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摘要)——2014年2月5日在洛阳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
1、突出三大举措,加强运行调控,在新常态下实现了经济逆势增长。
开放招商添活力。实施十大重点产业招商行动计划,全年共签约亿元以上项目359个,实际利用外资24亿美元。成功引进境内外500强企业12家。服务企业解难题。深入开展银政、银企合作,通过组织银企洽谈会共签约项目5229个、资金793.4亿元,当年落实率在98%以上。大力开展还贷周转金、增信基金、信用评级、中小微企业信贷风险补偿等金融创新服务,缓解了企业、尤其是中小微企业的资金难题。全年金融机构新增贷款334亿元,新增存贷比达84.7%,创17年来新高。优化环境赢口碑。深入开展“庸、懒、散、拖”专项治理、百姓问政、群众评诺等活动,行政效能进一步提高。加大企业投诉案件查办力度,企业反映问题解决率达97.1%。加强企业周边环境治理,依法从严打击阻工扰工等违法犯罪行为,保障了企业生产和重点项目建设秩序。
2、启动创新引擎,强化项目支撑,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步伐。
建设平台推动科技创新。新增院士工作站6家、市级以上研发平台83家、高新技术企业孵化器4个,40家企业入围高新技术企业和创新型试点企业名单。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1项、国家技术发明奖3项、河南省科技进步奖35项。专利申请量、技术合同成交额比上一年分别增长17.5%和29.5%。扩大投资推动工业结构调整。实施重大工业结构调整项目420个,带动全市完成工业投资1411.5亿元。中建材新型显示材料基地、恒阳铝业高档铝型材等162个项目开工建设;中信重工重装高科产业园、华茂新材料产业园等258个在建项目顺利推进;河南能源20万吨乙醇、洛阳单晶硅半导体产业园等97个项目竣工投产。实施电子信息、智能装备制造等产业培育计划,引进培育电子信息企业150家。21个重大环保技术装备项目被列入国家鼓励发展目录,数量居全省首位。实施农业产业化集群和龙头企业培育工程,新增市级以上龙头企业86家、专业合作社148家,农业产业化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60%;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新增家庭农场106个,完成土地流转101万亩。成功创建出口牡丹芍药花卉国家级质量安全示范区。多策并举推动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出台《关于加快发展高成长服务业的实施意见》,确定八大领域、六大园区的总体发展战略。全省首家智慧旅游指挥中心、城市旅游集散中心顺利投用。全年接待游客947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突破600亿元、增速高于全国9.3个百分点。
3、全面深化改革,释放发展活力。
正式启动新型城镇化试点。编制完成试点实施方案,出台户籍制度改革等相关配套政策,扎实开展市民化体制机制改革、农村集体土地改革、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等试点工作。出台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意见和实施计划,积极推动洛粮公司、有色矿业等通过改制重组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启动32家央企“三供一业”分离移交工作。多点突破推进投融资制度改革。引进北大方正等社会资本参与基础设施领域建设经营。顺利争取到财政部和亚洲开发银行PPP模式试点城市。全省首家金融租赁公司和我市首家外商投资融资租赁公司开业运营。8家企业成功在“新三板”挂牌。深入推动政府机构改革。调整理顺工商、质监、食品药品监管行政管理体制,减少市政府工作部门4个。稳步推进县(市)区政府机构改革。进一步完善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制度。继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探索建立行政部门权力清单,取消市级行政审批事项74项,下放37项。深入推进工商登记制度改革,新增企业户数、新增企业资本总额同比分别增长72.5%和198%。全力推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大力实施“小巨人”培育工程和“百千万成长工程”,民营企业实现增加值同比上年增长13.3%,对全市经济的贡献率达57%。
4、突出示范引领,改善城乡面貌。
增强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引领作用。示范区第二污水处理厂、中原大道等项目启动,华能热电联产二期工程第一台机组即将投运,高铁大道、希望路跨伊河大桥等一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竣工投用。智慧旅游、智慧教育、智慧园区、智慧楼宇等四大智慧城市样板点部分建成投用。持续提升城市支撑能力。连霍高速公路洛阳至三门峡段改扩建工程竣工通车。新建、改扩建城市道路26.7、高速公路28.9公里、县乡公路238公里。开工建设城市生活垃圾综合处理园区、华润首阳山电厂至洛阳市区长输供热管网。新增供热面积300万平方米。稳步推进旧城棚户区城中村改造,全年累计开工1884万平方米,竣工1788万平方米。扎实推进美丽乡村建设。885个行政村环境集中整治全部达标,81个美丽乡村试点建设顺利实施。解决农村饮水安全46.1万人。实施产业化扶贫项目269个,完成扶贫搬迁4.4万人。加强生态环境系统建设。137家工业企业实施废气治理,80项重点减排工程、27台电力机组除尘脱硫脱硝设施建成投用,拆除燃煤锅炉32台,淘汰黄标车、老旧车2.9万辆。大气质量、主要河道断面水质达到省定标准。完成造林45.3万亩,城市绿化覆盖率达39.6%。
