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对市中级人民法院《关于执行工作情况的报告》的审议意见
2015年9月1日至2日,市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听取并审议了市中级人民法院的《关于执行工作情况的报告》。
常委会组成人员认为,近年来,市中级人民法院坚持以“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为目标,以保障当事人的胜诉权益为根本,不断深化执行体制改革,规范执行权运行,扎实开展专项执行活动,灵活运用执行措施,加大执行力度,执行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为保障当事人合法权益,维护法律尊严和司法权威,促进我市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常委会组成人员指出,执行工作虽然有了较大进步,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人民群众的期待还有不少差距,工作中也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有:重审判轻执行;执行工作信息化建设滞后,联动机制不健全,失信被执行人信息公开工作亟待加强,社会征信体系不完善,执行环境有待改善,被执行人规避执行成为普遍现象,对不履行生效裁判文书惩罚手段不足、制裁不力;部分案件审判质量不高,审判与执行衔接不好,客观上增加了执行难度;执行质量和效率有待提高,执行实际到位率不高,不规范执行、消极执行、选择性执行等现象仍有发生,积案问题需着力解决;部分执行干警不具备执法资格,执行队伍整体素质不高,人员老化,个别执行干警工作存在“不作为”或“乱作为”现象等。
常委会组成人员对进一步做好执行工作提出了一些意见和建议:市人大常委会将研究出台关于法院执行工作的若干问题的决定,推动“执行难”问题的有效解决。全市法院要直面问题,攻坚克难,多管齐下,综合治理,使人民群众对执行工作的认可度有明显提高。
一是推进执行信息化建设,形成执行联动机制。在今年年底前落实最高法院与中央19个部门联合会签的法发(2010)15号《关于建立和完善执行联动机制若干问题的意见》,进一步细化执行联动的条件、程序和运行管理机制,明确有关部门协助执行的法定职责,加大对干扰、逃避、抗拒执行等行为的打击力度,简化协助执行工作程序,建立“点对点”的信息化、网络化联动机制,通过网络技术手段实现信息共享、交换,掌握和控制被执行人财产情况,提高协助执行效率;建立起党委领导、人大监督、政府参与、各方配合、法院主办的执行联动网络,构建社会化的大执行工作格局,形成解决“执行难”问题的整体合力。
二是加快征信体系建设,构建执行威慑网络。通过主流媒体登载和企业、个人信用征信系统录入等途径,定期将拒不履行生效法律文书被执行人的相关信息向社会公布。法院要与相关部门建立失信被执行人信息的管理、发布、共享机制,限制被执行人的贷款、投资、出境、置产、高消费等行为,确保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库的准确性,做到不枉不纵。通过实施威慑联动和惩戒机制,多管齐下打击各类规避执行行为,加大失信成本,挤压社会活动空间,促使其主动履行裁判。
三是依法穷尽执行措施,加大执行工作力度。牢固树立立案、审判、执行“一盘棋”的理念,强化财产保全措施,提高审判质量。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采取提级、指定、交叉、合并、督办执行等方式,充分运用查封、扣押、冻结、拘留等措施,创新执行方法,穷尽执行措施,加大执行力度,切实提高案件实际执行率。公安、检察、法院要按照各自职能,密切配合,加大对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的打击力度。对被执行人确无履行能力、申请人确有困难的,要及时给予司法救助。
四是强化执行队伍建设,提高干警执行能力。要加强思想政治建设,牢固树立执法为民的宗旨意识和以人为本的执法理念。要强化司法能力建设,优化人员年龄与知识结构,配齐配强执行干警,强化实务技能培训,提升做好群众工作、化解矛盾纠纷等能力。要强化监督与考核奖惩管理,落实责任追究制度,对重点案件、重点环节加大监管力度,从严查处执行失范和执行腐败。要关心执行干警的身心健康和人身安全,帮助缓解工作压力,为更好开展执行工作创造有利条件。
五是强化对执行工作的宣传,营造良好舆论氛围。要主动借助新闻媒体,以案说法,加强对典型案件的宣传,公开曝光拒不履行法定义务的被执行人和阻挠、干预法院执行工作的典型事件,警示被执行人,动员舆论和社会道德力量,促使其履行义务。通过媒体宣传教育,在全社会形成生效法律文书必须履行的法律意识,形成以服从、配合法院执行为荣,抗拒、阻碍法院执行为耻的社会氛围。