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常委会人大代表进社区

2015-09-23

◆   西工区人大常委会
           
  西工区十三届人大常委会换届以来,就如何加强代表工作、发挥代表作用、创新代表联系选民方法、畅通代表联系选民渠道、构建代表联系选民机制这一课题,深入调研、广泛征求意见,创新开展了“人大代表工作进社区”活动。此项活动的开展,用“常来常往”改变了代表和选民的关系;用“零距离交流”,掌握了选民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用“搭建履职平台”畅通了民意表达渠道;用“工作机制的创新”推动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时俱进,进一步发挥了代表联系群众与政府的桥梁纽带作用,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创新载体  筑牢代表履职阵地
  社区作为人大代表工作的根基,不仅是常委会联系人大代表的重要桥梁和纽带,也是组织人大代表联系选民、依法履行职务、充分发挥作用的重要阵地。针对以往人大代表开展活动局限于在街道社区参加代表小组学习、视察等传统形式,西工区人大常委会经过充分调研论证,提出了“人大代表工作重心下移、向社区延伸”的思路,创新开展了“人大代表工作进社区”活动。
  该活动主要以设立“人大代表工作站”为依托载体,由人大代表轮流负责定期接访选民,选民生活中遇到的困难或对人大及政府的建议,事无巨细,都可以到工作站来进行反映。通过试点尝试,逐步探索完善、总结经验、规范制度,目前已在全区2个乡7个办事处37个社区广泛设立了人大代表工作站,从而创新了人大代表履职载体,收到了良好效果。目前,选民和代表之间的联系空前活跃,代表履职的积极性也十分高涨,通过走访各个社区,不难发现,“人民有事找代表、代表诚心为人民”的浓厚氛围正在形成。
  
强化制度  规范接待选民程序
  加强制度建设是基础。2014年,西工区人大常委会通过了《西工区人大常委会“人大代表工作进社区”活动办法(试行)》,为全区37个社区“人大代表工作站”的成立奠定了基础。与此同时,常委会还先后制定完善了《“人大代表进社区”接待选民与群众工作规则》、《人大代表社区工作站工作职责》等一系列文件。从而建立起代表签到、活动记录,选民反映情况登记处理和重要情况报告等具体制度。按照“便于组织和开展活动”的原则,常委会要求由社区党支部书记兼任工作站负责人,以社区人大代表为主体开展定期接待选民活动。“人大代表工作站”硬件及制度方面的建设,按照51146规范标准:5即有固定场所、桌椅板凳、资料柜、电脑和电话;两个1分别是一个代表意见箱,一个接待日期公示栏;4是有4个薄,有人大代表接待选民登记簿、群众来电来访登记簿、人大代表联系结对帮扶社区困难群众登记簿、意见箱收集登记簿;6是要6项制度,即人大代表社区工作站工作制度、人大代表社区工作站学习制度、人大代表社区工作站接待日制度、人大代表社区工作站代表职责、人大代表社区工作站联系选民与群众制度、人大代表社区工作站接访选民与群众制度。除此之外,还对公示栏规格、登记本规格、意见箱使用、接访时间等做了详尽的规范,为活动全面开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设立“代表接待日”定期接待选民。人大代表工作站按照代表定期接待选民制度的要求,定于每个月第一周的周四为“代表接待日”定期接待选民。在“接待日”的前3天,社区通过公开张贴代表接待选民公告广而告之。公告内容包括接待选民的代表姓名、工作单位、联系方式等信息以方便与代表取得联系,从而将原先的不定期组织代表到所属社区走访选民和群众变成了定期听取选民与群众意见,促进了“人大代表工作进社区”活动的经常化、制度化。同时,为便于加强代表和选民的沟通与联系,工作站还制作了“代表便民联系卡”、“代表便民服务指南手册”等,发放到选民和群众手中。除此之外,区人大常委会还通过协调与区法院的“法官进社区”活动相结合,共同接访,弥补了代表们在法律知识方面的短板。种种措施的制定与实施,进一步规范了基层代表工作,使代表在履职时有了联系选民、了解情况的形式,有了向相关部门反映问题的渠道,有了反馈办理结果的方式,保障了人大代表密切联系群众,行使民主权利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力地推动了人大工作在社区一线的有效开展。
  规范办理程序,提高解决实效。对于选民提出的问题,代表工作站按照“代表不直接处理问题”的原则,对群众反映的问题和诉求分别进行梳理和分析。属于符合议案、建议条件的问题,通过调研形成议案、建议;属于本辖区能够解决的问题,转街道人大代表工作中心组进行分流转办;属于本行政区域“一府两院”能够解决的问题,交街道人大代表工作中心组转区人大常委会代表联络工委及时转“一府两院”进行承办;属于市级有关部门能解决的问题,由市人大代表闭会期间以代表建议的形式交区代表委转市代表委进行督办。同时,人大代表可通过约见、走访、持证视察等履职方式对一些经年累月的老大难、解决难度大的问题进行追踪问效,以防止涉及部门在短期内无法解决,影响到群众对代表的信任度和参与活动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