5、倾力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
持续加大民生投入力度。全年各级财政用于民生的支出达296.1亿元,占公共预算支出的71.9%。省定民生工程、市定民生实事全部完成。促进就业创业。新增城镇就业11.5万人、再就业3.5万人。发放小额担保贷款17.6亿元,扶持2.7万人成功创业。全年培训农民10.3万人次。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3.7万人。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在全省率先实现县乡村三级公立医疗机构药品零差率销售全覆盖。全市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和乡镇卫生院全面实行“先看病、后付费”模式。启动实施新农合大病医疗保险。开工保障性住房2.7万套,竣工1.9万套。启动县级社会福利中心建设,新建农村老年幸福院284所,新增养老床位3200张。新建、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64所,引进名牌学校6所 “美丽园丁教育基金”洛阳培训项目累计培训教师1.59万人次。扎实推进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工作。组织文化惠民演出600余场。新增全民健身活动场地50余万平方米。不断创新社会管理。110联动工作实现全覆盖,群众诉求办结率和满意率均在95%以上。启动实施单独二孩政策。提高社区网格化管理水平,依法打击处置非法集资,社会大局保持稳定。
6、坚持依法行政,大力改进作。
扎实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着力解决好政策落实“最先一公里”、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作风建设的常态化环境、长效化机制进一步形成。提请市人大常委会审议地方性法规草案3部,出台政府规章1件,清理规范性文件1788件。强力推进政府廉政建设。严格执行公务消费、用车、住房管理制度,加大审计监督力度,“三公经费”比上一年下降28.8%。坚持以零容忍的态度惩治腐败,共查办案件2154件,给予党政纪处分2119人次;查处损害群众利益问题284件,追究责任241人次。
2015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及重点工作安排
●坚持工业转型发展、融合发展,构筑中原经济区重要增长极的战略支撑
推动优势产业延链补链、战略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实现工业结构向产业链和价值链高端转变,加快建设先进制造业大市。全年安排新开工亿元以上工业结构调整项目340个,计划投资650亿元以上。以推动传统优势产业高端化为目标,大力实施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攻坚行动计划,带动轴承、齿轮、控制系统等智能装备产业全面发展。抓好有色金属产业的延链和补链,积极开发轨道交通装备产业需要的铝合金,精密仪器、军工等产业需要的钨钼硬质合金,电力、电子产业需要的铜合金等应用领域产品
。推进石油化工与新型煤化工融合发展,大力实施洛阳石化炼油扩能“一主四辅”工程,扩大乙二醇现有产能。加快煤制氢、PX、PTA、环氧丙烷等项目前期工作。大力实施电子信息产业三年行动计划,促进伊川、伊滨等电子信息产业园区集聚发展,半导体材料、芯片、平板显示等产品尽快形成规模产能,构建完备的电子信息产业体系。加快建设新材料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培育高端钨钼钛合金材料、电子功能材料产业集群。大力发展光伏、锂离子动力电池、新能源汽车、风电关键部件和装备。推动现代中药、兽用疫苗、诊断试剂、兽药等产业快速发展。以加快园区特色产业集群化为导向,尽快形成装备制造、有色金属、石化煤化等3个千亿级产业集群和一批超百亿特色产业集群。
●坚持调整结构、转变方式,夯实中原经济区重要增长极的坚实基础
持续深化农业结构调整。积极发展优质粮油及核桃、烟叶、中药材等经济作物和林果业,鼓励支持农产品精深加工。大力发展都市生态农业和休闲农业。建设5—10个市级都市生态农业示范区,新增休闲农业园区15家。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新发展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0家、农业产业化集群5个、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各50个。完善农业保障服务体系。确保前坪水库年内开工建设,小浪底南岸灌区等重大项目前期工作实现突破完成中小河流治理项目10个,治理水土流失150平方公里,增加有效灌溉面积6万亩。加快建设美丽乡村。完成1015个环境集中整治达标村创建任务。改造农村危房5000户。硬化通组通户道路2000公里。完成饮水安全任务,让所有农村居民都能喝上干净的水。建立留守老人、儿童、妇女关爱服务体系。加大乡土及传统村落保护力度,让人们望得见青山、看得见绿水、记得住乡愁!
