规划》的规范。8月中旬开始,各专题小组按照编制规范要求,认真分析本专题领域的工作重点,并围绕发展目标、推进措施、重大项目等具体内容,通过实地调研、专家座谈、理论提升、结合实践等方法,开展专题报告的编制工作。重要增长极专题小组深入调研了我市的产业现状,组织召开20场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等8个专题座谈会,赴13个县(市、区)进行实地调研;文化示范区专题小组组织市直相关部门、社科专家、重点文化企业负责人、政协文化界委员等进行专题研讨4次,先后9次修订完善专题报告初稿;最佳宜居地专题小组认真分析住建部发布的最佳宜居地指标体系,将7大类80余项细化指标进行任务分解,组织各单位对我市相关数据进行摸底,邀请业内专家与市直部门研究优化指标体系,梳理重点发展任务;开放创新城专题小组组织市直部门和市委党校、社科联、日报社的研究人员,进行了3次专题研讨,详细制定了工作方案,立足自身实际谋划重点项目,结合发展需求确立实施路径。四个专题小组于9月中下旬全部完成专题报告,为编制《规划》打下了坚实基础。
    六、形成《规划》初稿
    9月中下旬,总策划领导小组启动总体规划的编制工作。总策划领导小组结合各专题报告的具体内容,深入分析总体规划对建设副中心城市的整体推进策略,梳理“四定位”的重点任务,统筹发展优先次序,立足全局,对各专题报告进行了深度融合和提升。10月12日,总策划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召开专家论证会,对初稿进行了研讨、论证,《规划》获得参评专家的基本肯定。
    其中,副中心城市建设的主要任务明确为:一是建设重要增长极按照“统筹推进、突出重点,市场主导、创新驱动”的原则,打造六大基地,构架一个体系,强化三大保障。“六大基地”为国家重要装备制造业基地、中西部地区最大的石化煤化基地、中西部地区重要的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国家特色新材料高技术产业基地、有重要影响的新能源产业基地、中原经济区重要现代服务业基地;“一个体系”为现代高效特色农业体系;“三大保障”为产业发展载体、基础保障能力和所有制结构战略调整。二是建设文化示范区围绕“华夏圣城、千年帝都、丝路起点、牡丹花都、休闲胜地”五大城市文化名片,全力实施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城市文化形象提升、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牡丹文化产业提升、现代公共文化服务建设、市民文明素质提升六大重点示范工程,将洛阳打造成为具有中原特色、华夏气派、国家水准的历史文化名城。三是建设最佳宜居地按照“环境优美、生活便利、经济富裕、资源承载、社会文明、公共安全”的内涵,建设舒适健康生活居住地秀丽自然旅游休闲地优美洁净生态环境地、创新活力就业创业地幸福文明平安和谐地开放包容公众参与地四是建设开放创新城以“对外开放、科技创新、优化环境、人才支撑”为抓手,大力实施对外开放促进工程、科技创新引领工程、开放创新环境优化工程、优秀人才集聚工程,建设中原经济区内陆开放高地。
    七、下一步工作
    下一步,市政府将充分吸纳这次常委会的意见,广泛开展咨询活动,充分听取人大代表、专家学者、企业代表及社会各界群众的意见建议,进一步完善和提升《规划》,及时将编制情况向市人大常委会报告,按时提请市十四届人大二次会议审查批准,向全市人民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