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洛阳市2014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15年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摘要)

2015-02-06

    (2015年2月5日在洛阳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

市财政局局长 谷树森

  一、2014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一)2014年预算收支情况
  1.全市公共财政预算
  ●各级人代会批准的2014年全市公共财政收入预算合计255.9亿元,实际完成260.3亿元,为预算的101.7%,比上年增长11.2%,加上中央分享税收收入,全市财政总收入424.6亿元,增长5.8%。
  ●各级人代会批准的2014年全市公共财政支出预算合计325.5亿元。执行中使用上级补助、省级转贷地方政府债券、动用上年结余等安排支出,支出预算调整为422.7亿元。实际完成411.9亿元,为调整预算的97.4%,增长10.3%。
  2.市级公共财政预算
  ●市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批准的2014年市级公共财政收入预算为82.7亿元,实际完成82.8亿元,为预算的100.2%,增长9.2%。
  ●市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批准的2014年市级公共财政支出预算总额100亿元。执行中使用上级补助、省级转贷地方政府债券、动用上年结余等安排支出,支出预算调整为108.3亿元。实际完成104.4亿元,为调整预算的96.4%,增长6.5%。
  3.市级政府性基金预算
  ●市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批准的2014年市级政府性基金收入预算为84.2亿元,实际完成88.3亿元,为预算的104.9%,增长7.2%。
  4.市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
  ●市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批准的2014年市级国有资本经营收入预算为2837万元,支出预算为2837万元。实际完成收入3203万元,支出3017万元,分别为预算的112.9%和106.3%,结转下年186万元。
  5.洛阳市社会保险基金预算
  ●市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批准的2014年洛阳市社会保险基金收入预算为91.6亿元,支出预算为92.4亿元。
  (二)落实市人大预算决议与财政改革情况
  1.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
  ●支持经济稳定运行。争取上级补助资金158.6亿元,其中,争取上级基建资金30.3亿元、使用省转贷地方政府债券资金6.5亿元、利用政府外债资金6500万美元,拨付洛阳石化1800万吨扩能项目资金3亿元、引黄入洛项目资金3.9亿元、老城区古城保护与整治项目建设资金5亿元。
  ●全力提升城市品位。积极筹措资金,为城市建设筹措资金85.2亿元,其中,实现土地出让收入73.2亿元。累计拨付资金11.1亿元,用于九都路提升改造,开工建设G310国道、黄河大桥、瀍河互通立交、华夏第一河等一大批市政重点建设工程。
  ●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拨付企业发展资金7.2亿元,用于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产品优化升级,建立现代产业体系;拨付科技创新资金1亿元,用于市级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资金、产学研深度融合发展以及知识产权专项发展;拨付企业改制资金3.3亿元,解决了38家企事业单位改制问题,安置职工2.8万人。
  ●鼓励扩大对外开放。落实招商引资专项经费1698.4万元。
  2.落实强农惠农富农政策
  全市农林水事务支出49.5亿元,增长13.6%。
  ●积极支持粮食生产。兑现粮食直补和农资综合补贴、农作物良种补贴、农机购置补贴5.6亿元,争取产粮大县奖励资金9872万元,调动了农民种粮积极性。
  ●促进农业经济发展。兑付资金5500万元,用于蔬菜、粮油、猪肉储备,增强农业抗风险能力。
  ●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安排财政扶贫专项资金4.2亿元,主要用于扶贫搬迁、群众购房补贴和产业扶贫支出。
  3.保障改善民生
  全市民生支出完成296.1亿元,占公共预算支出比重为71.9%。
  ●完善就业和社会保障体系。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37.1亿元。拨付各种社会保障基金92.6亿元,确保参保人员享受到企业养老、医疗、失业等社会保障;筹集再就业资金1.9亿元,全面落实就业再就业优惠政策。筹集城乡低保资金5.7亿元,保障了全市33万城乡低保对象的基本生活需要。下拨县区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补助5.5亿元,努力实现养老保险的全覆盖。
  ●保障教育优先发展。全市教育支出79.2亿元。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筹集17.4亿元,城乡居民医保财政补贴标准从每人每年280元提高到320元。基本公共卫生项目人均经费标准由30元提高到35元,基本实现医疗保险全覆盖。
  ●加强住房保障工作。全市财政住房保障支出17亿元。2014年,我市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2.7万套,竣工1.9万套。
  二、2015年预算草案情况