●坚持服务业扩容提升、多点支撑,打造中原经济区重要增长极的新引擎
大力推动文化示范区建设。加快隋唐洛阳城“一区一轴”、汉魏洛阳城等大遗址保护展示工程建设,积极开展二里头夏都文化遗址博物馆建设前期工作,规划建设丝绸之路博物馆、契约博物馆、仓窖博物馆,叫响“世界圣城、丝路起点、千年帝都、牡丹花城”四大城市文化名片。支持文化创意、影视基地、数字出版、动漫游戏等文化产业发展,尽快形成一批文化产业集聚区。重点抓好中央新影华夏文化产业园区、白云山国家旅游度假区项目,促进伏牛山休闲度假游带、沿黄河休闲度假游带提档升级。全年接待游客突破1亿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700亿元以上。优先发展现代物流业。加速扩张信息服务业。加快惠普国际软件人才及产业基地、中兴通讯智慧产业基地等重大项目建设。以建设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为载体,着力打造区域性电商产业基地,争创国家服务外包示范城。全面推进县级农信社改制组建农商行工作。提升发展商贸服务业。以“两区”建设为重点,引领城市商业业态转型升级。不断壮大健康服务业,谋划发展一批复合型养老项目,打造健康养老产业集群。大力发展会展业。稳步发展房地产业。
●坚持开放带动、创新驱动,打造中原经济区的开放创新城
强力推进重点产业招商。完善客商投资项目审批代理制,确保项目引得来、能落地、快开工、早投产。按照“大项目—产业链—产业集群—产业基地”的思路,细化十大重点产业招商路线图,加快引进一批龙头型、基地型项目。加强投资领域对接,力争在汽车及零配件、高端轴承、通用航空、新能源汽车、现代物流、健康养老等领域实现突破。抓好签约项目跟踪落实,力争当年招商项目履约率超过95%,开工率超过70%以上。积极融入“一带一路”规划。谋划建设丝绸之路文化交流中心。深化与意大利都灵市的合作,加快中意科技园建设。支持中储公司建设保税物流中心,完善铁路集装箱站口岸功能。加强摩托车、太阳能光伏、钢制办公家具、新材料和装备制造等优势产品出口基地建设。推动创新能力加速提升。围绕机器人及智能装备、新材料、电子信息等重点产业部署创新链,落实产学研重点行动计划。加快中科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在洛研发机构建设,新建市级以上研发中心60个。全年专利申请量突破1万件。强化人才智力支持。完善人才培养引进机制,加快集聚一批实用型、技能型特别是领军型优秀人才和创新团队。
●坚持深化改革、创新体制,最大限度地激发经济活力
持续推进国资国企改革。促进市属国有企业股权多元化,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实施国有企业分类监管和以管资本为主的新型国资监管;加快政府投融资公司及国有资产整合步伐。深化与央企省企战略合作。建立市场化的投融资机制。大力推进投融资模式创新,积极探索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吸引民间资本参与城市基础设施和教育、卫生等公共服务项目建设。切实抓好重点领域改革。统筹推进医疗保障、公共卫生、药品供应、监管体制等综合改革。积极稳妥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基本完成党政机关公务用车改革。深化交通运输综合执法、交通管理体制和市公交集团改革。加快财政体制改革,完善预算管理制度,防范政府债务风险。全面深化农村改革。推进农村集体经济股份制改革,激发农村经济活力。深化文化、教育、环保等领域改革。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大力实施“小巨人”企业培育工程,加大金融对实体经济和中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
● 坚持城乡统筹、服务延伸,构建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新格局
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试点工作。增强中心城区承载辐射能力
。谋划建设城市快速公交和快速路“双快系统”,积极推进新街跨洛河大桥、孙辛路高架、九都路东延长线、东环城路等重点工程,打通郑州路、道北三路等7条断头路。加大棚户区改造力度,全年实施棚户区(城中村)改造项目200个,安置群众2.2万户。
强化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带动作用。加快万安山综合开发区、高铁龙门站周边区域、隋唐洛阳城遗址里坊区等重点片区的规划建设。以伊滨产业集聚区、经济技术开发区、洛龙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平台,着力打造高端产业、高端人才的集聚地。开工建设环城南路、滨河南路等骨干道路,加快中原大道、伊滨公园二期、示范区第二污水处理厂等项目建设。提高城乡基础设施支撑保障水平。加快城际铁路、城市轨道交通、武西高速等项目前期工作,争取310国道、洛吉快速通道二期等项目早日竣工。继续推进农村公路改造提升三年行动计划。积极优化和开辟境内外航线,争取开通1—2条国际航线并实现常态化。加快故县水库引水、华润首阳山电厂至洛阳市区长输供热管网等项目建设。加快智慧城市建设。提高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
●坚持生态创建、绿色发展,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最佳宜居地
