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心为民好榜样——记嵩县优秀人大代表、小安头村党支部书记朱常合
◆ 张 平
“真心为民不仅是庄严承诺,更是责任和担当”。他不仅将这一信念铭记于心,更将其化作实实在在地实际行动。他用“知行合一、要做就做最好”的决心,诠释了一个基层党员干部忠诚为民的公仆情怀,展现出一名新时期优秀人大代表的风采。他,就是嵩县十二届、十三届人大代表,洛阳市劳动模范,“感动嵩州十大人物”,田湖镇十二届、十三届、十四届人大代表,小安头村党支部书记——朱常合。
做一心为民的好支书
今天的田湖镇小安头村呈现出的一派欣欣向荣的新农村景象,还要从几年前说起。2009年8月,朱常合以高票当选村党支部书记后,他就给自己约法三章:一是工资不用村里给他开,二是为村里办事不需要村里出费用,三是啥事大家商量定,不搞一言堂。至今,他没在村里报销过一张条子,没花过村里一分钱,赢得了两袖清风、一身正气好支书的声誉。
上任伊始,小安头村“两委”班子瘫痪,群众上访不断,这些问题既现实又很棘手。那么,问题的症结到底在哪里?制约群众发展致富的瓶颈又在哪里?围绕如何破解这种种难题,实现兴村福民,朱常合时时陷入深深地思索。小安头村共有5个村民组,1700口人,2000亩耕地,背靠耙耧山,前临焦涧川,老洛栾路穿村而过,新修的南闫公路也在村边。有山,有水,村里的自然条件其实不错。为使村里尽快摆脱贫困落后的面貌,朱常合坚持以“致富第一、共富第一、执行力第一”为抓手,带领村“两委”一班人,积极谋事,团结做事,和谐共事,用心干事,坚持做到心正一呼百应,心公风清气正,心齐翻天覆地,用真心为民这把金钥匙打开了兴村福民的大门……
针对村里道路交通不便的历史问题,朱常合首先自己垫资几十万元修通了村部与村边南闫公路连接的主通道,使该路段成为了连接小安头村与外界往来的枢纽。为使村民摆脱“晴天一身灰、下雨两脚泥”的现状,朱常合多次召开村两委会议、党员干部会议及村民代表会议,用“4+2”工作法商讨决定,对全村村容村容貌进行统一规划、统一拆迁、统一建设。经过短短两个多月的时间,小安头村共计改造和拆迁房屋139间,村容村貌得到彻底改观。之后,朱常合又筹资200万修建户户通水泥道路8000米,并在道路两边栽植1000多株绿化树木,解决了群众出行难的问题。同时,他个人出资近十万余元为村里每条胡同都安装了路灯,方便了村民夜晚的出行,并在道路两侧及各家各户门前铺设彩砖,修建花池,实现了村组“绿、亮、净、美、畅”,为全村群众提供了一个干净、卫生、整洁、舒适的生活环境。每每提到这些变化,村民们无不竖起大拇指对朱常合连连称赞。
针对村子里排水难、村部危房要改造、已冲毁的田地需复耕和防护等诸多沉淀多年的民生问题,朱常合更是想方设法积极筹划解决:多方争取资金完成荒滩垫地150余亩;修护田大堤4000米;硬化学校校园地坪3000平方米;2012年投资50余万元,建成了八间三层的村两委办公楼;于2013年和2014年先后投资300多万元建成老人互助院;又建设一处占地200亩的荷花公园,既成为了乡村旅游的新景观,更为建设美丽乡村增光添彩。
为增加农民收入,朱常合带领村民在全县率先流转土地1500亩,发展红提葡萄和大棚西瓜特色种植,建立专业农业合作社,使特色农业稳步发展,调整产业结构结出了累累硕果。
为丰富村民的文化生活,朱常合组织群众修建了利民苑、东安世纪广场、戏院、卫生所、商场,同时,还高标准创建了思想教育基地,在精神层面提高村民的修养,促进了小安头村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同步进行,相得益彰。
群众心中一杆秤。朱常合尽职尽责,敢于担当,雷厉风行,用百姓难以想象的发展速度,完成了村民几十年想都没敢想的几十件大事,从根本上改善了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为小安头村新农村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近年来,小安头村喜获“洛阳市文明村”,洛阳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创建三无两有活动先进单位”,市政府“林业生态建设先进村庄”等荣誉。朱常合本人也连续三年被评为县优秀村干部,感动嵩州十大人物,被县委授予“优秀共产党员”等称号。
做履职尽责的好代表
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这话说起来容易,要真正当一个人民满意的好代表,还要看代表个人履职尽责的真本事。作为第十二届、十三届县人大代表,朱常合无论是大会期间,还是日常工作中,心里时刻装着群众所想、所需、所盼,时刻不忘为群众脱贫致富谋思路、出实招,提出了许多反映社情民意、事关发展大局的高质量的建议和议案,用心尽到了一个人大代表的职责。
在小安头村互助金运转过程中,群众不断反映该项目资金量小,每户只能借款5000—10000元,远远不能满足生产需要。朱常合在一次与信用社工作人员的接触过程中了解到,目前如果把村里20万元互助金存入银行作为担保金,通过银行放大5倍,可以给村里放贷100万元。得知该政策后,他如获至宝,马上组织群众开会讨论,在广泛征求群众意见的基础上,提出了《贫困村互助金扩容工程的建议》。建议提出:利用贫困村20万互助金,100户入社会员每户再交纳1000元,总计30万元,存入信用社作为担保,通过放大5倍,可以给村里放贷150万元,贫困群众3户联保每户可以获得1—3万元的贴息贷款,可以有效解决贫困群众产业发展资金难题。该建议得到县政府高度重视,随后由财政局、扶贫办、信用社共同研究,县政府出台了《嵩县贫困村互助金扩容实施方案》,在全县进行推广。如今,村里30多户群众通过该政策得到了128万元的扶贫小额贴息贷款,发展起来了红提葡萄种植,使村民年户均增收5万余元。无怪乎群众由衷地称赞:“朱书记心里装着群众,工作有思路、有能力,不愧为人民的好代表!”
在土地流转、产业结构调整、乡村旅游发展中,朱常合不仅积极建言献策,还身体力行率先在小安头村搞实验、做示范。他瞒着家人自己出钱15万元,在村边的河滩修起了大堤,利用争取到的扶贫项目资金建起了莲花池,带动50余户群众从事农家饭店、夜市烧烤、旅游特产销售,带动该村的产业化扶贫、休闲农业、农家乐、红色旅游都搞得有声有色,起到了示范引领、辐射带动的作用。
朱常合还立足本地文化资源,结合河洛文化寻根游,抓住洛阳打造国际知名文化城市的机遇,积极谋划“程安社区”建设,突出“两程文化”精髓,真正将小安头村打造成传承程朱理学文化的典型村落,通过大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为实现文化兴嵩、建设美丽嵩县发展文化软实力支撑。目前,朱常合已经有了基本构想和框架,正在着手组织力量,搜集整理资料,开始撰写专题议案,积极为文化建设鼓与呼。
路在脚下,真心为民的追求永无止境。当大家走进充满传统文化和先进文化滋润的小安头村,走过那高高矗立的和谐牌坊,或是喜悦地在产业园体验采摘劳动成果,或是散步在村子中央的安东世纪广场的时候,朱常合也会和你一样露出灿烂的微笑,而他挥毫泼墨写下的“一身正气为民,两袖清风做事”的座右铭,在小安头村这片天地里得到了实实在在的诠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