  (一)2015年财税改革重点
  ●完善政府预算体系。
  ●推进预决算公开。
  ●推进税制和非税收入管理制度改革。
  ●盘活财政存量资金。
  ●扎实做好其他重大改革工作。
  (二)2015年主要支出政策
  1.适应经济新常态,支持加快经济转型升级
  切实把工作着力点放到转方式调结构上来,支持强力实施创新驱动,发现和培育新的增长点。
  2.加大财政支农投入力度,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
  坚持以发展现代农业、生产有机产品为方向,统筹资金支持高标准粮田、农业产业化集群、都市生态农业、有机农产品基地等建设,实现稳粮保粮和富民强市双赢。
  3.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改善和保障民生
  着力保基本、兜底线、促公平,统筹各项社会事业发展,做好民生保障工作。
  ●支持落实就业优先战略。支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重点加大对农村转移劳动力、城镇困难人员、退役军人等群体就业帮扶力度,鼓励以创业带动就业。
  ●支持教育事业发展。完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统一城乡生均公用经费基准定额。进一步完善促进社会力量兴办教育的政策措施。
  ●支持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继续按照10%的幅度提高企业退休职工基本养老金水平。实施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提高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工资标准和基层人员收入水平,对调整工资政策中净增资部分形成的财力缺口,努力争取上级财力。
  ●支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医保财政补助标准由每人每年320元提高到380元。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财政补助标准从人均35元提高到40元。全面启动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全面深化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
  ●支持完善住房保障体系。尽量少采取新开工或新建方式,利用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或政府购买方式盘活存量房,引导社会资本参与保障性住房的建设和运营管理。积极支持棚户区改造。
  (三)2015年收支预算
  1.市级一般公共预算安排
  (1)市级一般公共收入预算
  2015年,市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按增长8%编列,预期目标为89.5亿元。其中:税收收入62.9亿元,增长11.3%;非税收入26.6亿元,增长1.1%。
  (2)市级一般公共支出预算
  2015年,市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89.5亿元,加上上级补助收入、调入资金,减去上解上级支出、对县区结算补助等,市级当年财力93.5亿元,加上动用预算稳定调节基金10.4亿元,共计103.9亿元,全部安排支出。主要支出项目:
  ●教育支出14.2亿元,增长10.5%。
  ●科技支出8861万元,增长8.6%。
  ●农林水支出6.3亿元,增长45%。
  ●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2.7亿元,增长6.5%。
  ●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8.9亿元,增长25.7%。
  ●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支出5.5亿元,增长19.5%。
  ●预备费2.8亿元。
  为提高年初预算的完整性,上级财政提前告知的转移支付补助数和上年结余结转资金均列入年初预算,2015年市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总额为115.4亿元。
  2.其他三项预算安排
  ●市级政府性基金预算安排情况。2015年市级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88.1亿元,下降0.2%。主要收入项目是:政府住房基金、城市公用事业附加、土地类基金、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车辆通行费等。基金支出按照“以收定支、专款专用、收支平衡、结余结转下年安排使用”的原则,2015年市级政府性基金支出预算总额为94.8亿元。
  ●市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安排情况。2015年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4186万元,增长30.7%,其中:利润收入3855万元,股利、股息收入331万元。按以收定支的原则,支出预算4372万元(含上年结转186万元),重点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保障我市企业的改革改制善后工作,以及厂办大集体改革和职教幼教补贴市级负担部分。
  ●洛阳市社会保险基金预算安排情况。2015年洛阳市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入103.9亿元,增长6.7%;支出预算103.3亿元,增长11.5%。
  三、认真抓好2015年预算执行
      (一)强化收支管理
  (二)推进内部控制建设
  (三)进一步严肃财经纪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