做好“山”文章。围绕白云山、老君山、龙门山、青要山、万安山等,打造山地旅游休闲度假养生新亮点。做好“水”文章
加快建设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抓好伊洛河水生态文明示范区、华夏文明第一河、龙门国家湿地公园等重点项目。深入开展城市区“四河七渠”水环境整治,治理河道47公里;建成产业集聚区和乡镇污水处理厂,加快部分县城第二污水处理厂和村级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做好“气”文章。实施水泥、玻璃、陶瓷等行业提标治理,确保全部达标排放。加强工业废气、秸秆焚烧、机动车尾气、建筑施工和道路扬尘治理。购置新能源公交车300辆。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做好“绿”文章。高标准实施宜林荒山绿化和高速、快速公路沿线通道绿化,全年造林绿化50万亩以上,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47.5% 。加快城市公园、广场和公共绿地建设,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40.5%。
●坚持改善民生、创新管理,大力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
努力推动高质量创业就业。全年新增城镇就业10万人、再就业3万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3万人。加快构建完善的保障服务体系。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标准每人每月提高18元,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再提高10%。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医保财政补助标准每人每年再提高60元,实现城镇居民医保参保100万人以上。新建农村老年幸福院200个,新增养老床位2000张以上。开工各类保障房7.3万套,竣工2.4万套。切实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编制完成并实施中小学、幼儿园专项规划,加快市区薄弱学校建设,改善贫困地区办学条件,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繁荣发展文化体育事业。持续加大扶贫攻坚力度。实施贫困村整村推进120个、产业项目255个,扶贫搬迁7000户,解决5.95万人脱贫问题。深入推进社会治理创新。加快国家信息惠民试点城市建设,全面推行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开展依法逐级走访、诉访分离和积案化解工作。下大力气整顿和规范小额贷款、融资性担保行业,坚决防控金融风险。深入推进平安洛阳建设。健全市、县、乡三级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网络。争创全国双拥模范城“七连冠”。加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确保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1‰以内。
全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依法行政,建设公平正义的法治环境。完善政府立法,提高执法效率和规范化水平,让政府权力在法治轨道上规范运行。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提升人大代表议案、建议的办理质量。建立政府法律顾问制度,依法健全完善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等决策程序。转变职能,营造竞争有序的市场环境。压缩审批事项,全部取消非行政许可审批,探索建立政府行政审批目录清单、政府行政权力清单、政府部门专项资金管理清单和行政事业性收费目录清单,加快企业投资项目核准改革试点工作。创新服务,打造国内一流的发展环境。坚持生产要素协调与支持服务企业技术创新、产品创新、营销创新、机制创新、市场开拓并重,助推企业调结构促转型、拓市场稳经营、降成本增效益。改进作风,营造透明高效的政务环境。加强对公共资源交易行为的监督管理,实现县(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平台全覆盖。勤政廉政,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环境。持续巩固和深化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严防“四风”问题反弹。坚持忠诚履职、谨慎用权,多办顺民意、暖民心的实事、好事,以实际行动取信于民。认真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严格执行廉洁自律各项规定,切实履行党风廉政建设“一岗双责”。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认真落实财政预算制度,完善公务消费和公务接待制度,严控“三公”经费支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